两种植物提取物对害虫杀虫效果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5
土荆芥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三种储粮害虫的熏蒸活性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Abstract) (2)1前言 (3)1.1 储粮害虫的研究概况 (3)1.2储粮害虫的防治方法 (4)1.3 植物源农药研究概况 (6)1.4 土荆芥研究概况 (8)1.5 本次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10)2 材料与方法 (10)2.1 植物粗提物的制备方法 (10)2.2 熏蒸实验方法 (11)3 结果与分析 (12)3.1 土荆芥有效成分粗提效率 (12)3.2 土荆芥4种溶剂提取物对玉米象的熏蒸作用 (13)3.3 土荆芥4种溶剂提取物对赤拟谷盗的熏蒸作用 (14)3.4 土荆芥4种溶剂提取物对谷蠹的熏蒸作用 (14)4 结论 (15)参考文献 (17)致谢 (19)土荆芥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三种储粮害虫的熏蒸活性土荆芥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三种储粮害虫的熏蒸活性汪玉平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科学教育200701班摘要:采用冷浸法以4种不同极性的溶剂(100%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对土荆芥活性成分进行粗提,运用广口瓶密闭熏蒸法初步研究了土荆芥四种提物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和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Fbricius)三种储粮害虫的熏蒸活性。
结果表明土荆芥活性成分的提取效果为100%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石油醚。
其4种溶剂提取物对三种储粮害虫成虫的熏蒸活性从强到弱依次为玉米象、谷蠹、赤拟谷盗。
土荆芥4种溶剂提取物对玉米象均具有很强的熏蒸活性,当提取物剂量在0.250mg/ml浓度处理3d后,100%乙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玉米象的校正死亡率均高达97%以上。
土荆芥4种溶剂的提取物对赤拟谷盗和谷蠹成虫熏蒸作用都不太明显,其熏蒸效果相对较好的是乙酸乙酯提取物,当浓度为1mg/ml时,6d后赤拟谷盗和谷蠹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5%和41.67%。
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控制豌豆害虫的技巧豌豆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作物,但是它往往遭受到各种害虫的侵袭,如蚜虫、斑点病虫等。
为了有效地控制这些害虫,许多农民和园艺爱好者开始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来进行防治。
天然植物提取物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防治作用的化合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害虫的生物活动,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控制豌豆害虫的技巧。
首先,豌豆主要遭受的害虫之一是蚜虫。
蚜虫是一种小型的软体昆虫,常常以群体方式出现,并且以吸取植物体内的汁液为食。
为了控制蚜虫的繁殖和发展,可以使用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如苦参提取物和尼古丁提取物。
苦参提取物含有一种叫做苦参碱的成分,具有强烈的杀虫活性,可以迅速杀死蚜虫。
尼古丁提取物则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多种害虫,包括蚜虫。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些植物提取物时应遵循正确的用药剂量和方法,以避免对豌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除了蚜虫,豌豆也容易受到斑点病虫的侵袭。
斑点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常常在潮湿和多雨的环境中发生。
为了控制斑点病虫,可以使用一些天然的植物提取物,如茶树油和苦瓜提取物。
茶树油富含一种叫做茶树醇的成分,具有抗菌和抗真菌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斑点病的发生。
苦瓜提取物含有一种叫做苦瓜酮的成分,具有杀菌作用,可以阻止斑点病的蔓延。
使用这些植物提取物时,可以将其稀释后喷洒在受感染的豌豆植株上,或者将其添加到灌溉水中进行喷洒,以达到控制斑点病的效果。
另外,对于其他一些常见的豌豆害虫,如蚜虫和白粉虫,也可以利用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进行防治。
例如,蒜素是一种常用的天然杀虫剂,具有广谱的杀虫活性,可以有效地控制多种害虫。
蒜素可以通过制备成悬浮液或液体肥料的形式施用,或者制作成蒜素熏蒸剂,围绕豌豆植株喷洒,以达到控制害虫的效果。
另外,番茄叶提取物中的番茄甲酮具有很好的杀虫效果,也可以用于控制豌豆的害虫。
在使用天然植物提取物进行害虫防治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应用苦参碱防治美国白蛾试验【摘要】本实验旨在探讨应用苦参碱防治美国白蛾的效果及机制。
实验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得出了苦参碱在防治美国白蛾中的显著效果。
在实验结果分析中,发现苦参碱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较好,且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化学成分有关。
未来若能进一步深入研究苦参碱的作用机制,或许能为白蛾防治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综合实验数据,本实验成功验证了苦参碱在防治美国白蛾中的潜力,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展望。
未来可以通过更多样本的实验验证,探索更多潜在的作用机制,为植物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苦参碱、美国白蛾、防治、试验、实验设计、实验结果、效果分析、作用机制、前景展望、实验总结、未来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1. 引言1.1 研究背景美国白蛾(Pieris rapae)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植物,如卷心菜、芥菜等。
其幼虫对植物叶片进行大面积啃食,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导致环境污染,还可能产生抗药性,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苦参碱是一种天然植物生长抑制素,具有很好的杀虫活性,对多种农林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利用苦参碱防治美国白蛾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采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并且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研究如何利用苦参碱防治美国白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应用苦参碱防治美国白蛾的有效性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生态友好型的病虫害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通过该实验,我们希望验证苦参碱在防治美国白蛾过程中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害虫的作用机制,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绿色、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2. 正文2.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保证实验质量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在本次应用苦参碱防治美国白蛾试验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实验设计:1.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定:我们在实验中设定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接受苦参碱防治,实验组接受苦参碱防治,以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
0.5%除虫菊素·苦参碱可溶液剂对甘蓝蚜虫的 田间防治试验吴祖师(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农业服务中心,海南海口 571149)摘 要 为验证0.5%除虫菊素·苦参碱可溶液剂对甘蓝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以1.5%除虫菊素水乳剂和0.3%苦参碱水剂作为对照,进行田间药防试验。
结果表明:0.5%除虫菊素·苦参碱可溶液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375~3.75 g/hm 2,每667 m 2药液量750 L,在甘蓝蚜虫幼虫三龄前防治,药后1 d 防效为74.68%~81.60%,药后7 d 防效可达89.76%~92.77%,速效性及持效性表现良好,在药剂处理范围内对甘蓝作物安全,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0.5%除虫菊素·苦参碱可溶液剂;甘蓝;蚜虫;田间防治甘蓝属十字花科,蚜虫作为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不仅吸食蔬菜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形、发黄和生长不良,排泄出的蜜露还会引起霉污病,污染蔬菜,降低蔬菜的商品价值,而且还能传播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给蔬菜生产造成很大损失[1]。
除虫菊素是白花除虫菊植物的提取物,含有6种杀虫活性物质,对防治对象有触杀、胃毒和驱避作用,可广泛用于农业、林牧业生产和城市园林防虫领域,可防治蚜虫和十字花科蔬菜上的菜青虫等鳞翅目害虫[2]。
除虫菊素是一种良好的植物源杀虫剂,在如今人们日益重视环保和自身健康的时代背景下,其对人畜安全、低毒、低残留的优点尤为突出[3]。
苦参碱是一种天然植物中提取获得的生物碱类植物源广谱低毒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
害虫一旦接触药剂,神经中枢会被麻痹,继而使虫体蛋白凝固,堵塞气孔,窒息而亡。
苦参碱在中药临床上应用已有多年历史,其制剂对人畜低毒,易降解,对环境安全,不伤害害虫天敌,利于生态平衡[4]。
因此,为深入探索2种植物源农药混剂对甘蓝蚜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为甘蓝蚜虫防治药剂选择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选择 试验对象为蚜虫,试验作物为羽衣甘蓝。
香榧假种皮提取物对潜叶跳甲的杀虫活性初步研究摘要:为研究香榧(torreya grandis cv. merrilli)假种皮的杀虫活性,采用液-液萃取分离法对香榧假种皮乙醇提取浸膏进行萃取分离(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叶碟浸渍法分别测定5种提取物对潜叶跳甲(argopistes tsekooni)的杀虫活性。
结果表明,5种处理液均有较好的杀虫活性,且浓度越高杀虫活性越强。
石油醚提取物的杀虫活性最好,浓度达到200 mg/ml以上时处理96 h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其次为氯仿提取物。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石油醚提取物ld50最小,为32.82 mg/ml。
因此,香榧假种皮提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抑虫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关键词:香榧(torreya grandis cv. merrilli)假种皮;提取物;女贞潜叶跳甲(argopistes tsekooni chen);杀虫活性中图分类号:s48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9-2060-03香榧(torreya grandis cv. merrilli)又名“中国榧”,也被称为榧树、玉榧、野杉子等,为红豆杉科(taxaceae)榧属(torreya)常绿乔木,中国原产树种,是世界上稀有的经济树种之一[1]。
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较为湿润的地区,主产江苏南部、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南、贵州等地。
香榧种子的外层为较厚的肉质化假种皮,约占种子鲜重的50%~60%[2]。
一直以来,假种皮被视为废弃物堆弃在房前屋后和溪流边,通常会散发出浓重的异味,污染环境。
如何开发利用香榧假种皮,防止其造成环境污染,一直是榧农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对香榧假种皮的开发利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少数学者正在从事关于香榧假种皮精油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的研究,香榧假种皮中含有醇、酮、醛、烯等20余种芳香油成分[3],用途广泛,可用于调制花香、清香型香精,在化妆品、肥皂、日用香料等行业逐步得到重视。
常用杀虫中药杀虫效果比较及其配伍的初步研究近年来从植物中寻找杀虫活性物质是目前研究开发无公害农药的重要途径之一[1]。
中草药不仅具有医疗保健作用,而且还具有杀虫的作用[2]。
我国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曾对烟草、鱼藤、巴豆、百部等杀虫植物进行过比较广泛的研究[3]。
进入20世纪90年代,对有杀虫活性的植物资源又作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对单味药的研究较多,尤其是对其有效成分的研究[4]。
王氏等[5]分别对苍耳子用不同溶剂提取,发现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菜粉蝶的作用各不相同。
胡氏等[6]采用活体及盆栽试验研究水煎液提取的苦楝皮活性成分对蛴螬、金针虫杀虫效果,显示苦楝皮水煮液对地下害虫有杀灭作用。
本实验选取10种中药,采用乙醇回流提取和水提取2种方法,选用标准试虫在实验条件下进行严格的生物测定,测定这些中药的杀虫作用,为研制新的植物源农药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昆虫黏虫Mythimna separate引自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敏感体系,室内自然条件下饲养,实验时挑选整齐一致的幼虫供试。
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和朱砂叶螨Teranychus cinnbarinus均采自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应用昆虫研究温室。
1.2 供试中药百部、苍耳子、苦参、丁香、甘遂、瑞香狼毒、藜芦、苦皮藤、苦楝皮、雷公藤,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无水乙醇,分析纯,天津市得思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DHP-9272型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QE-10A型高速粉碎机(武义科技有限公司),R-210型旋转蒸发仪(瑞士BUCHI公司)。
1.4 中药活性部位提取将上述中药在小型粉碎机上粉碎,过10目筛制成粗粉,每味中药分别称取40 g放入圆底烧瓶,分别用纯水和80%乙醇电热套加热提取2次,第1次加8倍量溶剂,第2次加6倍量溶剂,每次提取时间为1 h;提取完毕后,抽滤,将2次滤液合并,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最后得到较浓油状或浆状的原粉粗体物,经体积测量,浓缩液1 mL相当于1 g原药材,即浓度为1 g/mL。
植物源农药—杀虫剂、雷公藤、狼毒植物提取物植物源农药—杀虫剂、雷公藤、狼毒植物提取物提供一种植物农药广普型杀虫杀菌剂,解决了其它农药效果不佳、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植物农药绿神保广普型杀虫杀菌剂成份,配比中含有以下成分:水、雷公藤生物碱、雷公藤生物碱是雷公藤根、茎、叶的提取物;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甲素是雷公藤根的提取物;雷丸素,雷丸素是雷丸菌菌核的提取物;狼毒素,狼毒素是瑞香狼毒植物的提取物;烟碱,所述烟梗素是烟草枝叶的提取物;辣椒素,辣椒素是辣椒果实的提取物;花椒素,花椒素中含有山椒素和山椒酰胺,是花椒果实的提取物;青霉素钠。
本产品对人、畜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及农作物,无毒性残留。
产品具有防治农作物、果树、蔬菜病害虫害的作用。
雷公藤生物碱对昆虫具有广普、高效、作用方式多样等物点,且作用机理独特、作用部位复杂,田间防治效果好。
雷公藤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倍半萜类生物碱是雷公藤中的主要生理活性物质,藤生物碱对昆虫的作用机制雷公藤总生物碱引起中毒黏虫行动迟缓、停止取食、继而麻醉、后复苏(或死亡),复苏试虫可再次取食、麻醉、复苏(或死亡)。
雷公藤含有20余种生物碱,本发明所采用的定碱、扔碱、晋碱、春碱和增碱较其他生物碱具有更好的杀虫活性。
雷公藤甲素是一个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二萜内酯,来源于中药雷公藤的根,具有杀虫功效,与雷公藤生物碱配合使用,可增强杀虫效果。
雷丸素为菌类植物药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雷丸的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具有驱多种蠕虫、抗原虫的功效。
狼毒素含有二萜、挥发油类物质,具有广普的杀虫作用。
烟梗素含有烟碱、尼古丁等有效成分,具有杀虫灭菌作用,特别对蚜虫有明显的效果。
花椒素含有柠檬烯(Limonene)、枯醇(Cumic alcohol)、牛儿醇(Geraniol)。
此外并含有植物甾醇及不饱和有机酸等多种化合物,起到了杀虫作用。
辣椒素是辣椒中的主要辣椒元,含有辣椒碱,可用于杀虫,起到速效驱虫防虫的作用。
除虫菊提取物的应用原理什么是除虫菊提取物除虫菊提取物,又称为菊酯类杀虫剂,是从菊花中提取而来的一种天然杀虫剂。
它主要成分是菊酯类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杀虫作用,对多种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由于其天然、环保的特性,除虫菊提取物在农业、园艺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除虫菊提取物的应用原理菊酯类化合物是除虫菊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它们对昆虫的神经系统具有特殊的作用,导致昆虫死亡。
以下是除虫菊提取物的应用原理:1.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除虫菊提取物中的菊酯类化合物能够与昆虫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发生反应,抑制该酶的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和神经肌肉的活动。
当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被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被阻断,昆虫的神经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导致昆虫瘫痪和死亡。
2.影响昆虫胃肠道系统:除虫菊提取物中的菊酯类化合物还能影响昆虫的胃肠道系统。
这些化合物在昆虫体内发挥作用时,能够抑制昆虫肠道中的胆碱酯酶活性,干扰昆虫的食物消化和吸收。
昆虫无法正常摄取、吸收养分,导致其体力不支,生长发育受阻,并最终死亡。
3.具有麻痹作用:除虫菊提取物中的菊酯类化合物还具有麻痹作用。
它们能够阻断昆虫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其丧失行动能力,无法继续进行正常的活动和进食。
这种麻痹作用,使得昆虫无法逃离危险的区域,容易被其他外界因素所威胁,进一步加速昆虫的死亡。
4.具有持久性:除虫菊提取物中的菊酯类化合物具有较长的残效期。
一旦昆虫接触到这些化合物,它们会在昆虫体内进行代谢反应,然后逐渐被释放出来,对昆虫产生持续的影响。
这种持久性的作用,使得除虫菊提取物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地对昆虫进行防治。
除虫菊提取物的应用领域除虫菊提取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应用:1.农业领域:除虫菊提取物可以用于农作物的农药防治。
它对多种害虫如蚜虫、白蚁、食叶害虫等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害虫危害问题,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园艺领域:除虫菊提取物也适用于园艺作物的防治。
两种植物提取物对害虫杀虫效果的研究作者:夏帆,陈成,柯群,方元平,吴中华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第01期摘要:用60%乙醇采用破碎提取法获得苦楝叶、果皮、果肉和夹竹桃叶提取液,用煎煮法获得苦楝根皮提取液;将提取液浓缩成浸膏,并配制成不同浓度对淡色库蚊和棉铃虫幼虫进行生物测试。
结果表明各提取液对两种害虫均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
淡色库蚊的死亡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48h后趋于稳定,苦楝果肉和果皮提取物的毒杀活性最高,LC50分别为0.2810mg/mL和0.2780mg/mL;苦楝根皮提取物对棉铃虫的毒杀和拒食作用最明显,其LC50为0.1877mg/mL。
关键词:苦楝;夹竹桃;淡色库蚊;棉铃虫;杀虫活性中图分类号:S4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1-0092-03InsecticidalActivityof TwoTypesofPlantstoHarmfulInsectXIAFan,CHENCheng,KEQun,FANGYuan-ping,WUZhong-hua(CollegeofLifeScienceandEngineering,HuanggangNormalUniversity,Huanggang438000,Hubei,China)Abstract:Usingthedensityof60% ethylalcoholtogettheextractingoftheleaf,fruitpeel,pulpofMeliaazedarach,theleafofNeriumindicumMill,andobtainedtheextractingbydecocttherootskinofMeliaazedarach,andthen concentrated and prepared different densities ofthem.Theinsecticidalactivityoftheplantwastestedinthelaboratory.Twopesticides were usedtobepositivecontrol.Theextractofthetwo had insecticidal activity to pests on certain level,thedose-effectofthemortalityrateofCalexpipienspallens were increasing by time increasing,andstabilizedafter48h.ThepeelandthepulpofMeliaazedarachhadthehighestcytotoxicactivity,LC50 were 0.2810mg/mLand0.2780mg/mL respectively,therootskinofNeriumindicumMill was mostobvioustoHeliothisarmigeraHubner,LC50 was0.1877mg/mL.Keywords:Meliaazedarach;NeriumindicumMill;Calexpipienspallens;HeliothisarmigeraHubner;insecticidalactivity植物源农药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具有环保、长效、无残留等优点,是发展有机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农药,其研究和开发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农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中国土农药志》中共记述植物农药1300多种,其中楝科、豆科、卫矛科的植物被认为最有开发利用价值[1]。
许多学者已经从植物中提取了多种杀虫活性物质,并在有效剂量、对病虫害的作用点和作用方式等方面开展了研究[2]。
大别山区杀虫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利用杀虫植物资源开发植物杀虫剂方面有很大潜力[3],其中夹竹桃和苦楝分布多、易采集。
利用夹竹桃和苦楝防治作物病虫害的报道较多[4,5],但利用它们防治淡色库蚊和棉铃虫的报道尚未见到。
本实验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浸叶法测定其对淡色库蚊的致死毒性以及对棉铃虫的拒食性,探究其杀虫效果,进一步证实这两种植物的杀虫作用,以期为新型高效植物杀虫剂的研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
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1.1.1供试植物采集苦楝的不同部位和夹竹桃叶,采集时间和地点见表1。
将植物材料带回实验室洗净,分离苦楝果皮和果肉,置于烘箱中60℃烘干,粉碎,过40目筛备用。
1.1.2阳性对照农药48%毒死蜱(乳剂),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均由安徽丰乐农化有限公司提供。
分别将两种农药用丙酮与水按体积比1∶1混合物配制成1000mg/mL的母液备用。
1.1.3供试昆虫淡色库蚊(Culexpipienspallens)幼虫采集于黄冈师范学院西门外的农田水体中,带回实验室饲养繁殖;敏感品系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ubner)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提供,实验室人工饲养。
1.2植物杀虫成分的提取苦楝根皮采用煎煮法,用蒸馏水煎煮两次,每次沸腾后温火煎煮20min,合并滤液。
夹竹桃叶、苦楝叶、果皮、果肉均用60%乙醇采用破碎提取法提取3次,合并滤液。
用旋转蒸发仪将粗提物浓缩成膏状,4℃冰箱暂存备用。
1.3生物测定1.3.1对淡色库蚊的毒效试验采用浸渍法[6],分别将植物浸膏和农药母液用丙酮与水1∶1的混合物配制成5~7个浓度组,在99mL脱氯自来水中放入20只4龄幼虫,加1mL不同浓度的杀虫药剂,总体积共100mL,每个浓度重复3次,分别观察24、48h后幼虫死亡数(丙酮与水1∶1的混合物作为空白对照组)。
测定室温26℃±1℃,相对湿度70%±5%。
1.3.2对棉铃虫的非选择性拒食试验采用浸叶法[7],分别将植物浸膏和农药母液用丙酮与水1∶1的混合物作为溶剂配制成3个浓度组。
将鲜嫩的棉花叶用打孔器打成圆形叶片(直径为1.5cm),取40片放入提取溶液内浸蘸5 s,取出晾干、称重,放入安瓿瓶中,每瓶2片叶蝶,于叶片中央接入已饥饿6h的棉铃虫一头,在瓶口盖一层湿滤纸保湿。
用丙酮与水1∶1混合物作为对照(CK)进行同样处理。
每24h换一次处理叶片并统计对照组和处理组叶蝶上虫的存活情况以及残叶质量。
每处理重复3次。
拒食率=(对照组取食重量-处理组取食重量)/对照组取食重量×100%。
1.4数据处理试验数据用SPSS11.5软件处理,用PROBIT软件计算出LC50和毒力回归方程。
2结果与分析2.1两种植物不同部位对害虫的毒杀作用2.1.1对淡色库蚊的毒杀作用两种植物不同部位的提取物以及阳性对照农药对淡色库蚊的毒效实验结果见表2。
由结果可知,植物提取物对淡色库蚊有一定的杀虫作用,且毒杀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说明较高浓度提取液杀虫效果更明显。
其中苦楝果肉和果皮的毒杀活性最高,LC50分别为0.2810和0.2780mg/mL。
在作用的有效时限(48h)内,淡色库蚊的死亡率也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特别是在24~48h之间毒效最显著,而农药对淡色库蚊的毒杀活性在24h之内,24h后毒效不显著;说明植物提取液的杀虫作用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具速效杀虫作用。
苦楝比夹竹桃对淡色库蚊的毒杀效果好,各植物样本杀虫效果由高到低依次是:苦楝果皮>苦楝果肉>夹竹桃叶>苦楝叶>苦楝根。
其中苦楝果肉和果皮之间杀虫效果差异不显著;夹竹桃、苦楝叶以及苦楝根皮之间的杀虫效果差异不显著,对淡色库蚊有一定的毒杀作用,但效果远没有苦楝果实的效果好,LC50分别为0.9950、1.0090和1.1270mg/mL。
2.1.2对棉铃虫的毒杀活性苦楝和夹竹桃提取物对棉铃虫的毒杀活性在72h最为明显。
由表3可知,这两种植物的提取物对棉铃虫都有一定的毒杀作用,苦楝根皮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最好,其LC50为0.1877mg/mL;苦楝叶的效果最差,其LC50为10.4214mg/mL,两者毒效相差54.5倍,说明同一种植物不同部位所含的有效成分数量不同。
其他提取物的毒杀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夹竹桃叶>苦楝果皮>苦楝果肉,苦楝果肉和苦楝果皮的毒杀效果间差异不显著。
2.2两种植物不同部位提取物对棉铃虫的拒食作用由表4可知,苦楝和夹竹桃提取物对棉铃虫有一定的拒食作用,特别是72h后,拒食率与浓度的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
拒食效果由高到底依次为苦楝根>苦楝果肉>苦楝果皮>苦楝叶>夹竹桃叶。
3讨论植物在与有害生物的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物质,如生物碱、黄酮类、甾体、酚类等。
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能帮助植物抵御有害生物的侵袭,其中许多次生物质对昆虫表现为毒杀、忌避、拒食及昆虫生长调节等作用。
把这些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进行提炼加工可制成植物性杀虫剂。
植物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在未知其活性的情况下,在研究中所选取的提取溶剂、植株部位、鲜样或干样本等都直接关系到对粗提物生物活性的评价。
本试验不仅比较了苦楝和夹竹桃对淡色库蚊和棉铃虫的毒效,而且比较了苦楝果皮、果肉、叶片和根皮对害虫的毒效。
苦楝果皮和果肉对两种害虫的毒效差异不显著,而且毒杀效果都很好;苦楝根对淡色库蚊的毒杀效果一般,但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最好;两种植物叶片对试虫的效果都不太理想。
苦楝果皮和果肉的粗提物药效都差不多,所以在用苦楝果实制备植物源农药时不需要把果皮和果肉分开,为苦楝果实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用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这两种农药作为阳性对照,反映了植物提取物和农药之间的毒效差距,因为植物次生代谢物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少,若将植物活性物质进一步提取纯化则可达到与化学农药相当的效果。
观察淡色库蚊和棉铃虫虫体死亡后的形态发现,淡色库蚊死亡后大多漂浮在水体上,体积变大,颜色变白;棉铃虫死亡后个体变小,颜色变黑,蜷缩成一团。
淡色库蚊死亡可能是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对害虫产生了胃毒作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可以破坏昆虫的中肠组织,使中肠亚细胞结构发生变化,也可阻断昆虫的神经传导,抑制多种解毒酶,发挥神经毒剂的作用。
在对棉铃虫的拒食实验中,棉铃虫的死亡可能由以下3种原因造成:一是拒食后饥饿造成死亡,二是取食少量毒叶后引起中毒死亡,三是接触到毒叶后引起触杀作用而死亡。
其作用机理可能一方面是胃毒作用引起,另一方面是由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对其的拒食作用。
植物有效成分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和毒理机制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1]杜蕙.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J].甘肃科技,2003,9(19):147-148.[2]顾海莎.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20-7521.[3]郑玥,夏帆,方元平.鄂东大别山农药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14-5116.[4]唐英,谭世语,张进.楝属植物中药用成分的研究开发[J].化工进展,2002,21(5):334-337.[5]何恒国.夹竹桃提取液对菜青虫的杀虫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3):10041-10042.[6]刘维德.蚊类抗药性及其测定[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63-69.[7]顾地周,顾美影,车喜全,等.龙胆不同提取液对棉蚜的生物活性及其活性浓度的初步筛选[J].植物保护,2009,35(4):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