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术高考命题画创作-2019年精选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5
2019年⼭东省美术统考素描试题及范画
⼭东美术统考已顺利结束,⼩编为⼤家提供2019年⼭东省美术统考素描试题及范画,考题不光考察⽯膏,⽽是静物的透视,光源,⽐例,主次,⿊⽩灰,整体画⾯的控制⼒。
2019年⼭东省美术统考素描试题及范画
⼭东省美术统考素描试题解读:素描考题:⽯膏切图⼀个、⽩⾊⼩纸盒⼀个、铅球⼀个、海螺壳⼀个、玫瑰花⼀⽀、深⾊衬布⼀块、⽩⾊衬布1块。
反套路教学,着重考察学⽣的真实造型能⼒,同时不脱离静物,考题不偏,但是难度较⾼,直接考察学⽣的能⼒。
在教学上,不⽌⼀次提醒了我们,要提⾼学⽣的观察能⼒,造型基本功,不能只教技巧,只来套路,躲避不了统考的考察。
⽯膏的造型,再⽆捷径可⾔。
不造型,⽆能⼒,在考场上,苍⽩⽆⼒。
考题不光考察⽯膏,⽽是静物的透视,光源,⽐例,主次,⿊⽩灰,整体画⾯的控制⼒,综合其中,全⾯的展⽰学⽣的才华和基本功。
⼭东美术统考素描考题图⽚:
范画:
范画提供:⼭东济南新动⼒画室。
阜阳师出教育整理四、简答题简答题是美术教师招聘考试中常见的主观题题型之一,题目设计灵活,角度多变。
从命题形式上看,一般分为四个类型,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和比较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的认知、理解和运用,通常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作简明扼要的回答。
涉及内容一般较广,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在解答该类试题时,要层次清楚、言简意赅,论点最好不要遗漏。
同时在解答该类题时,尽量要有“帽子”,例如,在回答“意大利哥特式建筑有什么特点?”时,答案的第一句应该是“意大利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
另外,解答简答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分值与要点的条数来决定是否扩展与扩展多少。
(一)“是什么”类型这是美术招聘考试中简答题中最多的一类,该种类型是对已有知识的考查。
这种简答题并没有要求解释,只要求考生整体把握,只要说明“是什么”即可。
【例】谢赫《画品》中提到的绘画的社会功能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谢赫《画品》的了解,在解答时需要回答出“他的《画品》中是怎样体现了社会功能”。
所以本题的答案为: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绘画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指出绘画可以通过图绘历史故事,作为成败得失的鉴戒,也可以通过绘制功臣肖像作为臣僚励志的楷模,强调了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
(二)“为什么”类型这类问题要求阐明原因,回答“为什么”。
对这类问题,关键要把题目的要求讲清楚,论据要全面、充实。
【例】为什么说中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是混沌性?【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回答的重点是“中国原始时代美术混沌性的表现”,考生只要将中国原始时代美术的混沌性特征的内涵罗列出来即可。
本题的答案是:中国原始时代美术的混沌性具体体现在:(1)不是为纯粹的唯美而创造的,它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宗教观念有密切关系,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2)原始时代的美术各门类尚未明确分化,雕塑、绘画与器物浑然一体,相互依存。
浅谈高考色彩作品在绘画艺术上应具备的美感德庆县香山中学杨辉色彩考试不仅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扎实的素描功夫、丰富厚重的色彩和灵活的思维,而且要有组织整体画面美感的能力。
有的考生认为色彩考试只要色彩关系正确,把物体空间拉开就可以了。
其实不然,正确的素描关系之上的色彩关系,只能说明色彩关系这方面没有错误。
作为一张考卷,要想在众多的色彩作品中,引起评卷老师的关注和较高的评价,从而获得较理想的成绩,关键在于,作为一幅色彩作品是否有在绘画艺术上应具备的美感。
这里我就针对高考色彩作品如何在绘画艺术上增加应具备的美感略谈一二:一、色调色调是一幅色彩画的首要因素,在画面中起决定作用,有重大影响,是色彩在多样统一中所呈现的色彩总体倾向。
画面总体色调必须统一,色彩倾向才能谐调、明确,所以正确地运用色调的规律会增加画面的美感。
一幅具有明显色调的作品一定能显示画面的美感。
组成色调有两个方法,一是利用画面的固有色组成色调,即用画面最大的一块色作为画面的主要色调,小面积的其他色彩成为对比的辅助色彩,从而形成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
二是利用光源色和环境色因素,使不同物体的固有色相互联系,因为他们受着共同的光源、暗部的环境色又有共同倾向,从而形成色调。
记得在不久前训练一幅以楮色陶罐与水果组成的静物写生时,有一位同学就以陶罐与背景深重色的衬布形成了一个重色块。
它与大面积的鲜亮的黄衬布、白衬布构成明度对比关系。
绿色的橘子、黄色衬布、橘红的柿子、楮色的陶罐,丰富了画面的色彩对比关系,形成一个色彩和谐,又富于变化的明亮色调,无形中就使他的那幅作品画面的美感显示出来了。
二、构图构图的好坏,是一幅作品成功的基础,也是考生苦心经营的结果,代表考生的艺术修养水平和基本功的高低。
构图时应考虑通过视点、角度与物体间距离的调整,一般将视平线放得了略高一点,大约在画面上半部三分之二处,画面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感。
各物体的位置要自然有组合,有疏密。
美术期末命题分析总结一、命题概况本次美术期末考试命题内容主要涉及艺术史、绘画技法和美术欣赏三方面的知识。
艺术史部分主要考察了古代艺术史和现代艺术史的重要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绘画技法部分主要考察了素描、水彩画和油画的基本技法;美术欣赏部分主要考察了对艺术作品的细致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命题分析1. 艺术史题目本次考试对艺术史的命题主要涉及了古代艺术史和现代艺术史。
对古代艺术史的命题主要集中在古代埃及艺术和古希腊罗马艺术两个方面。
对古代埃及艺术的命题主要考察了埃及金字塔和埃及法老石棺的制作工艺和神秘象征;对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命题主要考察了古希腊雕塑和古罗马建筑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现代艺术史的命题主要涉及到近代和当代艺术领域的重要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例如梵高的《向日葵》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
2. 绘画技法题目本次考试对绘画技法的命题主要涉及了素描、水彩画和油画三个方面。
对素描的命题主要考察了线条的粗细和阴影的处理;对水彩画的命题主要考察了颜色的调和和水彩纸上的湿画和干画;对油画的命题主要考察了调色和层次的运用。
同时,还对绘画材料的了解和绘画工具的使用进行了考察。
3. 美术欣赏题目本次考试对美术欣赏的命题主要涉及了对艺术作品的细致观察和分析能力。
对于给定的艺术作品,要求学生观察作品的主题、色彩运用、线条表现和构图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文字描述并分析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达方式。
三、备考建议1. 了解艺术史知识在备考期间,要充分了解古代艺术史和现代艺术史的重要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艺术史书籍和参观艺术展览来加深对艺术史的理解和记忆。
2. 掌握绘画技法在备考期间,要通过实践练习来掌握素描、水彩画和油画等绘画技法。
可以通过模仿和临摹艺术家的作品,提高画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提升美术欣赏能力在备考期间,要多观察艺术作品并进行细致分析。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通过文字的形式来描述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运用和线条表现等方面的特点。
2019年全国美术联考大集会内蒙古美术联考专业考试题目素描:男青年写生色彩:一个陶罐,一个白盘子,一把水果刀,三个苹果,一个梨,一个牛奶杯,两块布(一蓝一白),三片面包速写:男青年写生(一站姿,一坐姿)浙江美术联考考题素描:默写,四分之三侧面,戴眼镜的男青年。
速写:照片,动态,两个人打篮球,其中一人是姚明。
色彩:默写,鲜花一束,花瓶一个,苹果若干,冷色调衬布两块,画面中可添加任意物品若干。
山东美术联考考题素描:2019年山东美术统考素描考试是给出了考生一幅图画,画上有医药箱、手电筒、瓷碗、山楂等物品。
色彩:要求考生画一桶花生油、萝卜等物品。
四川美术学院四川考点设计类考题素描:头像写生色彩:在试卷同一面内完成成一副绿色调、紫色调色彩静物画、一个白色花瓶,三个梨,两个苹果,一个辣椒,一块深色布,一块浅色布。
8K设计:钉锤,夹钳,剪刀,螺丝钉,放大镜,用以上物体组成一副黑白装饰画。
湖北美术联考考题色彩:题目是户外水果篮形式:模拟写生,有照片内容:三个橙子、三个香蕉,五个山楂,一把葡萄,一瓶矿泉水,半个哈密瓜,芭蕉树公路为背景,构图不限素描:模拟写生,静物照片内容:双耳深色陶罐,两个苹果,一个鸡蛋,黑灰色衬布。
速写:两个打篮球的运动员,有照片安徽美术联考考题素描:戴眼镜的女青年写生色彩:一个深色的陶罐,一个白盘子,一棵大白菜,两个西红柿,三个青椒,蓝色、白色两块垫布。
速写:写生(两个)坐着的女青年,右手拿着一支笔,搭在右腿上,左手放在右手手腕上,左脚向后;一个站着的女青年,右脚踩在凳子上,右手系鞋带。
辽宁美术统考考试题目色彩: 可口可乐,两个梨,五个橘子,一个白衬布素描:男青年写生速写:坐着,手搭在凳子上,腿稍微劈开,头向左看黑龙江美术联考考题色彩:一个酱油瓶、三个枣、两个尖椒、一个茄子、一个白菜、一个白盘子、白盘子里必须放两个西红柿和一个青椒、一个白布、浅黄布。
6k头像:男中年四分之三侧面默写。
双目平视免冠、脸上不能有任何装饰,光源为左上方。
艺考绘画作品分析范文
引言
艺考绘画作品分析是评估艺术学生创作能力和表现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艺考绘画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了解艺术学生的创作思路、表现技巧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的范例,说明艺考绘画作品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分析内容
作品背景
- 作品名称、创作时间和作者背景介绍
- 创作动机和主题探索
创作思路和构图
- 创作思路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 构图的布局、比例和透视关系
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
- 色彩运用的目的和效果
- 表现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形态塑造和细节处理
- 形态塑造的手法和表现力
- 细节处理的准确性和精细程度
创作特点和发展潜力
- 作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 作者在艺术创作方面的特点和发展潜力
结论
艺考绘画作品分析是评估艺术学生创作能力和表现水平的重要方法,通过对作品背景、创作思路、构图、色彩运用、形态塑造和细节处理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艺术学生的艺术水平和创作潜力。
希望示例分析能够给广大艺术学生和评委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和艺术创作的提高。
> 注:本文为综合总结,具体分析请结合具体作品进行,以确保准确性和客观性。
情融于画,以画感人情感教育是现阶段教学创新中的新型教学模式之一,其实质是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以此帮助学生发掘与深化内在情感,提升对事、对情的感悟。
小学美术教学环节中实行情感教育的渗透,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对美术的兴趣点,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美术具体教育下的情感感染,助力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基于此,小学美术教育中需要注重“情融于画,以画感人”的教学策略运用。
一、师生交流中的情感融入传统型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张以教作为课堂的主导,缺乏对学生自主探索的引导发展,更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交流过程中实现情感融入教学。
小学美?g教学课程中,《向日葵》一课主要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运用与理解,从而提升其对色彩情感的感悟和审美情趣。
但是,采用传统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单一地向学生进行颜色展示教育,学生单一化接受兴趣点并不会得到激发,同时学生观点得不到很好的引导表达,审美情趣与情感体验难以提高。
因此,教育模式的转变极为重要。
《向日葵》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与学生交流关于向日葵颜色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向日葵的基础颜色以及向日葵代表的象征性意义。
认识向日葵黄色基础颜色后,进入到向日葵向阳而生的特性,总结出其内在的乐观向上的情感化特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黄色的精神意义,并从黄色的理解中延伸到其他颜色的情感化特征理解。
师生交流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观点表达与主动思考,激发知识兴趣点之余,还能够实现对情感的融入教学,学生自然而然理解到美术背后的情感指代,深化了审美情趣与情感体验。
二、情景教学中的以情动人情景教学法已经成为现阶段惯用且高效的教学方式,通过情景创设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主动、积极融入教学实践中,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美术课堂教育借用情景教学模式,同样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景中,提升对美术知识点的理解运用,感受美术中的情感体现。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美术试卷分析篇一:小学美术试卷分析小学美术试卷分析本试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题,第二部分是实践题。
一、试卷命题特点试卷中能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试题比较全面地检测了各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的掌握情况。
二、试卷的分析学生卷面书写较为工整,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较为扎实、灵活。
(一)成绩概况试卷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兼顾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考试成绩统计如下:学生总数考试人数到考率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398 398100%8265% 100%(一)、理论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好,扣分情况很少。
(二)、实践部分实践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应用,现分述如下:高年级的学生能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创作,画面富有变化,能够体现各自的创意,色彩运用得较丰富,富有感染力,个别学生造型不准确。
高年级学生有高的造型能力,能准确的表现生活中的事物,四年级的学生能较好的使用水粉画工具,个别学生对绘画技能掌握不好。
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写实能力,但个别学生考试态度不认真,卷面简单潦草。
三、几点教学建议1、平时加强学生多画、多练,扎扎实实抓好基础教学。
在培养兴趣的同时传授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
2. 创设情景,把教材教活,让学生学活。
3. 多鼓励多表扬,培养学生自信心。
4. 狠抓后进生。
本次考试仍有个别学生成绩不理想,在下段工作中要狠抓后进生,帮助他们查找落后的原因,课下及时辅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争取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提高。
篇二:美术试卷分析201X—201X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期末综合考试试题分析(一)成绩数据统计分析本次参加美术考试的总人数32人,实考32人,平均成绩为A,及格率100%。
浅析美术高考命题画创作
“命题画”创作,是美术教学的一种方法,主要是紧紧围绕主题进行拓展和想象。
如今,一些美术院校,在招生考试中也把命题画创作列为考试的一个科目,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生活,表现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主题,从而考察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构思构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
命题创作构思构图形象意境形式语言“命题画”创作是美术教学的一种方法,主要是紧紧围绕主题进行拓展和想象,构筑一幅崭新的画面。
这既是一种考试的方法,也是一种美术创作的方法。
纵观中国古代绘画史就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
例如,《绘事微言》中载:“政和中,徽宗立图画博士院。
每召名工,必摘唐人名句试之。
如以‘竹琐桥边卖酒家’为题,众皆向酒家上着功夫,惟李唐但于桥头竹外挂一酒帘,上喜得琐意。
又试‘踏花归去马蹄香’众皆画马、画花、,有一人但画数蝴蝶飞逐马后,上亦喜之。
”这说的就是宋代宣和画院以唐人诗句命题,考试画家的故事。
这种考试曾切实地考察了画家的修养、学识、想像力与艺术创造才能。
命题也是一种创作方法,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作品,就是根据一定的命题画出来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伟大的画家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也是借助于宗教的命题。
他仔细研究了画面上的所有角色,分析了各个不同性格的人在这一瞬间所产生
的复杂、微妙的心理状态,以耶稣象征真理,犹太象征叛变,深刻地表现了善与恶的斗争。
这幅历史性的命题画以其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而富于变化,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而闻名于世。
现在的一些美术院校,在招生考试中也把命题画创作列为考试的一个科目,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生活,表现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主题,从而考察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构思构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
所以。
在美术高考命题创作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主题与题材
题材就是绘画作品所选择的反映对象,这些对象包括山水、花鸟、静物、人物,就人物题材来说,它可以反映重大政治事件如:董希文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也可反映普通农民的生活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等。
雄山大川、村边小景、珍禽异兽、家鸡野禽,富贵如牡丹平凡如小草,皆是可以入画之题材。
绘画的主题则是画家主观和客观结合之后经过艺术加工创
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所表现的审美内涵,它可以是对真、善、美的歌颂;也可以是对假、恶、丑的鞭笞;可以涉及重大的社会主题;也可以是一首轻快的抒情诗,赞美或歌颂一些美好的事物或品德,有些作品则给人以语言无法表达的精神力量,同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题材对表现主题有重要意义,但题材并不等同于主题。
主题是需要画家对题材经过艺术再创造才能体现出来的。
二、构思与构图
所谓构思,对于绘画来说,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就是作为艺术创造的主体――艺术家,对审美的客体――人们感觉到的各种形象信息,即所谓素材,进行选择、加工、处理的过程。
在命题画创作中,首先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有的是典型化的过程,有的是意象化的过程,有的是叙述,有的是抒情,有的是寓意或象征。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构思,首先都要有素材,有感受,就是平时所说的“生活积累”。
这就是要求学画者平时注意观察生活、记忆积累。
只有充分的形象积累和记忆,才能为构思供素材。
构思就是对这些形象素材进行选择和处理加工的过程,不是凭空主观臆造的过程。
构图,就是将能体现作者的审美意图的形象,如何摆在画面上。
我国古代画论称之谓“经营位置”,就是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化在画面上的位置,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是个千变万化的过程,整个结合起绘画史就是无数画家在一个平面上反复经营的过程。
这就像象棋的棋局,千变万化永无重复。
由于前人的不断创造,构图也积累了许多的经验,或曰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多样统一。
较好的构图,就是画面上构成诸因素要达到既有变化,又要统一。
构图若从效果而论,则要达到主次合理,画面均衡,这是一般的规律。
画面的构图,还要注意一些规律,如写实的形象处理,则往往打破焦点透视,或采用散点透视,或省略背景,或作平面结构的探索和处理。
东方和西方在构图上还
有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不同构图样式,如西方的黄金分割、东方长卷、立轴,在现代则有平面构成等。
总之,绘画构图涉及方面的学问,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体会。
三、形象与意境
画面上的形象,泛指画面上一切可见的东西,如山石、树林、屋宇、花、草、人、鸟……就人来说,包括有头、身、手等,皆是所谓形象化,甚至色块、线条等也可谓之形象。
对人物画来说,形象刻画主要包括了神态刻画、心理刻画等内容,对于神态和心理刻画起重要作用的头、手、体态等就成了重要的形象。
一幅画的成败,除了构思、构图以外,形象的刻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刻画形象的功夫,要通过基本练习来取得,其中素描、速写和默写的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默写,也就是凭记忆来刻画形象,是创作练习中重要的基本功,传统中国画要求画家要“于众中阴察之”“目识心记”,即要在生活中认真观察记忆,了解形象的结构规律、生长规律、运动规律,记住各种各样感人的、有趣味的、鲜明生动的形象。
绘画创作,除了画面的形象之外,画面的整体气氛,亦即体现某种审美情思的意境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整体气氛体现出来的或热烈或淡雅;或崇高或悲壮;或亲切或深远皆有无穷之魅力,谓之意境美,是绘画创作不可缺少的因素。
四、工具材料与形式语言
绘画作品截止目前已经采用了许多种不同的物质材料,一方
面,是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各种物质材料;另一方面,是不同的审美观念支配着选择不同的材料。
如西方画家,倾向于写实,就选择了便于深入刻画真实形象的油画材料;中国画家,倾向于写意,就选取了便于书写挥洒,变化无穷的水墨宣纸材料。
不同的材料选择,在较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风格、流派,不同的画家个性也都有其独特的技法。
在绘画艺术作品中,一切内容都依赖视觉形式而存在,不同的形式处理,能给人视觉上以不同的感受,对表现特定的内容起着重要作用,有的时候形式处理本身就决定着审美内涵的体现。
正因为如此,艺术上才有“百花齐放”这个提法。
因此。
学习和研究艺术创作,既要从内容上去研究,又要从艺术形式上研究,还要从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上去研究,忽视形式研究的观点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