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ppt
- 格式:ppt
- 大小:4.74 MB
- 文档页数:32
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1、法制建设的成就:①主要任务: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护改革成果,切实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②1982年新宪法规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其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使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的有关重大决策有了法律保障。
③1986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④1979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作较大修订。
明确规定了罪行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罪刑相当三个基本原则。
作用:有效地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①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发展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②1982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③新时期又制定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政策(爱国统一战线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④实行政治体制改革:改革重点是改变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在改革中实行政企分开,同时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
第14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作出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2、“十四大”(1992年)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5、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农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正在改变农村面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工业: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化体系(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上海宝钢、京九铁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6位,综合国力大为提高。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5课民族团结的加强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①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备课资料【问题探究】1、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982年的新宪法对此有何规定?2、《民法通则》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有什么作用?3、《刑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新《刑法》有哪些特点?4、我国的民主制度包括很多内容,其中最主要的两项制度是什么?5、什么叫爱国统一战线?为什么要制定这样一个政策?有何作用?6、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重点分别是什么?【自主梳理】:一、法制建设的成就1、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维护和发展制度,保护成果,切实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2、年颁布的新宪法规定实行的总方针,其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1986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一切民事活动中的当事人地位,应当遵循自愿、、等价有偿和的原则。
④《刑法》明确规定了、、等三个基本原则。
1997年新《刑法》还对领域中的犯罪、和活动的犯罪作了明确的规定,加大了打击力度。
(有效地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1、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制度,并发展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2、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互相监督”的方针。
31982年又提出与民主党派“,互相监督,肝胆相照,”的方针4、新时期又制定了统一战线的政策(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爱国者和的爱国者)。
5、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各级。
改革的重点是:。
【习题探究】P64:举例说明“诚实信用”的原则在民事活动的作用。
答:诚实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生存的法则。
在民事活动中,只有诚实待人,讲求信用,才能取信于人,才能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P67: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们的重要作用。
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联系历史与现实,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和从历史素材中提炼概括知识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教材提供的历史素材中提炼知识并实行系统整理的方法。
(2)通过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资料收集和走访、调查活动,让学生体验独立地、多途径地获取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到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点,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
(2)联系历史,今昔对比,让学生理解到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学会使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的民主建设、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三、教法、学法、教具:
教法:学生自主探究
搜集资料,了解同中学生相关的法律。
课题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教时13时间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联系历史与现实,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教材提供的历史素材中提炼知识并进行系统整理的方法。
通过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资料收集和走访、调查活动,让学生体验独立地、多途径地获取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
联系历史,今昔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的民主建设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计思路备注一、板书标题民主与法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我国在朝现代化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一直努力地进行着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那么,建国以来,我们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呢?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板书标题: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二、揭示目标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三、自学指导幻灯片展示学生需要自主学习的问题,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用笔勾画出本课重点内容,并思考、讨论问题。
四、先学1、宪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我国的第一步宪法是何时颁布的?2、《民法通则》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有什么作用?3、《刑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新《刑法》有什么特点?4、我国的民主建设的成就是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的?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主要内容是什么?五、后教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改变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