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课文 品味语言
阅读第一部分(1-5)
1、“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 就陷,陷了再鼓”。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 么作用?
比喻 将树林比喻为面团,时鼓时陷,形象 呈现了风的强弱变化,生动的写出了树 林在风雨中摇晃的场景。
阅读第一部分(1-5)
2、圈画出第一自然段中的动词,思考:作者为 什么连用一系列动词?
一连串动词,直奔主题、节奏紧密, 从侧面展现了狂风的巨大威力。有很 强的视觉冲击感。
阅读第一部分(1-5)
3、作者写垂柳、杨叶、芦苇时运用了哪些感官?
运用视觉与听觉,将植物在风中的姿态写的 具体生动,使人全方位感受风雨之态。
4、文章描写了羊怎样的形象?有何作用?
描写羊跌跌撞撞的样子,通过写羊受到 惊吓,表现了风的强劲。
*第13课
风
雨
贾平凹
【笔顺】竖、横折折/横折弯、竖 、横折、横
● 凹 āo ◎ 周围高,中间低,与“凸”相对:~凸不平。~透镜。 ~版印刷(印刷术之一,与“凸版印刷”相反)。 ● 凹[2] wā ◎ 意同“洼”(多用于地名):大姚凹(在河南)万 家~(在云南)碾子~(在陕西)。 另有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凹(wā)”字也取自此音。
学习目标:
1、了解、领悟侧面衬托手法,感受作 者“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 2、掌握赏析语言的方法,学习多角度、 多种修辞描绘景物的方法。
1.作者名片
作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 评价 当代作家,1987年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 奖,1997年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作品 小说集《兵娃》《山地笔记》《腊月·正月》等,长篇
小说有《浮躁》《废都》《白夜》等,自传体长篇小说
《我是农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