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抗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方法对2367例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抗体阳性者进一步鉴定。
结果 2367例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出5例,检测阳性率为0.21%,抗-d抗体,抗-m抗体2例,抗-e抗体例。
结论不规则抗体检测应该作为输血前的常规检查,以预防和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从而保证输血安全。
【关键词】输血前;不规则抗体随着输血技术的规范,临床上因为abo血型而引起的输血反应越来越少,但由于不规则抗体而引起的输血反应时有发生,所以在临床输血之前检测不规则抗体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在我国也时常有rh 及其他血型系统的抗体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报道[1-2]。
意外抗体又称不规则抗体,是指血清中抗-a、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3]。
血液中不规则抗体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存在的,因为多次输血以及妊娠可产生红细胞同种抗体,容易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影响治疗质量,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现就我院2367例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测情况做以下总结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申请输血的患者2367例,其中男1021例,女1346例,年龄10岁-82岁。
1.2 试剂谱细胞由上海血液中心生产,达亚美卡式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试剂。
1.3 仪器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baso2200-2离心机,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的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和td-3a型血型血清学用离心机。
1.4 试验方法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试剂采用达亚美卡式技术,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判定结果,当患者血清中含有的不规则抗体的时候则送血液中心用谱细胞来进行检测。
2 结果在2367例输血患者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5例,占0.21%。
其中5例特异性抗体分别有抗-d抗体2例,抗-m抗体2例,抗-e抗体1例,详见表1。
3 讨论在输血前对常规抗体进行筛选,为了发现患者血液中是否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以保证临床安全输血。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输血是指将血液或其制品从供血者输送到受血者的过程,是血液采供和输血两个环节相互衔接的过程。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液输血的风险,减少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接受输血治疗前,应首先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测试,如果只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和交叉测试是远远不够的。
根据以往的经验,优质血制品中存在各种类型的抗体,既有临床明显的抗体也有临床不明显的抗体,因此,血制品的安全性、一致性和疗效都与抗体检验的质量有关。
不规则抗体指对红细胞表面不同于ABO、Rh血型系统的其他抗原形成的抗体,也称非血型抗体。
不规则抗体是导致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常导致输血反应的医院职工非血型抗体如Rh抗体、K血型抗体、Duffy抗体、Kidd抗体、Lewis抗体、MNSs抗体和P抗体等。
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检验有两个主要的目的。
一是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以减少输血后发生输血反应的概率;二是检测供血者的血液中是否存在患者体内已知的不规则抗体,以避免输血后供血者的血液导致患者的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的血液中存在流行的不规则抗体,应当避免与这种不规则抗体所反应的血液输血。
对于一些不明确的不规则抗体,可选择不含这一抗原的血液输注或进行交叉测试。
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应用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不规则抗体检验方法有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
IAT检测是指在受试者血浆中混合不同种类的红细胞,利用人源抗球蛋白试剂阳性反应来检测其体内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
DAT检测是指检测血红细胞表面存在的不规则抗体,常用来检测新生儿溶血病和药物引起的输血反应。
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的报告格式应当项目全面、明确、简单明了。
在报告中应当注明检测方法、患者ID号、检测时间、结果和检测人。
如果存在不规则抗体,应该列出抗体名称和滴度,建议医生调整血液输血策略,及时制定治疗计划。
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用于补充患者因手术、创伤、疾病等原因丧失的血容量和功能。
然而,输血并非完全无风险,不规则抗体因素是其中之一。
不规则抗体是指在患者血清中出现的对供血者红细胞表面抗原的免疫反应。
如果受到不规则抗体的攻击,供血者红细胞会被破坏,导致输血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在进行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这项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患者体内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评估输血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具体而言,不规则抗体检测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重要意义和价值。
首先,不规则抗体检测可以帮助诊断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是指接收者血型与供血者血型不匹配,导致抗体-抗原反应,出现输血反应的病情。
不规则抗体检验可以早期发现患者体内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预测可能的输血反应类型和严重程度,有利于及时采取对策,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其次,不规则抗体检测可以指导血型匹配。
血型匹配是为了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的风险,通常会进行ABO和Rh血型匹配。
由于存在其他血型抗原,如Kell、Duffy、Kidd、MNSs等,如果接收者体内有不规则抗体反应,易出现非ABO和非Rh血型抗原不匹配的输血反应。
因此,在进行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可以及早发现其他血型抗原的问题,并选择符合患者体内不规则抗体的供血者,提高血型匹配的成功率。
第三,不规则抗体检测可以预防赴美国留学和移民带来的难题。
据悉,美国公共卫生局规定,在进行血液供血时,必须对供血者进行全方位的血型筛查,其中包括不规则抗体检测,以确保输血安全。
因此,对于赴美国留学和移民的人群而言,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可以推断是否符合美国的输血标准,预防因输血不符合美国要求而带来的难题。
综上所述,进行‘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无论是为了预防输血反应、指导血型匹配,还是预防因输血不符合美国要求带来的难题,不规则抗体检验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期间进行输血的患者标本50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患者实施微住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同时对阳性标本实施抗体特异性的鉴定,分析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
结果:检出同种不规则抗体80例,阳性率为1.6%,男性患者的阳性率低于女性患者,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检出不规则抗体的所占比重最高的是Rh血型系统,占总数的58.75%,排第二位的为MNS系统,占总数的12.5%,其余还包括自身抗体,混合抗体,Kidd系统。
结论:在患者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提供5种抗原符合的血液,同时也能减少不规则抗体的发生。
关键词: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临床意义不规则抗体表示抗A和抗B以外血型的抗体,也被称作是意外抗体[1],不规则抗体的出现会引发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体特异性鉴定,是输血前需要实施的重要工作,能够提高输血安全性,促进血液的选择保证血液输血质量[2]。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期间进行输血的患者标本50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患者实施微住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5000例标本中,有男性2742例,女性2258例,患者的年龄在15~85岁之间,平局年龄为(50.6±12.7)岁,输血方式包括病房输血、各类手术输血。
1.2方法1.2.1试剂与仪器 KA-2200血清学专用离心机(日本KUBOTA),源博生科LB-3000医用离心机,源博生科试剂卡孵育器,抗体筛选细胞(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抗人球蛋白(抗IgG+C3d)检测卡(江苏力博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1.2.2方法将全血标本实施3000r/min的离心处理7分钟,然后实施不规则抗体的筛查。
不规则抗体筛检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检测不规则抗体及抗体鉴定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
方法对本院输血前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免疫试验检测不规则抗体,抗体阳性者进一步鉴定。
结果在630例申请输血的患者中,检测出结合型不规则抗体3例,其中男1例,女2例;游离型不规则抗体2例,男1例,女1例。
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的临床意义在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微柱凝胶技术;临床意义不规则抗体是指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多为IgG抗体,此类抗体可引起交叉配血困难及迟发性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也有少数病例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导致DIC、少尿、无尿和肾衰竭,甚至死亡。
据报道,在我国由血型抗原抗体免疫因素引起的输血反应占12.6%,其中溶血反应的发生率为2.56%,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相当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水平[1]。
近年来,微柱凝胶技术在国外已普遍使用[2],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本院30298例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输血前抗体检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各个科室住院的患者,对申请输血并有输血史与妊娠史者,静脉采血2 ml并加3.8%枸橼酸钠抗凝剂,待分离出血浆,稀释后的0.5%~0.8%筛检红细胞,共计630例。
年龄22~74岁,其中男300例,女330例。
1.2 材料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及专用离心机,抗A、抗B血清由长春博德公司生产;抗D由英国公司提供,反定型Al、B细胞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
1.3 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免疫试验检测[3]。
正定型孔及Ctrl孔中分别加入0.8%标本红细胞悬液50 μl,反定型A1、B 孔中先分别加入CN 53~1049/R 0.8%A1细胞和B细胞50 μl,再加人标本血浆50μl,将卡放人专用离心机里,1500 r/min离心5 min后观察结果,每天抽出10例标本用试管法同时进行检测以做对比,对出现正反定型不一致及Ctd管阳性的标本,采用试管法进行复查,并查明是否为不规则抗体、冷抗体、自身抗体、抗原抗体减弱、纤维蛋白原的干扰等原因,对RhD阴性的标本采用两种不同批号的抗D试剂复查。
表3控制菌验证结果组别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试验组阳性阳性阳性阳性对照组阳性阳性阳性阴性对照组阴性阴性阴性划线平板甘露醇氯化钠琼脂漠化十六烷基三甲胺琼脂平板沙氏葡萄糖琼脂平板4讨论医用超声耦合剂中含有的卡波姆是一种高分子材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流变调节剂,形成凝胶状,有增稠、悬浮等重要用途,具有良好的涂展性,还可以消炎杀菌%本实验中,利用氯化钙溶液屏蔽了卡伯姆的羧酸基,使相互排斥作用减弱,而二价离子有可能和羧酸根结合形成盐类物质从而影响了卡伯姆凝胶的粘度,使其容易通过滤膜,加上卵磷脂和吐温80的中和灭活作用,消除了抑菌物质的抑菌性,寻找出以卡伯姆作为基质,盐酸聚六亚甲基胍作为防腐剂的医用超声耦合剂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参考文献[1]孟勇涛,饶丽平•卡波姆在凝胶制剂中的使用问题的探讨[J]・齐鲁药事,2010,29(12):708-709.[2]熊佳佳,王柏•卡伯姆凝胶流变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海峡药学,2006,18(4):34-37.[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通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105-1106.[4]曲萍,仇丽霞,赵思俊,等•卡波姆抑菌凝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J].药物分析,2013,33(8):1317-1312.[5]檀巧婷,严佳,周欣,等•快手洁手消毒凝胶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J]・药学实践杂志,2014,32(5):366-367,382.(收稿日期:2020-08-04)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及其临床意义分析白明华输血是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的常用方式,具有补充血容量、调节血液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改善凝血功能等多种作用,利于抗休克和防止出血性休克等疾病[1'2]o但血液制品内成分较为复杂,输血前筛查不规则抗体是保障输血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目前,血型抗体可分为规则抗体和不规则抗体,其中ABO型血型内的抗体称为规则抗体,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该类抗体引起的溶血反应已大幅减少[3,4]%而不规则抗体主要指ABO型以外的抗体,在怀孕、器官移植或输血等因素影响下,体内血型意外抗体明显增多,给输血带来严重安全隐患,轻则输血失败,重则发生溶血反应威胁患者生命[5]o因此,临床更应重视输血前的精确检测,以筛查不规则抗体,准确了解患者不规则抗体类型,从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保证输血安全。
不规则抗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不规则抗体检查也称红细胞抗体检查,是指不符合ABO血型系统的血型抗体,即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
ABO系中的亚型,变异型抗A1或某种抗B等抗体,也称为不规则抗体,多数为IgG抗体。
主要是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在盐水介质中不能凝集而只能致敏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必须通过特殊介质(酶、抗人球蛋白、聚凝胺等,才能使致敏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
临床上所称的“同型血”实际上是指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相同,其它红细胞血型系统未必相同。
如果交叉配血不仔细,或只用盐水介质配血,则有可能检查不出ABO血型系统之外的不规则抗体,而此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虽然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率仅为0.37%,但是该项阳性的患者一旦输入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抗原、抗体发生免疫性结合,在补体的参与下,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即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
患者出现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严重时甚至危及其生命。
因此,在输血中要经常警惕这种输血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当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时,必须进一步作抗体鉴定,确定其特异性后,再输入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才能达到安全输血之目的。
新生儿溶血病(HDN)也是由于母亲体内存在与其胎儿红细胞不配合的IgG性质的不规则抗体,引起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
凡是以IgG性质出现的不规则抗体,理论上都可以引起HDN,因为IgG性质抗体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引发胎儿水肿、黄疸、贫血和肝脾肿大,
甚至并发核黄疸。
因此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孕妇也应作不规则抗体筛选,若检测出不规则抗体,应作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
Rh血型中D抗原的抗原性强于E抗原的抗原性,因此产生抗D抗体的几率大于抗E抗体。
抗A1抗体为A亚型中不规则抗体,它的存在提示我们在注意ABO血型以外的不规则抗体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ABO亚型中的不规则抗体,因为它也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一个因素。
抗M抗体为冷凝集素,很少在37℃有活性,一般在体内不能引起溶血反应,但患者处于低温麻醉状态下手术时应注意,因为此类抗体可激活补体。
当机体的体温在冷抗体最适反应温度范围内(4~20℃)时,可发生溶血反应。
不规则抗体产生大多为Rh血型系统,除抗D外,其他如抗E,抗Ec,抗Ce检出率占Rh系统67.8%,提示Rh阳性患者输血也可引起溶血反应,且机率较高。
据我国汉族人群Rh抗原分布特点,E抗原阳性比D抗原阳性低,产生抗E抗体的机率高于抗D抗体,故Rh血型系统D抗原阳性E抗原阴性者输血不容忽视。
Rh阴性个体免疫后产生抗D的机率为70.9%,产生的抗体其效价在体内会逐渐下降,甚至常规试验会漏检,若以后作为受血者输入Rh(D)阳性血刺激时,会很快出现免疫性回忆反应。
抗体效价会在1~2周内达到高峰,引起迟发性血管外溶血,且发生在输血后几天,造成输血无效及溶血,易被临床忽视。
溶血反应的强度与抗体效价成正比关系,抗体产生的强度增加溶血反应愈严重。
抗M、抗Lea、抗P1均较少见,但抗Lea抗体可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所以不能作为供血者,如为受血者时应给Le(a-b-)血液输。
抗M抗体只有37℃或抗球蛋白试验出现阳性时才具有临床意义。
抗P1最理想的反应温度为4℃,偶可在37℃查出。
抗
P1抗体很少在体内造成溶血,几乎总是IgM型抗体,所以不能通过胎盘,不会造成HDN。
冷凝集素在配血时可忽略。
自身抗体在自身溶血性贫血时出现较多,一直以来是输血的一大难题,仍遵循一般输血原则。
综上所述,不规则抗体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输血发生溶血性反应所引起肾衰、死亡病例的诊断有临床意义。
因此为了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疗效,减少或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不规则抗体检查必须作为输血前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