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思维导图及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7
文言知识字通假字同音通假例:蚤-早加部首通假例:从-纵换部首通假例:振-震词实词一词多义例:兵(有兵器、士兵、军队、战争等义)虚词一词多义例:而(表并列、顺承、递进、修饰、因果、假设)古今异义词义扩大例:河(由特指黄河到泛指河流)词义缩小例:亲戚(由内亲外戚到只指外戚)词义转移例:走(由跑、逃跑到指慢行)词类活用活用作名词动作名例:王无罪岁形作名例:小学而大遗活用作动词名作动例:左右欲刃相如形作动例:谨庠序之教使动例:以愚黔首意动例:吾从而师之名作状
表时间、方位、方式、态度、比喻等,如“卒廷见相如”(廷)、“间至赵矣”(间)、“赢粮而景从”(景)句特殊句式判断句
标志:“者……也”“此则/诚……也”“是……也”等省略句
省略主语、宾语、介词“于”(地点名词前面常常省略“于”,如“大王见臣列观”)被动句常见标志:为、为所、见、于等,如“见犯乃死”“不拘于时”“而君幸于赵王”。
无标志的如“举孝廉不行”状语后置常见标志:以、于、乎与名词词组构成状语后置,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定语后置公式有:名词+之+形容词(筋骨之强),
名词+动词性词组+者(求人可使报秦者)宾语前置否定句否定词+代词+动词如“未之有也”疑问句疑问代词+介词/代词(安在,谁为)如“子卿尚复谁为乎”以“之”为标志
如“句读之不知”“鸡豚狗彘之畜”固定句式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与……比谁更……)、“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独畏廉将军哉”(独……哉,难道……吗)。
WORD格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观句式、辨用法
观句式——特殊句式要留意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的重要区别,对特殊句式的考查往往放在翻译中进行。
特殊句式往往都有特殊的词语标志,只要抓住这些标志便可判断出来。
而无标志
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尚需借助语意、语境作出判断。
特殊句式都有特殊的翻译要求,译时要把这些要求体现出来,如判断句要加“是”或“不是”,被动句要加“被”或“受”,倒装句式要回归到现代汉语语序中。
[边练边悟]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特殊句式的落实。
张昉,字显卿,东平汶上人。
金亡,还乡里。
严实行台东平,辟为掾。
乡人有执左道惑众谋不轨者,事觉逮捕,诖误甚众,诸僚佐莫敢言。
昉独别白出数百人,实才之,进幕职。
(节选自《元史·张昉传》,有删改)
译文:
答案:有用歪门邪道蛊惑人心图谋不轨的乡里人,事情败露后被捕,牵连的人很多,各位幕僚没有人敢说话。
(采分点:“乡人有执左道惑
众谋不轨者”定语后置,“事觉逮捕”被动句,“诖误”,大意对)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特殊句式的落实。
宗越,南阳叶人也。
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①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
每一捷,郡将辄赏钱五千,因此得市马。
臧质、鲁爽反,越率
军据历阳。
越以步骑五百于城西十余里拒战,大破斩胡兴、蜀等。
爽平,又率所领进梁山拒质,质败走,越战功居多。
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
坐免官系尚方②。
寻被宥,复本官,追论前功,封筑阳县子,食邑四百户。
(节选自《宋书·宗越传》,有删改)
注:①楯:盾牌。
②尚方:服苦役的监所。
(1)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
译文:
(2)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
译文:
答案:(1)宗越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马,常提着刀和盾步行出阵,单独挺身出战,敌众没有人能抵挡。
(采分点:“无以”,固定结构;“市”“当”;“刀楯”,名词用作动词;大意对)
(2)(后来)宗越又胁迫掠夺南郡王刘义宣的子女,因此获罪而被免官,被囚禁在监所服苦役。
(采分点:“逼”“略”“坐”;“系”,无标
志的被动句,被囚禁;大意对)
参考译文:
宗越,南阳叶人。
宗越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买马,常提着刀和盾步
行出阵,单独挺身出战,敌众没有人能抵挡。
每一次取得胜利,郡中吏
员就得到五千钱奖赏,宗越凭这钱才得以买马。
臧质、鲁爽反叛,宗越
率军驻守历阳。
宗越率领步兵骑兵五百人在城西十余里处迎战,大破敌军,斩杨胡兴、刘蜀等人。
鲁爽叛乱平息以后,宗越又率领自己统领的
部队进军梁山迎战臧质,臧质败逃,宗越的战功居多。
(后来)宗越又胁
迫掠夺南郡王刘义宣的子女,因此获罪而被免官,被囚禁在监所服苦役。
不久就被宽宥,恢复原有官职,并追评以前的功劳,被封为筑阳县子爵,
食邑四百户。
辨用法——重点虚词要体现
所谓重点虚词,是指《考试说明》所列的18个虚词,尤其是“以”“其”“之”“为”“于”等高频虚词。
另外指在文意中有实在意义的
常见副词及代词等。
翻译中,应结合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判断其用法,再把意义译出来。
如“以”,首先要分清它在句中是作动词、连词还是介词,只要是动词、介词,必须译出意义,作连词时翻译可以虚化。
“以”作介词时,表示工具、凭借的“用、拿”与表提宾作用的“把”容易混淆,需要用试译法来区分。
根据翻译“字字落实”的原则,对那些无实
在意义的虚词删去不译时应当慎重。
[边练边悟]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重点虚词的落实。
翁姓王氏,讳与准,字公度,浙之余姚人。
翁闭门力学,尽读先世所遗书。
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
”因
去从四明赵先生学《易》。
(节选自王阳明《遁石先生传》,有改动)
译文:
答案:乡里的后辈有人想来跟从他学习,他总是推辞说:“我没有得到老师的传承,不足以教授你们。
”(采分点:“或”“辄”“相”,大意对)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重点虚词的落实。
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人。
登隆兴元年进士第,历扬州泰兴尉。
县大水,亡稻麦,郡蠲租税至薄,迥白于府曰:“是驱民流徙耳!赋不
可得,徒存欠籍。
”乃悉蠲之。
调信州上饶县。
岁纳租数万石,旧法加倍,又取斛面米。
迥力止绝之,尝曰:“令与吏服食者,皆此邦之民膏
血也。
曾不是思,而横敛虐民,鬼神其无知乎!”州郡督索经总钱甚急,迥曰:“斯钱古之除陌之类,今其类乃三倍正赋,民何以堪?”反复言
之当路。
(节选自《宋史·程迥传》,有删改)
(1)是驱民流徙耳!赋不可得,徒存欠籍。
译文:
(2)曾不是思,而横敛虐民,鬼神其无知乎!
译文:
答案
:
(样做就是逼迫人民流离失所!租税不可能收到,空留
亏
欠
租簿。
(采分点:“是⋯⋯耳”“流徙”“徒存”“欠籍”) (2)竟
然不
种
恩
德
,
却横虐
待
百姓,
天
地
道真
的不明!(采分点:“曾”“思”“其”)
文: 程迥,字
可天
府人
元
年士
,
州泰
了大水,庄稼没有收成,郡里免除百姓的租税极少,程 迥向样做就是逼迫人民流离失所!租税不可能收到,
欠租簿。
”于是全部免除了百姓的租任信州上
纳租税数万去的做法加倍征收,官吏又巧取斛
面米(用手段多征的米)。
程迥极力制象说: 令和官吏所食用的,地方老百姓的膏血。
竟然不种恩 德,却横虐待百姓,天地道真的不明!”州
钱(宋代的一种税)非常急迫,就是 古代的(唐代的税钱征收的却是税的三倍, 老百姓怎承受得起?”反政者听。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