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思维导图
- 格式:pptx
- 大小:796.67 KB
- 文档页数:11
2022年、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乙卷论述类文本的内容梳理(思维导图)一、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杨之水《“更想工人下水难”——‘中国金银器’导言》:总分结构1、第一段:开宗明义,点明《中国金银器》一书的性质,概述了全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2、第二段:指明《中国金银器》一书的研究旨趣、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3、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介绍了传世文献展示的金银器史和出土文物呈现出的金银器史的不同。
4、第四段:运用对比论证,突出金银器的品质特性,凸显其设计的重要。
5、第五段:指出工艺美学史展示的内容并介绍“史”的概念,然后运用引用论证介绍《中国金银器》一书中呈现的两类语言。
6、第六段:指出金银器工艺发展演进的影响因素,点明中国金银器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古代社会风俗史。
二、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杨义《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总分结构1、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视角或复眼映视式视角的中心话题。
2、第二投:对比《水浒传》《巴黎圣母院》的相关内容,阐述“三体交融”的流动视角。
3、第三至四段:以《水浒传》中杨、索比武和大名府陷落的相关内容为例,阐述“圆形轨迹”的流动视角。
4、第五段:以《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则小故事为例,阐述复眼映视式视角的流动方式及多重功能。
三、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严佐之《中国目录学导读》:总分总结构1、第一段:由姚名达的《中国目录学史》的特点谈及他组织这本书所用的“主题分述法”。
2、第二段:阐述不用通常的叙述方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的原因和采用“主题分述法”的具体对策。
3、第三段:介绍《中国目录学史》的首尾两篇。
4、第四段:介绍《中国目录学史》的主体部分。
5、第五段:引用姚名达的自述指出《中国目录学史》的理论框架确有创意。
四、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王军《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梳理》:总分总结构1、第1段:提出“数字人文”的概念,并指出“远读”数字与“细读”的作用差别。
高中语文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目录成语中的多音字,是通假和古今异读或一字多义、古今异读造成的异读字识记有些字难以从字形和声旁找到读音的依据,会觉得这些字很陌生但又似曾相识,误读的可能性很大。
这需要平常多积累难读字识记汉字中有很多字的形状相似,差别细微但意义不同,这类相近字误读的情况很常见。
有些相近字误读的情况很常见。
有些相近字具有相同的声旁,但很多时候因形旁所属类不同会出现读音不一样的情况相近字辨音考查题型考查对字音的识记,多源于课本客观选择题检测对字音的拼读能力_________________ 音形互写多用于具体语境下的字音、字形、字义的综合辨析语言实践能力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b,p,m,f与O亲,-般不与e相拼;汉语拼音规则口决i,u后面有元音,i, u改写成丫,W刃|拼音的大写、连写与分写i,u后面无元音,i前加Y, u加W;)\ ~j,q,x是三兄弟,和。
相拼把点去丿语音的重音、停顿和语速易错字归类难读字强记死记硬背,不辨字义知识归纳学习误区注重积累总结升华勤查字典动口用心学法总结比较辨析强记难字强记成语中的通假字、古今异读字针对性地用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矫正所在方言区的读音缺陷汉语拼音方案考查要点多音字,指那些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读音的字。
多音字有多音多义和同音多义两种情况。
多音多义字是高考字音考查的热点。
多音多义字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①因词性不同而多音产生的多音②因语体不同而产生的多音③因沿字识i己袭古音而产生的多音④因简化合并而产生的多、音⑤因意义不同而产生的多音。
多音同义字在「不同的词里,字义并没有显著的不同,但读音不同。
包括如下几种情况:①某个字单用时和这个字组成双音词或多音词时读音不一样;②在个别词语中的读音与一般读音不一样;③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读音不一样知识梳理形声字辨音因体辨音熟记成语学法指导因性辨音矫正方言因形辨音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形声字的读音和她的声旁读音并不同,如“砧板”中的“砧"字读"ZhS”而不读“Zhan” O像这样的形声字常是命题的重点,要特别关注\ ______ ______ r _________________ /7形声字占汉字80%以上,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做形旁(也叫义符);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
亮出观点——引据论述联系现实——总结陈词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
这是第一个得分点。
引据论述: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恰当引用论据,有条理地陈述。
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传记多从表现传主精神品质来谈)联系现实: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除了引用文本,还要合理联系生活现实。
小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型归纳坚持一种信念:答案就在原文中认准答题原则:咬住原文不放松,答案就在文章中。
先读全文做标记,依据特点通大意;再读题干明方向,落实原文对应句;最后巧比看差异,得出答案较容易。
有据与凭空——无中生有:材料中本无此意,命题者故意凭空臆造出这种说法。
言此与言彼——张冠李戴:在表述对象上,命题者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或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
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在事物的范围上,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客观与夸大——言过其实:事物的客观性,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能和效用等。
原因与结果——因果照应:因果关系颠倒或强加因果关系。
肯定与否定——混淆是非:在事物的性质上,命题者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将肯定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否定事物情况的判断。
前期与后期——不分先后:阅读材料中“前期”和“后期”互化,设置错误选项。
主要与次要——不分主次:命题者故意将阅读材料中主要矛盾或原因与次要矛盾或原因倒置十大雷区君需记排除障碍比胜利已然与未然——亦真亦幻:在事物的时间上,已经产生和即将出现的情况互换。
或然与必然——守株待兔:在事物的趋势上,“或然”的趋势和“必然”的趋势互化,设置错肢。
备注:认真读文理解文意总分为9分的社科文,解题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
一般人阅读一般文字的速度是每分钟300到500字,科学类阅读速度可能要减半,每分钟150到250字的样子。
有效地读一遍也需要约五分钟的时间。
坚持“六字方针”读(原文、题干题肢)找(文中对应题肢的信息)比(选肢和信息)。
实用类文本阅读文体知识特点: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