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鉴别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 .19CH I NA FOR EI G N M EDI CAL TREATM ENT影像与检验卵巢肿瘤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尤其是卵巢癌更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犹豫缺乏早期的及时正确诊断,往往患者被确诊时多数已经属于晚期患者了。
研究先进的诊断方法,及时对重大疾病做到早诊断,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卵巢组织复杂,卵巢肿瘤组织学类型繁多,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形态,常常存在有异质同形,异形同质的现象,给超声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经阴道超声采用的高频探头使成像的清晰度和对血流的敏感性显著提高,能更好地进行卵巢形态学评价,观察血管分布及血流频谱特点,为早期发现卵巢肿瘤提供有利的帮助。
1卵巢肿瘤的分类方法V a l e nt i n 分类法最为方便,其特点为:单房囊肿,无隔、无实性成份或乳头;多房囊肿,无实性成份和乳头;实性成份的单房囊肿,无隔,但有实性成份或乳头;有实性成份的多房囊肿,有隔和实性成份或乳头;实性肿瘤,大于80%的成份为实性。
其中1和2常被认为是良性,直径小于6cm 单房壁薄的囊肿常是肯定的良性肿瘤。
2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中的应用正常卵巢的静脉系统大致与动脉系统平行,呈蔓状分布。
而卵巢肿瘤的血管生成是没有规律的,与肿瘤的生长和向周围的转移密切相关。
研究证明最大径线超过2~3m m 的实性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而且由于恶性肿瘤的血管没有或只有很少量的肌性中间层,肿瘤血管更容易扩张,并可形成肿瘤血管网中的动静脉短路,产生低阻血流。
恶性肿瘤内部血管粗细不一,缺乏逐级分支,走行弯曲甚至卷曲,产生动静脉短路、微动脉瘤、血管湖等等,在超声上表现出异常的血流信号。
研究还发现大部分肿瘤有多种多样的血流灌注区,血流分布很不均匀,肿瘤血管网也会随肿瘤的不同生长时期而变化,在肿瘤早期明显充血的区域,随着肿瘤的增长会成为中心缺血区。
超声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7例诊断明确、临床资料完整的卵巢恶性肿瘤病例的超声图像,统计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
结果:27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经超声检查,充分显示病变及周围情况。
应用超声检查的敏感性为89.12%,特异性为95.22%,准确性为94.76%,说明超声检查检测卵巢恶性肿瘤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
结论:超声检查卵巢恶性肿瘤能明确病变的范围、程度及病变周围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卵巢恶性肿瘤【中图分类号】r73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15-02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观念的改变,女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很多的改变。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将重心由家庭生活转换到工作事业上。
但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及女性自身的特殊性,妇科肿瘤,特别是卵巢肿瘤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1,2],如果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将给女性患者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危及患者的生命。
针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关注热点。
以下是对2009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7例确诊为卵巢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的临床观察,希望能为今后的卵巢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7例确诊为卵巢恶性肿瘤的患者,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8.1±1.6)岁,其中,粘液性囊腺癌7例,浆液性囊腺癌7例,恶性畸胎瘤5例,性索间质性恶性肿瘤4例,内胚窦瘤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例。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按figo[3]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i期11例,ⅱ期10例,ⅲ-ⅳ期6例。
卵巢癌发病较隐匿,临床发现时多为中晚期[1]。
超声检查是卵巢肿瘤早期常用的诊断手段,但其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
笔者就超声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卵巢肿瘤58例,年龄19~79岁,平均(50.45±8.17)岁;已婚45例,未婚13例;绝经39例,占67.24%。
均经术后病理确诊,其中良性15例,恶性43例。
均自愿参与研究。
1.2仪器与方法1.2.1超声检查采用G E V ol us on E8及A LO K A pr os ound F75超声诊断仪,分别通过腹部(探头频率3.5M H z)和阴道(探头频率2~5M H z)观察子宫、双附件区和盆腔肿物,记录病灶大小、形态、边界和性质等情况。
观察肿块的搏动指数(PI)、R I,为防止低速血流显示不佳,应尽量将脉冲重复频率及壁滤波调低,低流速区设置s cal e在±0.015m/s。
对检测出血流信号的肿瘤,采用频谱多普勒测量血流参数,对血管进行多点采样,获取清晰频谱。
恶性肿瘤血流参数指标判定标准:PI≤1.0,R I≤0.43[2]。
1.2.2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检测CA125、C A19-9,患者晨起后,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3~5m L,在-20℃环境中保存待检,进行离心处理,分离血清。
采取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使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并配合相关配套试剂,按说明书操作。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超声、肿瘤标志物检测及联合检测结果(表1)超声诊断良性肿瘤13例,2例误诊为恶性肿瘤;1例恶性被误诊为良性。
超声对恶性诊断准确率为97.67%(42/43)、良性诊断准确率为86.67%(13/15)。
超声GI-RADS分类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06-08T10:35:17.9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作者:刘婧陈秋月[导读] GI-RADS分类系统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度高,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厦门市仙岳医院 361012摘要:目的探讨超声GI-RADS分类系统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运用GI-RADS分类对463例患有卵巢肿瘤的病例进行分类,将其中判断为 4类(可疑恶性肿瘤)和5类(恶性可能性大)的病例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做诊断性分析。
结果 463例病例中,判断为GI-RADS 4类的17例(3.67%)、GI-RADS 5类的57例(12.31%),与病理结果对比其准确度为68.92%。
结论 GI-RADS分类系统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度高,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GI-RADS;附件肿瘤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卵巢肿瘤;恶性;超声前言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三位,而病死率却是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对妇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
超声不仅可描述卵巢肿瘤的良恶性,而且有助于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然而某大的多中心研究表明,其诊断假阳性率高达24%。
其主要原因是超声医生诊断卵巢肿瘤多半基于个人经验,诊断的准确性根据经验的不同差异很大[2]。
2008年,Amor等借鉴乳腺肿瘤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对附件肿瘤采取类似分类方法,称之为妇科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GI-RADS分类系统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且对不同医师之间进行差异分析。
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行妇科彩超检查法则卵巢肿瘤患者共463人,年龄(9~82岁),平均(39.52±12.33)岁。
463例病例中由GI-RADS分类判断为4类和5类的病例行手术治疗获得病理结果,并定为“金标准”。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0-12-13T14:39:25.943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第1期供稿作者:黄海燕[导读] 随着新型气泡造影剂的研制成功与临床应用,与之匹配的超声造影成像技术也不断发展。
黄海燕(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B超室510000)作者简介:黄海燕(1972.11-),女,本科,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和定量参数在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方面的价值。
方法:选取87例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附件区囊实混合性肿物或实性肿物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中卵巢肿瘤良恶性组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和定量参数。
结果:卵巢肿瘤良性组中TIC表现为“缓升缓降”型有28例(占90.3%);卵巢肿瘤恶性组中表现为“速升缓降”型有18例(占94.7%),两组TIC形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卵巢恶性组在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增强速率上明显要比良性组短、高、大,且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及定量参数为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客观(形态化和量化)信息,值得推广。
【关键词】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卵巢肿瘤【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229-02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肿瘤,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是提高五年生存率的关键。
目前我国超声造影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水平已与国际接轨,本研究采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声诺维和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探讨超声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和定量参数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就诊于我院,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附件区囊实混合性肿物或实性肿物87例纳入本研究,年龄23~68岁,平均46岁,取单个肿块患者,全部病例均行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肿块大小1.2 cm~4.1 cm(肿块最大直径)。
超声检查对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鉴别良恶性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93例卵巢肿瘤患者于术前均进行过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二维超声进行多切面扫查观察卵巢肿瘤的大小、形态、包膜、内部结构与周围组织情况以及腹水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则对囊性或实质性肿物周边和内部血流分布情况进行检测。
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良性卵巢肿瘤69例,恶性肿瘤24例,超声诊断良性卵巢肿瘤67例,恶性肿瘤21例,其灵敏度为97. 1%,特异度为87.5%,符合率为94.6%。
卵巢良性肿瘤与卵巢恶性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Vps)、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早期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可增加灵敏度,提高准确性,为临床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关键词卵巢肿瘤;超声检查;血液动力学;病理结果卵巢肿瘤(ovarian tumor)是指发生于卵巢上的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之一。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且发病率较高,卵巢肿瘤病理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按肿瘤组织学类型可分为上皮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和转移性肿瘤四大类,其中上皮性肿瘤最为常见,占原发性卵巢肿瘤50%~70%,其恶性类型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5%~90%[1]。
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病变早期无任何症状,不易发现,常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因此早期及时、准确诊断尤为重要。
超声作为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以其便捷、高效、无创、无辐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在妇科肿瘤的诊断及恶性肿瘤的筛查中,超声具有独特的价值[2]。
本文旨在研究超声在诊断及筛查卵巢良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93例卵巢肿瘤患者,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7.6±10.4)岁,其中42例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不适,于健康体检时经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发现卵巢肿块,术后病理确诊:良性卵巢肿瘤33例,恶性肿瘤9例(21.4%);51例因腹痛、恶性呕吐、腹胀、尿急、尿频、不规则阴道流血等症状就诊,体查腹部可扪及囊性或实性肿块,术后病理确诊为良性卵巢肿瘤36例,恶性肿瘤15例(29.4%)。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果分析
刘秀虹
【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年(卷),期】2017(000)007
【摘要】目的探讨对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果。
方法取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卵巢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病理检查确诊良恶性状况,所有患者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患者的诊断效果。
结果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94.4%,准确率为91.3%。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腹水检出率、PSV与良性肿瘤相比较高,RI与良性肿瘤相比明显较低,P<0.05。
结论对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优良。
【总页数】1页(P64-64)
【作者】刘秀虹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二医院彩超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
【相关文献】
1.利用IOTA简单规则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J], 赵薇;盛桂梅;倪艳
2.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肿瘤标志物CA125及CA724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
断价值 [J], 焦梦涵
3.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J], 周玉萍;王艳;韩亚斌;杨荣泉;乔林
4.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J], 吴湘萍
5.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J], 吴湘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卵巢良恶性肿瘤超声影像特征分析卵巢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根据其组织学性质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其中恶性卵巢肿瘤是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一种重要成员,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
超声检查是卵巢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其影像特征对于鉴别卵巢肿瘤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超声影像特征进行分析。
一、卵巢良性肿瘤的超声影像特征分析1. 单房性囊肿单房性囊肿是卵巢最常见的囊性肿瘤,其特点是单个囊腔,通常为单侧性。
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囊性影像,囊液呈无回声或低回声,囊内可见细小的浮游物。
在多普勒超声中,囊内无血流信号。
单房性囊肿超声表现典型,易于诊断。
2. 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是由表皮或腺上皮细胞形成的肿瘤,其囊液中含有大量的粘液成分。
超声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边界清晰的囊性结构,囊液呈等回声或强回声,内部可见分隔和乳头状突起。
多数病例在囊腔内可见弥漫性强回声。
在多普勒超声中,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3. 成熟囊性畸胎瘤成熟囊性畸胎瘤是一种罕见的卵巢肿瘤,通常包括多种不同的成熟组织类型,如毛发、骨骼、牙齿和软骨。
超声表现为多房性囊性结构,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回声灶,如毛发、骨骼或牙齿。
囊内可见不规则分隔,薄的分隔边缘可呈明显的回声。
在多普勒超声中,可见较少的血流信号。
二、卵巢恶性肿瘤的超声影像特征分析1. 浆液性囊腺癌浆液性囊腺癌是最常见的卵巢恶性肿瘤之一,其超声表现与黏液性囊腺瘤相似,但通常表现为更多的乳头状突起和分隔,囊腔内可见大量不规则浮游物。
在多普勒超声中,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信号较为紊乱。
2. 卵巢透明细胞癌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少见但高度侵袭性的卵巢恶性肿瘤,其超声表现多种多样,囊腔内可见不规则结节和强回声,囊壁可能呈分层状改变,囊腔内出现多种回声。
在多普勒超声中,可见丰富的混合型血流信号。
超声检查在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不同肿瘤的超声影像特征,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的判断肿瘤的性质,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超声鉴别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应用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因受多种因素干扰,早期不易发现。
经腹部、经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相继用于发现卵巢肿瘤,根据其特点进行诊断评分并预测良恶性。
三维超声、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超声造影的应用提高了鉴别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准确度。
现对上述方法在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标签:卵巢肿瘤;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技术;超声评分系统;三维超声
近几十年来,超声在诊断及治疗卵巢肿瘤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为 4.35%~23.9%,其中恶性肿瘤约占10%[1]。
经腹部及经阴道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被广泛应用于卵巢肿瘤的良恶性诊断,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超声、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超声造影的应用以及利用超声评分系统评价卵巢肿瘤内部结构特点的应用都进一步提高了卵巢肿瘤诊断的正确率。
1超声评分系统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
近年来,国内外均有应用超声评分系统评价卵巢肿瘤的良恶性的报告。
Sassone等[2]利用阴道超声观察卵巢肿瘤内部结构特点,根据肿瘤的内壁结构、壁的厚度、有无分隔及内部回声进行评分:内壁光滑、壁薄3 mm、隔薄3 mm、隔厚>3 mm、内部为低回声且局部回声偏强,每项评3分;内部大部分为实性或囊实混合性,每项评4分;当内部完全为实性时,评5分。
总分以9分为界,9分以上高度可疑恶性。
2超声造影技术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
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卵巢肿瘤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超声造影是利用造影剂在血管内增强声波反射及红细胞的散射信号,可动态观察卵巢肿瘤周边及内部微血管形态、分布、血流灌注特点,利用谐波成像技术可检出直径<40 μm血管内的流动微泡,这一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水平。
根据微泡内包裹气体的种类及其结构特点,超声造影剂可分为三代:第一代超声造影剂主要是包裹空气的微泡造影剂,主要以利显声(Levovist)为代表。
目前应用最多的第二代超声造影剂主要为包裹惰性气体的微泡造影剂,主要以声诺维(Sonovue)为代表,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在合适的超声强度下,气泡能够非线性震动而不破裂,具有溶解度低、稳定性好、显象时间较长等忧点。
第三代超声造影剂(即靶向微泡造影剂)具有靶向功能的特点,具有高敏感、高特异、相对无创性等优点,但目前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超声造影主要从从血管形态学估计,造影前后多普勒信号强度的变化及时间
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及观察卵巢肿瘤的CEUS灌注(增强)模式和灌注特点三方面鉴别卵巢肿瘤的良恶性。
3三维超声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
三维超声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依赖全息化数字技术,可在短时间内采集大量数字信息,获得直观、立体的超声图像,并且可通过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对卵巢肿瘤进行三维重建,立体、完整、清晰地显示肿瘤周边及内部的血供分布。
此外,三维超声造影能够提高对微小血管及低速血流的敏感性,增加其显示率。
三维表面模式重建可以准确分析肿瘤的表面结构特征、瘤体内的实性乳头状突起、瘤体内分隔及内壁是否光滑,尤其在评价瘤体内部细节结构方面,比如小于3 mm的小突起,要优于二维超声[3]。
我国陈桂琴等[4]对68例卵巢囊性肿瘤患者中的6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三维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1%,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4%,三维灰阶超声成像在评价内部细微结构方面较二维灰阶超声有明显优势。
然而,Kurjak等[5]发现三维超声结合三维能量多普勒对早期卵巢癌诊断的准确性可提高至97.7%,显著高于单独使用三维灰阶超声的诊断率(74.4%)。
因此,对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还需进一步结合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
造影技术与三维技术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卵巢肿瘤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
Kupesic等[6]对45例附件肿物进行Levovist造影增强,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他们将肿物的血管形态分为4级。
因此,三维超声造影显示复杂血管空间结构具有优势,故在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4结论
由于卵巢肿瘤可形成病理类型不同的肿瘤,超声检查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大的价值。
常规二维超声操作者常常容易依据恶性肿瘤的某个特征做出预测,易产生误诊和漏诊。
超声评分系统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卵巢肿瘤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但也存在假阳性率。
超声造影技术虽然能弥补常规超声的不足,但由于操作不方便,加上造影剂费用较高,临床不易普及。
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基础上,三维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大大提高了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准确率。
实时三维的应用加强了对肿瘤形态学和血管生成状态的客观评价。
随着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肿瘤血管定量分析技术的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为了加强诊断卵巢肿瘤的特异性和提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超声还应与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测定、免疫组化分析等联合应用,使多种方法相互补充,以便于早期发现卵巢恶性肿瘤,减少病死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Stalbovskaya V,Ifeachor EC,Van Huffel S,et al.A new method for modeling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ovarian tumors[J].IEEE Trans Biomed Eng,2007,54(11):2064-2072.
[2]Sassone AM,Timor IE,Alner A,et a1.Transvaginal senographic characterization of ovarian disease:Evaluation of a new scoring system to predict ovarian malignancy[J].Obstetrics&Gynecology,1991,78(1):70-76.
[3]黃露萍,唐少珊,刘守君,等.三维超声成像在附件实性及囊实混合性肿块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627-630.
[4]陈桂琴,朱江,马建红,等.卵巢肿瘤的三维超声临床应用探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9:657,658.
[5]Kurjak A,Kupesic S,Sparse V,et a1.The detection of stage I ovarian cancer by three-dimensional sonography and power Doppler[J].Gynecologic Oncology,2003,90:258-264.
[6]Kupesic S,Kurjak A.Contrast-enhanced,three-dimensional power Doppler sonography for differentiation of adnexal masses[J].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0,96:452-458.编辑/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