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
- 格式:docx
- 大小:8.86 KB
- 文档页数:4
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 .19CH I NA FOR EI G N M EDI CAL TREATM ENT影像与检验卵巢肿瘤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尤其是卵巢癌更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犹豫缺乏早期的及时正确诊断,往往患者被确诊时多数已经属于晚期患者了。
研究先进的诊断方法,及时对重大疾病做到早诊断,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卵巢组织复杂,卵巢肿瘤组织学类型繁多,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形态,常常存在有异质同形,异形同质的现象,给超声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经阴道超声采用的高频探头使成像的清晰度和对血流的敏感性显著提高,能更好地进行卵巢形态学评价,观察血管分布及血流频谱特点,为早期发现卵巢肿瘤提供有利的帮助。
1卵巢肿瘤的分类方法V a l e nt i n 分类法最为方便,其特点为:单房囊肿,无隔、无实性成份或乳头;多房囊肿,无实性成份和乳头;实性成份的单房囊肿,无隔,但有实性成份或乳头;有实性成份的多房囊肿,有隔和实性成份或乳头;实性肿瘤,大于80%的成份为实性。
其中1和2常被认为是良性,直径小于6cm 单房壁薄的囊肿常是肯定的良性肿瘤。
2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中的应用正常卵巢的静脉系统大致与动脉系统平行,呈蔓状分布。
而卵巢肿瘤的血管生成是没有规律的,与肿瘤的生长和向周围的转移密切相关。
研究证明最大径线超过2~3m m 的实性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而且由于恶性肿瘤的血管没有或只有很少量的肌性中间层,肿瘤血管更容易扩张,并可形成肿瘤血管网中的动静脉短路,产生低阻血流。
恶性肿瘤内部血管粗细不一,缺乏逐级分支,走行弯曲甚至卷曲,产生动静脉短路、微动脉瘤、血管湖等等,在超声上表现出异常的血流信号。
研究还发现大部分肿瘤有多种多样的血流灌注区,血流分布很不均匀,肿瘤血管网也会随肿瘤的不同生长时期而变化,在肿瘤早期明显充血的区域,随着肿瘤的增长会成为中心缺血区。
恶性卵巢肿瘤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超声鉴别诊断(全文)
一.概述
颗粒细胞瘤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较常见的肿瘤,约占性索间质肿瘤的40%,为低度恶性。
但就整体卵巢肿瘤而言,其较少见。
颗粒细胞瘤及卵泡膜细胞瘤这两种肿瘤均具有内分泌功能, 约占所有卵巢肿瘤的3%—6%。
多见于绝经后妇女。
子宫可增大, 内膜呈腺瘤样增生。
肿瘤大小不等, 呈圆或肾形, 表面光滑, 切面为蜂窝状或交错纤维梁状结构, 常有微黄或黄色区, 可含大小不等退行小囊。
二.分型
组织学上分为成人型和幼年型两种类型,成人型好发于育龄期和绝经后妇女,幼年型97%发生于30岁以前。
三.临床表现
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人以雌激素刺激引起的内分泌紊乱症状或腹部包块就诊;
1.在育龄期前内分泌紊乱,症状包括性早熟;
2.在育龄期妇女,则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不正常阴道出血症状,少数患者可有持续闭经。
3.肿瘤发生在绝经后妇女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绝经后出血,少数患者可有男性征象。
四.超声表现
1.肿瘤常单侧发生,圆形或类圆形,表面光滑或结节状凹凸不平,切面呈囊实性,也可表现为多房分隔,内部血流丰富,呈高速低阻,常合并子宫内膜增厚。
囊性部分为浆液或可有陈旧性出血。
2.肿物为圆形或肾形,包膜完整、光滑、薄,内部呈囊实性改变,可有蜂窝状或实性,但质地疏松。
CDFI实性部分测及血流信号,子宫常增大或正常大小,内膜增厚。
图像中常为实性包块, 但内回声较疏松。
体积小者常被推向子宫一侧上方( 可能因为较轻) 。
另外需注意: 子宫可较大, 内膜增厚。
卵巢颗粒细胞瘤。
卵巢肿瘤超声检查是怎样的任刚四川省射洪市人民医院 629200卵巢是女性身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器官,这个器官可以排出卵子、分泌性激素,是女性繁衍后代不可或缺的一个器官,也是女性最重要的一个器官。
在卵巢发生病变的时候,会影响到女性的健康,应该及时接受检查和治疗。
如果出现恶性肿瘤,患者早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表现,所以很多患者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
要更早的发现卵巢肿瘤,可以采用超声检测的方式。
那么,卵巢肿瘤超声究竟是怎样的的?一、卵巢肿瘤的种类卵巢肿瘤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病理类型,一种是非赘生性囊肿,另一种是赘生性囊肿。
前者主要包括滤泡囊肿、黄素囊肿、卵巢冠囊肿等等,此类囊肿并非卵巢囊肿,而是一种囊性结构,这种囊性结构比较特殊,是比较常见的疾病。
如果是卵泡囊肿、黄体囊肿或黄素化囊肿,普遍可以自行消失;后者是出现在上皮细胞的浆液性、粘液性的囊腺瘤。
也可能是来自生殖细胞的囊性畸胎瘤。
二、卵巢肿瘤的超声表现在超声诊断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卵巢肿瘤会有不同的表现。
卵巢性非赘生性囊肿并不是卵巢囊肿,比较常见的此类型囊肿包括卵泡囊肿、黄体囊肿、黄素化囊肿等等。
如果是卵泡囊肿,成熟的卵泡不破裂或闭锁,会使卵泡液滋溜,最后变成卵泡囊肿;黄体囊肿比较常见,通常会出现在月经周期、娃振期,卵巢黄体扩张后就会出现囊肿,直径最多可达到3cm;黄素化囊囊肿是滋养叶疾病,具有特殊性,由于体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卵巢造成刺激,致使黄素化发生反应,最后产生囊肿。
在卵巢非赘生性囊肿超声诊断时,具体表现为:囊肿直径不超过5cm。
边界清晰、内部没有回声暗区,后壁和后方回声增强。
不同的囊肿会有不同的表现,具体如下:滤泡囊肿表现为卵巢内圆形无回声区,囊肿的直径在1-3cm之前,可能是单独一个,也可能是很多个;黄体囊肿表现为卵巢内见圆形无回声区,直径在5-8cm之间,8cm的情况较少。
通常,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会自行消退,消退时间月2个月左右,偶尔会出现囊肿破裂、蒂扭转至急腹症的情况;黄素卵巢表现为卵巢内见圆形无回声区,也可能是椭圆形无回声区,或大或小,壁薄、有分隔。
卵巢肿瘤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超声诊断科常才常见卵巢肿瘤的声像图特征1.卵巢囊腺瘤:卵巢囊腺瘤包括浆液性和粘液性囊腺瘤。
声像图特征: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单房或多房,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
囊壁厚薄均匀,囊壁光滑。
有时在囊壁内侧见小的乳头状突起,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内部血管分布稀少。
粘液性囊腺瘤体积可以很大,最大可达25cm。
呈多房性,内含较多光点。
2.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呈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其内部回声情况与其组成成分有关。
内部回声可以呈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或强回声,或镶嵌存在。
高回声或强回声多数为脂肪、毛发或牙齿,往往形态不规则,附于囊壁一侧,低回声区为液性部分。
肿块内部脂质与液性部分之间形成较为清楚的分界线,并随体位变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肿块内部及边界较难探及血管。
由于畸胎瘤内部回声与肠曲相似,由于混于肠曲中,超声下容易漏诊。
2%-4%可发生恶变。
3.卵巢内膜样囊肿: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区,单房或多房,多位于子宫后方。
囊腔内含密集光点,囊壁厚度基本均匀。
有时囊腔内血块沉积表现为囊腔内回声增强区,附于囊壁一侧。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囊壁探不到探及阻力较高的血管。
4.卵巢功能性囊肿:(1)卵泡囊肿: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大小为3-8cm,壁薄,内壁光滑。
彩色多普勒检查囊壁上无新生血管存在。
观察2个月,囊肿往往自行消失。
(2)黄体囊肿:直径为3-6cm,呈圆形的无回声区,边界较模糊。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囊肿表面探及环状彩色血流,血管扩张,阻力降低。
(3)黄素囊肿:多为双侧性,多房性,大小从几毫米到直径20cm或更大。
囊肿呈无回声区,壁薄,表面光滑。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囊肿壁或分隔上探及新生血管存在。
滋养叶细胞疾病治愈后,黄素囊肿自行消失。
卵巢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由于卵巢位于盆腔的深部,早期卵巢癌无明显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方法。
卵巢癌确诊时,605-70%已属晚期。
卵巢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引言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影响了众多女性朋友的健康。
卵巢肿瘤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其影像学表现和鉴别对于卵巢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卵巢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其他良性或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
影像学表现肿瘤大小和形态特征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卵巢肿瘤的大小和形态特征是最容易被观察到的。
常见的卵巢肿瘤包括囊性肿瘤、实性肿瘤和混合性肿瘤。
囊性肿瘤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有的甚至可以达到10厘米以上。
实性肿瘤则更加不规则,呈现出分叶状甚至是公主团状的形态。
混合性肿瘤的形态则介于囊性肿瘤和实性肿瘤之间。
总的来说,卵巢肿瘤的大小、形态是其影像学层面的最显著特征。
内部结构特征卵巢肿瘤的内部结构特征主要包括囊实性程度、囊壁和实性部分的回声、囊实性部位和有无隔膜。
囊性肿瘤主要以其囊壁和内部分隔的数量来进行鉴别,通常囊壁在0.5cm以下,内部分隔<3,囊性部分占肿瘤体积的比例多。
实性肿瘤则表现为在囊性肿瘤内出现实性部分,在超声检查时呈现为向前突出的实性回声。
实性部分的回声强度与周围卵巢组织一致或略低于周围组织,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回声。
但是隔膜的存在和强烈性是恶性肿瘤的有力证据。
血流灌注情况颜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评估卵巢肿瘤血流灌注情况的常见方法。
良性肿瘤往往血流灌注均匀或缺乏血流信号,而恶性肿瘤往往血流灌注不均,甚至有高度血流灌注区。
因此,颜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卵巢肿瘤恶性肿瘤的诊断手段之一。
MRI检查MRI检查在卵巢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MRI检查可以展示卵巢肿瘤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其与周围卵巢组织的关系。
另外,MRI检查还可以提供详细的组织学信息、腹腔的转移情况和恶性程度的评估等内容,更有针对性的做出诊断和治疗措施。
鉴别诊断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良性囊性卵巢肿瘤、恶性卵巢肿瘤和功能性卵巢囊肿。
良性囊性卵巢肿瘤良性囊性卵巢肿瘤一般是单侧性、卵圆形或椭圆形,囊壁光滑,多个的内部分隔,囊壁和内部分隔<2mm(以内部分隔由囊状形态包绕的部分为准),内部分隔总长度<3cm,有液性的内部成分,内部无实质成分,血流灌注不显著。
几种常见卵巢肿瘤的超声特点作者:陈中淑来源:《健康人生》2019年第09期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一些妇科疾病的确诊率也越来越高。
卵巢肿瘤是困扰很多女性患者的疾病之一,那么我们就来聊一下常见的卵巢肿瘤及其超声特点。
一、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是卵巢肿瘤中一种常见类型的良性肿瘤,这种类型的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15%~25%。
这种肿瘤绝大多数发生在一侧卵巢,只有5%的恶变率。
但是如果偶然破裂或者在手术中不慎破裂,就会造成肿瘤在腹腔内的广泛种植,并导致患者腹腔黏液瘤病发。
超声成像中可以看到黏液性囊腺瘤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是以分隔改变为主要变化的内部结构的改变。
隔的数量由少到多,呈现多房状改变,且内部含有透明的黏液,或者显示出密度比较高的光点。
有时可以看到内部的胶冻体——糖蛋白。
黏液性囊腺瘤的囊壁以及隔的表面均呈现光滑的状态,内部的结构也比较简单。
二、卵巢黏液性囊腺癌這种类型的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肿瘤是在卵巢黏液性腺瘤的多隔改变的基础上改变,更为多样和复杂。
一般情况下这种类型的肿瘤可以体形很大,而且内部回声奇形怪状。
1.石菜花状改变。
肿瘤从主干部分分出许多须状分枝,似多须状石菜花。
2.芦苇状的变化。
超声提示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肿瘤患者的囊内可以看到多个隔,酷似杂乱的芦苇。
3.单发的大乳头状的实性块状结构。
超声成像提示块状结构内部回声与其他部分相比,较为的疏松。
4.多隔、隔厚或者薄厚不均的表现。
此种类型的卵巢黏液性囊腺癌在超声显示下隔相交的部分出现实性结节,内壁部分也可以看到小乳头和结节的出现。
三、卵巢囊性肿瘤的超声表现卵巢囊性肿瘤病人占卵巢肿瘤病人的90%以上,各种年龄的妇女均会发生。
1.超声成像表现大多可以看见内部结构为网状分隔的卵巢混合型囊性肿瘤,此种类型的卵巢囊性肿瘤内壁常不光滑,而且分隔粗细程度不均一,肿瘤的囊壁比较厚,多见于黏液性囊腺癌。
2.卵巢混合性囊性肿瘤,查探异常的囊肿的内壁,可以发现一层比较厚的貌似实质性结构的内衬样改变,同时超声中也可有少量的分隔存在,这种特征性改变多可见于浆液性囊腺癌的超声诊断中。
卵巢良恶性肿瘤超声影像特征分析一、卵巢良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和恶性肿瘤之一,其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早期诊断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卵巢肿瘤的隐匿性,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治疗效果大大降低。
通过超声影像对卵巢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二、卵巢良恶性肿瘤超声影像特征1. 良性卵巢肿瘤(1)外形规则:一般来说,良性卵巢肿瘤的外形比较规则,边界清晰,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
(2)内部回声:良性卵巢肿瘤内部多为均匀回声,少部分呈现囊实性混合回声。
(3)血流灌注:多数情况下,良性卵巢肿瘤的血流灌注不明显或较少。
三、卵巢良恶性肿瘤超声影像特征分析1. 大小与形态良性卵巢肿瘤一般较小,直径一般在10cm以下,肿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
而恶性卵巢肿瘤一般比较大,直径多在10cm以上,肿块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
2. 内部回声良性卵巢肿瘤内部回声多为均匀,少数为囊性,且囊内呈无回声或低回声,良性肿瘤一般为单房或多房性。
而恶性卵巢肿瘤内部回声混杂,存在实性部分,囊性部分较少,囊内呈现出混杂的回声。
3. 血流灌注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以明显显示肿块的血流灌注情况。
良性卵巢肿瘤的血流灌注一般较少,有规律,呈现为较细的血管分布。
而恶性卵巢肿瘤的血流灌注较为明显,甚至出现异常血管形成,形成乱七八糟的血管网状结构。
四、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是卵巢肿瘤超声影像诊断的重点之一。
在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超声影像特征。
一般来说,良性卵巢肿瘤的外形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并且血流灌注较少,较为规律。
而恶性卵巢肿瘤的外形不规则、内部回声混杂、血流灌注明显。
鉴别诊断的关键在于对这些特征的综合分析,而不是单一因素的判断。
五、结语卵巢肿瘤的超声影像特征对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对卵巢肿瘤的超声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早地发现病变,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超声检查对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鉴别良恶性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93例卵巢肿瘤患者于术前均进行过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二维超声进行多切面扫查观察卵巢肿瘤的大小、形态、包膜、内部结构与周围组织情况以及腹水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则对囊性或实质性肿物周边和内部血流分布情况进行检测。
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良性卵巢肿瘤69例,恶性肿瘤24例,超声诊断良性卵巢肿瘤67例,恶性肿瘤21例,其灵敏度为97. 1%,特异度为87.5%,符合率为94.6%。
卵巢良性肿瘤与卵巢恶性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Vps)、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早期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可增加灵敏度,提高准确性,为临床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关键词卵巢肿瘤;超声检查;血液动力学;病理结果卵巢肿瘤(ovarian tumor)是指发生于卵巢上的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之一。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且发病率较高,卵巢肿瘤病理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按肿瘤组织学类型可分为上皮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和转移性肿瘤四大类,其中上皮性肿瘤最为常见,占原发性卵巢肿瘤50%~70%,其恶性类型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5%~90%[1]。
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病变早期无任何症状,不易发现,常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因此早期及时、准确诊断尤为重要。
超声作为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以其便捷、高效、无创、无辐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在妇科肿瘤的诊断及恶性肿瘤的筛查中,超声具有独特的价值[2]。
本文旨在研究超声在诊断及筛查卵巢良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93例卵巢肿瘤患者,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7.6±10.4)岁,其中42例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不适,于健康体检时经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发现卵巢肿块,术后病理确诊:良性卵巢肿瘤33例,恶性肿瘤9例(21.4%);51例因腹痛、恶性呕吐、腹胀、尿急、尿频、不规则阴道流血等症状就诊,体查腹部可扪及囊性或实性肿块,术后病理确诊为良性卵巢肿瘤36例,恶性肿瘤15例(29.4%)。
良性卵巢肿瘤之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超声鉴别诊断(全文)一.定义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的肿瘤,是生殖细胞肿瘤中最多见的一种,由多胚层组织构成,属于良性卵巢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0—40岁多见,可为单侧或双侧,易发生肿瘤蒂扭转、感染等并发症,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故对其早期诊断较为重要。
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必要时可行盆腔CT检查。
二.病理特征卵巢囊性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发生于生殖细胞,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之一,占所有卵巢畸胎瘤的95%以上。
肿瘤直径一般5—6cm,呈圆形,表面光滑,常为单房。
肿瘤内容物由2—3胚层的多种成熟组织所形成,主要含外胚层组织,包括皮肤、皮脂腺、毛发、部分有牙齿及神经组织,此外亦可见中胚层组织如脂肪,软骨等,内胚层组织少。
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80%—90%为生育期年龄妇女。
此外囊性畸胎瘤多位于子宫底部,常带蒂,且密度大,有一定重量,故易发生蒂扭转,引起急腹症,其发生率为9%—17%。
三.超声表现1.脂液分层征:肿瘤内有一强回声水平分界线,线上为脂质成分,呈均匀密集小光点,线下为无回声区。
2.面团征:肿瘤无回声区内的光团回声,边缘较清楚,附于囊肿壁的一侧,为发脂裹成的团块所致。
3.发团征:脂团内含发团, 表现为囊肿内有弯月形反光强回声, 后方衰减伴声影, 有时光团状物浮在液面上。
4.瀑布征:肿瘤中的毛发与油脂物松散结合未构成团块,声像图呈表面回声强,后方回声渐次减弱,而且反射活跃似瀑布状。
5.星花征:其粘稠的油脂物质密集细小光点,并浮游于无回声中,推动或加压时,弥散分布的光点可随之移动。
6.壁立结节征:肿瘤囊壁可见隆起的结节状强回声,或呈乳头状,其后可伴声影。
7.多囊型:肿瘤的无回声区内可见到小囊,即囊中囊的表现。
8.线条征:肿瘤无回声区内多条短线状强回声,平行排列,浮于其中,可随体位移动。
当肿瘤内全为毛发所充满,且油脂物甚少时,则为鸟巢状,声像图表现为仅肿瘤前表面为增强回声或呈弧形强光带,后方伴声影,肿瘤后壁及轮廓不清。
良性卵巢肿瘤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鉴别诊断(全文)
一.临床特征
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称卵巢巧克力囊肿,占80%。
2.异位内膜随卵巢激素变化发生周期性出血。
3.可导致盆腔粘连、卵巢功能异常,输卵管变形阻塞。
4.临床表现为经期下腹或腰骶部疼痛,不孕。
5.卵巢巧克力囊肿可单发或多发,囊壁外缘较光滑,内壁毛糙,声像根据月经周期、病程长短不同而有特征性改变。
二.超声表现
1.一侧或双侧探及液性暗区或弱回声区,其内由于液体粘稠,可见密集弱回声光点
2.大小不一,单发或多发
3.包膜完整,边界清晰,包膜较厚,与子宫粘连
4.CDFI :无血流信号显示。
巧克力囊肿。
良性卵巢肿瘤之卵巢Brenner瘤超声鉴别诊断(全文)
一.定义
卵巢纤维上皮瘤(brenner瘤)是由卵巢表面上皮向移行上皮分化而成,故又名纤维上皮肿瘤,是卵巢所有上皮性肿瘤中最少见的一种,约占卵巢肿瘤的1.5%—2.5%。
多为良性,表面光滑、质硬、大部分见于绝经期妇女,一般单侧发病,多为右侧,双侧同时发病者占20%。
根据其分化程度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
大约25%的卵巢Brenner瘤可以找到合并瘤,比较常见的合并瘤为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或囊皮样的畸胎瘤。
二.临床表现
BrennerBuy瘤是较少见的肿瘤。
其发生率在所有卵巢瘤中占0.5%,发生于40—50岁者为多。
一般为单侧性(多为右侧),约8%为双侧性。
极少数可恶性变为鳞状细胞癌或粘液性腺癌。
Brenner瘤为典型的实质性圆形或椭圆形肿瘤。
表面灰白,大小自1cm至25cm直径不等,多为6—7cm。
肿瘤无明显的包膜,但周围的卵巢间质被压缩。
在绝经期后的患者,可并发子宫内膜增生,可有异常阴道流血、下腹部不适等
三.超声表现
超声检查肿块实性部分为低回声,囊性部分为无回声区,囊性无回声区内可有细小低回声分隔。
多数文献报道卵巢良性实性Brenner瘤多伴有不定形钙化,后方回声衰减明显,呈“蛋壳”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瘤内血流不丰富,并认为实性成分内广泛钙化是Brenner瘤的典型病理表现。
四.鉴别诊断
需要与卵巢畸胎瘤、浆膜下及阔韧带肌瘤,性索间质肿瘤、Krukenberg瘤、未分化癌、囊腺瘤、透明细胞肿瘤等相鉴别,超声表现区别不易。
卵巢肿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5月〜2009年5 月我院收治患者 86 例进行超声检查,并与手术后病理对照分析。
结果: 86 例患者超声检查诊断为良性肿瘤的 77 例,恶性肿瘤 9 例,术后病理结果为:良性肿瘤 72 例,恶性肿瘤7 例,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 79 例,符合率为 91.8%。
结论:超声检查结合血流信息诊断卵巢肿瘤符合率较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卵巢肿瘤;超声诊断;细胞诊断学【中图分类号】 R-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300-02
卵巢是女性的重要生殖器官,也是肿瘤好发的主要器官之一,由于发病早期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都是在晚期才被发现,严重影响了最佳治疗时期。
目前,临床主要以超声检查为卵巢肿瘤的首选方法,其不但具有方便、安全、快捷、可重复操作等优点,且可以通过声像图观察瘤体部位、大小、内部性质,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及检测 RI 值等,临床经验丰富的超声医生还可对良恶性肿瘤进行初步的诊断,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盆腔肿块的
内部结构可分为囊性、实性和囊实性三种。
CDFI 可清晰地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供情况,可借此分析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05年 5月至 2009年 5月期间收治共 86例临床怀疑有卵巢肿瘤的患者,年龄 22〜62岁,平均年龄( 45±2.5)岁,病程 5-25 个月。
1.2、仪器及方法:
探头频率为 3.5MHz 。
经腹部检查患者检查前嘱患者饮水 7-8 杯,待膀胱充盈后,常规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下腹部到耻骨联合,并涂上少许耦合剂,操作者手持探头置于耻骨联合上方进行纵切和横切等多个切面的扫查。
检查时如发现异常光团,仔细观察其所在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情况,边缘是否整齐,并以CDFI检测阻力指数(RI),并在报告中详细描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
1.3、结果:
86例患者术前超检查结果均提示为卵巢肿瘤, B 超诊断卵巢良性囊肿 77 例,形态均为圆形或椭圆形,术后病理诊断单纯性囊肿 19 例,囊肿伴出血 8 例,巧克力囊肿18 例,畸胎瘤 7例,其中肿瘤周围可见血流信号的 10 例,内部偶可见血流信号的 4 例,但均未测到动脉频谱,
B 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 72例,符合率为 93.5%;卵巢恶性肿瘤 9 例。
其中将 1 例卵巢结核包块误诊为恶性肿瘤,误诊率为 11%;
2、讨论卵巢作为妇女的重要生殖器官,也是肿瘤好发的器官,卵巢肿瘤组织学种类非常多,有资料显示原发性卵巢肿瘤多达 30-40 种。
由于卵巢恶性肿瘤早期临床症状非常少,早期诊断非常困难,到诊断时已有 70% 属晚期, 5 年生存率仅有 20%-30%,严重威胁着妇女生命。
卵巢肿瘤声像图非常多样化,有单房型、多房型、囊性、实性或囊实混合性等。
普通二维 B 超仅能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不能检测肿瘤的血供情况,光凭声像图诊断容易造成误诊,而应用彩色多普勒对卵巢肿瘤血供情况进行检测,使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2.1、卵巢肿瘤二维超声的声像图特征:良性实质性肿瘤形态多半圆形规则,边界清晰,包膜光滑、整齐,内部回声均匀或呈稍强细小光点,绝大部分无腹水。
恶性实性肿瘤形态多不规则,边界欠清或不清,包膜厚薄不均,内部回声不均匀,呈强弱不等回声改变,也可呈弥漫分布的杂乱光点、融合性光团或均匀性回声内出现不规则的暗区,多伴有腹水征, CDFI 周边及内部血流丰富, RI 值多0.4。
综上所述,超声在卵巢肿瘤的诊断中操作方便,对于
辨别良恶性也有一定帮助。
但有的卵巢肿瘤的二维声像表现差异不大,易混淆而造成误诊,超声医师应在临床中不断积累经验,注意不同卵巢肿瘤的声像图鉴别并结合 RI 进行分析,提高诊断准确率,以便为临床提供及时选择手术时机提供可靠的依据。
CT 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对盆腔的定位和定性的精确度具有它的独到之处 [4] 。
它较超声能检出直径 <1.0cm 的小肿块,特别是盆腔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不清时, CT 能较准确地与以分期,寻找淋巴结腹腔转移和其他器官转移的证据,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为此,对于盆腔晚期癌肿患者, CT 检查是最有帮助和最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刘金荣.B超诊断卵巢肿瘤45例[J]•中国社区医
师(医学专业),201 0, 1 2( 1 5): 1 54-1 56.
[2]别海霞■卵巢肿瘤的B型超声诊断[J]•中国中医药, 20 1 2, 1 0( 1 9):95-96 .
[3]刘晓燕■超声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1,11( 13): 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