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针线分类及使用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3
外科针线分类及使用般按针尖形状分圆形及三角形两种,按针身弯曲度分为1/4弯形、1/2弯形、3/8及 依组织脏器部位的深浅, 选用时注意缝针的弯曲角 故多用在坚韧的结缔组织和皮肤。
现在用的缝针种1 •圆形缝针:主要用于柔软容易穿透的组织,如 腹膜、胃肠道及心脏组织,穿过时损 伤小。
2•三角形缝针:适用于坚韧的组织,其尖端是三角形的,针身部分是圆形的。
3•三角形角针:针尖至带线的部位皆为三角形,用于穿透坚韧难穿透的组织,如筋膜 及皮肤等。
4.金属皮夹:这种金属皮夹,装人特制钉匣内,用特制持夹钳夹住金属皮夹,多用于缝合皮肤及矫形外科。
5•无损伤缝针:这一类型的针附于缝线的两端,多用于血管吻合及管状或环形构造时, 亦用于连续缝合,如肠道吻合和心脏手术时,有弯形和直形两种。
6•弓I 线针:有手把,前端为扁圆钝弯形针尖及针身,深部组织结扎血管时使用,不易割伤,便于操作,常用于肝脏手术时。
手术缝针的型号有 5 X 12、6 X 14、7 X 17、8 X 20、9 X 24、9 X 34、10 X 28、 11X 24 等。
选用以上各种类、各型号的缝针时,应选用大小不同的持针钳配搭,避免配搭不当造成针体 弯曲或折断,影响手术进行。
缝线:各种缝线在手术中为缝合各类组织和脏器, 直到手术伤口愈合为止,又可结扎缝合血管, 起止血作用。
所有的缝线在人体组织内均为异物, 都可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大小不同而已。
选用缝线最基本的原则为:尽量使用细而拉力大、对组织反应最小的缝线。
各种缝线的粗细 以号数与零数表明,号数越大表示缝线越粗,常用的有1#、4#、7#、10# ;零数越多表示缝线越细,常用的有 1/0〜10/0。
1 •医用丝线:分板线和团线两种。
是外科广泛、基本使用的缝线。
柔软强韧,容易操直形等。
手术选用缝针时,依身体组织、脏器及血管等的脆弱度, 选用时必须注意针尖的锐 利度及针眼的大小避免造成组织的创伤;度。
22合法〔6类10种缝合法〕1、单纯连续缝合法①一针一线缝合:用于缝合皮肤、筋膜、皮下组织、胃肠道。
②8字缝合:分为外8字、内8字;两针穿插的连续缝合,适用于腱膜、肌腱和张力较大的组织及创面上较大出血点的缝合止血。
2、单纯连续缝合法①单纯连续缝合:缝线顺着伤口连续缝合,用于腹膜、大的裂口缝合②连续锁边缝合:连续缝合过程中每缝合一针均将线绕过针尖部的缝合,呈锁边拉紧。
用于胃肠吻合、甲状腺切除后伤缘缝合,起对合及止血作用。
3、连续外翻缝合:缝合后使创缘外翻,用于皮肤、血管、输尿管吻合①横褥式缝合②直褥式缝合4、连续外翻缝合:用于血管吻合。
5、连续内翻缝合:缝合后创缘呈内翻对合。
6、连续内翻缝合:从一切缘外面选针,同侧内面出针,越至对侧从外面进针,内面出针;一般用于胃肠吻合①连续内翻②荷包缝合外科缝合及打结图解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展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
是保证良好愈合的根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根本操作技术之一。
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展缝合。
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展,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展,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的根本步骤以皮肤连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⑴、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面章节〕,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⑵、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⑶、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缝合步骤〔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缝合的根本原那么⑴、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
缝合应分层进展,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展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
外科针线分类及使用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外科针线分类及使用一般按针尖形状分圆形及三角形两种,按针身弯曲度分为1/4弯形、1/2弯形、3/8及直形等。
手术选用缝针时,依身体组织、脏器及血管等的脆弱度,选用时必须注意针尖的锐利度及针眼的大小避免造成组织的创伤;依组织脏器部位的深浅,选用时注意缝针的弯曲角度。
三角形缝针穿过组织时易撕裂组织,故多用在坚韧的和皮肤。
现在用的缝针种类很多,将目前常用的几种介绍如下:1.圆形缝针:主要用于柔软容易穿透的组织,如、胃肠道及心脏组织,穿过时损伤小。
2.三角形缝针:适用于坚韧的组织,其尖端是三角形的,针身部分是圆形的。
3.三角形角针:针尖至带线的部位皆为三角形,用于穿透坚韧难穿透的组织,如筋膜及皮肤等。
4.金属:这种金属皮夹,装人特制钉匣内,用特制持夹住金属皮夹,多用于缝合皮肤及矫形外科。
5.缝针:这一类型的针附于的两端,多用于血管吻合及管状或环形构造时,亦用于连续缝合,如肠道吻合和心脏手术时,有弯形和直形两种。
6.引线针:有手把,前端为扁圆钝弯形针尖及针身,深部组织血管时使用,不易割伤,便于操作,常用于肝脏手术时。
手术缝针的型号有 5 X 12、 6 X 14、 7 X 17、 8 X 20、 9 X 24、9 X 34、 10 X 28、11X 24等。
选用以上各种类、各型号的缝针时,应选用大小不同的持针钳配搭,避免配搭不当造成针体弯曲或折断,影响手术进行。
缝线:各种缝线在手术中为缝合各类组织和脏器,直到手术伤口愈合为止,又可结扎缝合血管,起止血作用。
所有的缝线在人体组织内均为异物,都可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大小不同而已。
选用缝线最基本的原则为:尽量使用细而拉力大、对组织反应最小的缝线。
各种缝线的粗细以号数与零数表明,号数越大表示缝线越粗,常用的有1#、4#、7#、10#;零数越多表示缝线越细,常用的有1/0~10/0。
22合法(6类10种缝合法)1、单纯间断缝合法①一针一线缝合:用于缝合皮肤、筋膜、皮下组织、胃肠道。
②8字缝合:分为外8字、内8字;两针交叉的间断缝合,适用于腱膜、肌腱和张力较大的组织及创面上较大出血点的缝合止血。
2、单纯连续缝合法①单纯连续缝合:缝线顺着伤口连续缝合,用于腹膜、大的裂口缝合②连续锁边缝合:连续缝合过程中每缝合一针均将线绕过针尖部的缝合,呈锁边拉紧。
用于胃肠吻合、甲状腺切除后伤缘缝合,起对合及止血作用。
3、间断外翻缝合:缝合后使创缘外翻,用于皮肤、血管、输尿管吻合①横褥式缝合②直褥式缝合4、连续外翻缝合:用于血管吻合。
5、间断内翻缝合:缝合后创缘呈内翻对合。
6、连续内翻缝合:从一切缘外面选针,同侧内面出针,越至对侧从外面进针,内面出针;一般用于胃肠吻合①连续内翻②荷包缝合外科缝合与打结图解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
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
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
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⑴、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面章节),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⑵、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⑶、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缝合步骤(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缝合的基本原则⑴、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
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
十种外科基本缝合方式
1. 简易缝合法:用单针双线缝合,适用于浅表创面和皮下组织
创面。
2. 间断缝合法:用单针单线缝合,适用于较深的创面。
3. 连续缝合法:用单针单线缝合,适用于表皮切口缝合。
4. 肌腱缝合法:用双针双线交叉缝合,适用于肌肉、腱等组织的缝合。
5. 管状缝合法:用连续缝合法将几个切口连接起来,适用于手术切口
较多的情况。
6. 翻瓣缝合法:将组织翻入创面内缝合,促进创面愈合。
7. 蓝色染料缝合法:用蓝色染料对创面上色,帮助对准缝合口。
8. 交叉钩缝合法:用专业工具将组织交叉钩缝合,适用于大规模手术。
9. 挤压缝合法:用压缩器挤压组织使之紧密结合,适用于血管手术等。
10. 结肠缝合法:用双针交叉缝合结肠切口,适用于消化系统手术。
十种外科基本缝合方式详解外科缝合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技术之一,用于缝合手术切口和创面,促进伤口愈合。
以下是十种常见的外科基本缝合方式的详细解释:1.简单缝合(Simple suture)简单缝合是最基本的缝合方式,适用于切口较小、创面清洁、无张力的情况。
使用缝线从伤口的一侧穿过另一侧,再穿回起始点,形成一条直线或弧线的缝合线。
简单缝合对于切口边缘对齐、创面清洁和结构简单的伤口是有效的。
2.细胞缝合(Subcuticular suture)细胞缝合是一种隐藏式缝合方式,适用于浅表组织切口的缝合。
使用可吸收缝线,将其置于皮下浅表组织的切缘内部,穿梭于伤口的全长,然后将缝线系紧。
细胞缝合减少了对皮肤的损伤,减轻了疤痕形成的风险。
3.深层缝合(Deep sutures)深层缝合是用于缝合切口或创伤深层组织的一种方式。
将缝线穿过伤口的深层组织,以加强创面的结构,促进伤口愈合。
深层缝合常用于修复肌腱、血管、神经等组织。
4.连续缝合(Continuous suture)连续缝合是一种持续缝合方式,通过将一条缝线连续地穿过伤口的一侧并穿过另一侧,然后反复交替进行,形成多个缝合点。
连续缝合相对快捷,适用于创面清洁、无张力的情况。
5.间断缝合(Interrupted suture)间断缝合是一种非连续性的缝合方式,通过在创面的不同点上进行多次缝合,形成多个独立的缝合点。
间断缝合适用于较长的切口或有张力的伤口,可以提供更好的结构支持。
6.螺旋缝合(Mattress suture)螺旋缝合是一种通过在伤口两侧交替穿刺和拉紧缝线的方式进行缝合的方法。
螺旋缝合适用于修复皮肤较大的创面,可以提供良好的创面边缘对齐和张力分布。
7.蕾丝缝合(Lace suture)蕾丝缝合是一种通过在伤口两侧交替穿刺缝线的方式进行缝合的方法。
蕾丝缝合适用于修复皮肤边缘较远的创面,可以提供更好的边缘对齐和张力分布。
8.内层缝合(Layered sutures)内层缝合是一种逐层地缝合伤口深层组织的方法。
外科手术缝合线怎样分的型号.doc 手术缝合线 - 概述手术缝合线是指在外科手术当中,或者是外伤处置当中,用于结扎止血、缝合止血以及组织缝合的特殊线。
一般可分为可吸收线和不可吸收线两大类: 手术缝合线 - 一、可吸收线可吸收缝合线根据材质及吸收程度不同又分为:羊肠线、化学合成线(PGA)、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
1、羊肠线:取材于健康动物羊肠羊所制成,含有胶原成分,所以缝合以后不需要进行拆线。
医用肠线分:普通肠线和铬制肠线两种,均可吸收。
吸收所需时间的长短,依肠线的粗细及组织的情况而定,一般6,20天可吸收,但患者个体差异性影响吸收过程,甚至不吸收。
目前肠线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包装,使用方便。
(1)普通肠线:用羊肠或牛肠粘膜下层组织制作的易吸收缝线。
吸收快,但组织对肠线的反应稍大。
多用于愈合较快的组织或皮下组织结扎血管和缝合感染伤口等。
一般常用于子宫、膀胱等粘膜层。
(2)铬制肠线:此肠线系铬酸处理制成,可减慢组织吸收速度,它造成的炎症反应比普通肠线少。
一般多用于妇科及泌尿系统手术,是肾脏及输尿管手术常常选用的缝线,因为丝线会促进形成结石。
使用时用盐水浸泡,待软化后拉直,以便于手术操作。
2、化学合成线(PGA、PGLA、PLA):采用现化化学技术制成的一种高分子线型材料,经抽线、涂层等工艺制成,一般60,90天内吸收,吸收稳定,由于有化学成分参与,吸收仍不完全。
3、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取材于特种动物獭狸肌腱部位,纯天然胶原蛋白含量高,生产工艺不经化学成分参与,具备了胶原蛋白应有的特性;为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第四代缝合线。
具有吸收完全、抗拉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促进细胞生长等等。
根据线体粗细一般8-50天完全吸收,且吸收稳定可靠,无明显个体差异。
手术缝合线 - 二、不可吸收线即不能够被组织吸收的缝合线,所以缝合后需要拆线。
具体拆线时间因缝合部位及伤口和患者的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当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异常情况时:面颈部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10,12日,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日方可拆线。
外科13种缝合方法外科缝合方法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技术之一,用于将组织或器官的切口或损伤部分连接起来,促进愈合。
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要,外科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缝合方法。
下面将介绍外科常用的13种缝合方法。
1. 简易缝合法:简易缝合法是最常见的缝合方法之一,适用于切口较小或皮肤损伤较轻的情况。
医生使用缝线将伤口两侧的组织一一缝合。
2. 细针缝合法:细针缝合法适用于切口较小或需要精细缝合的情况。
医生使用细针和缝线进行缝合,可以减少伤口的疤痕和感染的风险。
3. 罗纹缝合法:罗纹缝合法适用于切口较长或需要较强的牢固度的情况。
医生在切口两侧进行多层缝合,形成罗纹状的缝合线,增加伤口的结构稳定性。
4. 转位缝合法:转位缝合法适用于组织修复或器官移植的情况。
医生将组织或器官的切口分别缝合,然后将其转位,使缝合部位接合。
5. 合并缝合法:合并缝合法适用于多个切口或损伤的情况。
医生将不同的切口或损伤部分分别缝合,然后将它们合并在一起。
6. 弹力缝合法:弹力缝合法适用于需要较大的伸展性的情况。
医生使用弹性缝线进行缝合,可以使伤口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利于运动或伸展的恢复。
7. 滑动缝合法:滑动缝合法适用于需要较大的活动度的情况。
医生使用滑动缝线进行缝合,可以使伤口具有一定的滑动性,有利于关节或组织的灵活性。
8. 短缝法:短缝法适用于切口较短且需要较快愈合的情况。
医生使用短缝线进行缝合,可以减少伤口愈合的时间和不适感。
9. 长缝法:长缝法适用于切口较长且需要较好的结构稳定性的情况。
医生使用长缝线进行缝合,可以增加伤口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10. 环形缝合法:环形缝合法适用于环形器官或组织的修复情况。
医生使用缝线沿着环形切口进行缝合,使其恢复完整。
11. 连续缝合法:连续缝合法适用于需要快速缝合且有较好的牢固度的情况。
医生使用连续的缝线进行缝合,可以节省时间并增加伤口的稳定性。
12. 分层缝合法:分层缝合法适用于组织层次较多或需要分层修复的情况。
外科手术缝合针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外科手术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的疾病治疗和损伤修补。
手术操作中的缝合针是医生完成伤口缝合的重要工具之一,根据不同的需要,外科手术缝合针的类型也各不相同。
本文将介绍外科手术缝合针的主要类型。
一、切口缝合针切口缝合针是最常用的一种缝合针类型,用于将切口两侧的皮肤和组织连接起来,实现伤口愈合。
切口缝合针主要分为两种:1. 单线切口缝合针:也称为一次性切口缝合线,是最常用的缝合材料之一。
单线切口缝合针使用方便,在手术后可以方便地将线结解开。
2. 多线切口缝合针:通常由多根缝合线组成,适用于较长的切口。
多线切口缝合针可以更好地支持伤口,并减少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二、内脏缝合针内脏缝合针主要用于修复内脏器官(如胃、肠道、血管等)的缝合。
内脏缝合针有以下几种类型:1. 固定针:一端固定,另一端带有刺激性的刺针,用于连接组织,促进愈合。
2. 围线针:具有环状针体,适用于在开放式手术中围绕器官进行缝合。
3. 缝线针:与围线针类似,但多用于关闭血管。
三、特殊用途缝合针除了常规的切口和内脏缝合针外,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缝合针,适用于特定的手术情况,如以下所示:1. 打孔针(Punch Needle):用于制作较小的通道或打孔,常用于皮肤移植、手术前标记点等。
2. 针尖切割针(VersaCut Needle):针尖两侧有切割刃,通过旋转操作可以切割组织,适用于吻合术及其他需要特殊形状的封闭的手术。
3. 钩形缝合针(Recall Needle):针眼附近的一侧带有钩形刃,适用于连接软组织。
总结起来,外科手术缝合针的主要类型包括切口缝合针、内脏缝合针和特殊用途缝合针。
医生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缝合针,在手术操作中精确而细致地进行缝合,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恢复。
因此,在外科手术中正确选择和使用合适类型的缝合针,对于手术的成功以及术后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22合法(6类10种缝合法)1、单纯间断缝合法①一针一线缝合:用于缝合皮肤、筋膜、皮下组织、胃肠道。
②8字缝合:分为外8字、内8字;两针交叉的间断缝合,适用于腱膜、肌腱和张力较大的组织及创面上较大出血点的缝合止血。
2、单纯连续缝合法①单纯连续缝合:缝线顺着伤口连续缝合,用于腹膜、大的裂口缝合②连续锁边缝合:连续缝合过程中每缝合一针均将线绕过针尖部的缝合,呈锁边拉紧。
用于胃肠吻合、甲状腺切除后伤缘缝合,起对合及止血作用。
3、间断外翻缝合:缝合后使创缘外翻,用于皮肤、血管、输尿管吻合①横褥式缝合②直褥式缝合4、连续外翻缝合:用于血管吻合。
5、间断内翻缝合:缝合后创缘呈内翻对合。
6、连续内翻缝合:从一切缘外面选针,同侧内面出针,越至对侧从外面进针,内面出针;一般用于胃肠吻合①连续内翻②荷包缝合外科缝合及打结图解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
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
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
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⑴、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面章节),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⑵、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⑶、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缝合步骤(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缝合的基本原则⑴、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
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
外科针线分类及使用
一般按针尖形状分圆形及三角形两种,按针身弯曲度分为1/4弯形、1/2弯形、3/8及直形等。
手术选用缝针时,依身体组织、脏器及血管等的脆弱度,选用时必须注意针尖的锐利度及针眼的大小避免造成组织的创伤;依组织脏器部位的深浅,选用时注意缝针的弯曲角度。
三角形缝针穿过组织时易撕裂组织,故多用在坚韧的结缔组织和皮肤。
现在用的缝针种类很多,将目前常用的几种介绍如下:
1.圆形缝针:主要用于柔软容易穿透的组织,如腹膜、胃肠道及心脏组织,穿过时损伤小。
2.三角形缝针:适用于坚韧的组织,其尖端是三角形的,针身部分是圆形的。
3.三角形角针:针尖至带线的部位皆为三角形,用于穿透坚韧难穿透的组织,如筋膜及皮肤等。
4.金属皮夹:这种金属皮夹,装人特制钉匣内,用特制持夹钳夹住金属皮夹,多用于缝合皮肤及矫形外科。
5.无损伤缝针:这一类型的针附于缝线的两端,多用于血管吻合及管状或环形构造时,亦用于连续缝合,如肠道吻合和心脏手术时,有弯形和直形两种。
6.引线针:有手把,前端为扁圆钝弯形针尖及针身,深部组织结扎血管时使用,不易割伤,便于操作,常用于肝脏手术时。
手术缝针的型号有 5 X 12、 6 X 14、7 X 17、8 X 20、9 X 24、9 X 34、10 X 28、11X 24等。
选用以上各种类、各型号的缝针时,应选用大小不同的持针钳配搭,避免配搭不当造成针体弯曲或折断,影响手术进行。
缝线:
各种缝线在手术中为缝合各类组织和脏器,直到手术伤口愈合为止,又可结扎缝合血管,起止血作用。
所有的缝线在人体组织内均为异物,都可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大小不同而已。
选用缝线最基本的原则为:尽量使用细而拉力大、对组织反应最小的缝线。
各种缝线的粗细以号数与零数表明,号数越大表示缝线越粗,常用的有1#、4#、7#、10#;零数越多表示缝线越细,常用的有1/0~10/0。
1.医用丝线:分板线和团线两种。
是外科广泛、基本使用的缝线。
柔软强韧,容易操作。
多用于缝合体内各种组织、脏器及血管等。
在组织内反应小,但在体内不吸收而形成异
物,手术感染后影响切口愈合。
一般缝线多采用黑色,操作时易与组织分。
板线常用型号为“000”、“0”、“1”、“4”、“7”、“10”号,线长60 cm或70 cm。
团线型号与板线相同,目前有条件的医院已较少使用团线,已被一次性医用板线所取代。
丝线不宜重复消毒使用,以免影响拉力。
2.无损伤缝线:分不可吸收和可吸收线两种。
(1)不可吸收线有锦纶线(尼纶线)、涤纶编结线、聚丙烯线。
锦纶(尼纶)线:即聚酚胺纤维缝线,系人造纤维制成。
抗张力及韧性皆强于丝线,在组织内反应小。
型号有6/0—11/0,常用于血管、神经的吻合与修补,也用于输卵管吻合手术。
涤纶编结线:即聚脂缝线,这种缝线是除铜线外最强韧的缝线。
一般由多股编织而成,抗张力强度高,常用于心脏瓣膜置换、矫形外科肌腾修补及显微血管吻合手术。
粗线有1~10号,细线有2/0~6/0号,常用10号作减张缝合。
聚丙烯缝线:又名滑线,由丙烯聚合制成非惰性缝线,打结比尼纶线容易,抗强度高,多用于吻合血管神经等,有进口与国产两类,其型号有2/0~6/0。
使用滑线打结时,须将手打湿,防止拉断。
(2)可吸收缝线:是目前较理想的一种缝线,是用聚羟基乙酸包膜的缝线,它有表面光滑、吸收快、损伤小、组织反应小的点。
其型号有0~9/0及广等,带针。
针有大、小、圆针与三角针之分,使用时应根据临床用途进行选择。
常用于肠道、胆道、肌肉、关节囊、子宫、腹膜等组织脏器的缝合,也用于眼科和烧伤整形科手术。
3.医用肠线:分普通肠线和铬制肠线两种,均可吸收。
吸收所需时间的长短,依肠线的粗细及组织的情况而定,一般6~20天可完全吸收。
目前肠线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包装,使用方便。
(1)普通肠线:用羊肠或牛肠粘膜下层组织制作的易吸收缝线。
吸收快,但组织对肠线的反应稍大。
多用于愈合较快的组织皮下组织结扎血管和缝合感染伤口等。
一般常用于子宫、膀眈等粘膜层。
(2)铬制肠线:此肠线系铬酸处理制成,可减慢组织吸收速度,它造成的炎症反应比普通肠线少。
一般多用于妇科及泌尿系统手术,是肾脏及输尿管手术常常选用的缝线,因为丝线会促进形成结石。
使用时用盐水浸泡,待软化后拉直,以便于手术操作。
医用肠线的型号有1#、2#、0#、1/0、2/0、3/0、4/0、5/0等。
目前,大型综合医院使用医用肠线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将被较理想的可吸收缝线取代。
4.不锈钢丝:主要用于需要强拉力缝合时,如用于修补肌队张力缝合等。
常用的有粗(直径1.Omm)、中(直径5mm)、细(直径6mm)三种。
是缝线中最不易引起组织反应的缝线,但不易打结,钢丝的尖端容易刺破手套。
进行减张缝合时应备有1cm长的橡胶管数根。
缝线是手术中最基本重要的材料之一,合理应用手术缝线对加速伤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作为手术室护士,有必要了解各种缝线的临床应用。
1. 心血管手术常采用单股的不可吸收性无损伤缝线,如普罗伦线,主要由于非生物材料与机体原有的心血管组织不易相容,在人工瓣膜置换和人工血管的旁路转流手术,必须使用不可吸收性缝线。
有研究表明,可吸收性缝线,如PDS,Maxon,能应用于小儿心血管中自身血管的吻合,较普罗伦线有更好的血管远期通畅率。
2. 污染部位手术各种肠道手术的缝合肠腔内的结扎可应用“3-0”的可吸收性缝线。
肠腔内含大量细菌,特别是远端的结肠,直肠,如用丝线,细菌积聚于编织线的微孔中繁殖,引起炎症反应,组织水肿和吻合口狭窄,而可吸收性缝线可避免此类感染的发生。
3. 疝修补术疝修补术是用自身组织或人工合成材料修复腹壁的薄弱部位,缝合后组织间张力很高,需要缝线较长时间保持较强的张力,因此选用抗张强度较高且可吸收性缝线的10号丝线。
4. 妇科手术在子宫切除阴道残端缝合时,常用可吸收性缝线,不仅减少感染的发生率,而且减轻术后病人的不适感。
5. 甲状腺手术甲状腺手术切口位于颈部,切口愈合的好坏对病人外观的影响很大。
应用于化学合成的可吸收或不可吸收性无损伤缝线,组织创伤小,利于切口的愈合,可吸收性缝线术后不用拆线,可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6. 腹膜缝合丝线,Dexon和Vicryl缝线都可用于缝合腹膜,我院目前多采用后两种缝线。
这两种缝线为带针的76cm长可吸收性缝线,可连续缝合腹膜,加速关腹速度,缩短病人内脏暴露时间,降低组织的异物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
可节省洗手护士穿线时间,与巡回护士仔细清点手术器械,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