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国际分期TNM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422.50 KB
- 文档页数:24
肺癌第9版TNM分期解读(完整版)一、TNM分期的历史沿革及数据来源1997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成立了分期及预后因素委员会,整体负责肺癌的分期工作。
从委员会成立至今,分期工作共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该分期委员会首先收集了从1990—2000年,来自20个国家共计100869例患者的数据,并递交给癌症研究及生物分析委员会进行全面分析,形成修改TNM分期的初步意见并被国际抗癌联盟和美国癌症联合会采纳,形成第7版肺癌TNM分期。
同时,为了对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评估进行统一,IASLC在2009年还制定了淋巴结图谱,对不同解剖位置的淋巴结进行详细定义,以方便后续数据的标准化采集。
在第2阶段,IASLC收集了1999—2010年间,来自16个国家共94708例患者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成为第8版肺癌TNM分期修改的依据,第8版分期主要强调了肿瘤长径及转移范围对预后的影响。
第8版TNM分期于2017年开始应用至今。
第8版TNM分期公布后,IASLC开始了第3阶段准备并着手数据收集,为第9版更新做准备,此次最重要的变化是分期委员会开始收集并评估分子标志物对预后的影响,并考虑将分子标志物纳入分期的可能性。
本次数据库共纳入来自25个国家、75家中心共计124581例患者,其中,18.9%的患者通过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录入。
纳入本次分析的数据中,亚裔患者占比首次超过欧洲患者,比例达到56%,远高于欧洲患者的25%,此外,中东及非洲患者首次实现零的突破,占数据来源的0.1%。
剔除病理不明确、生存数据不完善、分期不确定的患者后,最后,共计87043例患者纳入分析及验证(神经内分泌肿瘤及非小细胞肺患者分别纳入8045例和73197例);就治疗方式而言,47%的患者仅接受手术治疗,手术为最常见的治疗手段。
肺癌tnm评估流程
肺癌的TNM评估是一种用于确定肺癌分期的系统,它考虑了肿
瘤的大小和范围(Tumor)、淋巴结受累情况(Node)、以及是否有
远处转移(Metastasis)。
这个评估流程对于确定肺癌的临床分期
和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首先,对于T(肿瘤)的评估,医生会评估肿瘤的大小和它在
肺部的位置。
这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MRI或PET-CT)
来确定。
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将决定T分期的等级,通常分为T1、T2、T3和T4,分别表示肿瘤的大小和对周围组织的侵袭程度。
其次,对于N(淋巴结)的评估,医生会检查是否有淋巴结受累。
淋巴结受累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和/或手术移除淋巴结并进行病
理检查来确定。
N分期通常分为N0(无淋巴结受累)、N1(肺门及/
或肺门下淋巴结受累)和N2/N3(纵隔淋巴结受累),这有助于确
定肺癌是否已经扩散到淋巴系统。
最后,对于M(远处转移)的评估,医生会评估肺癌是否已经
扩散到其他部位,如骨骼、肝脏或大脑等。
这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如骨扫描、腹部超声或头部MRI)来确定。
M分期通常分为M0
(无远处转移)和M1(有远处转移),有助于确定肺癌是否已经扩散到其他部位。
综合考虑T、N、M三个方面的评估结果,可以确定肺癌的最终分期,通常使用I至IV来表示不同的分期。
这个分期结果对于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例如手术、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等。
总之,肺癌的TNM评估流程是一个综合考虑肿瘤大小、淋巴结受累和远处转移情况的系统,有助于确定肺癌的分期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肺癌的分期和预后
肺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它的发展和预后与肺癌的分期密切相关。
肺癌的分期是确定疾病严重程度和扩散范围的关键因素,同时也
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肺癌的分期
以及分期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1. 肺癌的分期**
肺癌的分期通常采用国际癌症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来进行。
这一系统包括三个重要因素的评估:
- **T(肿瘤)因素:** 这个因素描述了原发肿瘤的大小和范围。
T
分期从T0(没有可见原发肿瘤)到T4(肿瘤扩散到邻近结构)不等,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侵袭程度进行分类。
- **N(淋巴结)因素:** N分期表示癌细胞是否扩散到淋巴结。
N0表示没有淋巴结受累,N1、N2、N3分别表示淋巴结受累程度的不同。
- **M(远处转移)因素:** M分期指示癌细胞是否已经扩散到远
处器官或组织。
M0表示无远处转移,而M1表示有远处转移。
综合这三个因素的评估,肺癌被分为四个分期:
- **I期:** 这是最早期的肺癌,通常只涉及原发肿瘤,没有淋巴
结受累或远处转移。
- **II期:** 在这个阶段,肺癌可能已经扩散到附近的淋巴结,但。
肺癌的分期u准确的TNM分期是肺癌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
u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最新肺癌分期是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新修订的第八版肺癌TNM分期系统。
u新分期标准采纳了来自16个国家的35个数据库,包含了自1999年至2010年间新发病的94 708例肺癌病例。
•T表示原发肿瘤的程度,N表示淋巴结受累,M表示转移性疾病。
•使用CT进行T分类,CT和PET-CT进行N和M分类。
•它可用于术前成像和临床分类iTNM/cTNM,同时也适用于明确的病理分期pTNM、治疗后的再分期yTNM和复发的分期rTNM。
•T分期:•TX:未发现原发肿瘤,或者通过痰细胞学或支气管灌洗发现癌细胞,但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无法发现。
•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原位癌。
•T1:肿瘤最大径≤3cm,周围包绕肺组织及脏层胸膜,支气管镜见肿瘤侵及叶支气管,未侵及主支气管。
•T1a:肿瘤最大径≤1cm。
•T1b:肿瘤最大径>1cm,≤2cm。
•T1c:肿瘤最大径>2cm,≤3cm。
•T2:肿瘤最大径>3cm,≤5cm;侵犯主支气管(不常见的表浅扩散型肿瘤,不论体积大小,侵犯限于支气管壁时,虽可能侵犯主支气管,仍为T1),但未侵及隆突;侵及脏层胸膜;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一直延伸到肺门。
符合以上任何一个条件即归为T2。
•T2a:肿瘤最大径>3cm,≤4cm。
•T2b:肿瘤最大径>4cm,≤5cm。
•T3:肿瘤最大径>5cm,≤7cm;直接侵犯以下任何一个器官,包括:胸壁(包含肺上沟瘤)、膈神经、心包;同一肺叶出现孤立性癌结节。
符合以上任何一个条件即归为T3。
•T4:肿瘤最大径>7cm;无论大小,侵及以下任何一个器官,包括:纵隔、心脏、大血管、隆突、喉返神经、主气管、食管、椎体、膈肌;同侧不同肺叶内孤立癌结节。
•N分期:•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支气管周围及(或)同侧肺门淋巴结以及肺内淋巴结转移。
肺癌国际TNM分期标准(Mountain)肺癌临床分期国内外尚不一致。
国际抗癌联盟1986年修订的肺癌TNM临床分期,以及美国退伍军人医院肺癌研究组所制订的肺癌LD、ED临床分期,对确定病变范围,制订治疗方案,统一治疗标准,评估肺癌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所以已为世界广泛采用。
0期(原位癌) Tis Ⅰ期 T1N0M0,T2N0M0 Ⅱ期 T1N1M0,T2N1M0 Ⅲa期 T3N0M0,T3N1M0,T1~3N2M0 Ⅲb期(不能手术) T0~4N3M0,T4N0~3M0 Ⅳ期(不能手术) T0~4N0~4M1说明 T 代表原发肿瘤T0 无原发肿瘤证据Tx,支气管分泌物检查证实有恶性细胞,但X线和纤支镜检查未能证实有任何肿瘤Tis原位癌T1 肿瘤最大直径≤3cm,由间质或脏层胸膜包围,纤支镜检查肿瘤未累及叶支气管近端T2肿瘤最大直径>3cm,或不论肿瘤大小,但侵犯胸膜,扩张到肺门区域,引起叶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肿瘤近端应距隆凸2cm以上T3 肿瘤直接侵犯胸壁(包括上沟瘤)、膈肌、纵隔或心包,但不累及心脏、大血管、气管、食道、椎体,或肿瘤位于总支气管距隆凸<2cmT4 不论肿瘤大小,而癌肿直接侵犯胸壁、膈肌、心脏、大血管、食管、椎体、肺上沟、隆突或胸膜N 代表受累淋巴结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证据N1转移到支气管周围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包括原发瘤直接侵润)N2转移到同侧纵隔淋巴结及隆突下淋巴结N3转移到对侧纵隔淋巴结、对侧肺门淋巴结、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M 代表远区转移M0无远处转移证据M1有远处转移证据肺癌分期分期是定义癌症扩散程度的方法。
分期非常重要,这是因为你的恢复和治疗可能的概况取决于你的癌症的分期。
例如,某个期的癌症可能最好手术治疗,而其它的最好采用化疗和放射联合治疗。
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体系不一样。
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存活可能概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癌症的分期和细胞类型。
非小细胞肺癌国际TNM分期
原发肿瘤(T)
Tx隐匿癌(从痰液或支气管冲洗液中找到恶性细胞,但影像学研究或支气管镜检不能发现病灶)
T1肿瘤最大径≤3㎝,周围被肺组织或脏层胸膜包绕,病变范围的近端未侵犯到叶支气管
T2肿瘤最大径>3㎝但≤7㎝,肿瘤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至少2㎝,或脏层胸膜受损,或累及肺门区伴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其范围小于一侧全肺
T3肿瘤>7㎝,或侵犯胸壁、膈肌、纵膈胸膜、心包,肿瘤累及主支气管距隆突<2㎝,但未侵及隆突,或累及一侧全肺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或原发肿瘤同一叶出现分散的单个或多个瘤结节
T4肿瘤侵犯纵膈、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椎体、隆突、喉返神经、或原发肿瘤所在叶的其他肺叶出现分散的单个或多个瘤结节
淋巴结转移(N)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支气管周围或肺门淋巴结转移
N2同侧纵隔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
N3对侧纵隔或肺门淋巴,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转移
远处转移(M)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在 2009 年 7 月于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第 13 届世界肺癌大会上,国际肺癌研究协会(The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公布了新修订的肺癌TNM 分期系统。
该系统是 IASLC 在完成了全球范围内大量肺癌病例的数据回顾、验证及统计学分析后,向国际抗癌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on Cancer,AJCC)提出修改建议并被采纳的。
自 1968 年 UICC 颁布第一版肺癌 TNM 分期以来,肺癌 TNM 分期系统共进行了 5 次修订。
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是 C. F. Mountain 制定的第 6 版肺癌 TNM 分期系统。
由于 UICC和 AJCC 第 6 版肺癌 TNM 分期系统所依据的病例资料均来自于北美,多数来源于 M. D. Anderson 癌症中心一家医疗中心(M. D. Anderson 癌症中心 4351 例,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肺癌研究组 968 例,共 5319 例),且多为外科治疗病例,时间跨度较长(1975~1988 年),且未提供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因此不能全面反映全球肺癌的真实情况。
1998 年,IASLC 分期委员会在 Peter Goldstraw 领导下开始着手进行肺癌新分期系统的修订工作,在全世界范围内(北美、欧洲、亚洲、澳大利亚共 19 个国家)收集了 1990~2000 年间 100 869 例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有明确病理类型、分期、治疗及随访资料完整的新发病例 81 015 例。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67 725 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carcinoma,SCLC)13 290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