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2.2.2因特网信息的查找1
- 格式:ppt
- 大小:291.50 KB
- 文档页数:12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2.2.2搜索技巧2.2因特网信息的查找2.2.2搜索技巧2.2因特网信息的查找2.2.2搜索技巧一、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5分钟)媒体显示:美国联邦调查局有这么一道招考题目:“一个人到朋友家吃饭,觉得味道怪怪的,就问朋友这餐吃的是什么肉?朋友说是企鹅肉,他沉思了一会儿,接着就号啕大哭自杀了。
”为什么?请大家运用上节课我们所学的搜索引擎来查找答案.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搜索,比比哪组先找到答案,教师巡视指导,并注意收集学生所用关键词。
在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对搜索技巧有一定的认识后,请几位同学讲解自己查找方法,用到的关键词,查找到的网页数,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板书,让学生加以对比分析选择的关键词有何不同、为什么要那样选择、不同的关键词对搜索效率有何影响)。
几种关键词对比:吃企鹅肉自杀找到的网页数美国联邦调查局招考题目答案找到的网页数美国联邦调查局企鹅肉自杀找到的网页数美国联邦调查局企鹅肉自杀答案找到的网页数学生对比后可以得出关键词运用的不同,效率不同。
二、授新: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关键词提练的不同,搜索的效率会有很大的差别,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搜索效率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搜索技巧。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搜索技巧。
媒体出示题目:任务一:微软公司招聘时,曾有一道著名的题目: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的?试试你能搜索到多少种不同的答案。
学生操作,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请最先搜索到的同学讲解用到的关键词,查找到的网页数。
知识点:细化搜索条件(搜索条件越具体,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就越精确,有时多输入一两个关键词效果就完全不同,这是搜索技巧之一)任务二:一天,丁磊同学在电视上看到了对汪国真诗歌的介绍,其中一首他格外喜欢,但他没有注意到诗名,也记不清具体的内容,只是对其中的那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记忆犹新。
你能帮他找到整首诗吗?(6分钟)学生操作,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请最先搜索到的同学讲解用到的关键词,查找到的网页数。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学科:信息技术2.学段:高一3.课时:14.课程类型:综合解决课5.教材版本:教科版6.教学环境:网络机房教案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本第二章的第二节——《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搜索搜索引擎的含义;2.了解常用搜索搜索引擎的类型、特点及其工作原理;3.熟练掌握不同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有效使用网络检索信息;2.使用搜索引擎帮助系统;3.通过“做中学”体验操作过程中的挫折与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搜索过程,比较与评价几种不同的搜索引擎。
2.通过小组相互讨论,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3.通过实践,进一步认识到掌握检索技巧的重要性,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为终身使用奠定基础。
4.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教学重难点1.掌握目录索引类搜索、全文搜索的使用方法。
2.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根据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关键字,灵活运用“与”“或”“非”等逻辑运算符,提高信息检索效率。
教材分析《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本第二章的第二节内容。
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搜索引擎的相关基本知识:产生和发展、分类及基本工作原理、代表性的搜索引擎介绍;搜索技巧:搜索引擎类型的确定、检索关键词的选择、多关键词的使用、复合逻辑运算的组织等。
该部分内容实践性较强,学生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学起来有一定困难,会觉得枯燥无味。
但是这部分内容又在课标所规定的网络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学生必须掌握。
因此针对这部分内容,教学中能让学生边做边学,这样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既掌握了一项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学习体验,又巩固了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教师演示讲授法、学生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利用“百度搜索”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2.1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案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节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
另外,本节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设置了两方面的内容: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
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教学难点: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课时:1个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
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策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以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课堂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常用信息搜索方法——使用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定义和分类,并使其在实践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总结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四、教学过程复习: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四个阶段)1、实例导入利用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比看谁快.学生检索四个问题的答案:●1、请问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人是谁?2、历史上的今天,中国发生了哪些事件,请列举至少2个事件?3、日本中秋节叫什么?泰国中秋节称为什么?4、百度的成立时间是什么时候?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并积极提交任务单反馈2、教师提问:究竟怎样上网搜索信息呢?搜索因特网上的信息时,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一、你的计算机必须是能够上网的。
【教案背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在大刀阔斧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数字化革命呼唤出新的技术,网络就是其发展产物之一。
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已深入千家万户。
面对复杂的信息,高效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
【教学课题】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搜索引擎【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信息获取》第二节《因特网信息的查找》第一节的内容。
是一个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环节,对前面概念性的知识起到总结,为后面信息的获取、加工、发布起到关键作用。
【教学对象分析】高中生大部分都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并且能够根据需求使用“搜索引擎”搜索自己需要的内容。
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说明、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但是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搜索引擎的基础知识。
(2)学会使用搜索引擎(百度)来搜索网络信息。
(3)能根据需求选择准确、合适的关键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2)能选择网上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高效准确地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和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因特网有目的地进行学科知识探究、学习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搜索引擎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搜索方法高效地获取信息,并有效地辨别、筛选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在网络环境下,利用联想传奇多媒体教学软件让师生有目的地互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课程目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连接因特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过程】【板书设计】2.2.1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搜索引擎一、什么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案设计09071022 杨禺辰1、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____一书中。
2、<<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是今天的:3.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的爱心组织和环保组织向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发出倡议:将4月_ 日定为“中国校园环保日”。
(提示:填写2个阿拉伯数字)4、世界最重要的IT高科技产业基地硅谷位于美国的哪个州?5.发芽的土豆中含有一种毒素,如果摄入过多,可因呼吸麻痹而导致死亡。
这种毒素是什么?6、世界科幻小说之父是?7、金庸的籍贯是?8、世界第一枚邮票出现在哪儿?9. IBM是当前世界当之无愧的电脑巨人,但IBM的前身______ 公司,却是生产销售专用于统计的计算制表打孔机的小公司。
(提示:填写3个大写英文字母)10、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
练一练题目:1、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__________”。
2、山东_________(城市名)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3、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_________,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记载。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出自__________的《__________》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6、水里一个月亮,天上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