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橡胶制品常见缺陷
- 格式:docx
- 大小:185.67 KB
- 文档页数:5
橡胶制品硫化窝气(气泡、缺胶、明疤、凹痕)解决方案橡胶制品窝气是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指在模压硫化过程中,产生气泡、缺胶、明疤、凹痕等外观质量缺陷。
一般来说,产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模具的结构:越复杂的产品模型分型线越少,气体就越不容易跑出;或者根本没有跑胶槽、跑胶槽尺寸太小、缺乏排气孔、排气孔外置不恰当,都能导致产生窝气。
设计合理的溢胶槽和抽真空可以得到一定改善。
2.胶料配方:配方设计时,忽略了配合剂之间互相反应而产生气泡窝气;或者胶料本身受潮,内部和表面有水分,会在硫化时气化而产生窝气;又或者某些胶自身的分解释放出气体或者低挥发组分溢出。
建议添加吸潮材料、流动剂(排气助剂)等,原料选择挥发性小的材料,树脂、油等低挥发份材料。
3.模压的工艺:考虑胶料比重及体积等因素,半成品的质量应该要适当大于成品质量;半成品的形状和在模腔中位置摆放不当;硫化操作时,加压速度过快,气体不能及时排出等。
建议流变仪T10操作胶烧时间延长,降低硫化温度,多排几次气或抽真空。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窝气现象:1.合理的硫化温度,低温长时间提高胶料在磨具的流动性。
2.硫化升压速度要适当,不要过快图快,注意多次降压排气,特别是操作人员,要按照硫化规程进行有条件抽真空。
3.制定合理的半成品成型工艺,注意装料形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对不同的产品制作不同的半成品形状尺寸大小,另外半成品的表面涂少量碳酸钙或者滑石粉也有利于提高产品外观质量,添加流动助剂。
4.维护保养好硫化设备和模具,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模具清洁,排气孔以及跑胶槽畅通。
5.设计配方时要考虑到原材料的特性,不用或者少用含水率偏高的材料,如果必须使用也要适当预处理,制定合适的炼胶工艺,确保胶料通过混炼后,能排除其中较多的水分。
条件应许回压效果佳。
6.合理设计模具结构,设计必要的分型线、跑胶槽、排气孔。
对高要求的复杂制品最好采用注压流胶孔的模具真空泵抽真空。
总结:产品要想不窝气、明疤,要从材料选择低挥发份的,配方设计延长焦烧操作期提高胶料流动性,模压温度适当多排几次气,磨具设计合理有条件抽真空。
橡胶制品外观缺陷及解决方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橡胶制品外观缺陷及解决方案篇一:橡胶模压制品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喷霜混炼胶或硫化胶内部的液体或固体配合剂因迁移而在橡胶制品表面析出形成云雾状或白色粉末物质的现象。
这是由于硫、石蜡、某些防老剂、软化剂的使用量超出了它们在橡胶中的溶解度而引起的。
为防止喷霜,上述各种配合剂用量要适当,对常见的硫黄喷霜可采用不溶性硫黄加以防止。
在橡胶中适当加入松焦油,液体古马隆等可增加胶料对上述配合剂的溶解度,以减少喷霜现象。
喷霜-定义和由来喷霜又名喷出(blooming),是橡胶加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它是指未硫化胶或硫化胶中所含的配合剂迁移到表面并析出的现象。
有时,这种喷出物呈霜状结晶物,故习惯上称“喷霜”。
较多见的喷霜物为硫,因为硫黄是通用橡胶中应用最广泛的硫化剂,且在橡胶中的溶解度低因而容易产生喷霜。
其实从喷出物外观来看,也未必都呈霜状,也有呈油状(软化剂、增塑剂)或粉粒状(多为填充剂、防老剂、促进剂等)的物质喷出,甚至炭黑喷出也有所见。
喷霜-防霜剂硅胶也会有喷霜现象,采用双二四硫化剂(通常用在挤出成型工艺)高温分解后会产生低分子量的酸性物质,其与硅橡胶不相容,在存放过程中会转移到硅胶表面结晶从而出现喷霜。
防霜剂主要成分为碱性物质,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来达到防霜的目的。
高硬度的硅胶往往加入比较多的内脱模剂,遇水也会喷白,水的酸性对此有遏制作用硅橡胶模具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模具是快速模具里的一种最为简单的方法,一般是用硅胶将RP原型进行复模,但寿命很短,只有10-30 件左右!他具有很好的弹性和复制性能,用硅橡胶复制模可不用考虑拔模斜度,不会影响尺寸精度,有很好的分割性,不用分上下模可直接进行整体浇注。
再沿预定的分模线进行切割取出母模就可以了!室温硫化硅橡胶又分为加成型和缩合型两种!原料及配方采用专用模具硅橡胶,该品系以双包装形式出售,A 组份是胶料,B组份是催化剂。
硫化车间产品存在主要缺陷及原因分析:第一、缺胶;1、胶料称量不足或胶胚尺寸短小,前者表现废边厚度均匀或少而薄,后者表现废边过厚,接头缺胶。
2、压力达不到设定压力,平板机压力不均匀。
3、脱模剂喷的过多,4、胶料流动性差,5、流胶槽开的不合理,6、合模速度过快,表现为型腔深处胶料不足。
7、胶条过长或过短。
8、模型设计不妥,流失胶太多。
9、胶料摆放不当。
第二、断裂;1、温度过高,2、硫化时间过长,3、胶料硫化进度过快。
4、启模造成或者脱模时造成。
第三、杂质;1、胶料里面有杂质(泥土、沙子等)或混炼不均,2、胶皮没有清理干净,3、注胶孔没有清理干净。
第四、气泡;胶料里有水份。
第五、脱胶;1、胶料或者骨架表面落有灰尘,2、骨架表面处理不干净,有铁锈或者有油污、灰尘,3、胶粘剂涂的不均匀,4、压力达不到设定压力,5、胶粘剂失效,6、骨架和模具配合不好。
7、胶料硫化进度太快。
第六、欠硫;、1、硫化时间过短,2、硫化温度过低,3、胶料硫化进度太慢,4、设备压力达不到要求,5、设备故障。
第七、粘模;1、胶粘剂没有干,2、胶料不好,3、模具型腔有油污。
第八、闷气;1、模具开的不合理,没有排气口,2、胶料过多,气体无法排出。
3、排气次数不足。
4、胶料原因。
第九、烂边;1、硫化温度过高,2,胶料硫化速度过慢,排气过晚造成。
3、排气次数过多造成。
第十、错位;1、模具本身错位,2、操作者装模时将哈佛块位置放错。
第十一、骨架断裂;1、骨架原因,2、模具原因、3、操作者装胶过多造成。
(主要是针对铝骨架)。
第十二、骨架损坏;1、骨架太大与模具不符合(骨架不合格),2、装模时骨架没有装到位,3、模具型腔或者骨架本身有毛刺。
硫化橡胶制品不合格质量表现1.橡胶制品在硫化过程中容易经常发生的异常质量表现:缺材、破损、变形、气泡、污模(粘结)、瘤凸、错硫、欠硫、过硫、喷霜、模具啃噬、机械划伤、二次硫化等现象。
2.针对各种异常质量表现,分析问题原因,分别如下:2.1缺材现象:2.1.1造成原因:a、材料(胶片)没有达到额定的消耗量,即用料不足;(称量不准确、人为减少、称量后装模前转运丢失)b、材料(胶片)在装模过程未放置妥当,导致部分没有挤压在模腔内;(放置不当,导致胶料挤出模腔以外)c、压力不足,导致胶料不能完全充实模腔;(设备掉压、压力未设定得当、模具合缝间隙过大)d、胶料比重过大;(胶料密度过大,相同质量下,体积相对减小、亦不能充实模腔)e.未将上一模产品的熟料边清理或未清理干净;(因熟料边堵塞导致注胶不畅)2.2破损现象:2.2.1造成原因:a、脱模过程中用力过大、过猛;b、产品合缝间隙过大或其它位置存有不同程度裂口,在脱模过程中,从裂口处撕裂;(间隙过大属模具原因;其它位置可能缺材造成裂口;模具上已起锐刺并造成产品划伤)c、清边过程被剪刀等剪破或剪伤;(操作加工失误原因)d、胶料没有达到正硫化;(欠硫、过硫易破)e、严重污模;(粘结严重后产品破损)2.3变形现象:2.3.1造成原因:a、没有达到正硫化条件;(一般情况,欠硫极易导致变形)b、产品在出模过程中,受机械力作用造成;(顶出时产品没有完全与顶板吻合,造成顶偏;开模后,上模板回落挤压变形)c、用错骨架或模具;(整体变形与要求状态不符;安装孔不同;严重缺材现象)2.4气泡现象:2.4.1造成原因:a.生产过程未排气或有效排气;(未达到排气次数;排气的时间掌握不准确、不规律)b.硫化工艺条件与胶料的使用性能不符;(温度较高、时间相对短硫化产品容易起泡)c.模具腔型、结构设计不够合理、适宜;(不同产品对模具的设计要求不同)d.胶料没有按照周期停放或使用前复炼;(胶料未达到使用要求)e.胶料本身水分过多或转运过程粘污水渍;(配方材料所含水分及外部水分)f.季节潮湿所致;(环境空气湿度大)g.胶料摆放不够合理;(不同产品、模具的摆放要求不同)2.5污模(粘结)现象:2.5.1造成原因:a.轻、重度污模均不同程度在模具上存在粘结橡胶现象;(粘结属于污模的一种严重表现)b.模具长时间使用,未经过有效保养,造成界面锈蚀,逐渐污模;c.模具表面电镀层被粗糙物磨擦或损伤,造成光洁度下降,容易污模;d.胶料没有达到规定的硫化条件(即模温、压力、时间没有得到满足),已过硫或欠硫;e.胶料内的水分过多;(需对原材料的水分进行检测)f.模具结构的设计不够合理导致不易排气;2.6瘤凸现象:2.6.1造成原因:a.材料硬度过大、流动性差;(胶料在模腔内接痕不能有效熔接)b.有部分熟料边未清理彻底,造成与次模胶料掺杂,且在表面形成明显凸起;2.7错硫现象:2.7.1造成原因:a.错用胶料或骨架;(不能有效、准确的使用、操作;不能有效区分、判定;错发、错用)b.对产品的基础认识不足,不能有效判定产品正确与否;(对产品的了解程度)c.指导错误,造成产品错误;(不能有效判定、有效制止,造成错产)d.没有按照作业指导书领取原材料或作业,并造成误工;(坚决按照工艺文件或临时要求进行全过程作业及首件自检)e.个人认识不足,缺少请教、协调能力;(缺少应有的质量意识)2.8欠硫现象:2.8.1. 造成原因:a.工艺要求的硫化条件没有达到;(应遵循工艺要求作业)b.违规操作、提前脱模,造成产品局部或整体欠硫;(自觉提高质量意识,提高自检把关能力)c.模具、设备温控不准确;(应对照产品质量表现随时监测、发现设备的异常)d.材料本身的实用性能与硫化工艺条件不符,造成欠硫;(配方未变,原材料性能不稳定;)e.配方调整或变动;(人为调整配方参数或称量误差过大)2.9过硫现象:2.9.1造成原因:a.模具、设备温控不准确;(应对照产品质量表现随时监测、发现设备的异常)b.人为操作造成:(故意提高硫化温度,或延迟产品脱模时间)c.材料本身的实用性能与硫化工艺条件不符,造成过硫;(配方未变,原材料性能不稳定;)d.配方调整或变动;(人为调整配方参数或称量误差过大)3.0喷霜现象:3.0.1造成原因:a.配方设计不够合理,相应的工艺参数不准确、合理;(配方内的各种原辅料搭配不当,造成过剩喷出;工艺参数与配方材料的实际生产、加工不吻合)b.操作工人为擅自缩短或更改工艺参数,造成欠硫;(导致工艺参数不稳定并与配方材料的实际加工性能不吻合)c.生产设备温控、压力、时间控制不准确,造成欠硫;(导致工艺参数不稳定并与配方材料的实际加工性能不吻合)d.产成品的贮存环境湿度过大;3.1模具啃噬现象:3.1.1造成原因:a.骨架放置不到位,造成压坏;(操作失误造成)b.模具错位,造成压坏;(模具安装不当、本身限位不良)c.骨架尺寸不符合要求;(不规则、已超出尺寸要求或受力变形)3.2机械划伤现象:3.2.1造成原因:a.模具损伤;(使用中起尖角、锐边)b.清边过程中器械损伤;(不经意剪破、刀片划伤)c.配合间隙过小,在产品成型后,脱模过程中骨架与模具摩擦划伤;(或骨架变形、尺寸不标准)未详细内容,尚待改进、补充;希望多提宝贵意见!在充分学习、认识了硫化橡胶制品的各种异常质量现象以后,能够显著提高职工自行判断、区分质量不合格产品的能力及效率,提高质量意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不合格品发生的频次,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1、橡胶制品缺胶原因主要有:半成品单耗不足或装胶量不足;平板上升太快,胶料没有充分流动;模具封不住胶料;模具排气条件不佳;模温太高。
可以从这些方面解决:从新确定模具装胶量;减慢平板上升速度并反复放气;改进模具设计;降低模温,加快操作速度;降低模温。
2、橡胶制品胶边过厚,产品超重原因主要有:装胶量过大;平板压力不足;模具没有相应的余胶槽。
可以从这些方面解决:严格控制半成品单耗;增大平板压力;改进模具设计。
3、橡胶制品卷边,抽边缩边原因主要有:胶料加工性能差。
可以从这些方面解决:采用铸压、注射法生产降低胶料的门尼黏度。
4、橡胶制品裂纹原因主要有:胶料脏污;隔离剂过多;胶料焦烧。
可以从这些方面解决:保证半成品清洁;合理使用隔离剂;延长焦烧时间。
5、橡胶制品气泡原因主要有:配合剂中含有硫化分解的气体的物质工艺加工时窝气,模腔中的空气没有完全排气;模具无排气线。
可以从这些方面解决:合模前反复放气,模具加开排气线;配方中加入氧化钙6、橡胶制品出模制品撕裂原因主要有:隔离剂过多或是过少;启模太快,受力不均匀;胶料流动性差,半成品粘接性差;模具棱角、倒角不合理。
可以从这些方面解决:合理使用隔离剂,启模时制品均匀受力,减小胶料的门黏度,改进模具设计。
7、橡胶制品制品过于粗糙原因主要有:模具表面粗糙;混炼胶焦烧时间过短。
可以从这些方面解决:清洗模具;延长焦烧时间。
橡胶制品硫化产生气泡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橡胶制品在硫化时,气泡是橡胶制品硫化时经常出现的质量缺陷,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甚至会影响产品的内在质量。
通过现场的观察分析对硫化产生气泡的原因,制定了解决问题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气泡现象的发生,提高了产品的外观质量。
橡胶制品硫化产品气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关键原因有原材料、胶料混炼加工、工艺操作、硫化设备与模具等因素。
一、原材料因素1、原因分析(1)天然橡胶水分与挥发份超标准(2)化工原料与助剂仓储、配料等环节受潮水分增加。
橡胶制品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橡胶制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重要材料,如轮胎、密封件、管道等等。
然而,由于橡胶材料的特殊性质,常常会出现一些缺陷,影响其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橡胶制品缺陷及解决方法。
一、气泡气泡是橡胶制品中常见的缺陷之一、气泡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在橡胶混炼过程中,未能充分混炼,导致未挥发的气体被包裹在橡胶制品中。
气泡会影响橡胶制品的力学性能和密封性能。
解决方法:1.确保橡胶混炼过程中充分混炼,将气体挥发掉。
2.控制橡胶制品的成型压力和温度,避免气泡的产生。
3.采用真空热压成型技术,可以显著减少气泡的产生。
二、硫化不良硫化是橡胶制品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使橡胶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
但有时会出现硫化不良的情况,导致橡胶制品质量下降。
解决方法:1.确保硫化时间和温度正确,避免过度或不足硫化。
2.确保硫化剂的种类和用量正确,避免硫化剂过多或不足。
3.硫化时应进行合理的压力控制,避免出现不均匀硫化的情况。
三、老化橡胶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阳光、高温等环境中,容易发生老化,导致橡胶硬化、变脆,甚至出现裂纹和断裂。
解决方法:1.可添加适当的防老剂,延缓橡胶的老化过程。
2.储存橡胶制品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保持通风干燥。
3.定期检查橡胶制品的老化情况,及时更换老化严重的橡胶制品。
四、变形橡胶制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压力、重物等外力作用,容易发生变形,影响其正常功能和使用寿命。
解决方法:1.选择合适的橡胶材料和硬度,以满足橡胶制品的使用要求。
2.加强橡胶制品的结构设计,增加支撑和加强材料,提高抗变形能力。
3.对于长期受压变形的橡胶制品,可以采用预压技术,减少变形。
五、杂质橡胶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灰尘、油污等杂质的污染,导致橡胶制品质量下降。
解决方法:1.加强生产过程的卫生管理,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
2.采用过滤设备,尽量减少杂质污染。
3.对生产用的原料进行检测,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1、橡胶制品缺胶原因主要有:半成品单耗不足或装胶量不足;平板上升太快,胶料没有充分流动;模具封不住胶料;模具排气条件不佳;模温太高。
可以从这些方面解决:从新确定模具装胶量;减慢平板上升速度并反复放气;改进模具设计;降低模温,加快操作速度;降低模温。
2、橡胶制品胶边过厚,产品超重原因主要有:装胶量过大;平板压力不足;模具没有相应的余胶槽。
可以从这些方面解决:严格控制半成品单耗;增大平板压力;改进模具设计。
3、橡胶制品卷边,抽边缩边原因主要有:胶料加工性能差。
可以从这些方面解决:采用铸压、注射法生产降低胶料的门尼黏度。
4、橡胶制品裂纹原因主要有:胶料脏污;隔离剂过多;胶料焦烧。
可以从这些方面解决:保证半成品清洁;合理使用隔离剂;延长焦烧时间。
5、橡胶制品气泡原因主要有:配合剂中含有硫化分解的气体的物质工艺加工时窝气,模腔中的空气没有完全排气;模具无排气线。
可以从这些方面解决:合模前反复放气,模具加开排气线;配方中加入氧化钙6、橡胶制品出模制品撕裂原因主要有:隔离剂过多或是过少;启模太快,受力不均匀;胶料流动性差,半成品粘接性差;模具棱角、倒角不合理。
可以从这些方面解决:合理使用隔离剂,启模时制品均匀受力,减小胶料的门黏度,改进模具设计。
7、橡胶制品制品过于粗糙原因主要有:模具表面粗糙;混炼胶焦烧时间过短。
可以从这些方面解决:清洗模具;延长焦烧时间。
橡胶制品硫化产生气泡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橡胶制品在硫化时,气泡是橡胶制品硫化时经常出现的质量缺陷,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甚至会影响产品的内在质量。
通过现场的观察分析对硫化产生气泡的原因,制定了解决问题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气泡现象的发生,提高了产品的外观质量。
橡胶制品硫化产品气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关键原因有原材料、胶料混炼加工、工艺操作、硫化设备与模具等因素。
一、原材料因素1、原因分析(1)天然橡胶水分与挥发份超标准(2)化工原料与助剂仓储、配料等环节受潮水分增加。
产品实例缺陷产生原因原因分备注1.料缸胶料位置本身不够1.2.储料杆空转1.储料时胶料中途断开未及时补上3.胶料硫速过快,起硫时间短4.铁件不合格(进胶处封住)5.模具进料槽设计不合理,(过小、过浅、毛糙)6.射出压力、时间不对7.注胶孔堵住8.射出后未再次储料9.储料速度快造成储料杆温度上升10.座台跑胶11.胶料有杂质12.胶料混炼不均匀13.平板模压铸缸跑胶14.胶料流动性差15.胶料剪切形状不合理1.排气未调好2.胶料混炼不均匀3.射出速度4.模具结构5.胶料多6.温度、时间不够7.脱模剂没喷到位8.储料杆空转9.保压时间不够10.胶料中有水分,薄通次数不够,炼胶辊温偏低1.二次硫化件2.铁件表面脏3.铁件潮湿4.手套不干净5.温度过高6.开姆洛克与胶料硫化时间不一致(T10)7.模具封胶不好8.涂胶不到位9.骨架清洗不彻底(留有油污、氧化皮)10.设备漏油11.橡胶收缩性大硫化缺陷分析缺胶烂泡脱胶缺胶处烂泡处脱胶处12.胶料、铁件过期13.胶料隔离剂多14.涂胶表面太厚15.镀锌表面不干净16.镀锌件涂完后2小时内就生产17.脱模受力太大18.脱模剂喷洒在嵌件表面上19.胶粘剂失效或搅拌不均匀20.橡胶与骨架粘结部位压力不够、不饱满1.工人不仔细2.模具设计不合理3.胶料本身有杂质4.注胶孔不光滑5.胶料脆6.模具材料7.硫化后的胶料又储进去8.注胶头未射干净9.胶料硫速快1.涂胶面涂太厚2.温度高3.脱模剂未喷到未4.铁件放入模腔时间太长5.胶料本身易粘膜6.铁件工艺孔没通7.脱模剂不好8.硫化时间长1.偷时间2.实际温度没达到3.胶料硫速慢4.模具设计不合理5.脱模剂喷太多6.工艺不合理7.操作时间过长8.环境温度低1.脱模剂浓2.模具设计 不合理(注胶孔)废边、废胶粘膜欠硫油疤废胶处粘膜处欠硫明显处油疤处3.模具表面太光滑1.铁件不合格2.排气太大3.操作没规范(没放正)4.设备抖动大5.模具定位不好6.铁件用错7.定位销过短或变形8.导柱孔磨损(椭圆、变大)9.模具错位1.温度高2.排气次数多、过大、过长3.胶料硫速快4.胶料多5.二次合模6.模具错位7.特殊胶料8.射出慢1.隔离剂多2.两种母胶混炼3.直接添胶生产4.补产品5.胶料硫速快6.气泡7.废边8.混炼不均匀1.胶料硫速快2.脱模剂太浓3.注胶孔少4.温度高5.橡胶收缩性大6.脱模受力大7.胶料含胶量大8.硫化时间长9.废边、杂胶胶头10.硫化后橡胶与骨架间的应力没有消除11.撬坏开裂打铁件烫模胶料分层打铁件处胶料分层处开裂处1.清洗、涂胶2.没做到轻拿轻放3.运输过程破坏4.出模困难5.粘膜6.哈夫放错7.产品超高8.撬坏9.模具结构不合理10.欠硫,顶出时变形11.射出压力大12.二次托模导轨变形,移出时产品卡变形13.铁件不合格14.橡胶收缩1.未放2.目视卡做错3.目视卡未挂上1.人为2.目视卡错3.相识铁件混错4.铁件、胶料本身与标示不对1.胶料混炼不均2.模具设计不合理, 胶料和骨架之间的气体无法排出3.涂胶漏涂4.温度高、硫化时间长5.排气没调好6.卡姆洛克与胶料起硫不同步7.脱胶8.储料时胶料断9.骨架过厚没有达到起硫温度1.胶料硫速快2.排气次数多原材料用错气泡产品变形漏放铁件变形处芯子漏放胶头下陷气泡处内管用错3.注胶孔少、太细4.欠硫5.温度低6.射出时间长1.补产品2.排气距离大、间隔长1.少导柱或导柱歪2.哈夫放错3.合模线没对准4.设备行程坏5.本身错位1.胶料代号写错2.硫化时间长或短3.温度高或低4.胶料本身不对5.欠硫1.操作不规范2.铁件不合格、用错3.铁件放反4.设备行程不到位5.模具、哈夫放反6.模具本身无防错1.模具备错2.计划下错3.图号大、小写刻错4.图号不清晰5.时间钟没敲1.作业指导书不全2.色标位置不明确3.色标形状不明确4.尺寸不明确色标颜色变化打模具图号与计划不符色标不符合要求胶头凸出、下限二次合模错位硬度偏差胶头下陷上下错位。
硫化橡胶制品不合格质量表现1.橡胶制品在硫化过程中容易经常发生的异常质量表现:缺材、破损、变形、气泡、污模(粘结)、瘤凸、错硫、欠硫、过硫、喷霜、模具啃噬、机械划伤、二次硫化等现象。
2.针对各种异常质量表现,分析问题原因,分别如下:2.1缺材现象:2.1.1造成原因:a、材料(胶片)没有达到额定的消耗量,即用料不足;(称量不准确、人为减少、称量后装模前转运丢失)b、材料(胶片)在装模过程未放置妥当,导致部分没有挤压在模腔内;(放置不当,导致胶料挤出模腔以外)c、压力不足,导致胶料不能完全充实模腔;(设备掉压、压力未设定得当、模具合缝间隙过大)d、胶料比重过大;(胶料密度过大,相同质量下,体积相对减小、亦不能充实模腔)e.未将上一模产品的熟料边清理或未清理干净;(因熟料边堵塞导致注胶不畅)2.2破损现象:2.2.1造成原因:a、脱模过程中用力过大、过猛;b、产品合缝间隙过大或其它位置存有不同程度裂口,在脱模过程中,从裂口处撕裂;(间隙过大属模具原因;其它位置可能缺材造成裂口;模具上已起锐刺并造成产品划伤)c、清边过程被剪刀等剪破或剪伤;(操作加工失误原因)d、胶料没有达到正硫化;(欠硫、过硫易破)e、严重污模;(粘结严重后产品破损)2.3变形现象:2.3.1造成原因:a、没有达到正硫化条件;(一般情况,欠硫极易导致变形)b、产品在出模过程中,受机械力作用造成;(顶出时产品没有完全与顶板吻合,造成顶偏;开模后,上模板回落挤压变形)c、用错骨架或模具;(整体变形与要求状态不符;安装孔不同;严重缺材现象)2.4气泡现象:2.4.1造成原因:a.生产过程未排气或有效排气;(未达到排气次数;排气的时间掌握不准确、不规律)b.硫化工艺条件与胶料的使用性能不符;(温度较高、时间相对短硫化产品容易起泡)c.模具腔型、结构设计不够合理、适宜;(不同产品对模具的设计要求不同)d.胶料没有按照周期停放或使用前复炼;(胶料未达到使用要求)e.胶料本身水分过多或转运过程粘污水渍;(配方材料所含水分及外部水分)f.季节潮湿所致;(环境空气湿度大)g.胶料摆放不够合理;(不同产品、模具的摆放要求不同)2.5污模(粘结)现象:2.5.1造成原因:a.轻、重度污模均不同程度在模具上存在粘结橡胶现象;(粘结属于污模的一种严重表现)b.模具长时间使用,未经过有效保养,造成界面锈蚀,逐渐污模;c.模具表面电镀层被粗糙物磨擦或损伤,造成光洁度下降,容易污模;d.胶料没有达到规定的硫化条件(即模温、压力、时间没有得到满足),已过硫或欠硫;e.胶料内的水分过多;(需对原材料的水分进行检测)f.模具结构的设计不够合理导致不易排气;2.6瘤凸现象:2.6.1造成原因:a.材料硬度过大、流动性差;(胶料在模腔内接痕不能有效熔接)b.有部分熟料边未清理彻底,造成与次模胶料掺杂,且在表面形成明显凸起;2.7错硫现象:2.7.1造成原因:a.错用胶料或骨架;(不能有效、准确的使用、操作;不能有效区分、判定;错发、错用)b.对产品的基础认识不足,不能有效判定产品正确与否;(对产品的了解程度)c.指导错误,造成产品错误;(不能有效判定、有效制止,造成错产)d.没有按照作业指导书领取原材料或作业,并造成误工;(坚决按照工艺文件或临时要求进行全过程作业及首件自检)e.个人认识不足,缺少请教、协调能力;(缺少应有的质量意识)2.8欠硫现象:2.8.1. 造成原因:a.工艺要求的硫化条件没有达到;(应遵循工艺要求作业)b.违规操作、提前脱模,造成产品局部或整体欠硫;(自觉提高质量意识,提高自检把关能力)c.模具、设备温控不准确;(应对照产品质量表现随时监测、发现设备的异常)d.材料本身的实用性能与硫化工艺条件不符,造成欠硫;(配方未变,原材料性能不稳定;)e.配方调整或变动;(人为调整配方参数或称量误差过大)2.9过硫现象:2.9.1造成原因:a.模具、设备温控不准确;(应对照产品质量表现随时监测、发现设备的异常)b.人为操作造成:(故意提高硫化温度,或延迟产品脱模时间)c.材料本身的实用性能与硫化工艺条件不符,造成过硫;(配方未变,原材料性能不稳定;)d.配方调整或变动;(人为调整配方参数或称量误差过大)3.0喷霜现象:3.0.1造成原因:a.配方设计不够合理,相应的工艺参数不准确、合理;(配方内的各种原辅料搭配不当,造成过剩喷出;工艺参数与配方材料的实际生产、加工不吻合)b.操作工人为擅自缩短或更改工艺参数,造成欠硫;(导致工艺参数不稳定并与配方材料的实际加工性能不吻合)c.生产设备温控、压力、时间控制不准确,造成欠硫;(导致工艺参数不稳定并与配方材料的实际加工性能不吻合)d.产成品的贮存环境湿度过大;3.1模具啃噬现象:3.1.1造成原因:a.骨架放置不到位,造成压坏;(操作失误造成)b.模具错位,造成压坏;(模具安装不当、本身限位不良)c.骨架尺寸不符合要求;(不规则、已超出尺寸要求或受力变形)3.2机械划伤现象:3.2.1造成原因:a.模具损伤;(使用中起尖角、锐边)b.清边过程中器械损伤;(不经意剪破、刀片划伤)c.配合间隙过小,在产品成型后,脱模过程中骨架与模具摩擦划伤;(或骨架变形、尺寸不标准)未详细内容,尚待改进、补充;希望多提宝贵意见!在充分学习、认识了硫化橡胶制品的各种异常质量现象以后,能够显著提高职工自行判断、区分质量不合格产品的能力及效率,提高质量意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不合格品发生的频次,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橡胶制品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一、表皮气泡现象
NO 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1 硫化不充分,导致制品
表面有气泡,割开其内
部呈蜂窝海绵状
①延长硫化时间,提高硫化温度
②保证硫化有足够的压力
③调整配方,提高硫化速度
2 橡胶-金属粘接不良引
起粘结部位残留气体,
橡胶层较薄且面积较大
的橡胶和金属之间会出
现气泡
①按表格橡胶-金属粘接不良所述方法解决
3 有气体裹入胶料,气体
不易排除,随胶料一起
硫化,从而在制品表面
出现气泡
①增加模具合模后放气次数;对模具进行抽真空
②提高混炼胶温度;采用门尼粘度较高的橡胶
③入料前挑破胶料上的气泡;改进模具的排气槽,溢
料槽等
④改进开炼机混炼工艺,尽量避免气体混入胶料
⑤改进注压条件,使胶料能较慢的进入模具型腔
4 胶料配方中有易挥发物①调节适当的硫化条件,温度不宜太高
②使用的原料应注意使用前的防潮工作,必要时可以
进行干燥
③减少使用低沸点的增塑剂、填充油、软化剂
二、橡胶表面发粘
No 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1 模具型腔局部滞留气体,
从而影响传热和胶料受
①对模具进行抽真空,保证胶料进入型腔内处于真空
状态,确保抽真空完好,以抽出模具内的气体
热硫化②增加模具合模后放气次数;在模具上设置排气槽或
溢胶槽
2 模具型腔不对称,有死
角,传热不均匀导致硫化
不均匀
①调整胶料配方,使硫化曲线平坦期长的胶料
②调节硫化条件,延长硫化时间或提高硫化温度
3 胶料压出或压延夹入气
体
①改进压出,延压条件和工艺
橡胶制品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
三、分层
No 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1 胶料表面污染,特别是油
污
①清洁胶料表面或换用干净的胶料
2 喷霜①按表格喷霜所述方法解决
3 相容性差的橡胶混合不
均匀
①在配方设计时选用相容性好的胶种
四、橡胶-金属粘接不良
N
o
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1 胶浆选用不对①参考具体使用手册,选择合适的胶粘剂
2 金属件表面处理不良①金属件表面不能有锈蚀,不能沾到油污、灰尘、杂
质等
3 胶浆涂刷工艺稳定性差,
胶浆太少、漏涂、少涂、
残留溶剂
①注意操作,防止胶浆漏涂、少涂
②涂好胶浆的金属件应注意充分干燥,让溶剂充分发
挥,防止残留溶剂随硫化时挥发,导致粘胶失败
4 配合不合理,胶料硫化速①改进配方以保证有充足的焦烧时间
度与胶浆硫化速度不一致②模具、配方改进,保证胶料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粘结
部位
③改进硫化条件(温度、时间和压力)
④减少易喷霜物和增塑剂的使用,防止其迁移到橡胶
表面,从而影响粘结
⑤胶料停放时间太长,改用新鲜的胶料
5 压力不足①增大硫化压力; 保证模具配合紧密,防止局部压力
损失过大
②注意溢料口、抽真空槽的位置、尺寸,防止局部与
大气过多沟通以致压力不足
6 胶浆有效成分挥发或固
化
①硫化前需预烘的金属件,应注意预烘的时间和温度
控制。
②操作时注意防止金属件在模具内停留时间过长
橡胶制品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
五、缺胶
No 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1 用胶量太少①增加用胶量;调节注塑孔,保证注胶充足
2 溢料口太大,以致胶料不
能充满型腔,溢料口位置
不对
①改小溢料口的尺寸或减少溢料口数量
②合理选择溢料口的位置
3 脱模剂用量太少,以致胶
料在型腔内汇合处不能
合拢
①减少脱模剂的用量
②注意胶料使用前不能沾油污
4 胶料硫化速度太快,以致
未挤满型腔便以硫化
①调整胶料配方,延长焦烧时间
②加大入料口的尺寸或增加入料口数量
5 模具入料口设计不合理,
胶料流不满型腔
①改进模具
6 胶料太硬或流动性不好,
未流满型腔就已硫化,不
能流动
①改善胶料流动性
六、炸边、飞边
No 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1 胶料焦烧时间不足,易形
成硫化胶粒和胶屑
①延长胶料焦烧时间;调整硫化时间(降低温度延长
硫化时间)
②避免使用停放时间太长的胶料
2 胶料过多无法溢出①尽量采用移模注压和传递模压方式
②胶料应准确称量
3 模具污染,胶料不清洁①清洁模具和胶料
4 模具分型面配合不紧密,
设计不合理,溢料口太大
①改进模具,分型面尽量避免出现在制品的粘接部位
等敏感位置
5 胶料传热速度慢,硫化时
胶料内外层升温不一致,
外层胶料已硫化,内层胶
料却受热膨胀,强制溢料
引起缩孔夹层
①改进胶料配方
②改进硫化工艺条件,比如低温长时间硫化
橡胶制品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
七、撕裂、拉毛
No 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1 脱模方式不合理,便脱
模,导致制品被扯断或
拉毛
①改进脱模方式,改进模具结构
②喷脱模剂
2 制品过度硫化,导致橡
胶强度等物理性能下降
①调整硫化条件到正硫化
八、喷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