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 格式:ppt
- 大小:908.00 KB
- 文档页数:19
第3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的观察、操作能力。
2.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活动,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培养学生关爱牙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拥有良好的身体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CAI:有关食物的录像片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吃?食物进入人体后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导入新课——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一、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小故事]: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种子咽下去了。
这粒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
他先遇到了像轧钢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点被压得粉身碎骨;然后咯噔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又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走出迷宫又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又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在姗姗上厕所时离开了姗姗。
[出示]:消化系统模式图,请同学们描述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
[讲述]:刚才同学们按照食物的经过路线描述的消化系统的组成,我们把食物经过的通道称之为消化道。
但大分子的营养物质要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简单的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而起关键作用的则是消化腺。
[提问]:你知道消化道周围有哪些消化腺吗?它们分泌什么消化液?你能在自己身体上指出它们的部位吗?[小结]:消化系统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唾液腺——分泌唾液肝脏——分泌胆汁消化腺胰腺——分泌胰液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肠液教师活动[讲述]: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
口腔中有哪些器官呢?它们对食物的消化起什么作用?[出示]:牙齿的模型。
开展多元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作者:邢菊芳来源:《中学生物学》2014年第02期1 教材分析“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七年级生物(苏科版)第五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最后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营养物质的种类和作用基础上的知识提升。
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形成以下重要概念:“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胰、大肠和肛门,其主要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胞中。
”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教材以图片(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及文字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直接呈现了相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阅读、分析图文信息,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总结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从而理解消化系统的重要性,产生爱护消化器官、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2 学情分析由于消化系统与学生的健康联系密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比较强烈。
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接触过部分消化系统的内容,因此对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熟悉,但是由于学生掌握得并不完整,加之消化系统的抽象性,学生对一些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存在错误的前概念,比如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胃等。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的前概念,帮助学生完成对新知的学习,促进概念的转换。
3 教学目标3.1 知识目标(1)描述消化、吸收的含义;(2)概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说出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3.2 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合作能力;(2)通过观察小肠活动,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3)尝试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认同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消化系统的学习,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引言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以及不同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吸收和作用。
二、食物的消化1.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主要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六个部分组成。
2. 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当我们吃入食物时,食物会在我们嘴里被咀嚼和混合唾液。
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可以分解淀粉质成为糖类,如葡萄糖。
此外,唾液还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3. 食物在胃内的消化当食物进入胃后,胃肠道壁会分泌胃液,胃液由胃粘液层、主要细胞区和酸性细胞区三部分组成。
胃液中含有胃酸、消化酶等物质。
胃酸的作用是降低胃液的pH值,从而杀死部分细菌和病毒。
胃液中的消化酶可以帮助分解蛋白质。
4. 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当胃液中的食物被分解成一定程度后,会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小肠是整个消化系统中最长的部分。
小肠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这三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将分解后的营养物质吸收到人体。
5. 食物在大肠内的消化大肠是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最后一个部分,它主要的作用是从食物中吸收水分和维生素,同时也可以将人体无法消化的残渣排出体外。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1.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须的能量来源之一。
在小肠内,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可被吸收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中。
人体通过不断补充能量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2. 脂肪的吸收脂肪的分子比较大,无法直接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它必须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再被吸收到小肠壁上的乳糜中。
随着乳糜进入淋巴系统,最终它们就会进入血液循环。
脂肪是人体的重要能源来源,也是组成细胞膜和合成一些生命物质的原料。
3. 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也是在小肠内进行的。
蛋白质经过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然后氨基酸被吸收到人体的血液循环中。
我们的身体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来修复和构建身体组织,如骨骼、肌肉等。
第⼀单元我们⽣活的⽣物圈第⼀章⽣物与环境第⼀节⽣物⽣存的环境⼀、1. B 2. C 3. D 4. D 5. B 6. D 7. D 8. D 9. D 10.B三、2.⽣存的基本条件:⾷物、空⽓、阳光、⽔、适宜的温度、⼀定的领地濒临灭绝的原因:①⾷物短缺②⽣存环境遭到破坏③繁殖能⼒较低等四、1.⽣物有⼩麦、菱⾓、⽔草、燕⼦2.提⽰:⽣物能进⾏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的废物;对外界的刺激能作r反应;⽣物能⽣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物都由细胞构成。
⽽⾮⽣物则没有。
第⼆节环境影响⽣物的⽣存⼀、1.B2.B3.B4.A5.A6.D7.D 8.A 9.D 10.B 11.A 12.C⼆、1.阳光空⽓温度⽔⼟壤(任选4种即可)2.同种其他种类3.捕⾷关系寄⽣关系共⽣关系共⽣关系三、1.、/2.、/3.×4.×5.×四、(1)-C (2)-B (3)-A (4)-B(5)-B (6)-A五、空⽓、阳光、⽔、温度等七、1.不合理,因为这个实验有多个变量:光照、温度和植物的⽣存空间,实验的结杲不能说明问题。
2.藻类植物都可以通过阳光进⾏光合作⽤。
海湾的浅⽔处有阳光直射,绿藻可以进⾏光合作⽤,⽽褐藻体内除了有叶绿素,还有藻黄素,可以吸收蓝紫光,从⽽增加光能吸收促进光合作⽤;红藻体内还含有藻红素,可以吸收绿光,从⽽增加光能吸收促进光合作⽤。
第三节⽣物对环境的影响⼀、1.A2.C3.A4.D5.D6.B7.C8.D9.B⼆、1.影响2.不利 3.草原牧场⼤量粪便的堆积问题改良了草原三、1.、/2.×3.、/四、1.(1)灌⽊丛*地植物能增加空⽓湿度(2)*地(3)如果旁边有⽔源,就会增加空⽓中⽔分的来源,⼲扰植物与空⽓湿度关系的测定(4)植物可以进⾏光合作⽤,制造氧⽓;植物能吸收有毒⽓体;植物能保持⽔⼟;植物能净化空⽓、减弱噪⾳等。
2.(1)温度相对湿度(2)增加空⽓湿度 (3)降低温度五、[提⽰]:可以从植树造林对⼟壤的作⽤⽅⾯进⾏回答。
七年级生物上测试知识点参考细目表
1、环境概念、
2、生态因素概念及分类
3、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态结构和生理习性
4、科学探究基本方法(实验室常用器材,强调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5、生态系统概念生态系统内涵与外延(成分、结构、各组分之间的关系,类型)
6、生物圈概念保护环境
7、食物的主要成分六大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的作用①营养物质建造我们的身体②给我们提供能量③维持生命和健康
8、合理膳食(早餐吃饱、中餐吃好、晚餐吃少。
主副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三餐合理搭配、定量饮食。
)
9、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的概念消化系统(胃与小肠的结构肝脏功能)书本列出的各维生素生理作用及含量较多的相应食物
10、食物链与食物网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
11、植物的光合作用海尔蒙特萨克斯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光合作用(场所原料条件产物。
) 叶片的结构
12、绿色植物生长的水与肥料根尖的结构
13、能量的。
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第1节、饮食与营养1、人类的生长和生活离不开食物,我们能够从食物中获取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2、淀粉的检验是用碘酒,淀粉遇碘液变蓝。
富含淀粉的物质:馒头、米饭、土豆、红薯等3、蛋白质遇到高温会凝固。
富含蛋白质的物质:瘦肉、牛奶、豆腐、鱼等4、脂肪能在纸张上留下“油斑”。
富含脂肪的物质:大豆油、花生油、动物脂肪等第2节、营养物质的作用1、作用:①建造我们的身体。
②给我们提供能量。
③维持生命和健康。
2、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在食物的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较多能量的主要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3、食物中含有的无机盐又称矿物质,如钙盐、钾盐、铁盐、碘盐等。
缺碘会得大脖子病。
缺铁会得贫血病。
缺钙会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4、人体的生长和发育等离不开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大部分维生素从食物中获得。
肝脏、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缺少维生素A易得夜盲症。
新鲜的蔬菜、水果含维生素C,缺维生素C易得坏血病。
奶制品、鱼肝油、蛋黄含维生素D,缺维生素D易得佝偻病。
第3节、合理膳食1、合理的营养对保证人体的健康很重要。
科学的食谱既要包括比例适当并且全面的营养成分,又要注意热量的合理分配。
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食物多样、荤素搭配、饥饱适当、粗细结合、三餐合理。
2、食物中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的是膳食纤维,它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对维持人体健康有利。
3、一般来说,一人全天应摄入的热量在一日三餐中分配的比例为:早餐占30%,中餐占40%,晚餐占30%。
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1、消化作用是指在消化道中,将原来分子比较大、结构比较复杂的物质,转变成分子比较小、结构比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
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脂肪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吸收。
2、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①、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