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比字句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1
2024年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教学提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对外汉语中级教程》第七章“比较句”,主要详细内容为“比”字句的用法讲解和练习。
内容包括“比”字句的结构、用法、意义及相关的语言点。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比”字句的基本结构,能正确运用“比”字句进行比较。
2. 学生能运用“比”字句进行日常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比”字句,了解汉语比较句的用法,增强对汉语句子结构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运用“比”字句进行比较。
2. 教学重点:掌握“比”字句的结构和用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运用“比”字句进行描述。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比”字句的结构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解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比”字句的口头练习,及时纠正错误。
4. 课堂互动(15分钟)让学生用“比”字句进行自我介绍,如:我的身高比他高,我的年龄比她小。
5. 小组讨论(10分钟)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可以用“比”字句进行比较的场景。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比”字句进行写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句——‘比’字句”2. 内容:“比”字句结构:A比B+形容词“比”字句用法:进行比较、突出特点例句:我的书包比你的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比”字句描述你的家人或朋友。
2. 答案示例:我的妈妈比我的爸爸高,她的头发比我的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对“比”字句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其他比较句型进行比较,如“不如”、“较”等,拓宽学生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运用“比”字句进行比较。
一、教学对象汉语初级班二、课型综合课三、教材《汉语初级阅读A》(熊文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四、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比”字句的含义和用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比”字句进行简单的比较。
3. 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比”字句中的常见搭配。
五、教学重点1. “比”字句的结构和用法。
2. “比”字句中的常见搭配。
六、教学难点1. “比”字句的运用时机。
2. “比”字句中搭配的掌握。
七、教学过程1. 复习旧课- 回顾已学的比较句式,如“比……多/少”、“比……大/小”等。
- 引导学生回顾“比”字句的构成要素,即比较项、比较点和比较值。
2. 学习新课(1)学习生词- 教授新词:“比”、“更”、“还”、“都”、“仅”等。
- 通过例句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新词的用法。
(2)讲解“比”字句- 解释“比”字句的结构:比较项+ “比” + 比较点 + 比较值。
- 通过例句展示“比”字句的用法,如:“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大。
”(3)讲解“比”字句的常见搭配- 列举并讲解“比”字句中的常见搭配,如:“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甜”、“他比她更高”。
3. 活用练习- 设计多个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字句进行比较。
- 可以采用填空、选择题、改写句子等形式。
4. 小结与布置作业-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字句的用法和搭配。
-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比”字句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家庭、学校或兴趣爱好。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比”字句时,要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其含义和用法,避免死记硬背。
2. 在练习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比”字句,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
3. 在布置作业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九、板书设计1. 比较句式- “比……多/少”- “比……大/小”- “比”字句2. “比”字句的结构- 比较项+ “比” + 比较点 + 比较值3. “比”字句的常见搭配- “比……甜”- “比……高”- “比……快”十、课后记/思考/评估1. 成功与教训-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了“比”字句的用法和搭配。
比”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比”字句的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偏误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比”字句基本句式的对外汉语教学,从语法点的展示、讲解与练习三方面,针对教学方式、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比”字句简介“比”字句是由介词“比”构成的介词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用于比较两种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
"比"字句的基本形式包括:1.A (主语)+比B (状语)+C (谓语中心语),女口:今天比昨天暖和。
2.A (主语)+B1比B2(状语)+C(谓语中心语),如:这个学校的学生今年比去年增加了一千名。
3.否定式:用“没有”替换“比”或用“不比”替换“比” ,前者是直接的否定,没有歧义,后者可能包含两种含义即“没有/ 不如”或“一样” 。
此外,有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在语言的表达中还有一些变化的形式,即不用单个介词“比”,而用一些固定的句式来表达,即“比” 字句的特殊句式。
如:A和/跟/与/同B相比/比起来,A怎么样;论D1, A不敢/能同/和/与/跟B相比;论D2, A比B怎么样。
本文主要探讨“比”字句基本形式的教学。
二、“比”字句的偏误李大忠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偏误作了细致的分析。
他指出“比”字句在习得过程中主要会出现三类偏误:误用、误加、否定式偏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比”字句的使用多数是正确的, 但也有一部分存在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总结出“比” 字句在用法上的偏误具体有:1.误加:“比”字句中的形容词不能受“很” 、“非常”等副词修饰。
但是由于学习者对目的语知识“很/ 非常+形容词”这一语法点的泛化,出现了误加。
如:大连的化妆品比衣服很贵。
2.搭配偏误:“比”字句常用形容词作谓语,但有些句子谓语形容词与比较项搭配不合适,学习者使用时造成偏误。
如:今天的温度比昨天热。
对外汉语“比”字句教学探究对外汉语“比”字句教学探究引言:“比”字句在中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使用频率高且灵活多变。
对于非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来说,学习和掌握“比”字句的正确用法和语境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比”字句的语法结构、基本用法以及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对外汉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比”字句的使用。
一、“比”字句的基本语法结构“比”字句常用的基本语法结构为“A 比 B + Adj./Adv. + 一些比较标志”或“A 比 B + 更/比较 + Adj./Adv. + 一些比较标志”。
其中,“A”和“B”可以是名词、名词短语、代词等,表示进行比较的双方,而“Adj./Adv.”表示比较的属性或程度,比较标志可以是“更”、“比较”、“很”等。
二、“比”字句的基本用法1. 形容词的比较:通过“比”字句可以表达两个事物或人之间某种属性的比较,例如:“他比我高。
”、“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红。
”在进行形容词的比较时,可以使用“比...还/更...”来加强比较的程度,例如:“这本书比那本书更有趣。
”2. 副词的比较:同样,通过“比”字句可以表达副词的比较。
例如:“她比我慢一些。
”、“他比我跑得快。
”同样地,也可以使用“比...还/更...”来加强比较的程度。
3. 动词的比较:在某些情况下,“比”字句也可以用来比较动词的程度。
例如:“我比他多做了一些工作。
”、“我们比他们少玩了一会儿。
”4. 比较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例如:“这个学生比那个学生聪明。
”、“她的汉语水平比我高。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比”字句的教学方法1. 意义辨析法: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对比来帮助他们理解“比”字句的意义。
可以使用图片、实物或例句等多种教具,与学生一起进行对比,引导他们发现不同之处。
例如,教学中可以将两个橙子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它们的大小、颜色等特征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字句的用法。
2. 句型转换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句型转换的练习,帮助学生将已经学过的句型应用到“比”字句中去。
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实用汉语课本》第6册第7课,主要教学内容为“比”字句的用法和结构。
详细内容包括“比”字句的构成、用法、意义及常见句型,如:“A比B+形容词”、“A比B+动词/动词短语”、“A比B+数量词”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字句的基本结构和用法,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字句进行描述、比较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增强汉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运用“比”字句进行各种比较。
2. 教学重点:“比”字句的结构、用法和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实物(如水果、玩具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实物(如苹果、橙子、香蕉等),引导学生用“比”字句进行描述和比较。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句,讲解“比”字句的结构和用法,并进行板书。
3.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句子,运用“比”字句进行描述和比较。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可以用“比”字句进行比较的事物,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比”字句的结构:A比B+形容词/动词/动词短语/数量词2. 例句:我比你高。
→ 我比他高。
这本书比那本书厚。
→ 这本书比那本书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比”字句,描述下列事物:a. 妈妈的裙子和小丽的裙子。
b. 这座楼和那座楼。
(2)根据下面的句子,用“比”字句改写:a. 小明跑得快,小华跑得慢。
b. 这个苹果大,那个苹果小。
2. 答案:(1)a. 妈妈的裙子比小丽的裙子长。
b. 这座楼比那座楼高。
(2)a. 小明比小华跑得快。
b. 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比”字句的结构和用法。
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对外汉语教程》第5册第6章,详细内容为“比较句”的讲解与实践。
重点讲解“比”字句的用法,通过比较两种事物的异同,让学生掌握比较句的结构和用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字句的结构和用法,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在生活中用比较句进行交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进行比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较句的结构和用法,特别是“比”字句的连接词。
2.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比较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两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异同。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比”字句的结构,结合例句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模仿。
3.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用“比”字句描述图片或生活中的事物。
4. 课堂互动(10分钟)老师提问,学生用“比”字句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句——“比”字句2. 内容:(1)比较句的结构(2)例句展示(3)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比”字句描述一下你的学校和家乡。
(2)请举例说明比较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我的学校比家乡的学校大,有很多教学楼和操场。
(2)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比较句来形容天气:“今天的天气比昨天好多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比”字句的掌握程度如何,哪些环节需要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比较现象,学会用比较句进行描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拓展一些相关词汇,如“相似”、“相同”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比较句的结构和用法,特别是“比”字句的连接词。
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比”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点。
现代汉语中关于“比”字句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但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研究“比”字句习得和教学的还很少。
且大都只是对汉语学习者偏误的分析,特别是研究结果与教学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一、“比”字句本体研究概述“比”字句,其特征是含有形式化的标记“比”,最早可见于朱德熙先生的《关于“比”字句》。
八十年代,明确为“比”字句下定义的是殷志平,他在《“比”字句浅论》一文的开头说:“‘比’字句是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用于比较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
”吕叔湘(1942)曾指出,两件事情必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才能有比较关系。
“比”字句就是对两件东西进行同中有异的比较,表示前者胜过后者。
丁声树(1979)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说:“‘比’字句的说法是程度差别,‘比’字的用法可以分成两小组,一是同类事物的比较,二是程度的差别随时间而变”。
1.句法层面殷志平(1987)指出,“比”字句由比较项、比较点和比较值构成。
被比较的事物是比较项,比较的内容是比较点,比较点的程度量值是比较值。
刘月华(2001)将“比”字句分为两类,(一)A(主语)+比B(状语)+谓语,在这一类中她详细分析了可以充当谓语的词或短语的词性,指出作为比较方面的谓语可以是:(1)形容词充任;(2)“有”+抽象名词;(3)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4)一般动词,前面带“早”、“晚”、“先”、“后”、“难”、“好(易)”、“多”、“少”等状语;(5)一般动词,后面有形容词充任的情态补语时,形容词之后还可以有“一点儿’,、“一些”、“多”、“得多”等;(6)能愿动词+动词;(7)表示增加或减少,提高或降低之类意义的动词。
(二)主语+A比B(状语)+谓语,这一类“比”字句往往用来表示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处所情况有所不同或者表示程度差别的累进。
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字句的基本结构和用法。
2.培养学生运用“比”字句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汉语语法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比”字句的结构:A比B+形容词/动词2.“比”字句的用法和语义3.“比”字句的拓展:比较级和最高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比”字句的结构和用法。
2.难点:正确运用“比”字句进行复杂句子的构建。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进行导入,如展示两件物品,让学生用“比”字句描述它们的不同。
2.简单句型练习教师展示例句,如:“这本书比那本书厚。
”让学生模仿例句,用“比”字句描述其他物品或事物。
3.拓展练习教师引导学生用“比”字句描述人物、地点、时间等,如:“他比她高。
”“这里比那里美。
”“昨天比今天冷。
”4.复杂句型练习教师给出复杂句型的例子,如:“他比他的哥哥高,但比他的弟弟矮。
”让学生尝试用“比”字句描述类似的复杂情况。
5.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用“比”字句进行讨论,如:“你们觉得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6.比较级和最高级教师解释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概念,给出例子,如:“这本书比那本书厚,但那本书最薄。
”让学生练习用比较级和最高级描述事物。
7.课堂小结8.作业布置让学生用“比”字句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或朋友之间的不同。
五、教学反思1.导入环节设计得较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简单句型练习中,学生能迅速掌握“比”字句的基本结构。
3.拓展练习和复杂句型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比”字句,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
5.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讲解让学生对“比”字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6.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