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运行效率测度及其_省略_陕北25个县_区_的面板数据分析_张珩
- 格式:pdf
- 大小:739.21 KB
- 文档页数:12
作者: 李彩霞[1];韩贤[2]
作者机构: [1]天津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出版物刊名: 会计之友
页码: 127-131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3期
主题词: 乡村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农村金融效率;DEA-Malmquist指数法
摘要:为科学评价农村金融机构配置效率,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采用DEA-Malmquist 指数方法,对2005—2016年京津冀地区农村金融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予以分析,测算和分解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京津冀地区金融机构配置全要素生产率稳中稍降,未达到效率前沿面,年均变化幅度较小;分地区数据显示,农村金融资源在京津冀地区分配不均,京津优于河北省。
为此提出京津冀地区需打破地域限制、因地制宜配置最优农村金融资源,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陕西农村金融市场开放、效率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农村金融是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存在,与我国经济结构的“二元性”紧密相连。
作为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市场一直以来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其广度和深度影响着“三农”问题的诸多方面。
虽然我国农村金融领域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发生了巨大变革,符合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但是农村金融市场依然存在不均衡和低效率的问题,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形成有效竞争就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因此,多个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作出了指导,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开放,以期通过开放形成高效率的农村金融市场来有力支持“三农”发展。
处于欠发达西部地区的陕西省,自北向南的地理差异决定了其农村经济多层次、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复杂特征,并且现阶段正处于从传统分散的小农家庭经营方式向现代产业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自2005年人民银行推行商业化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以及2006年银监会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以来,陕西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已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那么现阶段,陕西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与效率状况如何?开放对效率的影响机制如何?农村金融市场开放是否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的提升?这些将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因此,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农村金融市场开放和效率研究的基础上,以局部知识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农村金融理论等作为指导,综合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农村金融市场开放、效率以及开放对效率的影响机制展开了研究。
首先,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寻求本研究的切入点;设计理论分析框架,对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其次,回顾了陕西农村金融市场开放的历史进程,以制度经济学为指导分析了陕西农村金融市场开放的特征及演进趋势,继而从市场结构、市场规模、市场深度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对陕西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度进行了量化评价。
中国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水平综合测度分析公茂刚张梅娇摘要:基于渗透性、产品接触性和使用效用性三个基本维度构建农村金融包容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熵值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测算中国30个省份2005-2018年农村金融包容指数,对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区域差异进行综合探析。
结果表明:三大维度对整体包容性均有重要解释作用,渗透性是基础,产品接触性是关键,使用效用性是核心;观测区间内,中国农村金融包容性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四大区域农村金融包容性呈明显分化格局,东部最高,东北地区略高于中、西部但均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总体地区差异存在缩小趋势,但可能出现“中部塌陷”问题。
因此,有效发挥金融服务需求、供给和监管三方协同作用,对于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变异系数法;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农村金融包容指数中图分类号:F83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20)06-0018-09一、引言及文献回顾金融包容性发展旨在通过正规的金融渠道,有效、全方位地为包括边缘化人群在内的社会所有阶层提供合适、安全、负担得起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渠道,消除金融排斥,提高金融普惠性。
农村由于金融基础设施落后,农户资信水平低,多数金融机构不愿向农户发放信用贷款,即使发放贷款也需要非常严苛的条件,致使农户的有效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
自2005年引入普惠金融概念以来,提高金融包容性、消除金融排斥、促进金融发展一直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提出立足机会平等与可持续性原则,为金融服务需求者提供可负担得起的有效金融服务。
2017年7月,党中央特别强调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三农”金融服务。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妥扩大农村普惠金融改革试点,加快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
目前,中国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水平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如何发展,值得关注、研究。
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估r——来自陕西省8市86个区县的调查朱承亮【摘要】基于陕西省8市86个区县农村信用社样本,采用考虑松弛变量的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从静态效率和动态生产率视角评估2003年实施的央行资金支持、地方政府主导的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从静态效率视角看,除受2003年当年改革红利影响,农村信用社SBM效率有一定程度提升外,此轮改革并未提高农村信用社效率,其SBM效率下滑.从动态生产率视角看,除技术进步指标在改革后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外,此轮改革未提高农村信用社全要素生产率,其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研究表明,农村信用社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持续恶化是导致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此次改革绩效差强人意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加强内部治理、提高管理水平、适当扩大规模、加大政策扶持等对策建议.【期刊名称】《农业经济与管理》【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10页(P68-77)【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SBM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作者】朱承亮【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7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352003年6月国务院下发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3]15号),标志央行资金支持、地方政府主导的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正式启动。
作为中国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正规金融机构,评估其改革绩效对提高下一轮深入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农村金融市场绩效国外学者已广泛关注。
Guinnane(1997)通过跟踪德国19世纪信用社经营情况,发现经营较成功的信用社均能有效利用优质信息并以低成本满足客户借贷需求。
Shah(2007)分析印度马哈拉施特拉地区信用社和合作银行的流动性比率、利润率、融资杠杆率、收益率等财务指标,运用收支平衡法和比率法研究当地信用社和合作银行效率,认为1980~2002年间马哈拉施特拉地区信用社在金融机构扩张和客户增长方面发展缓慢,且随其贷款快速增长,未偿还贷款余额迅猛增长。
保险研究2016年第1期INSURANCE STUDIES No.12016保险公司经营农险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SBM模型与DEA窗口分析法孙蓉1奉唐文1,2(1.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四川成都611130;2.中国保监会贵州监管局,贵州贵阳550002)[摘要]本文选取2008 2013年14家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相关数据,将SBM模型和DEA窗口分析法相结合,测算出各公司每年的经营效率,并运用随机效应的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效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我国保险公司经营农险的效率整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但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专业性农险公司的农险经营效率要高于非专业性农险公司。
在现阶段,公司经营规模越大,营业费用率越低,农险收入在公司总保费收入中占比越高,越有助于公司提升农业保险经营效率。
[关键词]农业保险效率;SBM模型;DEA窗口分析法;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84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16)01-0043-11DOI:10.13497/j.cnki.is.2016.01.004一、引言农业保险在化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稳定农产品价格、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意义重大。
2014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325.7亿元,同比增长6.2%,承保金额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9.6%。
承保主要农作物突破15亿亩,占全国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1.6%。
向3500万受灾农户支付赔款214.6亿元,同比增长2.86%①。
近几年我国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财产险公司逐渐增多。
根据《中国保险年鉴》②2014年的数据,2013年共有29家财产险公司取得农业保险保费收入。
从保费规模看,2013年共有14家公司的农险保费收入突破1亿元。
其中,人保财险农险收入165.66亿元,占农险市场的54.11%;中华联合农险收入49.75亿元,占农险市场的16.25%。
两家公司的农险收入总和占据全国市场的7成以上,在我国农业保险经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