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
- 格式:pdf
- 大小:923.27 KB
- 文档页数:31
关于心脏搭桥手术你了解的有多少?心脏体外循环机的发明迎来了现代心脏外科手术的新纪元。
现如今心脏搭桥术即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已经成为心脏外科最常见的手术。
20世纪90年代,微创外科的新起和发展令心脏外科领域第一次出现了机器人手术的概念。
伴随着中国国势的崛起,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重视疾病的预防,关注日常的保健,珍视自己的身体。
近年来,更有不少的中国患者持观光签证千里迢迢前往欧美国家接受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
如今,不仅美国有能够进行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的医院,中国的近邻——日本也有了这样医院。
本文我们就将带大家系统地了解一下心脏搭桥手术,以及目前已存在的各种先进手术疗法。
什么是心脏搭桥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即冠状动脉搭桥术,简称冠脉搭桥术,CoronaryArteryBypass Grafting(CABG),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
冠状动脉搭桥术始于1964年,是一项用于替换梗阻的冠状动脉以改善心肌血供,缓解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冠心病死亡风险的手术。
简单地说,就是从患者身上取下一根血管(动脉或者静脉),从受堵冠状动脉的两端进行连接,以绕开受堵冠状动脉处,从而恢复对心脏的良好供血,以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由于是用一根新的血管,替代受堵的血管,尤如在两点之前架设一座桥梁,不过所用的材料不是钢筋水泥,而是自身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腹壁下动脉等。
心脏搭桥术的适应症具有以下几种病变特征的冠心病患者应该选择搭桥:1.左主干病变:按照国内外的指南,外科手术是左主干病变的首选。
因为左主干一旦发生堵塞或再狭窄,可能会致命。
为了缩小风险,最好选择搭桥。
2.三支病变:病变血管较多,如果选择介入治疗,要放很多支架,这会使再狭窄、发生血栓的几率大大增高。
而且,患者的经济负担也较重。
3.介入治疗失败或搭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患者;4.心肌梗塞后心肌破裂、心包填塞、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引起二尖瓣严重关闭不全的患者,应急诊手术或在全身情况稳定后再手术;5.室壁瘤形成可行切除或同时行搭桥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到达远端,犹如一座桥梁使公路跨过山壑江河畅通无阻一样。
不过所用的材料不是钢筋水泥,而是自身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腹壁下动脉等。
心脏搭桥手术定义搭桥手术顾名思义,是取病人本身的血管(如胸阔内动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或者血管替代品,将狭窄冠状动脉的远端和主动脉连接起来,让血液饶过狭窄的部分,到达缺血的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进而达到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的目的。
这种手术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在充满动脉血的主动脉根部和缺血心肌之间建立起一条畅通的路径,因此,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在心脏上架起了“桥梁”,俗称“搭桥术”。
心脏搭桥手术后注意事项“心脏搭桥”是治疗冠心病的理想治疗方法,心脏搭桥后患者康复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呢?1、伤口勤护理出院时伤处有轻微的发红、疼痛、肿胀,有时甚至会持续几个月,这是正常现象。
回家后要经常检查伤口,若发现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伤口处每日要用清水或抗菌皂冲洗,伤口要用无菌敷料覆盖。
术后脚踝部可能会肿胀数星期,可以穿弹力袜或在休息时将患肢抬高,以减轻肿胀。
2、科学安排饮食手术后每天应保证摄入适量的水果和蔬菜,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鱼类、蛋类等)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玉米油、橄榄油、葵花子油等),少吃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油、奶油等)。
3、少量饮酒和严禁吸烟术后最好不饮酒,每天最多喝50毫升红酒。
吸烟是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故应严禁吸烟。
4、多多休息在术后4-6星期的恢复期内,每天要保证8-10小时睡眠。
所有活动应该安排在充足睡眠之后,活动量以不感觉劳累为宜。
5、适当参加活动出院后先可早晚各散步10分钟,数天后逐步提高速度,并延长距离。
增加运动量过程中,若有轻微头痛、疲劳、出汗、全身酸痛等症状是正常现象。
若在运动(如散步)时心绞痛发作,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冠状动脉搭桥术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3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是死于心血管疾病。
在我国患有冠心病的病人大约200万人,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冠心病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当今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国内医院广泛开展了冠脉搭桥手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手术。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都曾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除去麻醉、体外循环等术前准备时间,医生搭一个“桥”只需要6~7分钟时间。
许多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几天便能上下楼梯。
若恢复良好,一周后便能逛街。
60%~70%的患者术后能保持10年的血管畅通。
当然,他们同时更要注意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
历史:冠脉搭桥,从最初16年总手术量不到300例,到技术与世界同步开展,水平世界一流,走过了34年历程。
冠状动脉搭桥术简称冠脉搭桥术,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金标准。
1974年11月8日,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郭加强教授为一位50多岁的冠心病患者成功施行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开创了我国冠脉搭桥术的先河。
冠心病分型1、隐匿型:亦称无症状冠心病:病人无症状,但静息或心脏负荷试验后心电图有ST段压低,T波减低、变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的改变。
2、心绞痛型: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时性心肌缺血所致。
3、心肌梗塞型:症状严重,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引起心肌缺血坏死所致。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长期慢性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心脏扩大所致。
5、猝死型:由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所致。
轻度的冠心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控制症状。
对于比较严重的单支血管病变,病变范围比较局限,适宜采用血管内支架的方法治疗。
而对于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合并瓣膜关闭不全、心室室壁瘤、心室间隔穿孔等严重病变者,只能采用冠状动脉搭桥的方法治疗。
全动脉化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疗效分析【摘要】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经临床治疗证实,可较为广泛的适用于各种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心脏搭桥手术诊疗中,逐渐发现体外循环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有一定影响。
随着医生在临床上的广泛了解和应用,逐步开创了全动脉化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并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
文章选取了124例经过全动脉化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
术前显示患者有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塞、术前出现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27例,两支病变42例,三只以上病变55例。
据实际医疗结果分析,术后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并发症、肺部并发症的患者数量都大大减少。
【关键词】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动脉搭桥;并发症;乳内动脉;桡动脉随着业界对体外循环所导致的并发症的认识的加深,医生意识到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搭桥的死亡、术后并发症、不良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该项技术在患者施以全麻的情况下,控制心率和血压,在非体外循环的情况下进行血管游离和吻合,完成冠状动脉搭桥。
从而避免体外循环引发的心肺功能、神经系统的并发症。
所以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实现在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同时,国内外近20年的实践证实,全动脉化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的方法在十年后的血液通畅率很高,治疗效果好,存活率更高,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适用于多种冠状动脉搭桥术。
我国的医疗机构现今在此项技术中已和国际保持同步。
文章选取国内进行全动脉化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124例,并对其术前危险因素统计情况、手术过程情况,术后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对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这种治疗方法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其优缺点和医疗上采用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文章选取了2003年以来的权威文献中的患者数据共124例进行分析,选择患者男性91例、女性33例,年龄40~75岁。
其中心绞痛患者124例,术前出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1例;合并糖尿病26例,有陈旧性心肌梗塞史的患者50例,高血压68例。
2022年冠状动脉搭桥术相关知识一、概述: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已有3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冠心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其方法主要是:在全身麻醉下,开胸将非心脏血管移植于主动脉至心脏病变血管的远端,恢复心脏的正常血液供应。
通俗的说法,CABG是在身体中截取一段静脉血管,在狭窄的冠状动脉血管周围重新造一条血管通路,就像是搭了一个桥,取代本已狭窄的血管,让这个"桥"继续为心肌供血供氧。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0万冠心病病人接受此种手术。
我国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技术目前也较为成熟,且较多数的大型医院也已经广泛开展。
因此,冠状动脉搭桥术已经成为可以选择的治疗冠心病的常规方法之一。
二、适应症:冠状动脉搭桥适合于较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主要指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
包括下面情况:(1)左主干病变(狭窄≥50%)或相当于左主干病变,即前降支和回旋支起始部狭窄≥70%;(2)二支、三支病变(狭窄≥70%),不稳定型心绞痛/无Q波型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3)介入治疗失败后紧急冠状动脉搭桥术;(4)介入治疗后再狭窄;(5)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狭窄;(6)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等。
禁忌证:若冠状动脉病变呈弥漫性,远端冠状动脉无法手术;严重的心、脑、肺、肝、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创伤者为。
三、术后并发症及防治:1、一过性意识丧失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一过性意识丧失多发生于原先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多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血管痉挛造成的一过性脑缺血。
此类病人CT检查往往没有明显病灶。
进行支持治疗后,可以自行恢复。
但这些病人以后有再次发病的危险。
因此,建议有过一过性意识丧失的患者在身体完全恢复以后及时到神经内科检查治疗,以免发生更为严重的脑部并发症。
2、脑卒中如果升主动脉上有硬化斑块,手术中可能因为手术操作而脱落,脱落的斑块栓塞大脑导致脑卒中。
・特别关注・JMedRes,Sep2007。
V01.36No.9桡骨头(美国Wright公司)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骨折合并肘关节不稳定22例,完整随访18例,疗效满意。
按照Broberg和Morrey评估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8例(44.4%),良8例(44.4%),可1例(5.6%),差1例(5.6%),优良率为88.9%。
未见切口感染、神经损伤、金属异物反应、肘外翻增大及腕部畸形。
最后随访时的x线显示,置换的桡骨头假体稳定,假体柄与桡骨近端髓腔结合紧密,未发现桡骨短缩、上移和下尺桡关节半脱位。
假体的生物相容性良好,未见炎性反应和金属异物反应,无假体变形、碎裂和折断。
九、Essex—Lopresti损伤的诊断与治疗Essex一]opresti损伤是指桡骨头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是一种少见的使前臂及腕、肘部同时受累的损伤。
此损伤往往是由较大的损伤暴力造成桡骨头骨折、前臂骨间膜撕裂以及下尺桡关节脱位。
由于此损伤少见而且没有普及相关的概念,因此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急诊的医生往往只注意到比较严重的桡骨头骨折,而忽略下尺桡关节的脱位,从而使得疗效大打折扣。
Essex—loprest在1951年报道了2例急性桡骨头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此后便习惯于将桡骨头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称为“Essex—Lopresti损伤”。
这种损伤十分少见,约占所有桡骨头骨折的1%,至今国外文献中的报道多为个案报道或仅有几例,国内尚无相关的报道。
我们在2002~2004年3年间治疗了5例典型的急性Essex—Lopresti损伤。
诊断:对于所有桡骨头骨折尤其是桡骨头骨折有移位的患者,在初诊时应当常规检查下尺桡关节是否有压痛或畸形,拍摄包括肘部、腕部的前臂全长x线片,可疑者要拍摄健侧的x线片对比。
典型病例的腕部x线片一般表现为下尺桡关节脱位或半脱位,严重者桡骨明显地向近端移位。
治疗:恢复或重建桡骨的长度同时复位、稳定下尺桡关节是治疗此损伤的关键。
全动脉化心脏搭桥为患者搭建生命心桥
49岁的贺某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左手麻木,症状逐
渐加重,全身乏力,医院冠脉造影提示三支血管病变,造影过程中患
者出现急性心衰,予药物及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症状好转
出院。
近日,贺某活动后再次胸闷、胸痛到中大五院心血管外科就诊。
该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史,心脏超声回报患者EF(射血分数)值只有37%(正常人大于50%),中大五院胸心外科副主任、心血管外科主任李刚
教授介绍,当EF值低于40%时,患者猝死风险会大大增加。
冠心病是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的疾病,当冠状动脉管径被堵塞50%-7 0%时,便导致了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等症状。
李刚教授手术团队立
即联合医院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讨论,决定对其实施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术中,取患者左乳内动脉
和桡动脉处部分血管,在心脏上搭了3支血管桥,术后检查显示3支新
动脉血管桥完全通畅,患者恢复良好。
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术搭桥的“桥血管”全部取材于动脉血管,作为搭
桥材料。
因动脉桥血管材料来源相对有限、获取难度偏大、手术操作
较复杂,传统手术最常选用乳内动脉+大隐静脉作为搭桥材料,但传统
的静脉桥10年通畅率为50%-60%,10年后低于50%;动脉桥10年通畅
率高达85%-90%。
对于心脏搭桥手术来说,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是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李刚教授表示,一次心脏手术,不仅要解决患者眼前的病痛,更要保证其远期效果,因此,全动脉化搭桥术与常见的动静脉混合搭桥术相比,具有更高的远期通畅率,降低了创伤,更有利于患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