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常见古今异义词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147.50 KB
- 文档页数:4
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文言实词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二、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
(一)古今异义。
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①词义扩大。
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
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去汤郭寻〔不久)走裙致词(对一一说话)但〔只是)赞(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曾(还、尚且)谢〔道歉)借(即使假设借第令勿斩)比(等到比至陈)间控〔拉开)恶〔怎么)委池入出发举征〔征验)夫或〔有的人某人)进退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狱鄙再向〔过去的以前的)师(军队取法)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集录绝境交通妻子无论前途〔前面的路程)所以〔一一的方法一一的原因)会计(聚会商议)往往经纶(筹划治理)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古意:父母兄弟至亲骨肉)南极(从南面到达某地)排空(冲向天空)卑鄙〔低微而鄙俗)痛恨〔痛心和遗憾)开张感激〔感慨而激动)牺牲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的连用)以为(把一一作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以明年几何〔多少)(二)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之《湖心亭看雪》翻译及重点词汇梳理及下船,舟子(16)喃喃(17)曰:“莫说相公(18)痴,更有痴似(19)相公者!”译文: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原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3).【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定,开始。
(4).【余】我(5).【挐(ná)】撑(船)。
(6).【拥】穿着(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乘船。
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毳,鸟兽的细毛。
(8).【雾凇沆砀(hàng dàng)】冰花一片弥漫。
雾凇,水汽凝成的冰花;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这时因为天寒,凝成冰花。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沆,形容大水。
(9).【上下一白】天色湖光全是白皑皑的。
一白,全白。
一,全;都。
(10).【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初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三的同学来说,掌握扎实的文言文知识对于中考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是初三语文文言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常见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在文言文中,有些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例如,“牺牲”在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而现在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交通”在古代指交错相通,现在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故”,可以表示“原因、缘故”,如“既克,公问其故”;也可以表示“旧的、原来的”,如“温故而知新”;还可以表示“所以、因此”,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的意思。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1、之“之”的常见用法有:作代词,代指人、事、物;作动词,“去、到、往”;作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凑足音节,无实义等。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而“而”可以表示并列、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
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而”表示并列;“温故而知新”中“而”表示承接;“学而不思则罔”中“而”表示转折;“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而”表示修饰。
3、以“以”有“用、凭借、因为、把、按照”等意思。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中“以”是“凭借”的意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以”是“因为”的意思。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判断句标志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夫战,勇气也”。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今异义词归纳1.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顾:(古义:反而,难道。
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
)卷卷有爷名(《木兰诗》)4.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
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10.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的意思。
)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11.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默而识之(《论语》十则)12.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3.益:(古义:更、更加。
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14.请:(古义:“问”的意思。
今义:邀、聘、求之意。
)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15.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6、故:(古义:副词,特意。
今义:事故、所以。
)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17.汤:(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8.去:(古义:离。
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9.社:(古义:土地神。
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春社近(《游山西村》)20.郭:(古义:外城。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第22课出师表基础练习一、文学常识。
1.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写给皇帝的一篇表,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3. 引喻失义.4. 陟罚臧否..(pǐ)5. 以光.先帝遗德6. 引喻失义.7. 以遗.陛下8. 悉以咨.之9. 猥.自枉屈10. 斟酌损.益11. 咨诹.善道12. 以彰.其咎13. 先帝不以臣卑鄙..14. 遂许先帝以驱.驰.三、给加点的字注音。
15. 中道崩殂.()16. 裨.补阙.漏()17. 行.阵和睦()18. 以彰其咎.()19. 陟.罚臧否.()20. 以遗.陛下()21. 庶.竭驽钝()22. 猥.自枉屈()23. 咨诹.善道()24. 夙.夜忧叹()四、古今异义。
25.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今义: )26. 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今义: )27.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 )28. 臣本布衣..(古义:今义: )29.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 )30.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古义:今义: )五、翻译句子。
3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2.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3.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4.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六、课外拓展【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1.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
[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顾[古义]反而,难道。
[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
[例]卷卷有爷名(《木兰诗》)4.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例]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
)[例]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
[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例]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例]阡陌交通(《桃花源记》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例]无论魏晋(《桃花源记》)10.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的意思。
[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11.识[古义]记。
[今义]知道,认识。
[例]默而识之(《论语》十则)[今义]居住、住所。
[例]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3.益[古义]更、更加。
[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例]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14.请[古义]“问”的意思。
[今义]邀、聘、求之意。
[例]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15.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6.故[古义]副词,特意。
[今义]事故、所以。
[例]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17.汤[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8.去[古义]离。
[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例]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9.社[古义]土地神。
[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2018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一、作者介绍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当代作家。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史铁生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二、词语解释1.瘫痪(tān hu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
2.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脸色不好。
3.整宿(xiǔ):整夜,整个晚上。
4.诀(jué)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5.絮絮叨叨(xù xù dāo dāo):形容说话等连续不断。
6.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g wài):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7.沉寂(chén jì):非常寂静;杳无音讯。
8.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 qù):(1)来回翻身;(2)一次又一次。
三、生难字暴怒(bào nù) 捶打(chuí dǎ) 央求(yāng qiú) 神色(shén sè)敏感(mǐn gǎn) 淡雅(dàn yǎ) 深沉(shēn chén) 烂漫(làn màn)侍弄(shì nòng)絮叨(xù dao)高洁(gāo jié)仿膳(făng shàn)6.《散步》莫怀戚一、作者介绍莫怀戚,1951年出生,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
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二、词语解释1.熬(áo):忍受2.信服(xìn fú):相信并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