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0.05 MB
- 文档页数:2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丰富的文字,展示了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崛起和发展,认识到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知识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亚非拉国家发展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掌握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尊重和理解,认识到新兴国家在世界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2.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教材中的插图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国家,分析其发展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2.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3.视频资料:关于亚非拉国家发展的相关视频。
4.作业材料:相关的历史案例和问题时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堂笔记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在这一话题下,我们学习了第三世界国家和北非的历史,探究了这些国家经济和政治上的变革。
一、第三世界国家1. 第三世界国家的概念第三世界国家指的是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
2. 第三世界国家的历史第三世界国家在历史上经历了殖民统治、民族独立、社会主义运动等阶段。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大多数都取得了民族独立,但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仍然面临着困难。
3. 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例如外债问题、自然灾害、内战等。
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既有宏观政策支持,也需要个人主动努力。
二、北非的历史1. 北非的地理北非是指由北非国家联盟成员组成的沿地中海的非洲地区。
2. 北非的历史古代,埃及、突尼斯、摩洛哥等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相当。
中世纪时期,伊斯兰教的传播使得北非逐渐形成了阿拉伯文化圈。
殖民主义时期,欧洲国家在北非进行了殖民统治,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北非各国相继取得了独立。
3. 北非的经济和政治目前,北非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较为成熟。
虽然这些国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收入不平等、经济依赖等,但整体上北非国家的发展成就仍然非常显著。
三、思考题1. 以历史的角度看待第三世界国家,你认为其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2. 北非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是怎样的?你对此有何看法?3. 应该通过哪些途径来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实现经济和政治发展?。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图册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C.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答案】A【解析】【详解】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非洲17个国家获得独立以及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都体现出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故A符合题意;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是指美苏争霸等事件,排除B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属于经济政策的调整等,排除C;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会涉及苏联解体,排除D项。
故选A。
A.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B.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C.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大事年表中的“玻利瓦尔领导拉美独立运动”“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坦桑尼亚等17个非洲国家独立”“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国家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区主权”信息可知,这反映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故C 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故AB错误;材料没有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A.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B.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C.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D.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成立了埃及共和国;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1959年古巴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1960年非洲17国获得独立;1999年巴拿马宣布将巴拿马运河收归国有。
这些属于二战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属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故选C;材料中不全部是社会主义国家,A 错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D错误。
4 .下表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制作的卡片,你判断研究的主题A.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统治政策后的经济新发展B.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与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C.社会主义国家系列改革建设后的社会新剧变D.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新趋势【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玻利瓦尔领导民族独立运动、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万隆会议、非州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这些均体现了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特征,故B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统治政策后的经济新发展,东欧剧变体现了社会主义剧变,世界贸易组织和多极化趋势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新趋势,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振兴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取舍和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复杂多样,学生对其了解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掌握其主要发展历程和成就;认识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及其发展历程。
2.难点: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国家,分析其发展特点和经验。
3.讨论法:学生就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亚非拉国家的发展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等相关资料的查阅。
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3.课件的制作。
4.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亚非拉国家发展的了解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非拉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然后提问:“你们对亚非拉地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哪些内容?”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以及其主要发展历程。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程预习一、万隆会议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与会人员: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
3.内容: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4.“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5.“中国声音”: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6.影响(意义):①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③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二、“非洲年”1.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始及发展:(1)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
(2)1951年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
(3)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
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
(3)1962年,阿尔及利亚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2.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
3.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最终胜利:1990年,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古巴革命:1959年等人领导的古巴革命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古巴走上了发展道路。
2.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1999年年底,人民成功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课堂探究阅读课本第89页《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以图示形式梳理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过程。
◆难易解读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1)使整个非洲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
(2)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3)众多非洲独立国家形成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的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做出了努力。
(二)课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1)知道亚非国家取得国家独立后面临的共同问题,万隆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精神。
(2)了解“非洲年”和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意义。
(3)简述战后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课堂氛围,开展师生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会学习的方法。
(1)通过分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2)亚非拉各国在独立后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是摆脱殖民统治,真正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万隆会议;非洲独立浪潮教学难点:殖民体系的崩溃二、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九年级的学生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正在逐步形成,在这一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有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解析史料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为学习本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法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实践探索、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阅读指导法、观察法等。
(三)学法我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亚非国家的新发展》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发展。
内容包括: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新兴力量的崛起,亚非拉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亚非拉国家在二战后的崛起和发展,认识新兴力量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较为复杂,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亚非拉国家的发展脉络,同时在微观上深入分析具体国家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非拉国家在二战后的独立运动、新兴力量的崛起以及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兴力量在国际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2.新兴力量的崛起3.亚非拉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亚非拉国家的发展过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国家,分析其发展特点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2.相关历史视频、图片等素材3.小组讨论问题及分析框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包括印度、埃及、印尼等国家的独立斗争。
让学生了解这些国家在二战后是如何摆脱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的。
3.操练(10分钟)分析新兴力量的崛起,如中国、日本、巴西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国家在二战后是如何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新兴力量。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1.(2020年山东临沂)从如图所反映的会议开始,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是A.工业化国家B.亚非与会国C.殖民地国家D.发展中国家【答案】D【解析】为解决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1955年,亚非各国在万隆召开会议,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由于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会议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等多个方面达成的共识,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与发展,表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择D项。
2.(2020江苏镇江)某班组织主题探究活动,他们在网上输入“万隆会议”“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区主权”等关键词查找资料,其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C.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D.国际经济格局的全球化【答案】A【解析】根据“万隆会议”“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区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都是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万隆会议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区主权反映的是亚非拉人民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和捍卫主权的斗争,A符合题意;BCD项题干关键词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择A。
3.(2020·江苏宿迁·初三二模)某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了有关“印巴分治”、“非洲年”、“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区收回”等相关材料,据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B.西属拉美反殖民斗争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D.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发展变化【答案】C【解析】二战后,帝国主义殖民势力逐渐瓦解,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945年以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诞生了大批独立国家。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的独立,决定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即印巴分治。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网络上传行为,确保网络内容安全、合规,维护学校网络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教职工、学生及来访人员在学校网络平台上上传、发布信息的行为。
第三条学校网络上传审批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依法依规,保障网络安全;2. 审慎严谨,确保信息真实、准确;3. 效率优先,简化审批流程;4. 监督有力,责任到人。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学校网络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网络上传审批管理制度,监督实施,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第五条各部门、各班级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班级的网络上传工作,确保上传内容的合规性。
第六条教职工、学生及来访人员应自觉遵守本制度,不得上传违法违规、有害信息。
第三章网络上传内容要求第七条网络上传内容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违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合法权益。
第八条网络上传内容应真实、准确,不得虚构、篡改事实。
第九条网络上传内容应积极向上,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得传播低俗、淫秽、暴力等不良信息。
第十条网络上传内容应遵守学校相关规定,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四章网络上传审批流程第十一条网络上传内容需经以下审批流程:1. 教职工、学生及来访人员将上传内容提交至所在部门、班级负责人;2. 部门、班级负责人对上传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其符合本制度要求;3. 审核通过后,部门、班级负责人将上传内容提交至学校网络管理部门;4. 学校网络管理部门对上传内容进行最终审核,审批通过后,方可发布。
第五章处罚措施第十二条违反本制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1. 上传违法违规、有害信息;2. 上传虚假、篡改事实的信息;3. 上传低俗、淫秽、暴力等不良信息;4. 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5. 其他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
第十三条对违反本制度的个人,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取消荣誉称号、停职、辞退等处罚。
第十四条对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降低评优评先资格等处罚。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主要介绍了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政治经济发展以及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展示了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以及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世界历史的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亚非拉国家的历史和发展特点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政治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政治经济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亚非拉国家的历史特点和发展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了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及其原因。
2.亚非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3.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分析史料,引导学生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
2.对比教学法:比较亚非拉国家在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发展,揭示其规律。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国家,分析其独立运动、政治经济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4.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教案: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编写详细的教学方案。
3.史料:收集与亚非拉国家新发展相关的史料,如文献、图片、视频等。
4.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非拉国家的风景、民俗等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2024九年级春季历史下册听课笔记: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导入教师以二战后世界地图的变化为引子,特别是亚非拉地区国家的独立浪潮,展示一系列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照片或视频片段。
随后,提出问题:“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是如何实现新发展的?这些新发展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为接下来的学习设置悬念。
教学过程1.1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民族解放运动•教师行为:教师首先概述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殖民体系的瓦解过程,介绍印度、埃及、肯尼亚、阿尔及利亚、古巴等国的独立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
通过讲述关键人物、重要事件和标志性成果,展示这些国家如何通过和平谈判、武装斗争等方式实现独立。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立与民族解放运动。
通过查阅资料、整理时间线、制作图表等方式,准备一份简要的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过程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国家独立斗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理解独立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独立后国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2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师行为:在介绍了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民族解放运动后,教师转而讲述这些国家独立后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新发展。
重点分析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如印度的绿色革命、埃及的工业化进程)、政治体制建设(如非洲国家的多党制尝试)、社会改革(如女性地位的提升、教育普及)等。
同时,也要提及这些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继续分组,但这次聚焦于亚非拉国家独立后的新发展。
每组选择一个领域(经济、政治、社会)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该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成果、挑战及未来展望。
学生需准备详细的案例分析报告,并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过程点评:教师强调国家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国家根据自身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对全球格局的影响,以及国际社会如何促进这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