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声调及变调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汉语拼音的轻声、儿化和变调一、轻声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
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
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
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就不能独立存在。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如兄弟xiōng di(指弟弟)——兄弟xiōng dì(指哥哥和弟弟)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如:对头duìtou (仇敌、对手,名词)——对头duìtóu(正确、合适,形容词)另外,还有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都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
如:神气、商量、丈夫。
一个词语是否读轻声,大体上有如下规律可循:⑴语气词“吧、吗、呢、啊”等读轻声。
如:行啊、好吧、去吗。
⑵助词“的、地、得、了、过、们”读轻声。
如:大的、写了、买得起。
⑶名词后缀“子、儿、头”等读轻声。
如:桌子、罐头、老头儿。
⑷方位词读轻声,如:天上、家里。
⑸重叠式动词的末一个音节读轻声。
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⑹叠字名词读轻声,如:哥哥、娃娃、猩猩。
⑺趋向动词读轻声。
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熟记声调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及标调歌:“见到 a 不放过,没有 Aa 找 o、e,i、u 相遇标在后,一个韵母最好说”二、儿化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儿化现象是北方话的特点之一,主要是由词尾“儿”变化而来。
词尾“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在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儿”(er)失去了独立性,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节融合成为一个音节,前面的音节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
这种语音现象就是“儿化”,这种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就叫“儿化韵”。
儿化音节虽然用两个汉字表示,但并不是两个音节,读的时候仍要念成音节,拼写的时候在原来的,如“花儿”写成huār。
一、普通话的声调共有四类不同的音高变化,简称四声。
在汉语里,声调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尽管声韵母都相同,如果声调不同,则表示不同的词义。
如拼音“zhuzi”,由于声调不同,它可能是“珠子”、“竹子”、“主子”、“柱子”或“铸字”。
如果把普通话声调的调值分为五度,那么普通话四声的调值分别为:第一声:阴平高平调调值55第二声:阳平中升调调值35第三声:上声降升调调值214第四声:去声全降调调值51音变一、变调(一)上声变调1、上声的全调值应当是214(为“全上”)。
但只有在读单音节或者上声音节处于词尾时,我们要把214调值读全。
特别是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第一项及第二项测试中强调这一点。
如:走,甩,想,大胆,历史,一起,宽广。
在朗读和说话过程中,除了极少数需要特殊强调的词之外,一般都不读全上,只读半上211。
2、当上声音节位于非上声字之前(阴平、阳平、去声、轻声)时,只读半上211。
如:好书,火车;祖国,朗读,讨论,感谢,姐姐,脑袋3、当两个上声字相连时,前一个音节变阳平,后一音节仍读全上。
如:领导,演讲,了解,厂长,处理,尽管4、当三个上声字相连时,根据意思(即词语结构)变调:⑴当词语结构是“双单格”时,前两个上声字调值变为阳平,第三个字仍读全上,如:展览/馆,虎骨/酒,管理/组,勇敢/者,手写/体,草稿/纸,水彩/笔, 洗脸/水⑵当词语结构是“单双格”时,前面一个字变半上(211),中间一个字变阳平,第三个字仍读全上, 如:很/理想,老/保守,纸/雨伞,请/允许,小/拇指,冷/处理,小/海岛5、三个以上上声音节相连,先根据语意或气息分节,然后按照以上变调规律变调。
如:永远/友好, 请/往北/走,给你/两碗/炒/米粉(二)“一”和“不”的变调1、“一”的变调:(1)“一”的本调为第一声阴平,但实际上,它只有在读单音节字词、处在词句末尾或者表示序数时仍念本调。
如:一、一二一,统一,第一,始终如一,一九三九年;(2)“一”在非去声前(阴、阳、上)变去声。
普通话的调值和调类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普通话的调值和调类之前有家长在群里问我有关声调的知识,特别是变调的疑惑,今天在“百度”中找了些资料,感觉好用,发在空间内,家长们便于了解。
普通话有四种基本调值,可以归并为四个调类。
根据古今调类演变的对应关系,定名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具体描写如下:1.阴平。
高而平,叫高平调。
发音时由5度到5度,简称55。
例字:妈、督、力口、先、通。
2.阳平。
由中音升到高音,叫中升调。
由3度到5度,简称35。
例字:麻、毒、荚、贤、铜。
3.上声。
由半低音降到低音再升到半高音,叫降升调。
由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简称214。
例字:马、赌、甲、显、桶。
4.去声。
由高音降到低音,叫全降调。
由5度到1度,简称51。
例字:骂、,发、价、县、痛。
普通话声调的调类和调值可以综合为下面的表:调类调值调型调号例字阴平55高平-例:咪mi,身shcn阳平35中升/例:迷nd,神shcn_h声214降升J例:米mi,审shen去声51全降\例:密mi,慎shOn(二)变调我们平常说话,总是一个一个音节连在一起发音的。
音节和音节相连时,有的音节的调值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变调是汉语许多方言都有的现象,最常见的变调是后面音节的调值影响前面音节的调值。
下面我们介绍普通话里两种重要的变调。
1.上声的变调。
两个音节相连,前一个音节是上声时,这个上声受到它后面音节声调的影响发生变调。
规律是:上声和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35。
例如:买米、好酒、土改、检举、冷水。
上声和非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21 (半上)。
⑴上声加阴平,例如:买姜、好书、写诗、语音。
⑵上声加阳平,例如:买油、好房、两条、语言。
⑶上声加去声,例如:买菜、好戏、写信、美味。
2.“一”和“不”的变调。
“一”的本调是阴平,单读时或在词句末尾时读本调。
普通话声调介绍2022年普通话声调介绍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普通话声调介绍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普通话声调介绍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
音乐中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因此,声调可以用音阶来模拟,学习声调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音乐感。
但要注意,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不是;声调的升降变化是滑动的,不象从一个音阶到另一个音阶那样跳跃式地移动。
描写声调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标记法:立一竖标,中分5度,最低为1,最高为5。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1、阴平念高平,用五度标记法来表示,就是从5到5,写作55。
声带绷到最紧,始终无明显变化,保持音高。
例如:青春光辉春天花开公司通知新屋出租2、阳平念高升(或说中升),起音比阴平稍低,然后升到高。
用五度标记法表示,就是从3升到5,写作35。
声带从不松不紧开始,逐步绷紧,直到最紧,声音从不低不高到最高。
例如:人民银行连年和平农民犁田圆形循环3、上(shǎng)声念降升,起音半低,先降后升,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2降到1再升到4,写作214。
声带从略微有些紧张开始,立刻松弛下来,稍稍延长,然后迅速绷紧,但没有绷到最紧。
例如:彼此理解理想美满永远友好管理很好4、去声念高降(或称全降),起音高,接着往下滑,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5降到1,写作51。
声带从紧开始到完全松弛为止,声音从高到低,音长是最短的。
例如:下次注意世界教育报告胜利创造利润二、上声的变调上声在跟上声相连或跟别的声调相连的时候,都要念变调。
1、念半上──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前面念半上,调值由214变成21或211,也就是只降不升,由于上声的起音就低,所以近似低平调。
例如:每天měitiān每年měinián每月měiyuè2、念直上,像阳平一样──上声跟上声相连,前面的上声变成升调,跟阳平一样(或近似阳平)。
一、普通话有四个声调:1、阴平念高平,用五度标记法来表示,就是从5到5,写作55。
声带绷到最紧,始终无明显变化,保持音高。
例如:青春光辉春天花开公司通知新屋出租2、阳平念高升(或说中升),起音比阴平稍低,然后升到高。
用五度标记法表示,就是从3升到5,写作35。
声带从不松不紧开始,逐步绷紧,直到最紧,声音从不低不高到最高。
例如:人民银行连年和平农民犁田圆形循环3、上(shǎng)声念降升,起音半低,先降后升,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2降到1再升到4,写作214。
声带从略微有些紧张开始,立刻松弛下来,稍稍延长,然后迅速绷紧,但没有绷到最紧。
例如:彼此理解理想美满永远友好管理很好4、去声念高降(或称全降),起音高,接着往下滑,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5降到1,写作51。
声带从紧开始到完全松弛为止,声音从高到低,音长是最短的。
例如:下次注意世界教育报告胜利创造利润二、上声的变调上声在跟上声相连或跟别的声调相连的时候,都要念变调。
1、念半上──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前面念半上,调值由214变成21或211,也就是只降不升,由于上声的起音就低,所以近似低平调。
例如:每天měitiān 每年měinián 每月měiyuè2、念直上,像阳平一样──上声跟上声相连,前面的上声变成升调,跟阳平一样(或近似阳平)。
调值由214变成24或35。
例如:美好měihǎo 厂长chǎngzhǎng 领导lǐngdǎo二、声母、韵母部分容易出错的训练1、舌尖前音:z发音时,舌尖平伸,抵住上齿背,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阻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间,摩擦成声。
如“总则”、“自在”的声母。
c和z的发音区别不大,不同的地方在于c气流较强。
如“粗糙”、“参差”的声母。
s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齿背。
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
如“思索”、“松散”的声母。
2、舌面音:j发音时,舌面前部抵信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阻碍冲开,形成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关于普通话的声调问题 普通话有四种基本调值,根据古今调类演变的对应关系,定名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下⾯是百分⽹店铺分享的⼀些相关资料,供⼤家参考。
具体描写如下: 1.阴平。
⾼⽽平,叫⾼平调。
发⾳时由5度到5度,简称55。
例字:妈、督、加、先、通。
2.阳平。
由中⾳升到⾼⾳,叫中升调。
由3度到5度,简称35。
例字:⿇、毒、荚、贤、铜。
3.上声。
由半低⾳降到低⾳再升到半⾼⾳,叫降升调。
由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简称214。
例字:马、赌、甲、显、桶。
4.去声。
由⾼⾳降到低⾳,叫全降调。
由5度到1度,简称51。
例字:骂、度、价、县、痛。
普通话声调的调类和调值可以综合为下⾯的表: 调类调值调型调号例字 阴平 55 ⾼平 - 例:咪mī,⾝shēn 阳平 35 中升 / 例:迷mí,神shén 上声 214 降升 √ 例:⽶mǐ,审shěn 去声 51 全降 \ 例:密mì,慎shèn (⼆) 变调 我们平常说话,总是⼀个⼀个⾳节连在⼀起发⾳的。
⾳节和⾳节相连时,有的⾳节的调值会发⽣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变调是汉语许多⽅⾔都有的现象,最常见的变调是后⾯⾳节的调值影响前⾯⾳节的调值。
下⾯我们介绍普通话⾥两种重要的变调。
1.上声的变调。
两个⾳节相连,前⼀个⾳节是上声时,这个上声受到它后⾯⾳节声调的影响发⽣变调。
规律是: 上声和上声相连时,前⼀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35。
例如:买⽶、好酒、⼟改、检举、冷⽔。
上声和⾮上声相连时,前⼀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21(半上)。
⑴上声加阴平,例如:买姜、好书、写诗、语⾳。
⑵上声加阳平,例如:买油、好房、两条、语⾔。
⑶上声加去声,例如:买菜、好戏、写信、美味。
2.“⼀”和“不”的变调。
“⼀”的本调是阴平,单读时或在词句末尾时读本调。
例如:⼀、第⼀。
在阴平、阳平、上声的前边读时发⽣变调,改读为51去声。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我们在进行口语交流和口语表达的过程中,不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发出每一个音节,而是根据语意的需要将一连串的音节连续发出,:,形成语流。
在这个过程中,相邻的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声调与声调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互影响,使语音产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音变。
普通话的音变现象主要表现在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啊”的音变四个方面。
音变是有一定规律的,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把这些规律运用于口语表达中,能使我们的语言更流畅、更自然、更谐调,发音更轻松。
变调在语流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使有些音节的基本调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
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普通话中比较明显的变调有两种: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
1.1.1上声变调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都会产生变调,读完全的上声原调的机会很少,只有在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未尾才有可能读原调。
(1)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即在非上声前,丢掉后半段“14”上升的尾巴,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1,变调调值描写为214✍211。
例如:(上声+阴平)=211+55百般bǎibān 摆脱bǎituō保温bǎowēn省心shěngxīn 警钟jǐngzhōng 火车huǒchē(上声+阳平)=211+35祖国zǔguó旅行lǚxíng导游dǎoyóu改革gǎigé朗读lǎngdú考察kǎochá(上声+去声)=211+51广大guǎndà讨论tǎolùn挑战tiǎozhàn土地tǔdì感谢gǎnxiè稿件gǎojiàn上声在轻声前调值也变成半上声211。
例如:(上声+轻声)=211+0矮子ǎizi斧子fǔzi奶奶nǎinai姐姐jiějie尾巴wěiba老婆lǎopo耳朵ěrduo马虎mǎhu口袋kǒu dɑi(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的调值变为35。
普通话的变调普通话共有四种声调,音高分为五级(1最低,5最高),每种声调都有固定的调值。
那么阴平为高平调,调值55;阳平为中升调,调值35;上声为降升调,调值214;去声为全降调,调值51。
在词语和句子中,音节与音节相连发音时,有些音节的调值会发生变化,就叫变调。
普通话的变调主要分为:①、上声变调②、“一”“不”变调③、轻声④、儿化⑤“啊”的音变一、上声变调普通话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处于句子中语音停顿位置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原调。
在其它情况下一般要作变调处理,具体分为:1、“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上声+阴平(211+55)首都火车礼花雨衣省心警花捕捞老师主编把关贬低饼干补充打针产生取消法规反思感激(2)上声+阳平(211+35)古人祖国补偿乞求可能厂房起床品尝旅行举行火柴海洋典型导游表达狠毒打球改革抢夺简洁(3)上声+去声(211+51)本质法律北部百货小麦讲话美术狡辩稿件保证保护宝贝女士尽量理发美丽法院跑步野兔鼓励(4)上声+轻声奶奶嫂嫂马虎打扮本钱耳朵底下里面主子影子本事姐姐讲究点心暖和骨头伙计买卖2、“上声+上声”→“阳平+上声”(35→214)保险保养党委尽管老板本领引导古老敏感鼓舞产品永远语法口语岛屿保姆远景北海首长母语小姐懒散3、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如果后面没有其它音节和语气词,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
①、双音节+单音节(“双单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演讲稿跑马场展览馆管理组水彩笔蒙古语选取法古典舞虎骨酒洗脸水往北走草稿纸②、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结构)。
前一个变半上,第二个变阳平。
史小姐党小组好小伙跑百米纸老虎李厂长老保姆冷处理很友好旅党委小雨伞缓减免③、单音节+单音节+单音节(“单三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软懒散稳准狠④、更多上声音节相连时,按语意分若干二字组或三字组,然后按以上变调规律处理,停顿之前的音节都读半上声,最后音节读完整。
普通话的变调普通话共有四种声调,音高分为五级(1最低,5最高),每种声调都有固定的调值。
那么阴平为高平调,调值55;阳平为中升调,调值35;上声为降升调,调值214;去声为全降调,调值51。
在词语和句子中,音节与音节相连发音时,有些音节的调值会发生变化,就叫变调。
普通话的变调主要分为:①、上声变调②、“一”“不”变调③、轻声④、儿化⑤“啊”的音变一、上声变调普通话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处于句子中语音停顿位置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原调。
在其它情况下一般要作变调处理,具体分为:1、“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上声+阴平(211+55)首都火车礼花雨衣省心警花捕捞老师主编把关贬低饼干补充打针产生取消法规反思感激(2)上声+阳平(211+35)古人祖国补偿乞求可能厂房起床品尝旅行举行火柴海洋典型导游表达狠毒打球改革抢夺简洁(3)上声+去声(211+51)本质法律北部百货小麦讲话美术狡辩稿件保证保护宝贝女士尽量理发美丽法院跑步野兔鼓励(4)上声+轻声奶奶嫂嫂马虎打扮本钱耳朵底下里面主子影子本事姐姐讲究点心暖和骨头伙计买卖2、“上声+上声”→“阳平+上声”(35→214)保险保养党委尽管老板本领引导古老敏感鼓舞产品永远语法口语岛屿保姆远景北海首长母语小姐懒散3、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如果后面没有其它音节和语气词,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
①、双音节+单音节(“双单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演讲稿跑马场展览馆管理组水彩笔蒙古语选取法古典舞虎骨酒洗脸水往北走草稿纸②、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结构)。
前一个变半上,第二个变阳平。
史小姐党小组好小伙跑百米纸老虎李厂长老保姆冷处理很友好旅党委小雨伞缓减免③、单音节+单音节+单音节(“单三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软懒散稳准狠④、更多上声音节相连时,按语意分若干二字组或三字组,然后按以上变调规律处理,停顿之前的音节都读半上声,最后音节读完整。
汉语拼音声调一、变调:1、上声的变调(参见普通话声调)2、“一”、“不”的变调原调单念或在末尾念原调在去声前变阳平在非去声前变去声y ī一(阴平)一、二、三y ī第一三十一月一日万天一年起原调单念或在非去声前念原调在去声前变阳平b ù不(去声)b ù不!我不。
说(阴平)不来(阳平)好(上声)去不对怕三、儿化1、儿化和儿化韵: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
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
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
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
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
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2、儿化的作用:儿化在表达词语的语法意义和修辞色彩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①、区别词性:盖(动词)--盖儿(名词)个(量词)--个儿(名词)②、区别词义:信(信件)--信儿(消息)末(最后)--末儿(细碎的或呈粉状的东西)③、表示喜爱温婉的感情色彩:小曲儿、来玩儿、大婶儿、慢慢儿走④、表示细、小、轻、微的性状:小鱼儿、门缝儿、一会儿、办事儿3、儿化韵的发音:①、韵母为a、o、e、u的音节,儿化后主要元音基本不变,后面直接加上表示卷舌动作的“r”:号码儿hǎomǎr 山坡儿shānpōr 饭盒儿fành ér 水珠儿shuǐzhūr②、韵母ia ua、ao、ou、uo和iao、iou等,儿化后主要元音或韵尾基本不变,直接加“r”:一下儿yīxiàr 鲜花儿xiānhuār 手稿儿shǒugǎor 封口儿fēngkǒur知了儿zhīliǎor 小牛儿xiǎoni úr 小说儿xiǎoshuōr③、韵母i、ü儿化后在原韵母之后加上er 、i、ü仍保留:小米儿xiǎomǐr读作xiǎomiěr有趣儿yǒuqùr读作yǒuquèr④ 、韵母-i (前、后)儿化后失去原韵母,加er:戏词儿xìcír读作xìcer果汁儿guǒzhīr读作guǒzher⑤、以i或n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后面加r:一块儿yīkuàir 读作yīkuàr树根儿shùgēnr读作shùgēr饭馆儿fànguǎnr读作fànguǎr冰棍儿bīnggùnr读作bīnggùr⑥、以ng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鼻化,同时在鼻化元音后加上r:瓜瓤儿guārángr读作guārár板凳儿bǎndèngr读作bǎndèr⑦、韵母in 、ün儿化后,丢掉韵尾n,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加上er;韵母ing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另上鼻化的er:手印儿shǒuyìnr读作shǒuyier花裙儿huāqúnr读作huāquer花瓶儿huāpíngr读作huāpier二、轻声:1、什么是轻声?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普通话的调值和调类普通话的调值和调类之前有家长在群里问我有关声调的知识,特别是变调的疑惑,今天在“百度”中找了些资料,感觉好用,发在空间内,家长们便于了解。
普通话有四种基本调值,可以归并为四个调类。
根据古今调类演变的对应关系,定名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具体描写如下:1.阴平。
高而平,叫高平调。
发音时由5度到5度,简称55。
例字:妈、督、加、先、通。
2.阳平。
由中音升到高音,叫中升调。
由3度到5度,简称35。
例字:麻、毒、荚、贤、铜。
3.上声。
由半低音降到低音再升到半高音,叫降升调。
由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简称214。
例字:马、赌、甲、显、桶。
4.去声。
由高音降到低音,叫全降调。
由5度到1度,简称51。
例字:骂、度、价、县、痛。
普通话声调的调类和调值可以综合为下面的表:调类调值调型调号例字阴平 55 高平 - 例:咪mī,身shēn阳平 35 中升 / 例:迷mí,神shén上声 214 降升√ 例:米mǐ,审shěn去声 51 全降 \ 例:密mì,慎shèn(二)变调我们平常说话,总是一个一个音节连在一起发音的。
音节和音节相连时,有的音节的调值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变调是汉语许多方言都有的现象,最常见的变调是后面音节的调值影响前面音节的调值。
下面我们介绍普通话里两种重要的变调。
1.上声的变调。
两个音节相连,前一个音节是上声时,这个上声受到它后面音节声调的影响发生变调。
规律是:上声和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35。
例如:买米、好酒、土改、检举、冷水。
上声和非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21(半上)。
⑴上声加阴平,例如:买姜、好书、写诗、语音。
⑵上声加阳平,例如:买油、好房、两条、语言。
⑶上声加去声,例如:买菜、好戏、写信、美味。
2.“一”和“不”的变调。
“一”的本调是阴平,单读时或在词句末尾时读本调。
例如:一、第一。
汉语的声调及连读变调简介汉语的声调及连读变调简介普通话有四个声调。
第一声也叫阴平声,调值是55;第二声也叫阳平声,调值是35;第三声也叫上声,调值是214;第四声也叫去声,调值是51。
阴平:【55】,如“妈、灰、妻”阳平:【35】,如“麻、回、奇”上声:【214】,如“马、悔、起”去声:【51】,如“骂、会、器”汉语许多方言还有所谓轻声音节,这种音节读得短而轻,没有明显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例如普通话fángzi(房子)、dōngxi(东西)、zǒule(走了),第2个音节都要读轻声。
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连在一起时,音节的高低升降往往发生变化,与单念时的调值不同了,这种现象称为"连读变调"。
例如,普通话两个上声音节连读时,前一个要变读成阳平,yǒujǐng(有井)和yóujǐng(油井)变成了同音。
普通话中的连读变调有以下几种:上声变调、“一、不”变调、重叠式形容词变调、去声变调。
上声变调上声单念或在词语末尾的时候,读单字调,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变调:1.上声在上声音节前,前一个上声音节调值一般由[214]变为[35](阳平):野草了解演讲友好领导上声音节的这种变调,实际上是异化音变。
两个上声相连,读起来拗口、不方便,因此前一个上声异化,调值读成[35]。
2.在非上声声调之前,上声音节调值由214变为21(半上)。
如:首都祖国海报解放上声的调型是降升调,有两个阶段,先降后升,过程较长。
在阴平、阳平、去声之前,由于连读和语速的影响,上声只降不升。
实际上只是读出了上声的前一个阶段。
3.在轻声音节前,上声有两种变调现象:(1)上声在非上声转化来的轻声前念半上。
例如:我的怎么仿佛两个尾巴里头(2)上声在上声转化来的轻声前念阳平或念半上。
例如:小鬼可以水里手脚等等(念阳平)老子耳朵椅子嫂嫂马虎(念半上)上声在轻声音节前的变调大致可以看成是由上声在非上声前的变调规律派生出来的。
普通话中的音变一、变调:1、上声的变调(参见普通话声调)二、轻声:1、什么是轻声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2、轻声的作用普通话里有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
兄弟xi ōngdì( [名]哥哥和弟弟)兄弟xi ōngdi ([名]弟弟)能干n énggà([形]有才能,会办事)能干n éngg a ([形]心灵手巧;精明)言语y ányǔ([名]指所说的话)言语y ányu ([动]开口;招呼)运气y ùnqì(词组。
武术、气功的一种炼身方法)运气y ùqi ([名]幸运)3、轻声的规律普通话多数轻声同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①、语气助词“吗、呢、啊、吧”等:是吗他呢看啊走吧②、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看过忙着来了我的勇敢地喝得(好)朋友们③、名词的后缀“子、头”:桌子椅子木头石头④、方位词:墙上河里天上地下底下那边⑤、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说说想想弟弟奶奶谈谈跳跳⑥、表示趋向的动词:出来进去站起来走进来取回来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明白暖和萝卜玻璃葡萄知道事情衣服眼睛三、儿化1、儿化和儿化韵: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
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
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
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
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
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2、儿化的作用:儿化在表达词语的语法意义和修辞色彩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普通话的声调
一、声调的相关概念
声调:声调是指汉语音节所固有的,能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
调类:调类就是声调的类别。
普通话声调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四个声调。
调值:声调的实际读法,即指声调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
调值的标记法:音节声调的调值通常采用五度标记法来标记,即用条竖线表示声音的高低,由下面最低点到上面最高点分为度,即:低、半低、中、半高、高,分别用1、2、3、4、5表示。
普通话的声调调值为:
阴平——55不升也不降,是高平调。
阳平——35从中起音往上升,是高升调。
上声——214先降再扬起,是降升调。
去声——51从高降到最低,是全降调。
二、声调的发音规则
阴平的发音规则:声音高而平,大体没有升降的变化。
阳平的发音规则:声音从中高音升到高音,由3度到5度。
起调略高,发音后逐渐上移,达到与阴平一样的音高高度。
注意起调要保持较高,直接上升不拐弯。
上声的发音规则:发音时由半低起,先降后升,由2度降1度,再升到4度。
起音比阳平的音高低一度,注意气息在音调向下降时要稳定,升时要加强。
上声的降升变化是平滑的曲线变化,不要有硬拐弯的感觉。
去声的发音规则:起音时音高与阴平一样,发音后直降到最低度。
注意发音时要控制气息,起调要高,下降要迅速、干脆、不拖沓。
声调训练:
1.按普通话四声的调值念下面的音节。
一姨乙艺yī yíyǐyì辉回毁惠huīhuíhuǐhuì
风冯讽奉fēng féng fěng fèng飞肥匪费fēi féi fěi fèi
通同桶痛tōng tïng tǒng tîng 迂于雨遇yūyú yǔyù
讴偶藕怄ōuïuǒu îu
2.双音节对比训练。
阴平+阴平:交通出发波涛鲜花阴平+阳平:奔流蹉跎观察生活
阴平+上声:书法山谷终点倾吐阴平+去声:听众膝盖欢乐机智
阳平+阴平:长期迎接明天研究阳平+阳平:岩石儿童从容国旗
阳平+上声:雄伟没有即使营养阳平+去声:回忆于是难道文化
去声+阴平:汽车大约健康信息去声+阳平:化学调查住房事宜
去声+上声:具有袖口跳舞后悔
练习材料:
1. 伟大山河美丽天然宝藏资源满地阶级友爱
2.中流砥柱身强体健精神百倍心明眼亮光明磊落山明水秀花红柳绿
3.路东住着刘小柳,路南住着牛小妞,
刘小柳拿着大皮球,牛小妞抱着大石榴,
刘小柳把大皮球送给牛小妞,牛小妞把大石榴送给刘小柳。
4.老史捞石
老师老是叫老史去捞石,老史老是没有去捞石。
老史老是骗老师。
老师老是说老史不老实。
5.一篓油一篓油,油不漏,两篓油,油漏篓,三篓油,油不漏,四篓油,油漏篓。
6.七枝长枪
手拿七技长枪上城墙,上了城墙手耍七枝长枪。
见枪不见墙,见墙扔了枪,眼花缭乱,武艺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