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变调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11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汇总变调是指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汉语变调的现象及规律,希望对大家的普通话考试能够有所帮助!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篇1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变21(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
例:埋马(35)——买马(24)、坟场(35)——粉场(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35)——挤死了(24)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24,第二音节由214(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为211。
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三个上声相连时的两种变化:第一、二字变24调;第三个字上声音节不变。
例:展览/馆、管理/组、手写/体、举手/礼、蒙古/语、讲演/稿第一个音节21调,第二个音节变214,第三个上声音节不变调。
例:纸/老虎、水/产品、苦/水井、小/组长、党/小组、好/领导遇多个上声相连的句子,要先分节再找变化。
例: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取讲演稿特例(上声变调中的):A法子(35轻)、主义(35轻)、晌午(21轻)/(24轻)上声变调小结:上声读全调机会很少。
上声读半上(211)很多。
半上变化不大,第一个音节读211,第二个音轻音音节。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 变 21( 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 变为接近35。
例:埋马( 35)——买马( 24)、坟场( 35)——粉场( 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 35)——挤死了(24)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 2114)变 24,第二音节由214( 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 2114)变为 211。
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三个上声相连时的两种变化:第一、二字变24 调;第三个字上声音节不变。
例:展览 / 馆、管理 / 组、手写 / 体、举手 / 礼、蒙古 / 语、讲演 / 稿第一个音节21 调,第二个音节变214,第三个上声音节不变调。
例:纸 / 老虎、水 / 产品、苦 / 水井、小 / 组长、党 / 小组、好 / 领导遇多个上声相连的句子,要先分节再找变化。
例: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取讲演稿特例(上声变调中的): A 法子( 35 轻)、主义( 35 轻)、晌午( 21 轻) / ( 24 轻)上声变调小结:上声读全调机会很少。
上声读半上(211)很多。
半上变化不大,第一个音节读211,第二个音轻音音节。
汉字变调规律表
汉字变调规律表主要是指汉字在语音变化中的声调变化规律。
汉语中的声调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语音现象,涉及到声母、韵母、声调以及语境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汉字变调规律:
1. 上声变调:上声(第三声)在特定的语境中会变成去声(第四声)或阴平(第一声)。
例如,“好”字在“好累”中读作去声,“好大”中读作阴平。
2. 去声变调:去声(第四声)在某些情况下会变成上声(第三声)。
例如,“不”字在“不好”中读作上声。
3. 阳平变调:阳平(第二声)在某些词汇中会因为连读或语境影响而变成上声或去声。
例如,“太阳”中的“阳”字读作上声。
4. 阴平变调:阴平(第一声)在连读或特定语境中可能会变成去声。
例如,“我们”中的“们”字读作去声。
5. 儿化音变调:儿化音通常会使得前面的音节变成阴平。
例如,“花儿”中的“花”字读作阴平。
6. 轻声变调:轻声(无重音)在连读中可能会影响到前一个音节的声调。
例如,“你们”中的“们”字轻声,使得“你”字读作阴平。
7. 语境变调:某些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声调。
例如,“了”字在“了解”中读作去声,在“了不起”中读作上声。
需要注意的是,汉字的变调规律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会受到句子的语境、说话者的语气、方言的影响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准确掌握汉字的变调规律,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实际语音变化进
行学习和实践。
普通话音变(轻声、儿化)一、变调:1、上声的变调(参见普通话声调)2、“一”、“不”的变调二、轻声:1、什么是轻声?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2、轻声的作用普通话里有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
兄弟xi ōngdå ( [名]哥哥和弟弟)兄弟xi ōngdi ([名]弟弟)能干n ãnggà ([形]有才能,会办事)能干n ãngg a ([形]心灵手巧;精明)言语y ányǔ ([名]指所说的话)言语y ányu ([动]开口;招呼)运气y ùnqå (词组。
武术、气功的一种炼身方法)运气y ùqi ([名]幸运)3、轻声的规律普通话多数轻声同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①、语气助词“吗、呢、啊、吧”等:是吗他呢看啊走吧②、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看过忙着来了我的勇敢地喝得(好)朋友们③、名词的后缀“子、头”:桌子椅子木头石头④、方位词:墙上河里天上地下底下那边⑤、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说说想想弟弟奶奶谈谈跳跳⑥、表示趋向的动词:出来进去站起来走进来取回来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明白暖和萝卜玻璃葡萄知道事情衣服眼睛三、儿化1、儿化和儿化韵: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
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
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
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
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
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2、儿化的作用:儿化在表达词语的语法意义和修辞色彩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一”“不”“啊”的变调“一”的原调是y ī ,就是第一声,单念或在末尾念原调,比如数数时“一二三四”以及“第一”中的“一”就念第一声;但如果和第四声连读时“一”就念第二声,比如“一月”、“一个月”中的“一”;如果和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连读时“一”就念第四声,比如“一起”、“一年”、“一天”。
“不”的原调是b ù,第四声,单念或在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的字前念原调,比如“不!”“不吃”“不来”“不好”等等;而和第四声的词连读时就念第二声啦,比如“不要”。
“啊”的变调比较复杂“啊”附着在句子的末尾是语气助词。
由于跟前一个音节连读而受其末尾音素的合音影响,常常发生音变现象。
“啊”是音变是一种增音现象(包括同化增音和异化增音)。
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啊”的读音有不同的变化形式。
另外“啊”的不同读音,可用相应的汉字来表示。
1、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a、o、e、i、ü、ê的,读作“呀”(ya)。
快去找他啊(tāya)!你去说啊(shuōyq)!今天好热啊(rèya)!你可要拿定主意啊(yìya)!我来买些鱼啊(yúya)!赶紧向他道谢啊(xièya)!2、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u(包括ao、iao)的,读作“哇”(wa)。
你在哪里住啊(zhùwa)?他人挺好啊(hǎowa)!口气可真不小啊(xiǎowa)!3、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的,读作“哪”(na)。
早晨的空气多清新啊(xīnna)!多好的人啊(rénna)!你猜得真准啊(zhǔnna)!4、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g的,读作“啊”(nga)。
这幅图真漂亮啊(liàngnga)!注意听啊(tīngnga)!最近太忙啊(mángnga)!5、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i(前)的,读作“啊”(za);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后)的,读作“啊”(ra)。
今天来回几次啊(cìza)!你有什么事啊(shìra)!你怎么撕了一地纸啊(zhǐra)!掌握“啊”的变读规律,并不需要一一硬记,只要将前一个音节顺势连读“a”(像念声母与韵母拼音一样,其间不要停顿)自然就会念出“a”的变音来。
一、七、八、不的变调“一、七、八、不”这四个字单念时,“一、七、八”都念阴平声,“不”念去声。
用在语句中,就要看后面的一个音节的声调而定,变化比较复杂。
(一)“一”的四种声调1、单说,或在语句末尾,都念阴平(“第一、十一、二十一”等看成一个数词,“一”字都读阴平原调;表“序数”的“第一”和简称“一”时,也读阴平原调,不变;夹在一串数字中,看做是单说的一个数字,也不变)。
如:“一、二、三!”“《列宁在一九一八》”“一八三五一六”“天下第一”“五一”“长春一中”“三营一连”“住在南一楼”“统一”“始终如一”“其说不一”“八十一天”。
2、在去声前念阳平如:一部书、一致、一样、一个人(“个”是去声变为轻声的,仍按去声看待。
)一对(如读一声表示第一队;如读二声表示一个对)。
3、在非去声前念去声如:一杯茶、一条心、一眼井、一楼(如读一声表示第一层楼;读第四声表示满楼)4、夹在叠用动词中间念轻声如:看一看试一试(二)“七、八”的两种声调1、单说,或在词语末尾,或是“第七,第八”的意思,表“序数”,都念阴平原调。
2、在阴平、阳平、上声前也念阴平原调。
3、在去声前可念阳平如:七万八倍七上八下七个八个(三)“不”的三种声调1、单说,或在语句末尾念原调去声。
如:不,还要提高警惕!我偏不!要不,明天再说吧。
谁敢说个“不”字?2、在阴平、阳平、上声(即一切“非去声”)前也念原调。
如:不多不成不理不约而同不遗余力不可思议3、在去声前念阳平如:不错,不对,不锈钢4、在动词后的补语中,或夹在词语当中念轻声。
如:拿不动,了不起,好不好?年不年,节不节。
一、“一”“不”“啊”的变调“一”的原调是y ī ,就是第一声,单念或在末尾念原调,比如数数时“一二三四”以及“第一”中的“一”就念第一声;但如果和第四声连读时“一”就念第二声,比如“一月”、“一个月”中的“一”;如果和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连读时“一”就念第四声,比如“一起”、“一年”、“一天”。
“不”的原调是b ù,第四声,单念或在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的字前念原调,比如“不!”“不吃”“不来”“不好”等等;而和第四声的词连读时就念第二声啦,比如“不要”。
“啊”的变调比较复杂“啊”附着在句子的末尾是语气助词。
由于跟前一个音节连读而受其末尾音素的合音影响,常常发生音变现象。
“啊”是音变是一种增音现象(包括同化增音和异化增音)。
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啊”的读音有不同的变化形式。
另外“啊”的不同读音,可用相应的汉字来表示。
1、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a、o、e、i、ü、ê的,读作“呀”(ya)。
快去找他啊(tāya)!你去说啊(shuōyq)!今天好热啊(rèya)!你可要拿定主意啊(yìya)!我来买些鱼啊(yúya)!赶紧向他道谢啊(xièya)!2、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u(包括ao、iao)的,读作“哇”(wa)。
你在哪里住啊(zhùwa)?他人挺好啊(hǎowa)!口气可真不小啊(xiǎowa)!3、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的,读作“哪”(na)。
早晨的空气多清新啊(xīnna)!多好的人啊(rénna)!你猜得真准啊(zhǔnna)!4、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g的,读作“啊”(nga)。
这幅图真漂亮啊(liàngnga)!注意听啊(tīngnga)!最近太忙啊(mángnga)!5、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i(前)的,读作“啊”(za);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后)的,读作“啊”(ra)。
今天来回几次啊(cìza)!你有什么事啊(shìra)!你怎么撕了一地纸啊(zhǐra)!掌握“啊”的变读规律,并不需要一一硬记,只要将前一个音节顺势连读“a”(像念声母与韵母拼音一样,其间不要停顿)自然就会念出“a”的变音来。
汉语拼音声调一、变调:1、上声的变调(参见普通话声调)2、“一”、“不”的变调原调单念或在末尾念原调在去声前变阳平在非去声前变去声y ī一(阴平)一、二、三y ī第一三十一月一日万天一年起原调单念或在非去声前念原调在去声前变阳平b ù不(去声)b ù不!我不。
说(阴平)不来(阳平)好(上声)去不对怕三、儿化1、儿化和儿化韵: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
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
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
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
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
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2、儿化的作用:儿化在表达词语的语法意义和修辞色彩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①、区别词性:盖(动词)--盖儿(名词)个(量词)--个儿(名词)②、区别词义:信(信件)--信儿(消息)末(最后)--末儿(细碎的或呈粉状的东西)③、表示喜爱温婉的感情色彩:小曲儿、来玩儿、大婶儿、慢慢儿走④、表示细、小、轻、微的性状:小鱼儿、门缝儿、一会儿、办事儿3、儿化韵的发音:①、韵母为a、o、e、u的音节,儿化后主要元音基本不变,后面直接加上表示卷舌动作的“r”:号码儿hǎomǎr 山坡儿shānpōr 饭盒儿fành ér 水珠儿shuǐzhūr②、韵母ia ua、ao、ou、uo和iao、iou等,儿化后主要元音或韵尾基本不变,直接加“r”:一下儿yīxiàr 鲜花儿xiānhuār 手稿儿shǒugǎor 封口儿fēngkǒur知了儿zhīliǎor 小牛儿xiǎoni úr 小说儿xiǎoshuōr③、韵母i、ü儿化后在原韵母之后加上er 、i、ü仍保留:小米儿xiǎomǐr读作xiǎomiěr有趣儿yǒuqùr读作yǒuquèr④ 、韵母-i (前、后)儿化后失去原韵母,加er:戏词儿xìcír读作xìcer果汁儿guǒzhīr读作guǒzher⑤、以i或n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后面加r:一块儿yīkuàir 读作yīkuàr树根儿shùgēnr读作shùgēr饭馆儿fànguǎnr读作fànguǎr冰棍儿bīnggùnr读作bīnggùr⑥、以ng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鼻化,同时在鼻化元音后加上r:瓜瓤儿guārángr读作guārár板凳儿bǎndèngr读作bǎndèr⑦、韵母in 、ün儿化后,丢掉韵尾n,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加上er;韵母ing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另上鼻化的er:手印儿shǒuyìnr读作shǒuyier花裙儿huāqúnr读作huāquer花瓶儿huāpíngr读作huāpier二、轻声:1、什么是轻声?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普通话是我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在普通话中,声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词义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普通话的声调变化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等不同类型。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主要的变调类型,并以例子加以说明。
1. 平声平声是指发音时声调平稳,没有显著的升降变化。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妈妈”这个词。
在普通话中,这个词的声调是平声,即第一声。
无论是快慢地朗读“妈妈”,都应该保持平稳的声调,不出现升降。
2. 上声上声是指发音时声调由低到高,形成一个明显的上升曲线。
“杯子”这个词就是一个上声词。
我们念出“杯子”这两个字时,声调应该是一个上升的曲线,这样才符合普通话的发音规范。
3. 去声去声是指发音时声调由高到低,形成一个明显的下降曲线。
“花儿”这个词就是一个去声词。
念出“花儿”这两个字时,声调应该是一个明显的下降曲线,这样才符合普通话的发音规范。
4. 入声入声是指发音时声调由平稳到低,然后再升高。
“心儿”这个词就是一个入声词。
念出“心儿”这两个字时,声调应该是由平稳到低,然后再稍微升高,形成一个独特的音调。
普通话的变调类型非常丰富多样,掌握好这些变调类型对于正确理解和表达汉语非常重要。
在我看来,了解并掌握普通话的变调类型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熟练掌握不同的变调类型,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和理解语言,避免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声调也是语言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语言更加优美动听。
学习和掌握普通话的变调类型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普通话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而掌握好普通话的声调变化,则是建立这座桥梁的基石。
希望通过今天的共享,大家能够对普通话的声调变化有一个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我们的语言交流更加准确、流畅和美妙。
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其地位无可置疑。
而了解普通话的声调变化对于母语为普通话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不仅如此,对于非母语为普通话的人来说,了解普通话的声调变化也是学习和理解汉语的关键。
普通话的变调普通话共有四种声调,音高分为五级(1最低,5最高),每种声调都有固定的调值。
那么阴平为高平调,调值55;阳平为中升调,调值35;上声为降升调,调值214;去声为全降调,调值51。
在词语和句子中,音节与音节相连发音时,有些音节的调值会发生变化,就叫变调。
普通话的变调主要分为:①、上声变调②、“一”“不”变调③、轻声④、儿化⑤“啊”的音变一、上声变调普通话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处于句子中语音停顿位置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原调。
在其它情况下一般要作变调处理,具体分为:1、“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上声+阴平(211+55)首都火车礼花雨衣省心警花捕捞老师主编把关贬低饼干补充打针产生取消法规反思感激(2)上声+阳平(211+35)古人祖国补偿乞求可能厂房起床品尝旅行举行火柴海洋典型导游表达狠毒打球改革抢夺简洁(3)上声+去声(211+51)本质法律北部百货小麦讲话美术狡辩稿件保证保护宝贝女士尽量理发美丽法院跑步野兔鼓励(4)上声+轻声奶奶嫂嫂马虎打扮本钱耳朵底下里面主子影子本事姐姐讲究点心暖和骨头伙计买卖2、“上声+上声”→“阳平+上声”(35→214)保险保养党委尽管老板本领引导古老敏感鼓舞产品永远语法口语岛屿保姆远景北海首长母语小姐懒散3、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如果后面没有其它音节和语气词,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
①、双音节+单音节(“双单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演讲稿跑马场展览馆管理组水彩笔蒙古语选取法古典舞虎骨酒洗脸水往北走草稿纸②、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结构)。
前一个变半上,第二个变阳平。
史小姐党小组好小伙跑百米纸老虎李厂长老保姆冷处理很友好旅党委小雨伞缓减免③、单音节+单音节+单音节(“单三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软懒散稳准狠④、更多上声音节相连时,按语意分若干二字组或三字组,然后按以上变调规律处理,停顿之前的音节都读半上声,最后音节读完整。
普通话中的变调
一.上声(三声)的变调
1.两个上声相连时,前一个调值从214变成35.
214+214 35+214 水果了解领导
注:在原为上声现改读为轻声的字音前头,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1)214+轻声 35+轻声:捧起等等想起
2)214+轻声 21+轻声:姐姐奶奶毯子
2.在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调值由214变21,轻声也相同。
1)在阴平前:首都北京统一
2) 在阳平前:祖国海洋语言
3)在去声前:土地鼓励巩固
4)在轻声前:尾巴宝贝里头
二.“一、不”的变调
1.“一”“不”去前变阳平
一样一定不怕不看
2.“一”“不”非去声(阴、阳、上声)前读去声
一般一年一两不吃不同不管
3.“一”“不”嵌在中间读轻声
想一想谈一谈来不来找不找
三.“七”“八”的变调
“七”“八”在去声前调值可以变35,也可不变,其余都念阴平调值55. 例:七岁七块八岁八块(念35或55)。
学习普通话之变调
一、上声音节变调
1、上声音节单念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例:北京、解决、广泛
2、上声音节在阴平、阳平。
去声和轻声音节前,其调值214变为21,也记211.
例:始终、老师、北京、朗读、改革、普及、准备、伟大、美丽
3、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
例:也许、可以、采取、老板、赶紧、导演、领导
二、去声变调
1、去声音节在非去声音节前一律不变。
2、在去声音节前则由全降变成半降,即调值由51变成53.
3、例:记录、摄像、赞颂、救护
三、“一”的变调练习:一帆一桨一叶舟,
1、非去声音节前变去声。
一个渔翁一钓钩。
2、去声音节前变阳平。
一俯一仰一顿笑,
3、夹在重叠词中间念轻声。
一江明月一江秋。
4、“一”单念或在序数词中仍读本调阴平。
—清·陈沆(hàng)
四、“不”的变调一蓑一笠一渔舟,
1、在去声音节前变阳平。
一个渔翁一钓钩。
2、夹在词语中间念轻声。
一拍一呼还一笑,
3、单用或在词句末尾,以及在阴平、阳平、上声前念本调一人独占一江秋。
—清·纪晓岚
“一”“不”词语练习:
一板一眼一唱一和一模一样一丝一毫一字一板一朝一夕一心一意
一问一答一张一弛一起一落一上一下一前一后一左一右一窍不通
一丝不苟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一成不变一蹶不振一毛不拔一物降一物
不管不顾不哼不哈不即不离不卑不亢不伦不类不偏不倚不三不四
不干不净不清不楚不言不语不屈不挠不折不扣不大不小不上不下
不见不散不慌不忙不可一世。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
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
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变21(211)。
例:上阴连读——、广播、统一、展开
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
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
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
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
例:埋马(35)——买马(24)、坟场(35)——粉场(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35)——挤死了(24)
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24,第二音节由214(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
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
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
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
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为211。
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
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
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
三个上声相连时的两种变化:第一、二字变24调;第三个字上声音节不变。
例:展览/馆、管理/组、手写/体、举手/礼、蒙古/语、讲演/稿
第一个音节21调,第二个音节变214,第三个上声音节不变调。
例:纸/老虎、水/产品、苦/水井、小/组长、党/小组、好/领导
遇多个上声相连的句子,要先分节再找变化。
例: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取讲演稿
特例(上声变调中的):A法子(35轻)、主义(35轻)、晌午(21轻)/(24轻)
上声变调小结:
上声读全调机会很少。
上声读半上(211)很多。
半上变化不大,第一个音节读211,第二个音轻音音节。
上声读24机会多,仅次于半上211,24的机会少。
上声读轻声机会比读211、24的机会少。
不论上声如何变调,都是原调范围的变化,所以拼音拼写时仍用原调号。
阴平的变调:
阴平音节在非阳平前绝对不变,两个阴平相连前一个音节变44,第二个音节不变,保持55。
阳平的变调现象:
阳平比非阳平的,前一音节不变;两个阳平相连时第一个变34,第二个保持35。
去声音节在非去声音节前不变,两个去声相连,第一个音节变53,第二个音节保持51。
“一”字变调现象:
单念、词尾、序数词一律不变。
例:一穷二白、一分为二
非去声前都变去声。
例:一塌糊涂、一模一样、一鸣惊人、一举两得(做一个大数目时“一”变成阳平)
在去声之前变成阳平。
夹在重叠词间念成轻声。
“不”字变调规律:
“不”字单用或句尾以及在阴平、阳平、上声前念成本调去声。
“不”字在去声音节前念阳平。
例:不三不四
“不”字夹在词语中念轻声。
语气词“啊”的变调规律:
阴平:啊,好好干!阳平:啊,你怎么这样干!去声:啊,我明白了。
前一音节结尾的是a、o、(ao、iao除外)、e、、i、时读ya
例:(1)我说的就是他啊。
(2)你快说啊。
(3)很难打破啊。
(4)洗青菜啊。
(5)怎么这么好啊?(6)雪在下啊。
(7)你写啊!(8)要提高警惕啊!(9)要注意啊!(10)快回去啊!)(11)好大的鱼啊!
前一音节收尾是u时包括ao、iao时,读wa
例:(1)生活多美好啊!(2)谁在打鼓啊?(3)全托共产党的福啊!
前一音节收尾是n时,读na
例:(1)军民一家人啊。
(2)天我蓝啊。
(3)怎么办啊?
前一音节收尾是ng时,读成nga
例:(1)大家一起唱啊!(2)下午劳动啊!(3)歌声好听啊!
前一音节收尾是-i(舌尖后特殊元音)、r、er时,读ra
例:(1)你先吃啊!(2)今天是节日啊!(3)怎么不开门啊?(第三个例子不对。
应该是前一音节收尾是n时,读na。
)
前收尾音是-i(舌尖前特殊元音)时,读za
例:(1)你教我写字啊?(2)今天星期四啊!
“啊”字的变调小结:
除第一种以外,第二到第七种都是增音现象,可分为两类:
连音同化的增音:把前一音节的最后一个音素做为下一个音素的声母。
连音异化的增音:前尾音素是a、o、e、i后,加y成为ya
字形容词的变调规律及读音原则:
叠字形容词的三种形式:
(1)AA式:深深地、快快地、大大地、满满的、长长的、平平的、暖暖的、漫漫的(2)ABB式:绿茸茸、绿莹莹、绿油油、黑糊糊、黑洞洞、黑沉沉、黑油油、喜洋洋、软绵绵、懒洋洋、亮莹莹、孤零零、羞答答、空荡荡、空落落、红彤彤、清凌凌、热腾腾、硬邦邦
(3)AABB式:老老实实、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欢欢喜喜、高高兴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隐隐约约
变调规律:
AA式:将第二个音节A变阳平。
(个人认为应将第二个音节A变为轻声,或者不变。
)ABB式:将BB变成阴平。
AABB(分别将第二个音节A、B改为轻声,第一个读原声调。
)
“一、七、八、不、啊”的
变调
口诀:“一、七、八、不”变调同,四声前面变二声;
一律一处一派一岁一块七岁七件七次八岁八件八次不要不够不在
一字之外还要变,一、二、三前变四声。
一番一端一庄(一声前变四声);
一元一群一团(二声前变四声);
一走了之两肉一篓菜(三声前变四声);
相同动词有重叠,“一、不”居中变轻声。
例示:想一想搞一搞拉一拉
笑一笑肯不肯说不说在不在开不开
上上相连,前上向阳
两个三声字相连时,第一个字变成二声。
如:好好学习;
你好nǐ与hǎo 都是原调"第三声",nǐ须提升为"第二声" ní,“你好”要念为níhǎo。
党委美好理想勇敢鼓舞
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有的变阳平,有的变“半上声”
例示:想起讲讲(三声变二声)姐姐椅子(三声变半三声)
1、好好儿的慢慢儿的这种加儿
化尾情况,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变调为一声。
2、亮堂堂红彤彤慢腾腾重叠字如果不是一声,一般均要变读为一声。
3、结结实实漂漂亮亮马马虎虎第2、4个音节变为轻声调,第1、3个音节变为一声。
“啊”的变调
1、当表示惊异和赞叹时,变调为一声。
①啊(ā),下大雪啦!啊(ā),
今晚月色可真美呀!
2、当表示追问或难以相信的情感,变调为二声。
啊(á)?你说呀,你为什么回来了/ 啊(á)?这种话是他说出来的?
3、表示惊疑、为难时,变为三。
啊(ǎ)?这可怎么办呢?啊(ǎ)?让他去合适吗?
4、当表示应诺、认可,或表示明白过来了,或表示较强烈的惊异赞叹,变为四声。
啊(à),我是王连长,您是团长吗?祖国啊(à),母亲!
句子中啊的变调
具体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前面音节末尾是a、o、e、i、ü时,“啊”读作“ya”,“呀”。
例如:天好热呀!你去说呀!
(2)前面音节末尾是u或ao、iao时,“啊”读作“ua”,“哇”。
例如:你过得好哇?“手真巧哇!”“他
是个多面手哇!”
(3)前面音节末尾是n时,“啊”读作“na”,“哪”。
例如:你答的真准哪!
(4)前面音节末尾是ng时,“啊”读作“nga”。
例如:“真静啊!”“一起唱啊!”这孩子多漂亮啊!
(5)前面音节是zhi、chi、shi、ri “啊”读作“ra”。
例如:“快吃啊!”
(6) 前面音节是zi、ci、si时,“啊”读作“za”例如:“这东西真次啊!”
. ... .
辨音:一场cháng大雨量liàng体裁衣勉强牵强强迫强词夺理强颜欢笑qiǎng
.. w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