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变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12
普通话变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变调规则,提高发音准确性。
2. 培养学生听懂别人用变调发音的能力,增强交流的自然流畅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普通话的四声及其变调规则。
2. 难点:在实际运用中正确运用变调,提高发音的自然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练习法、比较法、游戏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普通话变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变调规则、实例等内容。
2. 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 准备一些小组活动材料,如卡片、小游戏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变调实例,引发学生对普通话变调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讲解:讲解普通话的四声及其变调规则,让学生明白变调的原理。
3. 练习:让学生朗读PPT上的例子,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4. 比较:让学生对比不同词语的变调现象,加深对变调规则的理解。
5. 游戏:设计一些有关变调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发现并改进不足。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普通话变调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如广告、电影、电视剧等。
2. 让学生尝试用变调规则解释一些生活中的语音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变调规则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一个简单的变调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情况。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和提问。
八、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延伸1. 邀请普通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普通话变调的起源和发展。
2. 组织学生参加普通话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普通话变调(教案)第一章:引言1.1 目的:让学生了解普通话变调的概念和重要性。
1.2 内容:介绍普通话变调的定义,解释变调的作用和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1.4 教学活动:引入普通话变调的概念。
讲解变调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一些常见的变调现象。
第二章:普通话的四声2.1 目的: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四声及其特点。
2.2 内容:介绍普通话的四声,讲解四声的特点和区别。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
2.4 教学活动:讲解普通话的四声及其特点。
示范四声的发音。
学生练习发音,巩固记忆。
第三章:上声变调3.1 目的:让学生掌握上声变调的规则。
3.2 内容:介绍上声变调的规则,讲解上声变调的发音方法。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3.4 教学活动:讲解上声变调的规则。
讲解上声变调的发音方法。
学生练习发音,进行语音模仿。
第四章:去声变调4.1 目的:让学生掌握去声变调的规则。
4.2 内容:介绍去声变调的规则,讲解去声变调的发音方法。
4.3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4.4 教学活动:讲解去声变调的规则。
讲解去声变调的发音方法。
学生练习发音,进行语音模仿。
第五章:儿化音变调5.1 目的:让学生掌握儿化音变调的规则。
5.2 内容:介绍儿化音变调的规则,讲解儿化音变调的发音方法。
5.3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5.4 教学活动:讲解儿化音变调的规则。
讲解儿化音变调的发音方法。
学生练习发音,进行语音模仿。
第六章:声调组合变调6.1 目的:让学生掌握声调组合变调的规则。
6.2 内容:介绍声调组合变调的规则,讲解声调组合变调的发音方法。
6.3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6.4 教学活动:讲解声调组合变调的规则。
讲解声调组合变调的发音方法。
学生练习发音,进行语音模仿。
第七章:变调在实际语言中的应用7.1 目的:让学生了解变调在实际语言中的应用。
7.2 内容:介绍变调在实际语言中的应用,分析一些常见的变调现象。
《变调》教案(共5则)第一篇:《变调》教案普通话机测读本《变调》教案杨雨夏一、教学内容:普通话机测读本第四章普通话声调训练,第三节上声变调;第四节“一”、“不”变调。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语流音变是字音相连的语音变化现象,并掌握普通话上声变调,“一”、“不”的变调的语流音变规律,以便正确运用音变现象来进一步说好普通话。
三、教学重点:上声和“一”、“不”变调的规律。
四、教学难点:上声变调中“上+上”(上上相连)格式的变调规律。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1.普通话的声调有哪些?这些声调分别对应四声里的哪一个声调?(答: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2.请同学们用“每”字,在后面各加一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字,组成词语,体会这四个词语在朗读时“每”字的读音有什么变化。
例如:每天、每年、每秒、每次;总结:我们会发现“每”子之后跟不同声调的字,在发音是会产生一些变化,“每”字不再读它原本的读音。
这就是语流音变中变调的现象。
měi(二)讲授内容: 1.语音知识(1)什么是语流音变:在语言活动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语音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语流音变。
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主要包括变调、儿化、语气助词“啊”的变化。
(2)什么是变调:有些音节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起一定的变化,与单念时声调不同,这种声调的变化叫做变调。
变调是一种自然的音变现象,对语言表达没有影响。
例如:“演”“讲”连着念,听起来像“严讲”,但我们知道表达的仍旧是“演讲”的意思。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几种变调。
(1)上声的变调:上声音节单独念时为“第三声”,在语流末尾时读原调,在下列情况中均有变调:①上声后面紧跟阴平时,上声读成半上。
例如:上+阴平——捕捞、补充、表彰、本身②上声后面紧跟阳平时,上声读成半上。
第六节普通话的变调普通话共有四种声调,音高分为五级(1最低,5最高),每种声调都有固定的调值。
那么阴平为高平调,调值55;阳平为中升调,调值35;上声为降升调,调值214;去声为全降调,调值51。
在词语和句子中,音节与音节相连发音时,有些音节的调值会发生变化,就叫变调。
普通话的变调主要分为:①、上声变调②、“一”“不”变调③、轻声④、儿化⑤“啊”的音变一、上声变调普通话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处于句子中语音停顿位置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原调。
在其它情况下一般要作变调处理,具体分为:1、“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上声+阴平(211+55)首都火车礼花雨衣省心警花捕捞老师主编把关贬低饼干补充打针产生取消法规反思感激(2)上声+阳平(211+35)古人祖国补偿乞求可能厂房起床品尝旅行举行火柴海洋典型导游表达狠毒打球改革抢夺简洁(3)上声+去声(211+51)本质法律北部百货小麦讲话美术狡辩稿件保证保护宝贝女士尽量理发美丽法院跑步野兔鼓励(4)上声+轻声奶奶嫂嫂马虎打扮本钱耳朵底下里面主子影子本事姐姐讲究点心暖和骨头伙计买卖2、“上声+上声”→“阳平+上声”(35→214)保险保养党委尽管老板本领引导古老敏感鼓舞产品永远语法口语岛屿保姆远景北海首长母语小姐懒散3、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如果后面没有其它音节和语气词,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
①、双音节+单音节(“双单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演讲稿跑马场展览馆管理组水彩笔蒙古语选取法古典舞虎骨酒洗脸水往北走草稿纸②、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结构)。
前一个变半上,第二个变阳平。
史小姐党小组好小伙跑百米纸老虎李厂长老保姆冷处理很友好旅党委小雨伞缓减免③、单音节+单音节+单音节(“单三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软懒散稳准狠④、更多上声音节相连时,按语意分若干二字组或三字组,然后按以上变调规律处理,停顿之前的音节都读半上声,最后音节读完整。
普通话变调(教案)章节一:引言1.1 目的:使学生了解普通话变调的概念和重要性。
1.2 内容:1.2.1 普通话变调的定义:普通话中的音节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音高变化现象。
1.2.2 普通话变调的重要性:掌握变调规律有助于提高普通话发音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章节二:上声变调2.1 目的:使学生掌握上声变调的规律。
2.2 内容:2.2.1 上声变调的定义:上声调值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音高变化。
2.2.2 上声变调的规律:2.2.2.1 两个上声字连读时,前一个上声字音高降低。
2.2.2.2 三个上声字连读时,前两个上声字音高均降低。
章节三:去声变调3.1 目的:使学生掌握去声变调的规律。
3.2 内容:3.2.1 去声变调的定义:去声调值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音高变化。
3.2.2 去声变调的规律:3.2.2.1 去声字后面紧跟一个上声字时,去声字的音高升高。
3.2.2.2 去声字后面紧跟两个上声字时,去声字的音高降低。
章节四:阴平、阳平变调4.1 目的:使学生掌握阴平、阳平变调的规律。
4.2 内容:4.2.1 阴平、阳平变调的定义:阴平、阳平调值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音高变化。
4.2.2 阴平、阳平变调的规律:4.2.2.1 阴平、阳平字后面紧跟一个上声字时,阴平、阳平字的音高升高。
4.2.2.2 阴平、阳平字后面紧跟两个上声字时,阴平、阳平字的音高降低。
章节五:变调实例分析5.1 目的:使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巩固所学变调规律。
5.2 内容:5.2.1 分析常见词语中的变调现象。
5.2.2 让学生模仿和练习实例中的变调发音。
5.2.3 总结变调规律,提高学生普通话发音水平。
普通话变调(教案)章节六:复杂语境下的变调规律6.1 目的:使学生能够理解在复杂语境中普通话变调的运用。
6.2 内容:6.2.1 复杂语境中变调的exceptions 和nuances。
6.2.2 通过实际语境分析,让学生学会判断并应用正确的变调规律。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声调调式变化》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1. 理解声调调式变化在普通话中的作用;
2. 辨别不同声调调式的差异并正确发音;
3. 掌握声调调式变化的规律和运用方法。
二、教学准备
1. PPT演示稿
2. 课堂练题
3. 录音设备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 播放一段普通话的音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声调调式的区别;
2. 引导学生讨论声调调式在普通话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步:讲解
1. 使用PPT演示稿,向学生解释不同声调调式的定义和特点;
2. 使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声调调式的变化规律。
第三步:练
1. 分发练题,让学生根据提示识别并正确发音不同声调调式的
汉字;
2. 学生完成练后,进行答案讲解并纠正发音错误。
第四步:巩固
1. 进行数分钟的口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声调调式进行对话;
2. 记录学生的口语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第五步:总结
1. 总结本课研究的内容,强调声调调式在普通话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加强声调调式的练和运用。
四、教学评价
1. 在课堂练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发音准确性;
2. 收集学生口语练的录音并进行评估。
五、拓展延伸
1. 推荐学生使用普通话研究APP进行声调调式的练;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他人进行普通话对话,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以上为《音变-声调调式变化》普通话课程教案。
普通话变调教案范文教案:普通话变调教学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辨认普通话变调的音高变化。
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变调进行口语交流。
3.提高学生听力和口语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能准确地辨认普通话变调的音高变化。
2.学生能流利运用普通话变调进行口语表达。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段普通话练习的录音或视频,要求学生听一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你听到了什么变化?2.变化之后的意思和原意有没有不同?Step 2 引入(10分钟)1.教师出示变调表,向学生简单解释普通话变调的概念,及其在口语交流中的重要性。
2.教师以一个单词为例,给学生展示不同调值的发音,并引导学生模仿。
Step 3 训练(20分钟)1.教师出示多个单词和句子,要求学生辨认变调的音高变化。
2.教师给学生播放一些录音,让学生通过听来判断是否符合普通话的变调规则。
3.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互相模仿变调进行口语表达。
Step 4 拓展(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绕口令和口语练习,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变调下进行朗读和表达。
2.教师以一段对话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变调在实际对话中的运用方式,并引导学生模仿。
Step 5 练习和任务(20分钟)1.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对话练习,鼓励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使用变调。
2.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普通话变调的短文,并进行朗读。
Step 6 总结和复习(10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普通话变调的要点,并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训练和练习中是否能够准确辨认普通话变调的音高变化。
2.教师听学生朗读和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在口语交流中是否流利和准确。
五、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通过多听和多练,提高自己的变调能力。
2.学生可以利用适当的互动游戏、绕口令等进行变调训练。
六、板书设计《普通话变调教学》变调表阴平(1) 阳平(2) 上声(3) 去声(4)降升调一二三四七、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训练、练习和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普通话变调的敏感性和熟练运用能力。
第六节普通话的变调普通话共有四种声调,音高分为五级(1最低,5最高),每种声调都有固定的调值。
那么阴平为高平调,调值55;阳平为中升调,调值35;上声为降升调,调值214;去声为全降调,调值51。
在词语和句子中,音节与音节相连发音时,有些音节的调值会发生变化,就叫变调。
普通话的变调主要分为:①、上声变调②、“一”“不”变调③、轻声④、儿化⑤“啊”的音变一、上声变调普通话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处于句子中语音停顿位置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原调。
在其它情况下一般要作变调处理,具体分为:1、“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上声+阴平(211+55)首都火车礼花雨衣省心警花捕捞老师主编把关贬低饼干补充打针产生取消法规反思感激(2)上声+阳平(211+35)古人祖国补偿乞求可能厂房起床品尝旅行举行火柴海洋典型导游表达狠毒打球改革抢夺简洁(3)上声+去声(211+51)本质法律北部百货小麦讲话美术狡辩稿件保证保护宝贝女士尽量理发美丽法院跑步野兔鼓励(4)上声+轻声奶奶嫂嫂马虎打扮本钱耳朵底下里面主子影子本事姐姐讲究点心暖和骨头伙计买卖2、“上声+上声”→“阳平+上声”(35→214)保险保养党委尽管老板本领引导古老敏感鼓舞产品永远语法口语岛屿保姆远景北海首长母语小姐懒散3、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如果后面没有其它音节和语气词,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
①、双音节+单音节(“双单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演讲稿跑马场展览馆管理组水彩笔蒙古语选取法古典舞虎骨酒洗脸水往北走草稿纸②、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结构)。
前一个变半上,第二个变阳平。
史小姐党小组好小伙跑百米纸老虎李厂长老保姆冷处理很友好旅党委小雨伞缓减免③、单音节+单音节+单音节(“单三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软懒散稳准狠④、更多上声音节相连时,按语意分若干二字组或三字组,然后按以上变调规律处理,停顿之前的音节都读半上声,最后音节读完整。
第六节普通话的变调
普通话共有四种声调,音高分为五级(1最低,5最高),每种声调都有固定的调值。
那么阴平为高平调,调值55;阳平为中升调,调值35;上声为降升调,调值214;去声为全降调,调值51。
在词语和句子中,音节与音节相连发音时,有些音节的调值会发生变化,就叫变调。
普通话的变调主要分为:
①、上声变调
②、“一”“不”变调
③、轻声
④、儿化
⑤“啊”的音变
一、上声变调
普通话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处于句子中语
音停顿位置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原调。
在其它情况下一般要作变调处理,具体分为:
1、“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
(1)上声+阴平(211+55)
首都火车礼花雨衣省心警花捕捞老师主编把关贬低饼干补充打针产生取消法规反思感激
(2)上声+阳平(211+35)
古人祖国补偿乞求可能厂房起床品尝旅行举行火柴海洋典型导游表达狠毒打球改革抢夺简洁
(3)上声+去声(211+51)
本质法律北部百货小麦讲话美术狡辩稿件保证保护宝贝女士尽量理发美丽法院跑步野兔鼓励
(4)上声+轻声
奶奶嫂嫂马虎打扮本钱耳朵底下里面主子影子本事姐姐讲究点心暖和骨头伙计买卖
2、“上声+上声”→“阳平+上声”(35→214)
保险保养党委尽管老板本领引导古老敏感鼓舞产品永远语法口语岛屿保姆远景北海首长母语小姐懒散
3、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如果后面没有其它音节和语气词,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
①、双音节+单音节(“双单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
演讲稿跑马场展览馆管理组水彩笔蒙古语选取法古典舞虎骨酒洗脸水往北走草稿纸
②、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结构)。
前一个变半上,
第二个变阳平。
史小姐党小组好小伙跑百米纸老虎李厂长老保姆冷处理很友好旅党委小雨伞缓减免
③、单音节+单音节+单音节(“单三格”结构)。
前两
个变阳平
软懒散稳准狠
④、更多上声音节相连时,按语意分若干二字组或三字组,然后按以上变调规律处理,停顿之前的音节都读半上声,最后音节读完整。
例如:“岂有/此理”;
“请你/给我/打点儿/洗脸水。
”;
“手表厂/有五种/好产品。
”
二、“一”“不”的变调。
“一”“不”的本调为阴平,单念或在词句末尾念本调。
1、“一”“不”在去声字前念阳平(调值为35)。
一致一再一定一律一瞬一共一带一向一道一并
不看不累不怕不跳不要不叫不去不便不必不定
2、“一”在非去声字前念去声(调值为51)。
一早一晚一朝一夕一心一生一直一瞥一览一连一些一体一瓶一厢一回一身一张一年一曲一缕
3、“一”“不”夹在动词当中念轻声。
走一走看一看写一写想一想读一读试一试说一说
买不买来不来让不让要不要吃不吃想不想去不去
三、轻声
轻声和声调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语音现象。
有些词语的音
节改变原有的声调,读得又轻又短。
这样的语音变化叫轻声。
“玻璃、桌子、舌头、聪明、喜欢”等词里的第二个音节就是轻声音节。
轻声取决于音强和音长。
轻声音节都有它原来的声调,例如“们”永远读轻声,可是单独读这个字时要读阳平。
1.语气词“吧、吗、呢、啊”等。
如:吃吧.、走吗.、去呢.、跑啊.。
2.结构助词“的、地、得”。
如:我的.书、慢慢地.走、跑得.很快。
3.动态助词“了、着、过”。
如:走了.、看着.、去过.。
4.名词的后缀“们、子、头”。
如:你们.、房子.、石头.。
5.名词后面表示方位的“上、下、里”。
如:桌上.、地下.、院里.。
6.单音节动词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
如:看看.、说说.、问问.。
7.作宾语的人称代词“我、你、他”。
如:找我.、请你.、麻烦他.。
8.有的轻声音节和非轻声音节构成对比,区别意义。
如:
买卖.:生意。
买卖:买和卖。
地道.:纯粹,真正。
地道:地下通道。
大意.:疏忽,没有注意。
大意:主要的意思。
东西.:泛指各种事物。
东西:东面和西面。
言语yányǔ所说的话言语yányu 开口;招呼
运气yùnqì一种锻炼方法运气yùnqi 幸运
9、有些词语中的轻声音节是约定俗成的,必读轻声词。
如:
(1)阴平+轻声
槟榔差事搀和风筝玻璃巴掌巴结家伙
哆嗦
嘀咕衣服芝麻周到思量书记舒服休息张罗
交情宽绰作坊妖精饥荒公家稀罕生日秧歌
支吾招呼花哨家伙邋遢包袱烧饼薪水折腾
(2)阳平+轻声
节气匀称妯娌年月盘算枇杷篱笆活泼玄乎
狐狸学生挪动拾掇年成麻烦神仙蛤蟆石榴
玫瑰凉快萝卜棉花黏糊朋友奴才神甫云彩
笤帚行李折磨蘑菇能耐财主柴火残疾
门面
(3)上声+轻声
扭捏脑袋口袋老爷老婆摆布嘴巴指头小姐已经指甲
委屈喇叭讲究打发打听
响动嘱咐喜欢体面稳当点心伙计打扮哑巴
女婿首饰爽快养活洒脱眼睛牡丹耳朵马虎
(4)去声+轻声
自在忘性吓唬相公力气漂亮算盘队伍地方
豆腐风数痛快念叨笑话热乎丈夫志气钥匙
月亮正经做作位置秀气上司悟性告示
厚道
动静热闹便当下场屁股利落阔气亲家意思
栅栏勾当地方报酬
四、儿化
北京语音里读“儿”的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有具体意义,独立构成音节。
如“儿童”。
另一类没有具体意义,也不能独立构成音节。
例如:“花儿、遛弯儿、片儿汤、馅儿饼”。
“儿化”指的是后一种。
(r代表加卷舌动作,er代表完整的“儿”读音)
儿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