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作业成本法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财务管理》第八章讲义7作业成本管理1.含义: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
2.作业成本管理的两个维度成本分配观VS流程观成本分配观:①说明成本对象引起作业需求,而作业需求又引起资源的需求。
②成本分配是从资源到作业,再从作业到成本对象——作业成本计算的核心。
①提供引起作业的原因(成本动因)以及作业完成情况(业绩计量)的信息。
②关注的是确认作业成本的根源、评价已经完成的工作和已实现的结果,企业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改进作业链,提高从外部顾客获得的价值。
3.流程价值分析以作业来识别资源,将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并把作业和流程联系起来,确认流程的成本动因,计量流程的业绩,从而促进流程的持续改进。
4.成本动因分析——找出导致作业成本产生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作业。
1)作业投入:为取得产出而由作业消耗的资源;2)作业产出:一项作业的结果或产品,但产出量不一定是作业发生的根本原因。
5.作业分析1)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对顾客价值所做的贡献)例如,服装厂的裁剪、缝纫、熨烫、质量检验、不合格品返工等作业中:裁剪、缝纫、熨烫作业属于增值作业;以缝纫作业为例:该作业能够带来加工对象状态的改变——由裁片变成衣服;该改变只能由该作业实现,不能由其他作业——裁剪、熨烫实现;该作业使价值链中其他作业——熨烫得以执行。
成品服装的质量检验作业为非增值作业:不能改变加工对象的状态——不符合标准⑴;不合格品的返工作业为非增值作业:将不合格品变为合格品,改变加工对象状态,符合标准⑴;。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对作业成本计算法的重新认识,要从以下两三个基本概念着手。
(1)作业与作业中心广义的作业(Activities)是指产品制造造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
这些中国经济活动事项,有的会发生成本,有的不会发生成本;有的能创造附加价值,即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有的没法创造附加价值,即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
因为产品成本我们的目的是计算运输成本,因此只考虑会发生成本的作业;而从运营管理角度出发,无附加价值的作业要尽量剔除。
所以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是指能产生附加价值,并会发生成本的经济活动,即狭义的作业。
作业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经济特征:①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联动的实体,其本质是一种交易。
②可视化作业贯穿于多维度经营的全过程,构成联系企业上层与外部的作业链。
③作业是可以量化的基准。
(2)作业价值链作业价值链,简称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必需而建立一系列有序的作业及其价值的集合体。
这样,作业成本法就在估价计算生产成本的同时,确定了产品与天人成本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的结构体系,它是由诸多作业构成的链条,即作业链(Activity chain)和各种作业所创造的价值相应已经形成价值链(Value Chain)的一个集合。
表示为: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
通过作业价值链的分析,能够明确各项工作台,并计算最终产品产品服务的程度。
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一项作业转移为另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由此呈现出作业价值链。
(3)成本动因(Cost drivers)成本动因理论是由库珀和马修斯于1987年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一文中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作业是由组织内资源的某种活动或事项。
作业是由产品引起的,而作业又引发资源的消耗;成本是由隐藏其后的某种推动力的。
成本管理会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八章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 ls一、单选题(共 1 11 题,4 34 分)1 1 、作业基础成本法适用与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业A、间接生产费用比重较小B、作业环节较少C、直接生产费用比重较小D、产品品种较少正确答案:C 2 2 、作业基础成本法的缺陷有A、实施成本较高B、实施效果较差C、成本决策相关性较弱D、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产出量相关性较弱正确答案:A 3 3 、作业基础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之一是作业基础成本法A、存在较多的同质成本库B、存在较少的同质成本库C、间接费用分配基础不一定是成本动因D、成本决策相关性较弱正确答案:A 4 4 、销售成本和调运成本不包括A、执行销售订单成本B、装运成本C、编制商品销售价目表D、材料采购正确答案:D 5 5 、作业成本法所采用的成本动因A、不考虑辅助作业B、只考虑某些生产作业C、将作业与产品直接联系在一起D、将作业与产品间接联系在一起正确答案:C 6 6 、与数量相关的动因不包括A、产量B、直接人工工时C、机器工时D、生产工人人数正确答案:D 7 7 、作业成本计算法把企业看成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 ) ) 的集合。
A、契约B、作业C、产品D、生产线正确答案:B 8 8 、在现代制造业中 ,( ) )的比重极大地增加, , 结构也彻底发生了改变。
A、直接人工B、直接材料C、间接费用D、期间费用正确答案:C 9 9 、服务于每批产品并使每一批产品都受益的作业是( ( ) ) 。
A、专属作业B、不增值作业C、批别动因作业D、价值管理作业正确答案:C 10 、作业成本计算法下的成本计算程序, , 首先要确认作业中心, , 将( ( ) ) 归集到各作业中心。
A、资源耗费价值B、直接材料C、直接人工D、制造费用正确答案:A11 、采购作业的作业动因是( ( ) ) 。
A、采购次数B、采购批量C、采购数量D、采购员人数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 6 6 题,8 18 分)1 1 、作业基础成本法适用于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业A、间接生产费用比重较大B、企业规模大、产品品种多C、作业环节多且易辨认D、生产准备成本较高E、计算机技术较高正确答案:ABCDE 2 2 、作业基础成本法的兴起和运用与以下新的制造环境密切相关A、专业化生产B、电脑辅助设计C、弹性制造系统D、适时制生产方式E、自动化生产正确答案:BCDE 3 3 、成本动因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A、因果关系B、受益性C、合理性D、全面性正确答案:ABC 4 4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相对于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而言具有以下特点A、建立众多的间接成本集合B、同一个间接成本集合中的间接成本是基于同一个成本动因所驱动C、间接成本的分配应以成本动因为基础D、不同集合之间的间接成本缺乏同质性正确答案:ABCD5 5 、下列有关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表述正确的是A、以人工成本、人工工时等作为间接费用分配的基础B、往往会夸大高产量产品的成本,而缩小低产量产品的成本C、整个工厂仅有一个或几个间接成本集合(如制造费用、辅助生产等),他们通常缺乏同质性D、主要适用于产量是成本主要驱动因素的传统加工业正确答案:ABCD 6 6 、下列各项中, , 属于直接成本的是A、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B、车间照明用电费C、车间生产工人工资D、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正确答案:AC三、判断题(共 6 16 题,8 48 分)1 1 、企业的生产过程既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过程, , 又是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正确答案:错误 2 2 、成本动因是驱动或产生成本、费用的各种因素, , 它通常可分为两种: : 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正确答案:正确 3 3 、作业动因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的标准, , 它反映了作业中心对资源的耗用情况。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一)基本概念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20世纪80年月西方管理睬计进展和应用起来的新型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提出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和掌握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理念。
作业成本计算方法依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指导思想,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先依据作业所消耗的资源费用进行安排,再将作业成本安排给产品,得出产品最终成本。
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有明确的成本归属对象,所以在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归集方法上,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法并没有区分。
作业成本法对于成本的确认和归集特别点主要体现在对间接费用的确认和归集上,作业成本法按作业归集间接费用,依据成本动因对成本进行归集和安排,对于形成产品成本的全部相关费用均纳入成本归集、安排范畴,不仅仅局限于生产阶段发生的成本,这使得产品最终成本更加科学、合理,同时采纳多样化的安排标准(作业动因、成本动因)归集成本也有利于企业进行业绩评价。
(二)涉及的相关概念1.资源进入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都属于资源范畴,包括货币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等。
资源是指支持作业的成本和费用来源,是肯定期间内为了生产产品或供应服务所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项目,或者是作业执行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代价。
资源进入企业,不肯定都被消耗,即便被消耗也不肯定对最终产出有所贡献。
企业要区分有用消耗和无用消耗,把无用消耗价值单独归集到不增值作业价值中去,而将有用耗费的价值安排到作业中去。
作业成本计算以资源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是在价值形成的最初形态上反映被最终产出吸纳的有意义的资源消耗价值。
例如,材料运输是选购部门的一项作业,那么相应运输费用、车辆折旧费、搬运人员的职工薪酬、电话费等都是运输作业的资源费用。
制造行业中典型的资源项目一般有原材料、帮助材料、燃料、动力、工资、折旧、办公费、修理费以及运输费等。
简要介绍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确定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方法。
根据作业成本法,成本是通过将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作业,然后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分析来确定的。
每个作业可以是一个单独的产品、服务或任务。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1. 根据成本中心,将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作业。
2. 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分析,收集与作业相关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与特定作业直接相关的成本,如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成本。
间接成本是不能直接分配给特定作业的成本,如间接人工和间接材料成本。
3. 将所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配给各个作业。
分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常见的方法有直接材料成本分配和直接人工成本分配。
4. 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可以得到每个作业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可以用于决策和控制成本。
然而,它也有一些限制,如需要精确划分作业和收集大量的成本数据,这可能需要很大的努力和成本。
此外,作业成本法在面对复杂的生产过程时可能不够灵活,需要使用其他方法来解决。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原理
作业成本法(Job Costing)是一种根据实际作业组织和管理来进行财务成本核算的一种重要成本核算方法,即:根据不同作业的性质和规模,分类组织作业,把每种作业的相关费用和财务收支记入作业编号,以便按作业计算总成本和每一部分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1)划分作业:根据企业的生产运营现状,从事贸易或工程建设等方面,划出多个作业,并且每个作业都具有比较明确、确定的费用。
(2)分配费用:把每个作业的相关费用按照比例、拆分或全分配到每个作业。
(3)计算作业成本:根据设定的管理措施,将技术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作业支出与每个作业相关的费用相加,最终计算出单个作业的成本。
(4)成本收缩:在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后,根据作业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积极探索可以收缩作业成本的措施,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5)成本比较:可以根据作业成本的计算结果,把不同作业的成本进行比较,以及比较相同作业在不同时期的成本,从而掌握企业的成本状况,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参考和帮助。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