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栏牛舍及橡胶垫牛床的应用效果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71.00 KB
- 文档页数:4
自由牛床散养式牛舍饲养犊牛的体会【摘要】:^p :近年来,由于国内经济建设的不断提升,饲养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其饲养技术得到了不断优化,牛犊的成长除了饲料的营养成分原因之外,生长环境也尤为重要,要求牛犊的饲养环境应该具有通风良好,保温性强,环境干净整洁、采光良好以及便于管理等特点。
在这一要求下,国内外纷纷对牛舍形式做出改革,自由牛床散养式牛舍随之被提出,在国外被大量用于犊牛的饲养中,不过国内使用却极少,并且存在的观点不一,经思考可能是因为饲养方式以及牛舍的结构原因,笔者对自由牛床散养式牛舍饲养犊牛的体会进行总结,具体如下。
【关键词】:^p :自由牛床散养式牛舍;饲养犊牛;体会1 自由牛床散养式牛舍特点自由牛床散养式牛舍,是一种室内具有运动区域以及自由牛床位来饲养犊牛的牛舍。
在牛舍中,将自动轧头作为拴牛结构装置,具有统一释放功能。
能够使饲喂精料量更为固定,并且对粗料的采食方式更为自由,同时采食量较大,更加方便对牛犊的饲养与管理。
因为大多数牛犊饲养中,会由于牛舍通风不畅,造成牛犊疾病的发生,而自由牛床散养式牛舍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一形式的牛舍通风性良好,舍内温度适宜,床位干燥不潮湿,为牛犊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减少了牛犊由于生活环境不良生病的情况,特别是对于牛只下痢,起到了良好的预防效果[1]。
根据多年来的饲养实践得出,在自由牛床散养式牛舍中可以节约室外运动场的设置,根据牛舍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这就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牛舍的使用面积,提高了土地面积利用率,同时也减少了用在垫草所需要的投入资金,并且使人工工作更为轻松。
2 自由牛床散养式牛舍的建设要点在自由牛床散养式牛舍的建设上不能具有随意性,其大小应该以牛犊数量和工作人员工作情况作为主要依据,通常情况下,要先决定出人均饲养量,其标准一般为每人30至35之间。
根据牛犊需要饲养的时间,决定牛犊床位的尺寸以及扎头间距。
通常为两种区间,第一种:将饲养所需时间不超过半个月的牛犊分为一类,牛犊的床位尺寸是1.20.6米,扎头间距为0.12~0.13米;第二种:将饲养所需时间为半个月以上的牛犊分为一类,其中分为母牛犊以及公牛犊,母牛犊的床位尺寸是1.40.8米,扎头间距为0.16~0.18米;公牛犊的床位尺寸是1.60.9米,扎头间距为0.18米。
奶牛的散栏饲养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当中的散栏式饲养管理模式,在国外奶牛养殖产业发达的国家是一项普遍应用的技术,它为改善奶牛饲养环境,提高奶牛单产,实现奶牛产业的安全、健康、高效生产提供了可执行的途径,是奶牛饲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随着国内近年来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内专家和饲养者认可了散栏式的饲养管理模式,把国际先进的散栏式牛舍生产工艺和散栏牛舍建设技术,以及与之配套的散栏式饲养管理技术引入了中国,一步步改善着国内传统的饲养管理模式。
散栏式饲养管理模式也将是中国奶牛饲养行业的发展方向,将为中国奶牛生产能力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帮助。
所渭散栏式饲养,就是牛在不栓系、无颈枷、无崮定床位的牛舍(棚)中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和自由运动。
到规定时间,在饲养员的诱导下有序地进入全机械化挤奶厅集中挤奶,挤完奶又轻松自如地返回自由营地。
奶牛始终处于不受吆喝j不挨鞭打、不愁饥渴、无恐惧、无伤感的舒适状态,似回归了大自然。
因此,这种自由牛床饲养和挤奶厅统一挤奶相结合的奶牛现代饲养工艺,又可称为开放式饲养或散养。
1散栏饲养与传统式拴系饲养的主要区别和优点1.1作业散栏饲养将传统的奶牛拴系在固定的牛床上采食、挤乳及休息,改变为不拴系、无固定床位,自由活动,自由采食,挤乳集中到挤奶厅进行实现了奶牛饲养区和挤奶区的完全分离,保证了奶牛卫生质量的提高,符合时尚需求。
同时,免受拴系饲养易造成对奶牛乳头、关节和肢体的损伤。
从而大大减轻或消除了外科疾病引起的折磨和痛苦,亦节省了医药费。
1.2牛舍(棚)结构散栏饲养的牛舍结构形式不同于传统饲养方式,它分为奶牛采食区、活动区及休息区。
自由牛床一般仅按奶牛数的70%设置,不需要按牛头数设置床位。
因有部分奶牛或在采食,或在自由活动区逍遥运动。
故散栏饲养可降低牛舍基建投资。
相应的扩充了奶牛的活动空间和场所,运动量和光照时间明显增加,提高了牛的体质和集体的抵抗能力。
而且,更加的符合奶牛的自然和生理需要,是它可以根据生理需要和各自的脾性全天候自由饮食与活动,不受人为的约束。
COW LONGEVITY 612015·11/12奶牛养生堂不同牛舍地面设计对奶牛的影响Christer Bergsten 1,黄鸿威2,宋扬3,马佳莹3,曹志军3(1.瑞典农业大学;2.利拉伐(天津)有限公司,天津 300308;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264(2015)11/12-0061-03摘 要:高产奶牛几乎全年或是整个生产周期都是在畜舍内度过。
非放牧条件下(如散栏饲养),多种因素(磨损、创伤、体重和微生物)会影响奶牛的蹄部(站立的时候)和腿部(躺卧的时候)健康。
尤其是奶牛在生活环境较差时不愿意走动,以免发生危险。
躺卧区域对奶牛来说最为重要,通道地面的质量还是会对奶牛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因为奶牛要四处走动进行社交活动,还要采食和挤奶。
为了给奶牛的休息、站立和行走提供合适的地面,牛舍需要配备柔软的地面,同时要有足够的摩擦力(防止牛蹄过度生长或避免过度损伤),并保证地面的干燥和清洁。
管理者应关注牛舍地面的卫生状况和管理水平,注意可能引起奶牛肢蹄损伤的危险区域,尽量减少奶牛行走在坚硬、不卫生及易损伤肢蹄的地面上,要保证每头牛有一个舒适的卧床。
应减少奶牛挤奶等候的时间,并保证奶牛24h都能觅食。
从长远的投资收益而言,牛舍建造应考虑使用柔软有弹性、质量好的橡胶垫,牛舍地面要有一定倾斜度,保证尿液及时通过管道排出,最好使用橡胶漏缝地板,同时配备刮粪板,最好在采食通道上铺设橡胶垫,并建设坚固的排水管道及排污系统。
关键词:奶牛;肢蹄;卧床;牛舍地面.提高奶牛使用年限对于提高牧场经济效益和改善奶牛福利尤为重要,而且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益。
有研究表明,奶牛淘汰率从37%降低到22%,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会减少一半[1]。
奶牛被动淘汰主要是由于疾病原因,如繁殖疾病、代谢性疾病和乳房炎。
由于肢蹄病导致的跛行是奶牛死亡和被淘汰的最主要原因。
140 5.9 4.5 53.6 33.5 6.5 4.1* 以卧栏为基础散栏式牛舍对奶牛进食量的影响也与管理因素相关,比如在6列式牛舍管理中,减少奶牛离开饲料和饮水的时间可缓解饲喂和饮水空间的不足。
高产奶牛的时间效率是奶牛管理中值得高度重视的内容,高产奶牛应该能够按照其需要很方便地接近饲料和饮水。
在选择散栏式牛舍时,不同生产水平的奶牛群应该设计不同的饲养密度。
4列式散栏牛舍可以选择27米或30米跨度,饲喂通道宽度根据饲喂车规格可以是4.5~6米;6列式散栏牛舍可能需要32~35米的跨度。
规模较小的牛群或较冷地区可以考虑2列式和3列式散栏牛舍设计,单侧饲喂。
增加牛舍跨度或减少饲喂通道宽度可以相应增加牛均占舍面积。
牛奶中87%的成份是水,在干物质进食高峰期饮水量是非常关键的。
奶牛对饮水空间的需求一般是每头牛3.0~9.1厘米。
典型的做法是在较冷地区每10~20头奶牛设置一个饮水池或提供61厘米的饮水空间;在炎热地区,则舍内牛均应提供9.1厘米的饮水空间。
一般在4列式和6列式散栏牛舍中每个通道联通处都设置饮水点,并且两种牛舍的数量相同。
因此,6列式牛舍的奶牛饮水空间较4列式牛舍少37.4%。
如果考虑牛舍过载造成牛群拥挤的情况,则牛舍的饮水空间减少更多,6列式牛舍尤甚。
建造6列式牛舍或牛舍饲养密度大的情况下,提供足够的有效饮水空间非常重要。
炎热季节里应满足每头牛9.1厘米饮水空间。
在选择4列式或6列式散栏式牛舍时,如果建筑成本作为主要考虑因素,就需要考虑牛舍过载,这样牛均投资可以降低。
通常情况下,4列式牛舍可以在卧栏数量基础上过载10%~15%。
而由于饲喂空间的限制,6列式牛舍大多数时候的有多少卧栏就养多少牛。
对两种类型牛舍的比较以每头牛为基础比以卧栏为基础更为准确,以每头牛为基础比较,则4列式牛舍成本高于6列式,但4列式牛舍能保持较高的饲喂空间和饮水空间,也有利于牛群管理。
无论选择哪种型式的牛舍,设计舍内奶牛容量和牛群大小时都必须与挤奶厅的规格和班次挤奶时间相配套,以最大限度提高挤奶厅的工作效率。
奶牛牛舍设计布局及成果
奶牛牛舍的设计布局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舍内空间、舍外空间、通风、灯光、饲料和水源、卫生和清洁等。
1. 舍内空间:根据牛的数量和品种确定牛舍的大小。
舍内需要设立
合适的分隔栏,将牛群分成不同的群体,以便管理和照顾。
每个牛
群需要足够的空间,以便牛能自由行动、躺卧和站立。
2. 舍外空间:为了牛能够在户外活动和晒太阳,牛舍外需要有一个
合适的牧场或者围栏。
牧场的面积应根据牛的数量来确定,每头牛
需要足够的空间来行走和吃草。
3. 通风:牛舍内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以确保空气流通,减少气味
和病菌的滋生。
可以设计通风窗、通风管道或者风扇来实现通风效果。
4. 灯光:牛舍内需要适当的灯光,以确保牛在夜间也能看清周围环境,避免惊恐和受伤。
可以使用天窗或者人工照明来提供光线。
5. 饲料和水源:牛舍内需要设立合适的饲料和水源,以供牛群随时
获取食物和饮水。
饲料和水源应该容易清洁和补充,并且能够满足
牛的需求。
6. 卫生和清洁:牛舍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以确保牛的健康和舒适。
牛舍内应设立合适的排泄物收集系统,并定期清理和处理。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奶牛牛舍可以提供一个舒适和健康的环境,促进奶牛的生长和产奶。
同时,牛舍的设计也应考虑到牧场管理的
便利性和效率,以方便养殖者的操作和管理。
卧床应该为奶牛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区域来躺卧。
然而,奶牛经常会站立在卧床中,这就增加了动物粪便掉落到躺卧位置的几率。
牛舍设计者通常的对策就是将卧床设计的更加拘束,迫使奶牛回到混凝土小路上来。
阻止奶牛使用卧床,当然会让它们保持干净清洁,狭窄的自由式卧床和更为约束性的颈扶圈设置均会使卧床中的粪便物质减少。
但是,仅仅卧床清洁度这一项指标可不能衡量一个卧床设计的好坏。
那些更加舒适的自由式卧床会更多地被奶牛使用,因此其上落有粪便的几率也就会增加。
小贴士●设计和管理动物的采食区域十分重要。
高饲养密度的情况下,由于动物会在饲槽周围展开激烈的竞争,牛群中地位偏下的奶牛无法占领位置而无法采食。
动物采食量越低,患病的几率就会越高。
●奶牛之间的物理性障碍,如颈夹和饲栏,有助于减少饲槽周围的竞争,从而增加动物采食时间。
●无论是要躺下还是站着,奶牛都喜欢挑选更为柔软的地面。
卧床的垫料越厚,其舒适度就会越高,但是需要花费更多的维护工作来保证卧床良好运转。
●当在自由式卧床里修建增添物理构造时,越少越好。
我们为卧床里增添物理构造,是为了我们的方便,可不是为了奶牛。
我们设计的卧床约束性越高,对奶牛来说它们的吸引力越低。
●新的研究已经展示了舍饲系统如何能够使成年乳牛更加舒适,像亚临床酮病和子宫炎类的普通疾病如何被更好的诊断出来,以及如何通过提高动物舍饲和管理方式来预防这些疾病。
实际问题也可能根本就不是卧床设计本身的问题。
在大多数的牛舍中,卧床周围用来让牛只站立的地面是坚硬且湿滑的水泥地。
因此,奶牛会把卧床当做逃离混凝土地面的避难所,因为卧床给奶牛们提供了一个干净柔软的地面来站立。
但是,站立在卧床中也就增加了动物在卧床中排尿排便的可能性,也就使得卧床更加不适合躺卧。
从这个角度看来,我们通常受到了这两个坏决定的困扰:一是选择约束性的卧床以便保持卧床表面更加清洁但却逼迫奶牛返回湿水泥地上,另一个是选择使用更加开放地设计并且增加维护卧床的频率。
牛舍发酵床技术工艺和效益分析牛舍发酵床技术是选用当地就近原材料制作加工、按照标准化养殖技术进行边实践边摸索总结积累经验,具有了一定的应用成功经验,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并将该项目列为典型案例。
牛舍发酵床技术、工艺设计,充分考虑奶牛的生活习性、气温、周边资源和牛场规模,尽量做到节能、节水,降低牛场投入和改善奶牛福利,提升企业竞争力,有利于打造一流的本土养殖企业着手。
建设工艺:首先收集电厂廉价炉渣灰做50公分垫层、第二层铺20公分稻壳、第三层铺20公分干牛粪、最上层铺10公分粉碎后的菌棒加金宝贝发酵菌,平铺后每日上下午旋耕机旋耕疏松,旋耕混合后即可使用,在奶牛舍内形成50公分厚的发酵床。
所需条件圈舍必须面积大、无遮挡、通风好。
牛粪在发酵床内可自动分解不用清除,从而消除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更使圈舍无臭味。
发酵床能长期连续使用,每天只需旋耕疏松两次,节省水电和人工,节省粪污处理设施运转费。
每月只需将最上层腐熟后的20厘米牛粪清理销售。
半年左右彻底清理,而后按比例继续重复新的发酵床制作。
牛舍发酵床工艺流程:炉灰、稻壳、干牛粪、菌棒按522:1分层铺设.一〉加入微量益生菌一〉旋耕机反复旋均匀形成50厘米厚的圈舍发酵床-—〉每天旋耕两次翻匀奶牛在大通铺发酵床上生活--〉牛粪污经过7-15天发酵腐熟--〉每月取15--20厘米的腐熟粪肥混合物一・〉作为有机肥的底肥或追肥上到饲料高株玉米和牧草地里一・〉增加饲料高株玉米和牧草产量、提高品质—〉收割青贮—〉加工—〉饲喂奶牛。
牛舍发酵床项目对提高牛群的舒适度和健康程度效果明显,对降低乳房炎、子宫炎、蹄炎、体细胞,提高泌乳牛的产奶率上约有10%提升幅度,仅仅采购垫圈用的沙子每年上百万元,炉渣灰属于高温焚烧后的无机质不含致病菌,价格比采购沙子每吨便宜10元,而且沙子中容易藏有未知致病病菌,仅此一项便可值得大范围向养殖户推广。
与圈舍发酵床提升项目相辅相成的三项内容:第一是棚圈建设跨度大:每头牛按照20平米活动范围配置,牛棚全部采用全自动活动的可提升式半坡屋面封闭棚区。
牧场建设中奶牛舒适度的考虑日期:2011-04-08 14:12编辑:admin来源:互联网查看:112次奶牛场建设的核心就是为奶牛提供一个适合奶牛生产生活的舒适环境,从而让奶牛更健康、更长寿,最终获取更高的产量,获取最大效益。
如何才会使奶牛更舒适呢?这需要我们了解奶牛一天24个小时都在做什么。
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奶牛大部分时间(50%——60%)是在休息,其次是反刍和采食量。
一、牛床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奶牛一天当中的休息时间占到50%以上,躺卧的奶牛反刍更多、能更好地让腿部、蹄部得到休息,因此首先要给奶牛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牛床。
牛床一般有散放牛床和散栏牛床(卧床)。
散放牛床,相对于散栏卧床来说,奶牛更喜欢这种散放的方式,躺卧时间会比散栏牛床增加半小时以上。
这种牛床要求更大的空间,以及相对干燥的气候,同时适合牛群规模相对较小的牧场,以色列的牧场多采取这种牛床方式。
散放牛床每头牛要求的休息空间为14——15平米。
每天通过各种方式来使牛床变得干燥松软,包括翻、耙、犁等,并采用可反转或可移动的凉棚晾晒,用大直径(2米)电风扇吹干等。
牛床基础采用高渗的碎石块,碎石块上铺垫无机料,最上面是覆土,因此每次松土即利于奶牛舒适,又利于牛尿的渗透,存留的大量干燥的牛粪又增加了松软度。
散栏卧床,一般有沙床、橡胶垫床和水床,相对于橡胶垫,奶牛更喜欢沙床。
美国绝大多数大规模牧场及我国新建规模化牧场均采用散栏牛床。
沙床需要大量的细沙土做垫料,清理不方便、维护费用大。
橡胶垫床清理方便、维护费用小,但缓冲作用小降低了奶牛的舒适度。
双腔室水床在奶牛卧倒时前室水垫可给膝部提供缓冲,整个身体倒下时后室给臀部予以缓冲。
前室承重1/3后室承重2/3,两个腔室不会因受力不同使水聚集到前部。
水的波动使牛粪及漏奶散落于两床之间的凹槽处,利于保护乳头干净卫生。
奶牛喜欢分隔栏更宽,胸档更低或没有胸档的散栏,奶牛每天在1.32米散栏躺卧时间比1.12米散栏长1.2小时,在没有胸栏的卧床躺卧时间比有胸栏的长1.2小时。
【规模化奶牛场运营管理——牧场盈利关键点】文章来源:刘云祥,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的牛牧场盈利的关键点作为牧场,我们唯一的目的就是盈利。
那么,如何才能使牧场盈利?首先是市场,包括饲料的价格和生鲜乳的基础价格,这两个价格是决定牧场是否盈利的一个客观存在的因素,市场饲料价格提高,生鲜乳定价基础降低,都会制约牧场的盈利水平。
其次就是牧场的管理水平。
牧场管理水平的高低涉及到产量的高低、牛奶质量的高低、繁殖育种水平的高低以及疾病发病率的高低。
所有这些都制约着牧场盈利水平的高低。
尤其是繁殖育种和疾病同时也制约着牛奶产量的高低。
产量是制约牧场盈利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
饲养成本的比重作为饲养成本,中国大多数牧场饲料成本占了60%~70%,养殖小区或者散养户可能会超过70%。
第二大的部分就是折旧摊销,包括设备的折旧、厂房的折旧、成乳牛的摊销等,大概占15%~20%。
另外就是牛场的人员工资,大概占5%左右,在中国,工资水平相对来说不是很高,但有逐渐提升的趋势。
其他的制造费用,包括维修费、电费,还有比如说垫料或实验经费等,大概是10%~15%。
每头牛饲料成本里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维持,一部分是产奶,也就是说,维持需要部分是必须给予的,牛在不产奶的情况下,还要生活,包括走路、呼吸、福利等。
而另一部分是产奶需要,这部分投入高低,直接影响产奶水平的高低,牛奶产量地提高,会稀释维持成本,减少每单位牛奶耗用饲料,减少单位牛奶的饲养成本。
影响产奶量的因素产量如何提高?不是仅仅依靠饲料的投入或者饲料的改变。
影响产奶量的因素中,其中很大的一方面就是奶牛舒适度,在饲料水平相对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奶牛舒适度的大小直接制约了牛场牛奶产量的高低,也就是说不同的奶牛舒适度水平,对产奶量的影响非常大。
整个产奶水平如果按100%计算,那么其中至少有1/4的制约因素是奶牛舒适度。
饲料质量的高低虽然说是决定因素,但是它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大概在8%~10%。
饲槽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对奶牛产量的贡献仅次于奶牛舒适度。
牛舍设计的合理布局牛舍是用来养牛的场所,其合理的布局对于牛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牛舍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牛的行为特点、饲养环境和人工管理等因素,以确保牛舍布局符合实际需求,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一、牛舍的功能区划牛舍的功能区划是牛舍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合理的功能区划可以提高牛的生产效率,减少人工管理的复杂性。
一般来说,一个牛舍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1. 饲料存放区:用于存放牛饲料的区域。
这个区域应当离牧草地或饲料仓库较近,方便饲料的储存和取用。
2. 饮水区:设置合适的饮水设施,确保牛在任何时间都能够方便地获取清洁的饮用水。
3. 牛排区:牛排是为了方便饲养人员观察牛的情况和进行必要的照顾而设置的区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置不同大小的牛排。
4. 休息区:为牛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可以设置合适的牛栏和牛床。
牛床的选择应当考虑到牛的体型和习性,以提供最佳的休息条件。
5. 密集区:一般情况下,牛喜欢在一起群居,可以设置一个相对较大的密集区,让牛在这里自由活动。
二、牛舍的布局原则在确定牛舍的布局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以保证牛舍的布局合理和高效:1. 通风良好:牛舍需要进行有效的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在布局时,可以将通风窗或者通风道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确保空气流通,并减少氨气和二氧化碳的积聚。
2. 光线充足:充足的光线对于牛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至关重要。
在牛舍的布局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光,合理设置窗户和采光设施,让阳光能够照射到牛的活动区域。
3. 系统化布局:牛舍的布局要尽可能的系统化,减少人员和牛的交叉行走,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按照牛舍的功能区划,将各个功能区域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系统。
4. 确保安全:牛舍的布局应当考虑到牛的安全。
牛舍内设置的设施和设备应当符合安全标准,尽量避免尖锐物品和危险区域,以防止牛的受伤。
5. 管理便利:牛舍的布局应当方便管理和观察。
可以设置观察窗、便携式灯具等设施,以方便饲养人员的操作和管理。
牛圈垫料间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更加重视牛只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因此对牛圈垫料的种类和材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牛圈垫料种类包括橡胶垫、EVA泡沫垫、稻草垫、木屑垫等。
每种牛圈垫料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究竟哪种垫料更适合用于牛圈,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本研究旨在探讨牛圈垫料在牛舍中的可行性,通过对不同种类牛圈垫料的性能进行比较,以期为养殖户在选择牛圈垫料时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内容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牛圈垫料的种类及特点1. 橡胶垫:橡胶垫具有耐磨损、耐腐蚀、防滑、易清洁等优点,适合用于高湿度环境下的牛舍。
2. EVA泡沫垫:EVA泡沫垫具有优良的缓冲性能和舒适性,适合用于提高牛只的休息舒适度。
3. 稻草垫:稻草垫具有保温、隔湿等特点,可以提供适度的软硬度,但易堆积污垢。
4. 木屑垫:木屑垫具有吸水、防滑、保暖、防异味等优点,但易霉变。
二、牛圈垫料的性能比较1. 牛圈垫料的吸水性:通过实验对比不同牛圈垫料的吸水性能,了解其在牛圈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导致湿度过高。
2. 牛圈垫料的抗压性:通过实验测试不同牛圈垫料在受力情况下的变形程度,了解其承重能力和保护作用。
3. 牛圈垫料的耐磨性:通过实验对比不同牛圈垫料的耐磨性能,了解其在长时间使用后的耐用程度。
4. 牛圈垫料的清洁性: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牛圈垫料的清洁难度,了解其在日常清洁维护中的便捷程度。
三、牛圈垫料在牛舍中的应用研究1. 实验设计:在实际牛舍中设置不同种类的牛圈垫料,观察不同牛圈垫料对牛只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2. 数据收集:收集牛只在不同牛圈垫料上的休息时间、进食量、体重增长等数据,分析其对比结果。
3. 结论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不同牛圈垫料的优劣势,为养殖户提供合适的牛圈垫料选择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和实验,可以全面了解不同种类牛圈垫料在牛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养殖户选择合适的牛圈垫料提供科学依据。
散栏牛舍及橡胶垫牛床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魏小红潘周雄王成堂
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09年第08期
摘要:以清镇草地奶牛示范场与传统牛舍花溪奶牛场的泌乳奶牛及设施为试材,在肢蹄病发生率、能量损耗方面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1)散栏牛舍比传统牛舍肢蹄病发生率低13.44%;(2)橡胶垫牛床比传统牛床能量损耗每天减少1.521MJ。
关键词:散栏牛舍;橡胶垫;发病率;传导散热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815.4;S82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09)08-0020-01
品种、营养和环境被誉为畜牧业的“三大支柱”,家畜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遗传和营养优势。
从牛床的设计上看,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奶牛场,其地板结构大多是水泥地板。
传统的水泥地板冷硬湿滑,奶牛易滑倒摔伤或发生肢蹄病[1],且从地面损失的能量多。
因此,笔者用清镇草地奶牛示范场与传统牛舍花溪奶牛场的泌乳奶牛及设施为试验材料,在肢蹄病发生
率、能量损耗、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花溪奶牛场(传统牛舍)2008年度患肢蹄病奶牛的治疗和淘汰头数统计资料;清镇草地奶
牛示范场全年患肢蹄病奶牛的治疗和淘汰头数记录资料。
(2)橡胶牛床垫、水泥地面以及用于测量的点温度计。
1.2方法
(1)以花溪奶牛场(传统牛舍)2008年度患肢蹄病奶牛的治疗和淘汰头数统计资料为参照,与
清镇草地奶牛示范场全年患肢蹄病奶牛的治疗和淘汰头数记录资料进行比较。
(2)用点温度计分别测量橡胶垫、水泥地板温度,根据传导散热量公式Hc=As×K×(Ts-Tm)分别计算奶牛躺卧在水泥地面和橡胶垫上时因传导散发的热量并作经济效益分析。
2结果
2.1肢蹄病的发生率比较
以花溪奶牛场(传统水泥地面)2008年度患肢蹄病奶牛的治疗和淘汰头数统计资料为参照,与清镇草地奶牛示范场全年患肢蹄病奶牛的治疗和淘汰头数记录资料进行比较(见表1)。
表1统计了花溪奶牛场和清镇草地奶牛示范场泌乳奶牛2008年度肢蹄病的发生率。
可以明显看出,清镇草地奶牛示范场奶牛肢蹄病的发生率和淘汰率远远低于花溪奶牛场奶牛。
2.2能量损耗估算
用点温度计分别测量橡胶垫、水泥地面温度,根据传导散热量公式Hc=As×K×(Ts-Tm)分别估算奶牛躺卧在水泥地面和橡胶垫上时因传导散发的热量,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夏季橡胶垫比水泥地面减少了牛体传导散热量35.218 W(冬季差距更大)。
若奶牛每天躺卧的时间按12h计算,则躺卧在水泥地面比躺卧在橡胶垫上多消耗
12h×3600×35.218W=1.521MJ,折合玉米0.2kg(玉米的产奶净能7.57MJ/kg[4])。
那么,采用橡胶垫每头奶牛每天节省的能量相当于0.2kg的玉米所含的产奶净能。
3经济效益分析
若按清镇奶牛场518头奶牛的规模,橡胶垫使用5年[5]计算,传统牛舍每头奶牛的初期投入315元;散栏牛舍的一个栏位及橡胶垫牛床的初期投入是480元(315元地面设施;120元橡胶垫;45元围栏),每头肢蹄病淘汰奶牛价值
3 450元,玉米市场价1.60元/kg。
由表1和表2求出散栏牛舍比传统牛舍节约的费用损失(见表3)。
由表3可知,该规模518头奶牛的奶牛场,全群每年节约费用及经济损失高达107 707.74元,每年每头增加效益为207.93元。
所以使用橡胶垫牛床能给奶牛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但是,其初期投入较大。
4结论
4.1散栏饲养及橡胶垫牛床降低了肢蹄病的发生率
散栏饲养可自由活动、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同时橡胶垫的高弹性和干燥性[6],减少了拴系饲养时站立的疲劳和痛苦,改善了奶牛的福利待遇,从而降低了肢蹄病的发生率。
4.2橡胶垫牛床减少奶牛热量的损失,提高饲料利用率
橡胶垫导热系数小,奶牛躺卧在上面,通过传导散发的热量少,即奶牛用于维持体温的能量消耗少,大量的饲料生产牛奶,饲料能量转化效率提高。
4.3散栏饲养及橡胶垫牛床提高饲养奶牛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初期投入、节省饲料、因肢蹄病淘汰牛价值、鲜奶产值几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散栏饲养及橡胶垫牛床饲养与传统牛舍饲养相比较,每头奶牛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207.93元。
综上所述,散栏牛舍及橡胶垫牛床在奶牛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对促进奶牛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家璞,齐长明.大家畜肢蹄病[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2]戚咸理,陈铁桥.畜床环境对家畜健康及生产力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
报,2000,26(6):443-444.
[3]刘凤华.家畜环境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单安山.饲料与饲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唐春梅,王凤岐.奶牛场场址选择及牛舍布局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67-3868.
[6]王跃清, 陆永其. 牛床铺设橡胶垫效果观察[J]. 养殖技术顾问,200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