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义四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15.13 KB
- 文档页数:6
下定义练习题及答案一、下定义应牢记一个公式: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用公式表示就是: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邻近属概念”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
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
其格式多为“×××是×××的×××”。
如:无理数是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或“×××叫×××”,如: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叫无理数。
例如:民歌是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劳动人民创作的。
在这个定义中,“诗歌”是邻近属概念。
“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劳动人民创作的”是民歌和其他诗歌的本质差别。
即种差。
二、下定义要走好三个步骤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概念。
邻近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提取或者归纳;一种是提取的属概念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属概念。
第二步:寻找种差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
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
第三步:整合成单句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连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
要注意这些属性组成的种差是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
确定陈述语序,合理排序。
确定陈述语序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所给种差的材料,寻找其中的陈述线索,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
下面以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第18题为例来具体分析。
请筛选、整合下列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魔术”的定义。
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字。
魔术这种杂技节目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手段,使物质在观众眼前出现奇妙的变化,或出现或消失,真可谓变化莫测。
主标题:如何给事物下定义副标题:给事物下定义既有原则,也有公式,如何科学的给事物定义呢?关键词:语段压缩,下定义,公式,原则难度:4重要程度:5内容:下定义,也叫界说,就是用简洁的判断句的形式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揭示的一种逻辑方法。
这个揭示事物内涵的判断就叫做定义。
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
完成这种工作,作题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
用公式表示一般就是:被定义概念=相邻的属概念(大概念)+种差(即被定义概念区别于同一类属的其他种概念的本质属性)下定义时,必须先确定主干(判断句形式),然后再将所提供的有关信息作为修饰语按多层定语(状语)的排列顺序插入到主干中,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具体描述。
如: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魔术”的定义。
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个字。
(2006年全国卷Ⅱ)魔术这种杂技节目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和手段,使物体在观众眼前出现奇妙的变化,或出现或消失,真可谓变化莫测。
这种表演常常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某种特殊的装置表演各种物体(动物或水火等)迅速增减隐现的变化,令观众目不暇接,产生奇幻莫测的神秘感觉。
魔术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参考答案:(魔术是)借助物理、化学原理或特殊装置,以不易察觉的敏捷手法,使物体出现、消失或产生奇妙变化的一种杂技。
(或:魔术是以迅速敏捷的技巧或用特殊装置把实在的动作掩盖起来,使观众感觉到物体忽有忽无、奇幻莫测的一种杂技。
方法总结:1、确定答题模式:什么是什么2、确定一个主干句,然后把其他句作为附加成分填进主干句。
3、调整附加成分的排列顺序。
4.下定义一般是单句。
明确强调:给事物下定义时,要用好“四条原则”1、定义必须相称:外延相等,不可“过宽”,也不能“过窄”,如“知识分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因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一般上都可称为“知识分子。
下定义的方法下定义应牢记一个公式: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用公式表示就是: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既和其它属概念的本质的差别),“邻近属概念”是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
例如:民歌是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劳动人民创作的诗歌。
在这个定义中,“诗歌”是邻近属概念。
“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劳动人民创作的”是民歌和其他诗歌的本质差别。
即种差。
二、下定义要走好三个步骤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
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概念。
邻近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提取或者归纳;一种是提取的属概念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属概念。
第二步:寻找种差。
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
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第三步:整合顾单句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连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
要注意这些属性组成的种差是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
确定陈述语序,合理排序。
确定陈述语序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所给种差的材料,寻找其中的陈述线索,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
请看起来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第18题请筛选、整合下列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魔术”的定义。
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字。
魔术这种种杂技节目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手段,使物质在观众眼前出现奇妙的变化,或出现或消失,真可谓变化莫测.这种表演常常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某种特殊的装置表演各种物体、动物或水火等迅速增减隐现的变化,令观众目不暇接,产生奇幻莫测的神秘感觉。
魔术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什么是下定义一、下定义应牢记一个公式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用公式表示就是: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既和其它属概念的本质的差别),“邻近属概念”是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
例如:民歌是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劳动人民创作的诗歌。
在这个定义中,“诗歌”是邻近属概念。
“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劳动人民创作的”是民歌和其他诗歌的本质差别。
即种差。
二、下定义要走好三个步骤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
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概念。
邻近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提取或者归纳;一种是提取的属概念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属概念。
第二步:寻找种差。
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
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第三步:整合顾单句举例如下:请筛选、整合下列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魔术”的定义。
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字。
魔术这种种杂技节目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手段,使物质在观众眼前出现奇妙的变化,或出现或消失,真可谓变化莫测.这种表演常常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某种特殊的装置表演各种物体、动物或水火等迅速增减隐现的变化,令观众目不暇接,产生奇幻莫测的神秘感觉。
魔术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第一步:从材料中找到邻近的属概念是“杂技”。
第二步:在所提供的材料里,第一句可以提取出要点“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和“出现奇妙的变化”,第二句中提取要点“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特殊装置”。
这里的“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的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在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就会造成定义不严密。
第三步:“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是魔术的手法,“出现奇妙的变化”是魔术的结果,“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特殊装置”是魔术的借助装置。
高考下定义题型分析一、下定义应牢记一个公式: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用公式表示就是: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即和其它属概念的本质差别),“邻近属概念”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
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
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
如:无理数(种概念)是(判断词)无限而不循环(本质特征)的小数(属概念);或“×××叫×××”,如: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叫无理数。
例如:民歌是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劳动人民创作的。
在这个定义中,“诗歌”是邻近属概念。
“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劳动人民创作的”是民歌和其他诗歌的本质差别。
即种差。
二、下定义要走好三个步骤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概念。
邻近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提取或者归纳;一种是提取的属概念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属概念。
第二步:寻找种差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
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
第三步:整合成单句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连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
要注意这些属性组成的种差是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
确定陈述语序,合理排序。
确定陈述语序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所给种差的材料,寻找其中的陈述线索,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
下面以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第18题为例来具体分析。
下定义四原则范文四原则是指BDD(行为驱动开发)的核心原则,该原则强调软件开发应该从用户的行为出发,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进行开发。
以下是四个BDD的核心原则:1. 共享理解(Shared Understanding):共享理解是指在开发团队和相关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起对系统需求的共同理解。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团队成员应该通过定期会议、讨论和示例来确保每个人都明白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共享理解不仅仅是关于功能需求的理解,还包括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如性能、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等。
通过共享理解,团队成员可以在开发过程中更好地协同工作,减少沟通误差,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
2. 描述行为(Describing Behavior):描述行为是指对系统的行为进行明确而精确的描述。
通过描述行为,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并使用这些描述来指导开发工作。
描述行为通常以自然语言的形式表达,但也可以使用更具体的工具和技术,如Gherkin语言和行为规范等。
有效的描述行为应该具有明确的预期结果,并且可以用于自动化测试。
3. 自动化测试(Automated Testing):自动化测试是指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技术来验证系统的行为是否符合预期。
自动化测试可以减少手动测试的工作量,并提高测试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通过自动化测试,开发团队可以更频繁地运行测试,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复。
自动化测试还可以为开发团队提供快速反馈,以便及时调整开发策略和设计。
4. 迭代开发(Iterative Development):迭代开发是指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来进行开发工作。
每个迭代周期通常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发布等阶段。
通过迭代开发,团队可以更早地获得用户的反馈,并及时进行调整。
迭代开发也可以提高开发速度和灵活性,同时可以降低项目风险。
在每个迭代周期结束时,团队应该进行评审和回顾,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并在下一个迭代中进行改进。
辩论的基本方法了解了什么是辩论赛以后,我们就可以来讨论怎么玩辩论赛了,郭宇宽师兄把辩论的方法概括为四招,分别是下定义,追问逻辑,搜集论据,提升价值。
这点应该也是广大辩论爱好者的共识,我们就来逐一介绍一下。
1、下定义:讨论任何一个问题,先要搞清楚讨论的是什么,就好像我们讨论辩论的问题,一上来我们就先要了解辩论是怎么一回事,一般而言,对问题的定义是讨论的前提,如果讨论问题的双方连基本定义都不一样,那么之后的讨论就完全没有意义了,而事实上,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学生辩论赛中,双方往往是在概念定义不同的情况下进行辩论,或者是整场比赛都在进行概念定义的纠缠。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出题者的问题,很多辩题的概念出的比较空泛,给了双方比较大的想象空间,从而导致双方基本定义的不同。
另一个问题就是有些队伍会对定义做过度的斟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抠定义”比如看过一个比赛题目是“大人不计小人过”一方定义说,过是小错,错是大错,今天辩题中的过是非原则性的小错误。
这样的辩论就容易陷入诡辩的误区,是我所不提倡的。
下定义的原则最基本的就是约定俗成,也就是我们讲的常识,一方下一个让我听着很别扭的定义,从我的感受来说,这往往不是严谨,而是显得抬杠,郭宇宽师兄举过一个例子,说他到饭店去跟服务员说“给我一杯水”结果那个服务员从厕所倒了一杯水来,这确实也是水,但语境很明确表示要的是一杯用来喝的水,这就不叫严谨,就是抬杠了。
2、追问逻辑:几乎所有的辩手都知道逻辑有多重要,但真正能把逻辑玩顺溜的却没有多少,也有朋友在训练队伍时要求辩手的陈词每个单句前后都要能用因为所以连接起来,我是没有做过这样的训练,想来应该也是一件极困难的事情,对于逻辑的训练主要是两个目标,一是要能识别对方的逻辑错误,二是要避免自己犯逻辑错误。
下面列举几种辩论新人常容易犯的错误。
(1)缺失性比较:很多辩题的模式是:对于C 而言,A与B哪个更重要。
很多新人的比较方式是“如果没有A会如何如何,所以A比B更重要”事实上,这个类型的辩题A与B往往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所以对方也可以说“如果没有B会如何如何,所以B比A更重要”当然,这样的论证都是无效的,因为从这个层面来讲,A和B都是必要条件,无从比较出哪个更重要。
下定义的方法及误区下定义就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
它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个部分组成:被定义项就是要求被揭示内涵的概念,也就是需要明确的概念;定义项就是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定义联项即系动词“是”“为”等。
如果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种概念=概念所归的属+种差(即特征)。
正确的下定义应遵守以下四条规则:一是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外延要相等,不能过宽或过窄;二是定义项中不能有含混或比喻的词语;三是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包括被定义项;例1 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0字。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
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
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
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解析其次找出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人的一种活动(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
再次筛选相关信息:第二句介绍“创造”的特点,第三、四句介绍创造的两种类型;最后一句介绍其必要条件。
最后是整合,把二至五句的内容整合为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为了满足字数要求还要把重复的内容、次要的内容删去。
答案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点拨 1. 明确概念。
属概念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提取或者归纳;一种是在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去推理确定属概念。
如安徽高考卷给“年画”下定义,其属概念是图画,可以直接从文段中提取。
2. 提取要点。
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
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的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
如安徽高考卷中“年画”的特征: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含有吉祥喜庆意义。
3. 筛选整合。
整合成单句就是将种概念、种差、属概念,用“是”、“为”等一类连接词连结起来。
下定义四原则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下定义四原则“依据所供材料下定义”是语用题的一种常见类型,它主要考查两种能力:一是信息分析、鉴别、筛选、整合的能力,二是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应对这类考题,笔者以为主要应把握好如下四个原则:一、下定义必须是单句下定义必须以单句的形式呈现。
不管命题人在题干中有没有明示,同学们给出的“定义”都必须是单句。
由于命题人所提供的材料往往比较复杂,一般都由好几个单句(甚至复句)组成,同学们如果缺乏强烈的单句意识,极容易导致答题不得分。
又,既然下定义必须是单句,在对材料进行分析、鉴别、筛选、整合的时候,最好首先找到一个“主干句”,然后再把其他有效材料变成这个“主干句”的修饰成分。
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有“主干句”。
碰到这种情况,就必须从材料中筛选出能够充当“主干句”的宾语中心词。
(主语、谓语则不必找。
主语必定是“定义”的对象,谓语必定是“是”。
)例1 将下面关于“修辞”的阐述,组合成一句话,给“修辞”下个定义。
可适当增删词语。
(45个字以内)①这是一种活动。
②这种活动的展开要依据题旨,也要依据情境。
③这种活动与写作者有关,也与说话者有关。
④它用在写作者和说话者要表达的内容上。
⑤它要运用到各种语文材料,也要运用到各种表现手法。
⑥它的表现要恰当。
解析:命题人提供了六个句子,其中②句、③句和⑤句还是复句。
要组成一个单句给“修辞”下定义,首先可以看看能不能从材料中找到一个“主干句”,经分析发现①句是比较合适的。
接下来再对其余五句进行“整合”,使之全部变成“活动”的修饰成分。
参考答案: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和表现手法,恰当地表现写作者和说话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活动。
例2 根据下列信息,给“个人存款实名制”下定义。
据有关方面介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操作后,我国将全面推行个人存款实名制。
目前,国际通行的个人存款办法是,储户到银行存款必须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并要提供足以证明姓名真实性的身份证等相关的法定证件。
下定义应遵循的逻辑规则逻辑是研究推理和思维过程的学科,它使我们能够从已知的信息中推导出新的结论,并判断这些结论是否有效。
在逻辑中有一些基本的规则,这些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进行推理和思考。
下面将介绍一些应遵循的逻辑规则。
1.非矛盾原则:也称为矛盾律,它指出一个命题不能既为真又为假。
换句话说,一个命题和它的否定不能同时成立。
例如,如果说“今天是星期一”,那么“今天不是星期一”就是矛盾的。
2.排中律:排中律指出一个命题要么为真,要么为假,不存在中间地带。
换句话说,一个命题和它的否定必有且只有一个为真,另一个为假。
例如,“这个苹果是红色的”和“这个苹果不是红色的”两者必须有一个为真。
3.化归律:也称为归谬律,它指出如果一个命题的否定为真,那么这个命题本身必须为假。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命题的否定成立,那么这个命题就不能成立。
例如,如果说“所有的狗都会叫”,那么否定这个命题的就是存在一个狗不会叫的情况。
4.蕴涵律:蕴涵律指出如果一个条件命题为真,那么它的逆反命题就必定为假。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命题的充分条件成立,则其必要条件也就必定成立。
例如,如果说“如果下雨,那么地面湿润”,则逆反命题“如果地面不湿润,那么不下雨”为假。
5.假言推理:假言推理是一种常见的逻辑推理形式,它基于条件命题的关系进行推理。
假言推理有三种形式:前提推理、假设推理和联言推理。
-前提推理:前提推理是指通过推理得出结论,前提和结论都是条件命题。
例如,“如果我努力学习,那么我会成功。
我努力学习,所以我会成功。
”-假设推理:假设推理是通过对条件的假设来推断结论。
例如,“如果这个问题有答案,那么我可以找到它。
我假设这个问题有答案,所以我可以找到它。
”-联言推理:联言推理是通过多个条件命题的逻辑关系来推断结论。
例如,“如果下雨并且我没有雨伞,那么我会湿透。
下雨而且我没有雨伞,所以我会湿透。
”6.拒斥律:拒斥律指出如果两个命题中一个为真,另一个必定为假。
下定义练习题及答案一、下定义应牢记一个公式: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用公式表示就是: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邻近属概念”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
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
其格式多为“×××是×××的×××”。
如:无理数是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或“×××叫×××”,如: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叫无理数。
例如:民歌是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劳动人民创作的。
在这个定义中,“诗歌”是邻近属概念。
“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劳动人民创作的”是民歌和其他诗歌的本质差别。
即种差。
二、下定义要走好三个步骤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概念。
邻近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提取或者归纳;一种是提取的属概念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属概念。
第二步:寻找种差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
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
第三步:整合成单句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连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
要注意这些属性组成的种差是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
确定陈述语序,合理排序。
确定陈述语序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所给种差的材料,寻找其中的陈述线索,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
下面以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第18题为例来具体分析。
请筛选、整合下列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魔术”的定义。
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字。
魔术这种杂技节目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手段,使物质在观众眼前出现奇妙的变化,或出现或消失,真可谓变化莫测。
高考下定义题型分析一、下定义应牢记一个公式: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用公式表示就是: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即和其它属概念的本质差别),“邻近属概念”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
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
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
如:无理数(种概念)是(判断词)无限而不循环(本质特征)的小数(属概念);或“×××叫×××”,如: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叫无理数。
例如:民歌是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劳动人民创作的。
在这个定义中,“诗歌”是邻近属概念。
“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劳动人民创作的”是民歌和其他诗歌的本质差别。
即种差。
二、下定义要走好三个步骤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概念。
邻近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提取或者归纳;一种是提取的属概念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属概念。
第二步:寻找种差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
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
第三步:整合成单句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连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
要注意这些属性组成的种差是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
确定陈述语序,合理排序。
确定陈述语序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所给种差的材料,寻找其中的陈述线索,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
下面以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第18题为例来具体分析。
下定义四原则“依据所供材料下定义”是语用题的一种常见类型,它主要考查两种能力:一是信息分析、鉴别、筛选、整合的能力,二是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应对这类考题,笔者以为主要应把握好如下四个原则:一、下定义必须是单句下定义必须以单句的形式呈现。
不管命题人在题干中有没有明示,同学们给出的“定义”都必须是单句。
由于命题人所提供的材料往往比较复杂,一般都由好几个单句(甚至复句)组成,同学们如果缺乏强烈的单句意识,极容易导致答题不得分。
又,既然下定义必须是单句,在对材料进行分析、鉴别、筛选、整合的时候,最好首先找到一个“主干句”,然后再把其他有效材料变成这个“主干句”的修饰成分。
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有“主干句”。
碰到这种情况,就必须从材料中筛选出能够充当“主干句”的宾语中心词。
(主语、谓语则不必找。
主语必定是“定义”的对象,谓语必定是“是”。
)例1将下面关于“修辞”的阐述,组合成一句话,给“修辞”下个定义。
可适当增删词语。
(45个字以内)①这是一种活动。
②这种活动的展开要依据题旨,也要依据情境。
③这种活动与写作者有关,也与说话者有关。
④它用在写作者和说话者要表达的内容上。
⑤它要运用到各种语文材料,也要运用到各种表现手法。
⑥它的表现要恰当解析:命题人提供了六个句子,其中②句、③句和⑤句还是复句。
要组成一个单句给“修辞”下定义,首先可以看看能不能从材料中找到一个“主干句”,经分析发现①句是比较合适的。
接下来再对其余五句进行“整合”,使之全部变成“活动”的修饰成分。
参考答案: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和表现手法,恰当地表现写作者和说话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活动。
例2根据下列信息,给“个人存款实名制”下定义。
据有关方面介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操作后,我国将全面推行个人存款实名制。
目前,国际通行的个人存款办法是,储户到银行存款必须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并要提供足以证明姓名真实性的身份证等相关的法定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