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创新杯”电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最新数控车教案完美版
- 格式:doc
- 大小:217.50 KB
- 文档页数:8
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机械类等奖课件:数控车床螺纹轴的加工说课课件 (一)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机械类等奖课件:数控车床螺纹轴的加工说课课件一、选题背景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螺纹轴的加工已成为了机械行业重要的一环。
而数控车床作为一种高效、精度高、成本低的金属加工设备,在螺纹轴加工领域也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次演讲的选题为“数控车床螺纹轴的加工”。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数控车床对螺纹轴的加工方案;2、使学生学会应用CAD软件进行制图操作;3、使学生了解数控编程的基本语法;4、使学生能够调试数控设备进行螺纹轴的加工。
三、教学重点1、数控编程的语法;2、调试数控设备进行螺纹轴的加工。
四、教学难点1、数控编程语法的掌握;2、数控设备的调试。
五、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本课讲授的内容主要有:数控车床螺纹轴的CAD绘制、数控编程语法、数控设备的调试和螺纹轴的加工。
2、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解、演示、展示的教学方式,讲解数控编程语法,演示CAD软件的使用方法、调试数控设备的方法和螺纹轴加工的方法,展示数控加工的效果。
六、教学过程1、CAD绘图采用CAD对螺纹轴进行了建模,并生成了加工图纸。
2、数控编程语法讲解首先介绍了数控编程语法的基本语法和常用指令。
3、数控设备调试通过调试设备的方式,对车床进行了调试,并进行了检测。
4、螺纹轴加工使用数控车床按照绘制的加工图纸进行了螺纹轴的加工,最终得到了符合要求的螺纹轴。
七、课堂反思本次授课方式实现了讲解、演示、展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培养。
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自我评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实践意义。
《数控车编程与操作训练》中的粗车复合循环指令G71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黑龙江农垦工业学校机电学科的一名教师,我叫田琦。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数控车编程与操作训练》中的粗车复合循环指令G71这一章节。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控车编程与操作训练》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系列教材之一。
本课选自第二单元第3节。
选择本教材有三个原因。
一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现有设备的种类选择。
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及从事工种难度选择。
三是教材授课方向和培养目标符合企业需求。
通过使用本教材达到提高教学效益,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目的。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数控加工工艺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基本编程指令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复合切削循环部分,所以学好本节课为以后的指令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内容包含的一些工艺、操作知识,是实践考核内容。
因此,本节内容在数控编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强,思考钻研能力差的特点。
那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
通过使用信息化教学、项目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加工工件等实训课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职业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G71的重要作用。
掌握G71的格式及参数说明。
熟记G71的注意事项。
熟练的将G71命令应用于编程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工艺与编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和思维能力、扩展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全国“创新杯”电类专业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电动机连续控制电路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内容异步电动机连续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与检修授课时间2015-4-20专业班级高二机电1班授课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第2版)课时 3授课类型理实一体学生数42教材分析我校使用的教材是杜德昌老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第2版)》。
学校专业部又根据学校课程设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参考了其它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的相关教材,整合出了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项目式教学计划。
这一课是项目六的内容。
本项目内容是此实训课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渡章节,是帮助学生一步步收集电机控制电气技巧重要的一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所有学生都要熟悉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熔断器、按钮等电器元件的电气符号和使用方法。
2.80%的同学要掌握电动机连续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90%的同学能够正确安装电动机连续控制电路。
2.80%的学生能够掌握电动机连续控制电路的调试、检修的方法和技巧。
3.少数同学能够总结并应用电气技巧。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教学重点根据电动机连续控制电路的电气原理正确安装、调试和检修电路。
教学难点1.电动机连续控制电路的电气原理。
2.总结电气技巧。
学情分析高二机电一班共有42名学生,该班同学对实训课程兴趣颇浓,实训技能水平良好。
在此之前学习的安全用电相关知识、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电工基本操作方法和低压元器件的使用方法都能掌握,所有同学都完成了电动机控制电路中最简单的点动控制电路的装接操作,但是该班同学理论基础知识薄弱。
教学方法本着“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引导法、教师演示法、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
学习方法为了更好实现“五个对接”的教学改革目标,学生能够在做中学,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采用对比观察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来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学科CAXA制造工程师章第1章概述授课人李静节 1.1、1.2、1.3专业课审查意见:同意使用专业科主任签名:授课日期授课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具投影仪授课节次授课班级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CAD/CAM基本概念。
2.了解CAD/CAM的发展与应用。
3.知道CAD/CAM适用的行业和软件的特色。
教学重点:1)CAD/CAM基本概念。
2)CAD/CAM的适用行业。
教学难点:1)CAD/CAM造型差异。
2)CAD/CAM主要功能。
上堂课复习提问:思考什么是CAD/CAM?新课教学提纲:第1章概述一、播放一段有关CAXA的视频二、1.1 CAD/CAM综述※ 1.1.1 CAD/CAM基本概念 1.1.3 CAM造型的要求1.1.2 CAD/CAM造型的差异1.2 CAD/CAM的发展与应用1.2.1 CAD/CAM的发展 1.2.3 主流CAM软件介绍1.2.2 CAD/CAM的应用1.3 CAXA制造工程师概述1.3.1 适用行业 1.3 .3 主要功能1.3.2 软件特色 1.3.4 新功能课后作业:1.预习第2章 CAXA制造工程师2006概述。
2.思考“饭盒”的实体绘制。
小结:CAXA了解制造工程师软件。
学科CAXA制造工程师章第2章 CAXA制造工程师2006概述授课人李静节 2.1、2.2、专业课审查意见:同意使用专业科主任签名:授课日期授课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具投影仪授课节次授课班级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CAXA制造工程师2006的安装与运行环境。
2)熟悉CAXA制造工程师2006系统的用户界面(绘图区、主菜单、立即菜单、快捷菜单、对话框、工具条、“点工具”菜单、矢量工具、选择集拾取工具)。
教学重点:1)CAXA制造工程师2006的安装。
2)CAXA制造工程师2006系统的用户界面。
教学难点:如何熟练掌握CAXA制造工程师2006系统的用户界面?上堂课复习提问:思考CAD/CAM的概念?新课教学提纲:第2章 CAXA制造工程师2006概述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二、2.1 CAXA制造工程2006师系统简介2.1.1 运行环境2.1.3 卸载2.1.2 安装与运行※2.2 用户界面2.2.1绘图区 2.2.6 工具条2.2.2 主菜单 2.2.7 “点工具”菜单2.2.3立即菜单 2.2.8 矢量工具2.2.4 快捷菜单 2.2.9 选择集拾取工具2.2.5 对话框三、展示“饭盒”的实体造型课后作业:1.预习第2章 CAXA制造工程师2006概述----(2.3、2.4)。
目录一、设计思想 (1)1.学情分析 (1)2.教材解读 (1)3.教学目标 (1)4.重点难点 (1)三、教学策略 (2)1.教法设计 (2)2.学法指导 (2)四、课程实施 (2)理论学习3环节 (2)1.咨询环节(课前) (2)2.计划环节(课前) (2)3.决策环节(课中)45分钟 (3)实践操作2阶段 (3)4.执行阶段(课中)180分钟 (3)5.检查阶段(课中)45 分钟 (5)教学成果1展示 (5)6.评估成果(课中)45分钟 (5)五、课后拓展: (5)六、板书设计 (6)七、教学反思 (6)附件1 引导文资料 (7)附件2自主学习任务单 (10)授课班级:14电气1班(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人数:24 人授课内容:电动机连续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授课学时:7课时一、设计思想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将微课—翻转课堂融入到引导文教学法中,以3211的模式呈现。
创建理论教学3环节,实践操作2阶段,教学成果1线路和1个虚拟货币评价体系的实践课堂。
1.学情分析岗位需求:主要从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工作。
知识水平:学习了点动控制电路,能绘制电路图,能叙述工作原理,对板前明线布线的工艺要求有了一定了解,线路安装及自检能力还有待加强。
认知特征:习惯于借助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交流互动。
2.教材解读教材特点:高教社出版的《电力拖动与PLC—项目式教学》采用“教材+学习卡”模式,创新教材呈现形式,配套的课程资源库、仿真实训软件等教学资源,为师生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
地位作用:《电动机连续控制电路》是该教材项目二的内容,是对点动控制电路的检验与提升,是学习正反转电路的基础,是机床线路中的典型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使用热继电器,能理解电动机连续控制原理,能完成电路安装与调试过程与方法课前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学习掌握理论知识,课中先仿真后实践进行线路安装与调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仿真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实践中提升技能,在职业目标的形成中提高的7S素养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安装电路并进行检查调试教学难点:理解线路工作原理三、教学策略1.教法设计借助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源,在海浪鱼研讨中实现翻转课堂,解决理论难题;仿真演练、实战比拼突出教学重点,督导检查强化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用虚拟货币的考核方式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
全国“创新杯”电子电工类说课大赛等奖作品教学设计模板精品 (一)近日,“全国创新杯”电子电工类说课大赛等奖作品教学设计模板精品正式发布。
本文将对此精品进行解读和分析。
一、教学设计模板的特点这份精品教学设计模板具有如下特点:1. 综合性。
模板涵盖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2. 系统性。
模板内容严谨、条理清晰,逐一道出了教学设计制作的各个环节。
3. 实用性。
模板贴近实际教学,注重实践操作,结合课程实际,运用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二、教学设计模板的框架教学设计模板主要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
具体分析如下: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以及达成目标所需的具体方法和方式。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和拓展内容。
教材内容是基础,可以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拓展内容则是加强、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实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中可采用课前预习、示范教学、互动问答、讨论策略、实践操作等多样化的方法。
4.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指辅助教学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
包括教学图像、教学实物、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人际关系建设等。
5.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由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定量、定性评价的过程。
包括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总结评价等多个环节。
三、教学设计模板的实施具体实施步骤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大纲的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评价策略的制定和教学调整等环节。
同时需要考虑选取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策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关键知识点。
总之,“全国创新杯”电子电工类说课大赛等奖作品教学设计模板精品是一份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模板,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全面掌握教学内容,更能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达到优异的成绩。
CAXA制造工程师2006概述“新建”就是创建新的ME图形文件。
CAXA制造工程师2006-草图基准面,顾名思义就是作为基准的平面。
制造工程师2006-曲线绘制直线是图形构成的基本要素,为了适应各种情况下直线的绘制。
直线功能提供了两点线、平行线、角度线、切线/法线、角等分线和水章 CAXA制造工程师2006-曲线绘制曲面绘制让特征截面线沿着特征轨迹线的某一方向扫动生成曲面。
2.固接导动3.导动线&平面导动线&边界线 5.双导动线 6.管道曲面2.工具平面CAXA制造工程师2006-曲线绘制曲面缝合是指将两张曲面光滑连接为一张曲面。
第4章 CAXA制造工程师2006-曲线绘制处理特征过渡根据指定壳体的厚度将实心物体抽成内空的薄壳体。
在指定位置增加加强筋。
阵列特征线性阵列通过线性阵列可以沿一个方向或多个方向快速进行特征的复制。
第6章 CAXA制造工程师2006---零件设计数控加工概述----(参考教程)数控机床介绍控制系统机床坐标系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6.3 CAXA制造工程师2006加工参数设置基础参数设置第7章仿真加工的各个工步的加工参数。
将选中的若干轨迹生成模板文件*.cpt.模板文件只保存轨迹的加工参数和刀具参数,几何参数不于保存。
应用模板用于记录用户已经成熟或定型的加工流程,在模板文件中记录加工流程的各个工步的加工参数。
打开一个模板文件,系统读取文件数据并在轨迹树中生成相应的轨迹项。
应用模板后,系统新生成的轨迹项的几何要素缺省为当前工。
生成了G代码,可以利用校核G代码功能来检验生成的正确7.6校核G代码校核G代码就是把生成的G代码文件反读进来,生成刀具轨迹,检查生成的G代码的正确性。
如果反读的刀位文件中包含圆弧插补,用户指定相应的圆弧插补格式。
否则可能得到错误的结果。
中的坐标输出格式为整数,且机床分辨率不为1时,反读的结果是不对授课教案附页授课教案附页30。
全国创新杯电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一、作品名称:《电子技术基础》课件二、设计理念:本课件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培养,通过丰富的图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本课件还注重实践与应用,通过实验、实训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件内容:本课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电子技术基础概述: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帮助学生了解电子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2. 电路分析: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元件、电路模型和电路分析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 模拟电子技术:介绍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电路分析方法、放大器、滤波器等,帮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数字电子技术:介绍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帮助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 电子测量技术:介绍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原理和方法,以及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6. 电子设计自动化:介绍EDA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基本技能。
7. 嵌入式系统: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开发流程和常用开发工具,帮助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8. 实验与实训:通过实验和实训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深对电子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课件特色:1. 多媒体化:本课件采用图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电子技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交互性强:本课件设计了多个交互环节,学生可以通过互动操作来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 知识系统完整:本课件内容涵盖了电子技术的各个方面,从基础到应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电子技术知识。
4. 实践与应用结合:本课件注重实践与应用,通过实验、实训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