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9.14 KB
- 文档页数:8
第五版乳腺WHO神经内分泌肿瘤篇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其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在第五版乳腺WHO神经内分泌肿瘤篇中进行了详细描述。
本文将就该篇章内容进行解读,着重讨论其分类、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建议等方面。
一、分类第五版乳腺WHO神经内分泌肿瘤篇对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将其分为五个亚型,包括小管状乳头状内分泌肿瘤、壮观恶性乳头状瘤、纯性黏液肿瘤、囊性胶样内分泌肿瘤和微小囊腺瘤。
二、病理特征各亚型乳腺内分泌肿瘤具有不同的病理特征。
小管状乳头状内分泌肿瘤通常为良性肿瘤,与原发性乳腺癌不同,其病理学特征是肿瘤细胞在合适的病例中才出现。
壮观恶性乳头状瘤则往往具有明显的良性病理学特征,如有明显的乳头状增生以及高度内分泌活性。
纯性黏液肿瘤主要由纯黏液类型的肿瘤细胞组成,其在乳腺组织细胞学分析中没有多大应用。
囊性胶样内分泌肿瘤则以伴有卫星伴行的胶样内分泌乳头状增生的构建为主。
微小囊腺瘤则以乳头状增生和简单囊腺瘤的肿瘤构建为特征。
三、临床表现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在临床上的表现各异,具体情况取决于其亚型和肿瘤大小。
通常,乳腺内分泌肿瘤的早期症状包括无痛性肿块以及自觉触及的乳头状增生。
这些症状在肿瘤进一步生长发展后可能会引起疼痛、乳汁分泌异常等不适症状。
然而,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与一般的乳腺癌不同,其生长速度较慢,恶性程度较低。
因此,早期发现并诊断乳腺内分泌肿瘤对于预后和治疗效果尤为重要。
四、治疗建议对于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根据其亚型和病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恶性肿瘤,可以考虑采用手术切除或辅助放疗等综合治疗方式。
辅助治疗包括内分泌治疗、放疗和化疗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在第五版乳腺WHO神经内分泌肿瘤篇中得到了详细的描述。
通过对其分类、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建议的解读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该肿瘤的特点,以便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实用文档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概述:1指起源于全身任何部位神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不仅神经内分泌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经内分泌细胞的良恶性肿瘤。
胃肠道、还散在分布于支气管和肺、存在于一些内分泌器官或组织中,胰腺的外分泌系统、胆管和肝脏等,即所谓“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
例如,存在于胃肠道”DNES)(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细胞、细胞、VIP;存在于胰腺的胰岛A细胞、B)的肠嗜铬细胞(EC细胞、存在于甲状腺的甲状旁腺细胞、细胞;存在于皮肤的MerkelD细胞等;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不仅可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也可来C源于内胚层和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
它们具有共同的生物化学特征,作用(能摄取胺和胺前体并在细胞内脱羧产生胺或肽类激如APUD细胞。
神经内分泌肿瘤比较罕见,在全部恶APUD素),因此也被称为,多发生于胃、肠、胰腺。
神经内分泌肿瘤1%性肿瘤中的比例不足、生存期长的特点。
NEC除外)具有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2、分类:(1)按肿瘤发生的部位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3)肺和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4)肾上腺肿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6)原发灶不明的神经内分泌癌;7)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根据肿瘤是否分泌活性激素并引起特征性临床表现,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两大类。
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表实用文档例如胃肠道类引起各种临床综合征。
现为肿瘤细胞释放过多的激素,-癌可引起类癌综合征(腹泻、阵发性皮肤潮红),胃泌素瘤引起卓WDHA艾综合征,胰岛素瘤引起低血糖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瘤引起严重水泻、低血钾和胃酸缺乏)。
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征胰腺内分泌因此不伴有特征性的激素综合征。
这类肿瘤不产生激素,属于无功能性的。
肿瘤中45%-60%(类级神经内分泌瘤,1(3)肿瘤的分化程度和分级情况进行分类:级,包括大细胞神经神经内分泌癌,3癌);神经内分泌瘤,2级;内分泌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概述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s, NENs) 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器官,其次为肺。
NENs包括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tumours,NETs)以及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carcinomas,NECs)。
该指南主要关注点为散发性小肠NENs (smallintestinal NENs, SI-NENs) 和胰腺NENs (pancreaticNENs, Pan-NENs)的诊治,因为这是晚期胃肠胰(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中最常见的类型, 而其他胃肠道来源的NENs处理均应遵循同样的原则。
肿瘤的增殖活性、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receptor , SSTR) 的表达水平、肿瘤的生长速度以及肿瘤负荷均为临床治疗决策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诊断与病理/分子生物学2020版指南采用了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GEP-NENs的分类标准(表1)。
病理诊断报告中需要包括形态学、肿瘤分级、嗜铬蛋白A (CgA)和突触素(Syn) 等免疫组化染色。
根据临床需要选择行SSTR或肽类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血清素等) 的特异性染色。
分期和风险评估TNM(tumour, node and metastasis) 分期和肿瘤分级是两项主要的独立预后因素,应持续进行评估。
CT及MRI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手段。
而对于CT或MRI均无法明确的肝脏病灶,超声造影有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检查方法。
内镜超声是目前诊断Pan-NETs的最佳成像方法,且可进行胰腺病灶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SSTR功能显像是NENs重要的检查手段。
68Ga、64Cu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somatostatinanalogues,SSA) PET-CT可以分辨出绝大多数的NET病灶,并可用于疾病分期、术前影像学评估和疾病再分期。
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类型,它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分布在全身的各个器官中,如胰腺、肺、胃、肠等。
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特殊的功能,它们能够合成和释放多种内分泌激素,调控人体的生理功能。
然而,当这些细胞发生异常增生或突变,就可能形成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
良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缓慢,不会侵犯周围组织或转移到其他器官。
恶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则具有侵袭性,会不断增大并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症状因肿瘤的性质和发生部位而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消化道出血、腹痛、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皮肤潮红、腹泻等。
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症状类似于其他疾病,因此往往被忽视或误诊。
为了确诊神经内分泌肿瘤,医生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如血液检测、内镜检查、超声、CT扫描、MRI等。
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方法有多种,其中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手术是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方法,通过手术可以切除肿瘤,达到根治的目的。
然而,对于某些病情复杂或已晚期的患者,手术可能无法完全切除肿瘤。
此时,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化学药物治疗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和生长。
近年来,针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靶向治疗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选择合适的药物,干扰肿瘤细胞的信号通路,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使用靶向药物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低发病率和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研究还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因此,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加强多学科合作,共同努力,提高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认识和治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1、概述:神经内分泌肿瘤就是一大类疾病得总称,指起源于全身任何部位神经内分泌细胞得良恶性肿瘤。
神经内分泌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不仅存在于一些内分泌器官或组织中,还散在分布于支气管与肺、胃肠道、胰腺得外分泌系统、胆管与肝脏等,即所谓“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
例如,存在于胃肠道得肠嗜铬细胞(EC);存在于胰腺得胰岛A细胞、B细胞、VIP细胞、D细胞;存在于皮肤得Merkel细胞、存在于甲状腺得甲状旁腺细胞、C细胞等;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不仅可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也可来源于内胚层与中胚层得多能干细胞。
它们具有共同得生物化学特征,如APUD作用(能摄取胺与胺前体并在细胞内脱羧产生胺或肽类激素),因此也被称为APUD细胞。
神经内分泌肿瘤比较罕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得比例不足1%,多发生于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NEC除外)、生存期长得特点。
2、分类:(1)按肿瘤发生得部位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3)肺与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4)肾上腺肿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6)原发灶不明得神经内分泌癌;7)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根据肿瘤就是否分泌活性激素并引起特征性临床表现,分为功能性与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两大类。
功能性得神经内分泌肿瘤,表现为肿瘤细胞释放过多得激素,引起各种临床综合征、例如胃肠道类癌可引起类癌综合征(腹泻、阵发性皮肤潮红),胃泌素瘤引起卓—艾综合征,胰岛素瘤引起低血糖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瘤引起WDHA综合征(严重水泻、低血钾与胃酸缺乏)、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类肿瘤不产生激素,因此不伴有特征性得激素综合征。
胰腺内分泌肿瘤中45%-60%属于无功能性得。
(3)肿瘤得分化程度与分级情况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瘤,1级(类癌);神经内分泌瘤,2级; 神经内分泌癌,3级,包括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4)根据核分裂象计数与Ki-67指数得高低将该类肿瘤分为三个组织级别,即低级别(G1,核分裂象为1 个∕ 10HPF,Ki-67<3%),中级别(G2,核分裂象为2~20个∕10 HPF,Ki—67 为3%~20%)与高级别(G3,核分裂象>20 个∕10HPF,Ki-67>20%)。
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g3
G3 级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高级别肿瘤,具有较高的恶性潜能和侵袭性。
以下是一些关于 G3 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1. 分化程度低:G3 级肿瘤的细胞分化程度较低,与正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相比,其形态和功能上的差异更为明显。
2. 增殖活性高: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较高,意味着它们具有更快的生长和分裂速度。
3. 恶性潜能高:G3 级肿瘤具有较高的恶性潜能,更容易发生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
4. 预后较差:相对于低级别肿瘤,G3 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后通常较差,患者的生存率可能相对较低。
5. 治疗挑战:由于 G3 级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治疗通常更为复杂。
手术切除可能是主要的治疗选择,但术后复发的风险较高。
此外,化疗和放疗等辅助治疗可能会被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分级是一个综合评估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但它并不是唯一决定治疗和预后的因素。
患者的个体情况、肿瘤的部位、分期以及治疗的反应等都会对预后产生影响。
对于被诊断为 G3 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建议及时与医生进行详细的讨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
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
一、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二、神经内分泌肿瘤特点三、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特征
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1、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
神经内分泌细胞是机体内具有神经内分泌表型,可以产生多种激素的一大类细胞。
神经内分泌细胞遍布全身各处,因此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2/3左右。
欧美人群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大在2.5~5人/10万人,在过去30年内发病率增加了5倍,相比其他肿瘤,神经内分泌瘤的发病率的增加更加迅速。
2、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
根据肿瘤是否具有激素分泌功能和有无出现激素引起的临床症状,将神经内分泌瘤分为非功能性(约占80%)和功能性(约占20%)两大类。
非功能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或肿瘤局部占位症状,如进行性吞咽困难、腹痛、腹胀、腹泻、腹部包块、黄疸或黑便等;功能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表现为肿瘤分泌有生物学活性的激素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如皮肤潮红、出汗、哮喘、腹泻、低血糖、难治性消化道溃疡、糖尿病等。
功能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居多,包括胰岛素瘤、生长抑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胃泌素瘤等。
3、早期神经内分泌肿瘤可手术治疗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发展迅速。
目前临床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一。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概述:1指起源于全身任何部位神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不仅神经内分泌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经内分泌细胞的良恶性肿瘤。
胃肠道、还散在分布于支气管和肺、存在于一些内分泌器官或组织中,胰腺的外分泌系统、胆管和肝脏等,即所谓“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
例如,存在于胃肠道的”DNES)(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细胞、细胞、VIP;存在于胰腺的胰岛A细胞、BEC肠嗜铬细胞()细胞、存在于甲状腺的甲状旁腺细胞、细胞;存在于皮肤的MerkelD细胞等;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不仅可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也可来C源于内胚层和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
它们具有共同的生物化学特征,作用(能摄取胺和胺前体并在细胞内脱羧产生胺或肽类激APUD如细胞。
神经内分泌肿瘤比较罕见,在全部APUD素),因此也被称为,多发生于胃、肠、胰腺。
神经内分泌肿1%恶性肿瘤中的比例不足、生存期长的特点。
NEC除外)瘤具有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2、分类:(1)按肿瘤发生的部位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3)肺和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4)肾上腺肿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6)原发灶不明的神经内分泌癌;7)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根据肿瘤是否分泌活性激素并引起特征性临床表现,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两大类。
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表. .例如胃肠道类引起各种临床综合征。
现为肿瘤细胞释放过多的激素,-癌可引起类癌综合征(腹泻、阵发性皮肤潮红),胃泌素瘤引起卓WDH艾综合征,胰岛素瘤引起低血糖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瘤引起严重水泻、低血钾和胃酸缺乏)。
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A综合征因此不伴有特征性的激素综合征。
胰腺内瘤,这类肿瘤不产生激素,属于无功能性的。
分泌肿瘤中45%-60%(类级神经内分泌瘤,1(3)肿瘤的分化程度和分级情况进行分类:级,包括大细胞神经神经内分泌癌,3癌);神经内分泌瘤,2级;内分泌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
指数的高低将该类肿瘤分为三个组)根据核分裂象计数和Ki-67(4),Ki-67<3%个∕10 HPF,,核分裂象为织级别,即低级别(G11)和3%~20%Ki-67 为G2中级别(,核分裂象为2~20个∕10 HPF,)。
>HPF,Ki-6720%20 高级别(G3,核分裂象>个∕10、临床表现:3)有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引1(起的相应症状:)类癌综合征:突发性或持续性头面部、躯干部皮肤潮红,可因酒1对羟基苯胺的食物如巧克力、香3-精、剧烈活动、精神压力或进食含蕉等诱发;轻度或中度的腹泻,腹泻并不一定和皮肤潮红同时存在,可能与肠蠕动增加有关,可伴有腹痛;类癌相关心脏疾病,如肺动脉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其它症状如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症、糙皮病等,偶见皮炎、痴呆和腹泻三联征。
..综合征,腹痛腹泻常见,呈间Zollinger-Ellison2)胃泌素瘤常表现为歇性腹泻,常为脂肪痢,也可有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
)胰岛素瘤的临床症状与肿瘤细胞分泌过量的胰岛素相关,特征性3表现是神经性低血糖症,常见于清晨或运动后,其它还有视物模糊,精神异常等表现。
)胰高血糖素瘤常伴有过量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典型表现是坏死性4大约半数患者可有中度糖尿病游走性红斑伴有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表现,还可能有痛性红舌、口唇干裂、静脉血栓、肠梗阻及便秘等表现。
综合征,即胰性霍乱综合征,瘤典型症状是Verner-Morrison5)VIP 低钾血症、胃酸缺乏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表现为周期性发作的水样泻、)无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就诊时往2(往已经出现肝转移。
、辅助检查4 共同标志物:1)(是许多正常神经内分泌CgA)(Chromogranin A,A嗜铬粒蛋白其分子细胞和多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分泌的一种酸性糖蛋白颗粒,C个氨基酸组成。
不同标本及检测方法可能影响49kDa,由439量为的敏感性,其在同一患者血浆中的水平比血清中水平高,对酶联gA对于神经CgA)比放射免疫法(ELISARIA)更敏感。
免疫吸附法(71.3%-85.3%77.8%-84.0%内分泌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特异性为。
..)主要起源于肠嗜铬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5-HT5-羟色胺(羟色胺的代谢产物,其升5-引起类癌综合征等相关症状。
5-HIAA是的测定可5-HIAA高常见于回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值得注意的是,尿受到食物和药物的影响,香蕉、茄子、菠萝、咖啡、对乙酰氨基酚、酒精等可引起假阴而阿司匹林、抗高血压药等可造成假阳性的问题,性的问题。
激素水平检测:2)(检测这些激素水平有助于确定能产生多种胃肠激素,GEP-NET)水平增高,胰肿瘤类型。
例如胃泌素瘤患者的血清胃泌素(Gastrin)血症,血管活性肠肽瘤患者血中可岛素瘤患者有高胰岛素(Insulin、胰多肽、胰高)。
此外,5-HT检测到高水平的血管活性肠肽(VIP这些血糖素、生长抑素等检测也有助于区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种类。
,因而在临床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RIA激素水平的检查多采用影像学检查(3))检查有助于胃肠胰神MRICT及磁共振成像(1)CT/MRI 检查:动态1cm的肿瘤诊断较为困难。
经内分泌肿瘤的定位诊断,但对小于GEP扫描对传统的GEP-NET的诊断率,CT扫描和多相扫描能提高诊断的敏感GEP-NET22%-45%之间,薄层扫描对-NET的检出率在造影剂(超小的超顺MRI。
同样,采用动态对比增强性可高达80%采用MRI磁性氧化铁颗粒)能检测血管通透性及评判淋巴结。
分子Erb-B抗体或钆标记的多肽能检测肿瘤细胞上受体并识别肿瘤抗原如2等,并有利于评判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怀疑来源于胰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超声内镜检查有)超声检查2、EUS)助于其诊断。
普通超声仍然与操作者的经验有关,内镜超声(的检出率。
)、腹腔镜超声等技术提高了GEP-NET 术中超声(IOUS结合细针可重复性和动态观察等优点。
EUS超声检查具有无放射性、的胰100%十二指肠来源病变和90%~45%穿刺活检能检测到~60%而腹腔镜超声结合细针肝活检有利于判断肝脏转移灶性腺来源病变,质。
:大多数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细胞))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RS3表达多种GEP-NET70%-90%的表面富含大量的生长抑素受体,大约型受体。
因此,采用合成的52型及生长抑素受体亚型,其中主要为铟与放射性核素[111pentetreotide[奥曲肽或喷曲肽()]生长抑素短肽GEP-SRS是识别所有In)]结合,大大提高了肿瘤的定位诊断率。
(50%-(血管造影为81%-96%NET肝转移最敏感的方法,其敏感性为G),尤其是对于无功能的55%-70%,超声为14%-63%90%,MRI为诊断非胰岛素瘤的敏感性SRSEP-NET而言(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阴性患者的预后。
SRS55%-77%,诊断胰岛素瘤的敏感性仅为25%为更差,可能与这部分患者不能从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中获益有关。
是一种高度有效的影SRSGEP-NET 的诊断而言,虽然对大多数)病患者像学技术,但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克罗恩(Crohn可GEP-NET也可出现生长抑素受体(SSTR)表达升高。
另外,某些其他未能检水平,能太小或未能表达足够检测的SSTR 也不能检出。
..出病灶的原因包括在高背景区(如肝脏)信号较弱、技术问题(扫描时间太短)等。
功能显像是一种基于肿PET-CT :4)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常常采用多种放射性底物进行瘤代谢活性的相对较新的影像学技术,是一种公认的肿瘤成像技)-PET脱氧葡萄糖(检测。
尽管18F-FDG价值不大。
新近,采用术,但除侵袭性肿瘤外,对大多数GEP-NET可有效检出转移镓标记物[(68Ga-DOTA)-D-Phe(1)-Tyr(3)-octreotide]68NET对PET显像较SRS标记物性GEP-NET。
临床研究发现,68Ga 的检出率和敏感性更高。
:作为消化道常用的检查手段,内镜的使用日渐普)消化内镜检查5的检出率。
内镜检查虽然不能直接判断NET遍,有利于提高胃肠道笔者但结合活检可以在术前发现而不是等到术后的病理检测。
NET,半数以上是内镜检查GEP-NET病例中,所在医院消化内科所发现的首先发现的,这部分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但其优势是能双气囊小肠镜能对小肠病变进行有限的目视检查,的位置及通过活检确定肿瘤的组织学来源。
虽然这种NET确定小肠导致的小肠之间,但对确定NET21%技术诊断的敏感性仅在~52%胶囊内镜具有无痛苦和更安与小肠镜相比,出血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全的优点,其缺点是定位不十分准确和无法取活检。
因此,有人主张的患者先接受胶囊内镜检查,初步判断病变部位,然NET怀疑小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小肠镜检查及取活检。
..MRI:虽然单纯性血管造影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6)血管造影技术三维血管重建取代,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在判CT血管成像或鉴定血供来源及肿瘤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等方面仍然断肿瘤血供情况、借助血管造影技术可以对肿瘤或肿瘤相关血管很有价值。
总体而言,选择进行更为精确的形态学勾勒,有利于确定手术方式及病灶切除。
性激发血管造影可通过将胰泌素(怀疑胃泌素瘤)或钙剂(怀疑胰岛同时可测得肝脏和外素瘤)选择性注入特定的肠系膜动脉进行操作,选择性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性检周静脉血样中胃泌素或胰岛素水平。
查,但在其他检查手段难于解决的情况下更有价值。
然后的诊断需要对其临床症状进行早期识别,我们对GEP-NETSRS、、CT/MRIEUS 进行CgA等生化检测。
一般而言,内镜检查、但最终确诊仍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均是有效的检查手段,及PET-CTGEP-NETSSTR,也是诊断无功能检查。
SRS可鉴定肿瘤细胞表面的的诊断需要临床、生化、影像的最有效技术之一。
总之,GEP-NET 学及病理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早发现和提高诊断率。
、治疗:5)早期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外科切除、定1(期复查、劳逸结合。
,奥曲(2)晚期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行姑息减瘤术、肝局部治疗肽治疗,化疗。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可以用来减缓症状,抑制肿瘤复发。
可用3(于早期患者在内镜下治疗后的维持治疗,预防复发,根据不同情况,..常用方药半夏泻心汤、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对于晚期患者需要手术、化疗、中药等综合治疗,中药可以用于化疗期间减轻副反应,改善食欲,增加体力。
晚期患者身体耐受不了化疗时,可应用中药治疗,有减缓症状,扶正抑瘤,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