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共识解读(外科篇)
- 格式:pptx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58
2020《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专家共识》解读(全文)近30年来,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明显高于其他肿瘤。
但是相比其他肿瘤的规范化诊治的发展,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消化系统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高发部位,其中以直肠占比最高,其次为胃、胰腺、小肠等。
并且大部分患者是在内科或消化内科首次就诊。
消化专业医生对于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早期诊治责无旁贷。
2014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激素学组制定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内科诊治若干建议》,这是国内消化专业的第一个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专家共识,为国内内科诊治神经内分泌肿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020年,学组组织多学科专家(内科、外科、病理、影像、核医学)共同制定发布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专家共识》,进一步推动了国内医生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认识和规范诊治。
一、神经内分泌肿瘤生存率高,需提高认识实现早期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因非特异性症状而容易导致延误诊断。
据估计,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长达5~7年。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总的5年生存率为30%~90%,而27%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发生远处转移,23%已出现局部扩散。
李景南教授认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生存率较其他实体肿瘤高,但是往往诊断历时太长,导致生存率下降,因此提高认识、实现早期诊断对于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
二、认识神经内分泌肿瘤,首先先了解其临床症状李景南教授强调,神经内分泌肿瘤多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而且不同部位及类型表现不同。
根据是否分泌相关激素,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肿瘤,功能性肿瘤临床表现与分泌的肽类激素有关,表现为相关的综合征,极少数可以分泌多种激素从而会导致更不典型的临床症状。
无功能肿瘤多出现肿瘤压迫或转移的症状。
表功能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激素和临床特征不同部位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不同的症状特征,详见下图目前很多内镜医生已经关注到直肠内分泌肿瘤,但是相同直径大小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较早癌转移率低,因此所要采取的内镜下治疗完全不同,临床需要首先做好签别诊断。
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完整版)近年来,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在诊断、治疗及研究领域取得快速进展,部分研究结果将对GIST临床诊疗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GIST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经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对关键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并对争议问题进行投票,最终,在2013年版共识基础上,形成了《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17年版)》,现予公布。
1 病理诊断原则1.1 GIST的定义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在生物学行为上可从良性至恶性,免疫组化检测通常表达CD117和DOG1阳性,显示卡哈尔细胞(Cajal cell)分化,大多数病例具有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多肽(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A)基因活化突变,少数病例涉及其他分子改变,包括SDHX、BRAF、NF1、K/N-RAS及PIK3CA等基因突变等。
1.2 对标本的要求手术后的标本需要及时固定,标本离体后应在30分钟内送至病理科,采用足够的中性10%福尔马林液(至少3倍于标本体积)完全浸泡固定。
对于直径≥2 cm的肿瘤组织,必须每隔1 cm予以切开,达到充分固定。
固定时间应为12~48小时,以保证后续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有条件的单位应留取新鲜组织妥善冻存,以备日后基因检测之用。
1.3 GIST的病理诊断和辅助检测1.3.1 基本诊断组织学上,依据瘤细胞的形态可将GIST分为3大类:梭形细胞型(70%)、上皮样细胞型(20%)及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混合型(10%)。
即使为同一亚型,GIST的形态在个例之间也可有很大的差异。
除经典形态外,GIST还可有一些特殊形态,少数病例还可见多形性细胞,尤多见于上皮样GIST。
胃肠间质瘤外科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与NCCN指南解读(最全版)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起源于消化道的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
近年已逐渐被外科学界熟悉,为了更好地普及推广这个较新的肿瘤概念,及时更新知识和规范诊疗,2010年中国临床肿瘤协作组(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成立专家委员会,首次编写GIST中国共识(2011版)[1]。
共识每年进行更新,2012版已修订完毕。
而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布的NCCN指南早已为大家熟知,可以说是目前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癌症治疗指南。
笔者就GIST的最新国内共识和新版NCCN指南的外科诊治部分作以解读。
一、GIST的活检原则和适应证GIST患者症状无特异性,只有病理学检查才是确诊GIST的唯一方法。
但GIST质脆、血供丰富,部分呈囊实性,不适当的活检可能引起肿瘤出血、破溃,以致肿瘤播散种植的严重后果。
因此,国内外共识或指南对于大多数可完整切除且原发性局限GIST,不推荐手术前进行常规活检。
术前活检适用于拟进行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这类患者在治疗前必须取得明确病理诊断。
对于首诊即合并转移的可疑GIST,必须进行活检明确诊断,再开始靶向药物治疗。
而对于术中冰冻活检,专家共识为不推荐常规进行。
只有当手术中怀疑GIST周围有淋巴结转移或手术中肉眼不能排除是其他恶性肿瘤时,才考虑术中冰冻活检。
至于活检方式,NCCN指南始终推荐首选超声内镜下细针抽吸法活检(EUS-FNA)。
由于该方法穿刺针直径小,导致肿瘤出血的风险极低;此外,从胃肠腔内进针,有效避免了经皮穿刺引起针道种植和肿瘤破溃导致腹腔播散转移的危险。
尽管取得的组织较少,但活检阳性率高,国外报告诊断准确性可达90%以上[2]。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诊断内容✓一些术语和概念✓WHO 2010病理分类和诊断简介✓GEP-NEN 分类和分级的再探讨✓GEP-NEN 的分子病理研究☐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许多器官和组织(胃肠道、胰腺、胆管和肝、支气管和肺、肾上腺髓质、 副神经节、甲状腺、甲状旁腺)以及其它部位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N ,GEP-NEN )最常见,约占所有NEN的55%-70%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 NEN )神经内分泌细胞(NE 细胞)●分布于各器官和组织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有所不同●胃肠道至少有12种不同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类型●胰腺有4种,具有不同的解剖位置和分泌产物胃肠胰NE 细胞的类型和产物NE 细胞的识别•常规染色:偶尔能够识别,沿着基底膜、锥形、嗜酸或透明细胞 •特殊染色:•亲银(Argentaffin )细胞:•肠嗜铬(Enterchromaffin )细胞:与重铬酸钾反应 •嗜银(Argyrophilic )细胞:•电镜:致密的神经内分泌颗粒 •免疫组化:•非特异性: Sy 、CgA 、NSE 、PGP9.5 •特异性:肽类激素抗体消化道是原发性NEN 最常见部位Yao JC et al . J Clin Oncol 2008;26:3063–3072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布•小肠:44% •结肠: 21% •直肠: 15% •阑尾:7% •胃: 7%Modlin et al Cancer 20•区域分配:–入选11家医院,北京(4)、上海(3)、广州(2) 、成都(2) and 重庆(1)•医院名单:•入选标准:–11家医院从2009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0日被诊断为GEP-NET 的所有病人City BJ SH GZ CD CQ Hosp. Number 43211Hosp. Name北京协和医院 上海肿瘤医院 中山一院 四川华西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北京肿瘤医院 上海瑞金医院 中山肿瘤医院 北京307医院 上海中山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胃肠胰NEN 流行病学调研项目中国胃肠胰NEN 流行病学调研项目——部位NEN 部位与生存的关系NEN 命名的演变•1907年,Oberndorfer 报告胃肠道的一种类似癌的上皮性肿瘤,其结构比癌单一,且侵袭性小,命名为类癌(Carcinoid tumor )•1963年, Williams 和Saudler 按胚胎发生将类癌分为前肠(肺、胃、十二指肠、近端空肠和胰腺)、中肠(远端空肠、回肠、阑尾和盲肠)和后肠(结肠和直肠)三类•1980年,第1版内分泌肿瘤WHO 分类将类癌应用于除胰腺和甲状腺内分泌肿瘤、副神经节瘤、小细胞肺癌和皮肤Merkel 细胞癌以外的大多数神经内分泌肿瘤NEN 命名的变迁WHO 2010版GEP-NEN 的病理分类☐融合AJCC/UICC 分类和ENETS 分类所长 ☐改造WHO 2000分类系统和命名☐提出“神经内分泌肿瘤(NEN )”的概念 ☐明确所有NEN 具有恶性潜能WHO 2000 分类细胞形态良好 细胞形态异形 分化差恶性癌分化良好 肿瘤分化良好癌 低度恶性良性 TUMP低度增殖 高度增殖胃或回肠≤ 1cm1-2 cm固有 肌层T1T2 T3 T4命名和分类WHO 2000WHO 2010肿瘤 癌分级分 期G1 G2 G3分级神经内分泌瘤神经内分泌癌2011中国病理专家共识☐2010年11月,北京,2010年GEP-NEN 病理专家共识会 ☐2011年4月,在《中华病理学杂志》发表 ☐共识意见:–规范中国GEP-NEN 病理诊断–主要参考《WHO 2010消化道肿瘤分类》☐概念 ☐命名的变化☐组织病理学分类及定义 ☐分级 ☐分期☐免疫组化标志物 ☐病理报告的内容2011中国共识的主要内容GEP-NEN分类1980 2000 2010I 类癌 1.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瘤(WDET) G1(类癌)2.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癌(WDEC) G23.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PDEC)3.NEC G3(大细胞或小细胞癌)II 粘液类癌 4.混合性外分泌-内分泌癌(MEEC)4.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III 混合性类癌-腺癌IV 假瘤性病变 5.瘤样病变(TLL) 5.增生性和肿瘤前病变G,分级; NEC,神经内分泌癌; NET,神经内分泌瘤a. WDET和WDEC之间的区别按WHO2000分类分期特点下定义; G2 NET 不能完全转为WHO2000分类的WDECb. 括号内的定义按肿瘤疾病国际分类(ICD-0)编码c. ―NET G3‖不推荐使用,因为NET被定义为高分化分级—依据增殖活性采用核分裂象数/Ki67指数判断分级G1 G2 G3 Ki67 指数≤2 3–20 >20 (% 100个细胞中阳性细胞数*)核分裂像 <2 2–20 >20 (10 HPF**)*染色最强的区域(hot spot),500-2000个肿瘤细胞中阳性所占的百分比**10 HPF:1个HPF= 2 mm,至少50个HPF免疫组化检测标志物必需检测的项目可选择的项目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增殖活性标志物多肽激素和生物活性胺其它标志物突触素(Syn)和嗜铬粒蛋白A(CgA)可通过计数每个高倍视野的核分裂象数和(或)Ki67阳性指数来确定如类癌综合征中的5-羟色胺、胃泌素、高血糖素或胰多肽生长抑素受体,尤其生长抑素受体2(SSTR2)等GEP-NEN病理诊断步骤形态和标记物形态和结构核分裂和Ki67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形态和标记物其它临床分期相关信息GEP-NEN病理报告的内容23大体形态NEN 的组织形态学表现4种镜下的经典类型(1971年,Soga &Tazawa )1.岛状(结节状实质性巢状,伴有周围索状侵入)2.小梁状(交织状的小梁或带状)3.腺状(小管, 腺泡或菊形团)4.分化差(没有规则的生长模式)高分化NET/典型组织病理学形态差分化NEC☐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形态与肺相应肿瘤相同 ☐坏死和核分裂象易见,☐弥漫、菊形团状、巢团状排列 ☐小细胞癌–瘤细胞小、一般小于3个淋巴(偶可大于3个淋巴细胞) –染色质细颗粒状或深染 –胞浆稀少,核仁不明显☐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瘤细胞往往大于3个淋巴细胞 –染色质粗颗粒状 –胞浆丰富,核仁明显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比较少见,从食管到肛管均可发生●同时具有普通腺癌和NEN 的成分,任何一种成分至少占30% ●多数病例腺癌成分为高级别腺癌,极少数为鳞癌;NEN 成分可以分化好或为小细胞癌(SCC ) ●部分肿瘤中两种成分界限清楚,部分病例两者混杂 ●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免疫组化染色可将两种成分区分 ●含SCC 成分的肿瘤预后差,常出现肝转移●病理诊断报告应分别说明两种成分的分化程度和分级,从而为临床提供必要的治疗和预后信息。
260郑杰 王坚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胃肠间质瘤病理诊断共识(2013年版)解读一、 关于GIST 的定义GIST 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临床可以 表现为从良性到恶性,免疫组化检测通常表达CD117和DOG1,显示卡哈尔细胞(Cajal cell )分化,大多数病例具有c -kit 或PDGFRA 活化突变,少数病例涉及其他分子异常。
二、 对标本的要求与2011年版共识相同,主要是提醒和敦促外科医生在手术标本的处理上能更合乎规范。
三、 关于GIST 的病理诊断1. 基本诊断 从事GIST 病理诊断的医生应熟悉GIST 的基本形态,并了解GIST 的一些特殊形态。
即便为同一病理组织学亚型的GIST,形态也可有很大的差异。
除经典形态外,GIST 还可有一些特殊形态,包括少数病例还可见多形性细胞,尤其在上皮样细胞型GIST 中。
除出血、囊性变和坏死外,间质可呈硬化性,可有钙化,特别是小GIST;偶可呈黏液样等等。
此外,发生于小肠的GIST 常可见嗜伊红色的丝团样纤维小结(Skeinoid fiber )2. 靶向治疗后的GIST 2013年版共识增加了分子靶向治疗后GIST 的形态学改变:肿瘤可以发生坏死和(或)囊性变;在部分病例中细胞密度明显降低,瘤细胞成分稀疏,间质广泛胶原化,可伴有多少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吸收反应。
少数病例经靶向治疗后在免疫表型和镜下形态上可有所改变,包括失表达CD117,可发生横纹肌肉瘤样分化或去分化等。
根据坏死和变性区域在整个肿瘤内所占的比例分为:(1) 轻微效应,0~10%;(2) 低度效应,>10%,≤50%;(3) 中度效应,>50%,≤90%;(4) 高度效应,>90%。
3. GIST 的免疫组化 多组大系列报道显示CD117和DOG1在GIST 中的表达具有高度一致性,有鉴于此,2013年版共识推荐联合采用CD117和DOG1,并建议加用阳性对照。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指南(全文)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一、前言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原称为胰岛细胞瘤,约占原发性胰腺肿瘤的3%。
依据激素的分泌状态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占75%~85%。
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约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20%。
常见的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有胰岛素瘤和胃泌素瘤。
胰岛素瘤一般位于胰腺,而胃泌素瘤多见于十二指肠或胰腺;其余的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均少见,统称为罕见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RFTs),包括生长抑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生长激素瘤等。
大部分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是散发和无功能性的,患者多因肿瘤局部压迫症状或体格检查时发现,部分患者因肝脏及其他部位的转移,进一步检查发现原发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病灶。
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常表现为激素相关的症状,如低血糖、多发性消化性溃疡、腹泻等,临床上通常较早发现。
少部分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是遗传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征的表现之一,如多发性神经分泌肿瘤Ⅰ型(MEN-I)和VonHippel –Lindau’s综合征。
这类患者一般较年轻,家族中或本人也有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史。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与治疗措施较复杂且周期较长,建议在多学科团队(MDT)的模式下进行,由胰腺外科、内分泌科、影像科、内镜科、肿瘤科、介入科、病理科和护理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并贯穿患者诊断与治疗的全部过程。
根据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激素分泌相关临床症状、肿瘤分级、分期等信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个体化地应用多学科及多种治疗手段,以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分级和分期1.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分级按组织分化程度和细胞增殖活性进行分级。
增殖活性分级推荐采用核分裂象数和(或)Ki67指数两项指标,分级标准见表1。
2.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分期推荐采用AJCC2010年发布的第7版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TNM分期,见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