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肿瘤概述和治疗
- 格式:docx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5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指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是一类非常罕见的肿瘤,占据所有胰腺肿瘤的1%-2%。
它是一种不良病变,即使在早期也可能出现代谢紊乱症状。
不过, PNETs 多数情况下并不是恶性的,而是属于肿瘤中发生几率较低的一类较好预后的肿瘤。
这类肿瘤通常生长得较缓慢,因此症状不明显,往往在晚期才被发现。
治疗指南1.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 PNETs 的首选方法,这也是唯一能治愈的治疗方法。
对于小于2cm的肿瘤可以采用胰岛素切除术,截瘤口距离肿瘤边缘0.5~1cm;对于2-5cm的肿瘤,可以采用脾脏保留胰腺切除,或者经胃镜胰岛切除术;如果肿瘤大于5cm,伴有淋巴结转移,推荐进行全胰切除,或全胰切除+淋巴结清扫。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PNETs治疗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
目前主要用于治疗PNETs的药物有Streptozocin(STZ)、5-氟尿嘧啶、顺铂和伊立替康等。
各种药物在不同的患者中的疗效有所不同,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3.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PNETs治疗中的可选项,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适宜。
放疗的适应症主要是不能进行手术或者为了减轻症状进行对症治疗的患者。
放疗主要包括传统的放疗和内照射治疗,其中内照射是一种新型治疗方式。
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的影响仍处于评估阶段。
4.靶向治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靶向治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靶向治疗是利用药物对特定分子靶点的作用,来抑制或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针对PNETs 的靶向治疗药物目前主要有Everolimus和Sunitinib。
这些药物的疗效因人而异,需要根据临床情况进行定制化治疗。
虽然 PNETs 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但它仍然是一种需要引起关注的疾病。
手术切除是治疗 PNETs 的首选方法,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则是辅助治疗或者在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引言: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是一类由胰腺内分泌细胞起源的肿瘤。
其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方法与普通胰腺癌有很大差异。
为了规范化PNETs的诊疗过程,中国胰腺学会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领域的专家基础上,制定了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疗指南。
该指南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诊断、分型、治疗、监测和临床跟踪等方面的全面指导。
1.诊断1.1病史及体格检查:详细询问患者相关病史,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其他疾病。
1.2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PET-CT等。
以CT为首选,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协助明确病灶位置、大小和有无远处转移。
1.3组织学检查:术前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根据病理类型确定PNETs的分级和分期。
2.分型2.1 WHO分类:按照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分类标准,将PNETs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肿瘤。
2.2 NETs分级:使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系统”(Chinese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Grading System, CNgS)对PNETs进行分级。
根据病灶的组织学评分和增殖指数,分为G1、G2和G33.治疗3.1外科手术:3.1.1可切除PNETs:对于可切除的PNETs,外科手术是治疗的首选。
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等。
3.1.2不可切除PNETs:对于不可切除的PNETs,可以考虑姑息手术、胰腺癌栓塞、不同形式的射频或微波治疗等。
3.2药物治疗:3.2.1临床期激素治疗:对于功能性PNETs,如胰岛素瘤和胰高血糖素瘤,激素治疗可以有针对性地控制病情。
3.2.2 非功能性PNETs的靶向药物治疗:根据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治疗,如Everolimus、Sunitinib等。
4.术后治疗4.1功能性PNETs:根据术前进展和手术边界情况决定术后的激素治疗。
解析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机制与治疗一、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概述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也称作嗜铬细胞瘤或类癌瘤,多发生在消化道和呼吸道等组织中。
这些肿瘤常以过度分泌激素为特征,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
它们具有较强侵袭性和转移性,对患者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本文将探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方法。
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机制1. 基因突变与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肿瘤与家族遗传密切相关,约有10%至35%的患者存在家族史。
许多基因突变也与其发生有关。
其中最重要的基因突变是多种胚层来源细胞抑制因子(MENIN)基因突变。
MENIN基因突变会导致转录调控途径紊乱,促使神经内分泌细胞克隆扩增和恶性转化。
2. 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常增殖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过程中,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常增殖起着核心作用。
这种增殖可能与多种生长因子和表观遗传学调控有关,如转化生长因子β、机械性刺激等。
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这些因素在促使细胞快速增殖及形成肿瘤上起到关键作用。
3. 激素失调神经内分泌肿瘤往往由于异常激素分泌而引发临床症状。
它们常常能够合成、存储和释放一些激素,如5-羟色胺、组胺和前列腺素等。
长期高水平激素的存在会加速肿瘤生长,并给患者带来各种不适。
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方法1.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早期神经内分泌肿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对于局限于一个器官或较小范围的肿瘤来说,手术切除是最佳选择。
但对于转移性肿瘤,手术可能不再是首要治疗方法。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综合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生长抑素类似物和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剂可以抑制激素分泌并减缓肿瘤生长。
化疗和靶向治疗也可用于控制高度侵袭性或不宜手术的复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3.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一种常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它可以通过使用高能射线杀死或损伤癌细胞来减少肿瘤负担,并减轻临床表现。
然而,针对某些类型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EN)和广泛转移到骨髓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放射治疗并不适用。
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类型,它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分布在全身的各个器官中,如胰腺、肺、胃、肠等。
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特殊的功能,它们能够合成和释放多种内分泌激素,调控人体的生理功能。
然而,当这些细胞发生异常增生或突变,就可能形成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
良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缓慢,不会侵犯周围组织或转移到其他器官。
恶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则具有侵袭性,会不断增大并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症状因肿瘤的性质和发生部位而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消化道出血、腹痛、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皮肤潮红、腹泻等。
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症状类似于其他疾病,因此往往被忽视或误诊。
为了确诊神经内分泌肿瘤,医生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如血液检测、内镜检查、超声、CT扫描、MRI等。
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方法有多种,其中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手术是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方法,通过手术可以切除肿瘤,达到根治的目的。
然而,对于某些病情复杂或已晚期的患者,手术可能无法完全切除肿瘤。
此时,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化学药物治疗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和生长。
近年来,针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靶向治疗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选择合适的药物,干扰肿瘤细胞的信号通路,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使用靶向药物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低发病率和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研究还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因此,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加强多学科合作,共同努力,提高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认识和治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神经内分泌肿瘤名词解释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tumors,NETs)是一类特殊但常见的恶性肿瘤,可以分布在肝脏、胰腺、小肠、大肠、胆囊、肾上腺、鼻咽等器官,以及在胸腔、腹腔和腔隙等软组织中。
他们可以分泌激素,从而导致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困难和复杂性。
本文将概述NET 的发病机制、解释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策略,以提高对NET的认知和重视,为病人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NET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某些原发癌转移到神经内分泌细胞而引起的肿瘤,他们可以以良性或恶性的方式出现。
他们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神经内分泌细胞本身的不正常分化。
NET可分为四大类:膀胱腺癌(carcinoid tumors)、肾上腺瘤(adrenal tumors)、肝内腺癌(hep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和其他腺癌(ectop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NET的临床表现因肿瘤类型及其分布位置而异,但其一般表现可以归纳为三大类:机能性化学病理(functional biochemical pathology)、机能性放射学表现(functional radiographic findings)和器械性症状(mechanical symptoms)。
机能性化学病理,即NET分泌的激素可以导致肝脏或生殖系统紊乱,甚至影响大小肠、肾上腺、胃肠道、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
机能性放射学表现,NET可以显示为核磁共振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的“热灶”(hot spot),其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大部分是良性肿瘤。
器械性症状,一些NET的肿瘤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造成气管和食管的梗阻,或者压迫外周神经,从而引起疼痛。
NET的诊断建立在全面考虑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及激素测定等基础上。
许多NET不易被发现,主要是由于肿瘤的小尺寸及其潜伏性,尤其是良性的NET。
2024神经内分泌瘤的症状、诊断与治疗作为一类罕见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遍布全身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肽能神经元。
其发病部位分布广泛,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2/3左右。
目前,无论是公众还是医疗界对该肿瘤的认知仍存在欠缺,导致临床对这一类肿瘤的误诊率颇高。
为了提高大众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全球最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联盟一一国际神经内分泌肿瘤联盟(INCA)将每年的11月10日定为国际神经内分泌肿瘤日,2023年的主题为"容易错过:仔细看看神经内分泌癌Easi1ymissed:Takeac1oser1ookatneuroendocrinecancer"神经内分泌肿瘤于1907年首次被德国病理学家在尸检后发现,并命名为“类癌",即其生物学行为像癌,但病理特征与癌症不同,发现初期曾被认为是良性病变,后来发现同样会出现转移,为恶性疾病。
命名也经过多次变迁,直到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该类疾病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并根据恶性程度进行分级。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症状由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存在于除毛发,指甲外全身所有组织,所以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发生于全身各个器官,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且疾病异质性强,容易误诊,漏诊,延误疾病治疗,失去治疗机会。
所以,了解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症状对疾病的及时发现,及时诊治有很大的帮助。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覆含许多种肿瘤的总称,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胰腺、胃、肠,其次是支气管,肺,其中一部分肿瘤会分泌激素并且会出现激素引起的相关症状,这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称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20%,以胰腺部位最常见,其中胰岛素瘤因分泌过量胰岛素可引起反复发作不明原因低血糖症,胰高血糖素瘤因过量分泌胰高血糖素,导致坏死性游走性红斑,有的患者有糖尿病表现,还可能有痛性红舌、口唇干裂、静脉血栓、肠梗阻等表现。
胃泌素瘤,分泌胃泌素,从而导致腹痛腹泻,呈间歇性腹泻,也可有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的胃和/或十二指肠溃疡(卓-艾综合征)。
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1、概述:神经内分泌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指起源于全身任何部位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良恶性肿瘤;神经内分泌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不仅存在于一些内分泌器官或组织中,还散在分布于支气管和肺、胃肠道、胰腺的外分泌系统、胆管和肝脏等,即所谓“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例如,存在于胃肠道的肠嗜铬细胞EC;存在于胰腺的胰岛A细胞、B细胞、VIP细胞、D细胞;存在于皮肤的Merkel细胞、存在于甲状腺的甲状旁腺细胞、C细胞等;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不仅可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也可来源于内胚层和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它们具有共同的生物化学特征,如APUD作用能摄取胺和胺前体并在细胞内脱羧产生胺或肽类激素,因此也被称为APUD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比较罕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比例不足1%,多发生于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NEC 除外、生存期长的特点;2、分类:1按肿瘤发生的部位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3肺和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4//副神经节瘤;6原发灶不明的神经内分泌癌;7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根据是否分泌活性激素并引起特征性临床表现,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两大类;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表现为肿瘤细胞释放过多的激素,引起各种临床综合征;例如胃肠道类癌可引起类癌综合征、阵发性皮肤潮红,胃泌素瘤引起卓-艾综合征,胰岛素瘤引起低血糖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瘤引起WDHA综合征严重水泻、低血钾和胃酸缺乏;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类肿瘤不产生激素,因此不伴有特征性的激素综合征;中45%-60%属于无功能性的;3的分化程度和分级情况进行分类:神经内分泌瘤,1级;神经内分泌瘤,2级;神经内分泌癌,3级,包括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4根据核分裂象计数和Ki-67指数的高低将该类肿瘤分为三个组织级别,即低级别G1,核分裂象为1 个∕ 10 HPF,Ki-67<3%,中级别G2,核分裂象为2~20个∕10 HPF,Ki-67 为3%~20%和高级别G3,核分裂象>20 个∕10 HPF,Ki-67>20%;3、临床表现:1有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常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引起的相应:1综合征:突发性或持续性头面部、躯干部皮肤潮红,可因酒精、剧烈活动、精神压力或进食含3-对羟基苯胺的如巧克力、香蕉等诱发;轻度或中度的,腹泻并不一定和皮肤潮红同时存在,可能与肠蠕动增加有关,可伴有;类癌相关心脏,如肺动脉狭窄、等;其它症状如皮肤、糙皮病等,偶见皮炎、和腹泻三联征;2常表现为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腹痛腹泻常见,呈间歇性腹泻,常为痢,也可有反复发作的消化性;3瘤的临床症状与肿瘤细胞分泌过量的胰岛素相关,特征性表现是神经性低症,常见于清晨或运动后,其它还有视物模糊,精神异常等表现; 4胰高血糖素瘤常伴有过量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典型表现是坏死性游走性伴有以及血小板减少,大约半数患者可有中度糖尿病表现,还可能有痛性红舌、口唇干裂、静脉血栓、及等表现;5VIP瘤典型症状是Verner-Morrison综合征,即胰性霍乱综合征,表现为周期性发作的水样泻、、胃酸缺乏症和代谢性酸;2无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就诊时往往已经出现肝转移;4、辅助检查1共同标志物: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是许多正常神经内分泌细胞和多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分泌的一种酸性糖蛋白颗粒,其分子量为49kDa,由439个氨基酸组成;不同标本及检测方法可能影响CgA的敏感性,其在同一患者血浆中的水平比血清中水平高,对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比放射免疫法RIA更敏感;CgA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特异性为%%;5-羟色胺5-HT主要起源于肠嗜铬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引起类癌综合征等相关症状;5-HIAA是5-羟色胺的代谢产物,其升高常见于回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值得注意的是,尿5-HIAA的测定可受到食物和药物的影响,香蕉、茄子、菠萝、咖啡、对乙酰氨基酚、抗药等可造成假阳性的问题,而阿司匹林、酒精等可引起假阴性的问题;2激素水平检测:GEP-NET能产生多种胃肠激素,检测这些激素水平有助于确定肿瘤类型;例如胃泌素瘤患者的血清胃泌素Gastrin水平增高,胰岛素瘤患者有高胰岛素Insulin血症,血管活性肠肽瘤患者血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血管活性肠肽VIP;此外,5-HT、胰多肽、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等检测也有助于区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种类;这些激素水平的检查多采用RIA,因而在临床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3影像学检查1CT/MRI 检查: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有助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定位诊断,但对小于1cm的肿瘤诊断较为困难;动态扫描和多相扫描能提高GEP-NET的诊断率,传统的CT扫描对GEP-NET的检出率在22%-45%之间,薄层扫描对GEP-NET诊断的敏感性可高达80%;同样,采用动态对比增强MRI造影剂超小的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能检测血管通透性及评判淋巴结;分子MRI采用抗体或钆标记的多肽能检测肿瘤细胞上受体并识别肿瘤抗原如Erb-B2等,并有利于评判抗肿瘤药物的疗效;2超声检查:怀疑来源于胰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其诊断;普通超声仍然与操作者的经验有关,内镜超声EUS、术中超声IOUS、腹腔镜超声等技术提高了GEP-NET 的检出率;超声检查具有无放射性、可重复性和动态观察等优点;EUS结合细针穿刺活检能检测到45%~60%十二指肠来源病变和90%~100%的胰腺来源病变,而腹腔镜超声结合细针肝活检有利于判断肝脏转移灶性质;3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RS:大多数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细胞表面富含大量的生长抑素受体,大约70%-90%的GEP-NET表达多种生长抑素受体亚型,其中主要为2型及5型受体;因此,采用合成的生长抑素短肽奥曲肽或喷曲肽pentetreotide与放射性核素111铟In结合,大大提高了肿瘤的定位诊断率;SRS是识别所有GEP-NET肝转移最敏感的方法,其敏感性为81%-96%血管造影为50%-90%,MRI为55%-70%,超声为14%-63%,尤其是对于无功能的GEP-NET而言最有效的手段之一;SRS 诊断非胰岛素瘤的敏感性为55%-77%,诊断胰岛素瘤的敏感性仅为2 5%;SRS阴性患者的预后更差,可能与这部分患者不能从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中获益有关;虽然对大多数GEP-NET的诊断而言,SRS是一种高度有效的影像学技术,但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克罗恩Crohn病患者也可出现生长抑素受体SSTR表达升高;另外,某些GEP-NET可能太小或未能表达足够检测的SSTR 水平,也不能检出;其他未能检出病灶的原因包括在高背景区如肝脏信号较弱、技术问题扫描时间太短等;4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 :PET功能显像是一种基于肿瘤代谢活性的相对较新的影像学技术,常常采用多种放射性底物进行检测;尽管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是一种公认的肿瘤成像技术,但除侵袭性肿瘤外,对大多数GEP-NET价值不大;新近,采用68镓标记物68Ga-D OTA-D-Phe1-Tyr3-octreotide可有效检出转移性GEP-NET;临床研究发现,68Ga标记物PET显像较SRS对NET的检出率和敏感性更高;5消化内镜检查:作为消化道常用的检查手段,内镜的使用日渐普遍,有利于提高胃肠道NET的检出率;内镜检查虽然不能直接判断NET,但结合活检可以在术前发现而不是等到术后的病理检测;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所发现的GEP-NET病例中,半数以上是内镜检查首先发现的,这部分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双气囊小肠镜能对小变进行有限的目视检查,但其优势是能确定小肠NET的位置及通过活检确定肿瘤的组织学来源;虽然这种技术诊断的敏感性仅在21%~52%之间,但对确定NET导致的小肠出血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小肠镜相比,胶囊内镜具有无痛苦和更安全的优点,其缺点是定位不十分准确和无法取活检;因此,有人主张怀疑小肠NET 的患者先接受胶囊内镜检查,初步判断病变部位,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小肠镜检查及取活检;6血管造影技术:虽然单纯性血管造影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MRI血管成像或CT三维血管重建取代,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在判断肿瘤血供情况、鉴定血供来源及肿瘤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等方面仍然很有价值;总体而言,借助血管造影技术可以对肿瘤或肿瘤相关血管进行更为精确的形态学勾勒,有利于确定手术方式及病灶切除;选择性激发血管造影可通过将胰泌素怀疑胃泌素瘤或钙剂怀疑胰岛素瘤选择性注入特定的肠系膜动脉进行操作,同时可测得肝脏和外周静脉血样中胃泌素或胰岛素水平;选择性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性检查,但在其他检查手段难于解决的情况下更有价值;我们对GEP-NET的诊断需要对其临床症状进行早期识别,然后进行CgA等生化检测;一般而言,内镜检查、EUS、CT/MRI、SRS及P ET-CT均是有效的检查手段,但最终确诊仍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SRS可鉴定肿瘤细胞表面的SSTR,也是诊断无功能GEP-NET的最有效技术之一;总之,GEP-NET的诊断需要临床、生化、影像学及病理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早发现和提高诊断率;5、治疗:1早期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外科切除、定期复查、劳逸结合;2晚期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行姑息减瘤术、肝局部治疗,奥曲肽治疗,化疗;3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可以用来减缓症状,抑制肿瘤复发;可用于早期患者在内镜下治疗后的维持治疗,预防复发,根据不同情况,常用方药半夏泻心汤、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对于晚期患者需要手术、化疗、中药等综合治疗,中药可以用于化疗期间减轻副反应,改善食欲,增加体力;晚期患者身体耐受不了化疗时,可应用中药治疗,有减缓症状,扶正抑瘤,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神经内分泌肿瘤概述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s, NENs) 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器官,其次为肺。
NENs包括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tumours,NETs)以及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carcinomas,NECs)。
该指南主要关注点为散发性小肠NENs (smallintestinal NENs, SI-NENs) 和胰腺NENs (pancreaticNENs, Pan-NENs)的诊治,因为这是晚期胃肠胰(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中最常见的类型, 而其他胃肠道来源的NENs处理均应遵循同样的原则。
肿瘤的增殖活性、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receptor , SSTR) 的表达水平、肿瘤的生长速度以及肿瘤负荷均为临床治疗决策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诊断与病理/分子生物学
2020版指南采用了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GEP-NENs的分类标准(表1)。
病理诊断报告中需要包括形态学、肿瘤分级、嗜铬蛋白A (CgA)和突触素(Syn) 等免疫组化染色。
根据临床需要选择行SSTR或肽类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血清素等) 的特异性染色。
分期和风险评估
TNM(tumour, node and metastasis) 分期和肿瘤分级是两项主要的独立预后因素,应持续进行评估。
CT及MRI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手段。
而对于CT或MRI均无法明确的肝脏病灶,超声造影有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检查方法。
内镜
超声是目前诊断Pan-NETs的最佳成像方法,且可进行胰腺病灶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SSTR功能显像是NENs重要的检查手段。
68Ga、64Cu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somatostatinanalogues,SSA) PET-CT可以分辨出绝大多数的NET病灶,并可用于疾病分期、术前影像学评估和疾病再分期。
18F-FDG-PET-CT 更有利于评估G3 NENs 和Ki-67指数较高的G2 NENs。
若18FDG-PET-CT显示摄取阳性提示NENs预后较差。
对于所有G2级以上NENs患者同时行
18FDG-PET-CT和68Ga-SSA-PET-CT检查可能获得最佳的诊断和预后信息,但应个体化评估,平衡潜在优势和经济成本。
局部/局部进展期病变的处理
对于局部/局部进展期G1/G2 NETs,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肿瘤长径<2 cm无症状的无功能Pan-NETs可以选择观察等待而无需立即手术,可以采用每年1次的高质量影像学检查进行观察。
伴随疾病较多且胰头部位病灶只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可以考虑观察等待。
出现局部侵犯征象的年轻患者,应行标准胰腺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
对于有功能的Pan-NETs,无论肿瘤大小,均应考虑手术切除。
肿瘤长径>2 cm的Pan-NETs推荐标准胰腺切除术联合区域淋巴结切除术。
局部剜除适用于肿瘤长径<2 cm有功能的Pan-NETs (如胰岛素瘤)。
对于SI-NETs,根治性切除手术可以降低肠道并发症 (肠梗阻和局部缺血) 的发生风险,并且可以改善预后。
进展期/转移性病变的管理
1. 转移性病变的手术治疗
对于Ⅳ期GEP-NETs患者,如果转移病灶仅在或主要累及肝脏,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对于晚期SI-NETs,为了预防肠梗阻或肠缺血相关并发症,可考虑行姑息性原发病灶切除。
对于肿瘤负荷大的转移性有功能的SI-NETs(如类癌综合征) 或有功能的Pan-NETs, 减瘤手术可以减轻相关症状。
对于不可切除的肝转移,肝
移植可能是较好的选择,也可以考虑肝动脉栓塞或局部消融治疗。
手术切除联合术中射频消融可以达到根治性手术的目的,并可以保留足够的肝功能。
2. 术后辅助治疗
对于G1/G2 NETs,不推荐行术后辅助治疗,但是对于NEC可以考虑铂类为基
础的辅助化疗。
3. 控制功能性GEP-NENs症状的药物治疗
长效奥曲肽或兰瑞肽为功能性NETs的标准一线治疗,可以改善70%~80%的类癌综合征症状 (潮红和腹泻)。
短效奥曲肽皮下注射可用于症状间歇性加重的补救治疗。
常规治疗失败时,可以考虑使用长效帕瑞肽。
症状顽固时,可以采用IFN-α联合SSA作为二线治疗。
Telotristat ethyl是血清素合成限速酶,已被批准用于SSA治疗后仍有类癌综合征腹泻的患者。
对于转移性胰岛素瘤或疾病进展时的难治性类癌综合征,还可以选择依维莫司治疗。
其他控制症状的药物还包括:氯甲苯噻嗪用于转移性胰岛素瘤,PPI可以长期控制转移性胃泌素瘤的症状。
4. 抗增殖治疗
GEP-NENs的抗增殖治疗包括生物治疗 (SSA、IFN-α)、靶向药依维莫司、舒尼替尼和化疗。
SSTR阳性,生长缓慢且Ki-67指数≤10%的晚期GI-和Pan-NETs,推荐使用SSA控制肿瘤生长。
IFN-α可考虑用于SSTR功能显像阴性,特别是中
肠NETs患者。
推荐依维莫司用于化疗或未化疗过的进展期G1/G2 Pan-NETs 和明确进展的无功能GI-NETs。
功能性Pan-NETs可以考虑SSA联合依维莫司治疗。
推荐舒尼替尼用于进展期Pan-NETs的治疗。
5. 全身化疗
推荐化疗用于进展期Pan-NETs和任一部位的进展期G3 NENs,而对于分化良好、生长缓慢的GI-NETs不推荐全身化疗。
然而,但对于短期内快速进展或Ki-67指数接近于G3的G2 NETs患者则可考虑。
链脲霉素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一直是晚期G1/G2 Pan-NETs的一线推荐。
也可以采用替莫唑胺单药或替莫唑胺联合卡培他滨 (CAPTEM)作为晚期Pan-NETs的治疗。
转移性高级别NEC推荐顺铂/依托泊苷或卡铂/依托泊苷方案进行一线化疗。
二线治疗没有明确方案,替莫唑胺单药或CAPTEM和/或贝伐珠单抗,5-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等方案可以考虑。
6. 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 (peptide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PRRT) PRRT用于SSTR功能显像显示为SSTR高表达的进展期NETs。
177Lu-DOTATATE推荐用于进展的中肠NETs和Pan-NETs的治疗。
177Lu-DOTATATE治疗的安全性较好,但仍有3%~4%的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不可逆的骨髓毒性,如白血病或骨髓增生不良,30%的患者发生1/2级长期的肾损伤。
对于类癌综合征患者,SSA应与PRRT联合使用,以预防PRRT治疗后腹泻和/或潮红及激素分泌危象等症状的加重。
随访和生存
随访应该是终生的,包括临床症状的观察、生化指标的检测、常规影像学和SSTR 功能显像检查。
对于R0/R1切除的G1和G2 (Ki-67指数<5%) NETs,建议每6个月进行1次影像学检查,Ki-67指数>5%的G2 NETs 则每3个月复查1次,NEC 每2~3个月复查1次。
来源于阑尾或直肠的小的(<1 cm) 局部G1 NETs ,行R0切除且无不良组织学特征,不需要随访。
随访过程中,如果出现新发肝转移或其他部位转移,或肿瘤生物学行为发生变化 (如短时间内快速进展),建议再次活检评估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