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81.10 KB
- 文档页数:2
优选文档
中药熏蒸
一、目的
1.促进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循环。
2.温热能降低痛觉神经的高兴性,解除疼痛作用。
二、方法
1. 评估患者病情及药熏部位皮肤情况。
2. 检查药熏机器是否完好〔指示灯亮、显示完好〕。
3. 加药:本院自制制剂(主要配方为:川贝、莪实、丁香、三棱、细辛、泽蓝叶、
大黄、牙草、方八〕,加水至2000毫升,面板温度上升至50℃。
4. 再次核对并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熏蒸部位,注意保暖遮挡。
5. 熏蒸时间为30-50分钟,熏蒸温度在50℃内。
6. 告知考前须知,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操作后检查熏蒸部位皮肤情况。
7. 记录并评估。
三、考前须知
1.熏蒸时要将蒸汽集中在所熏部位上。
2.熏蒸时温度在50℃以内,不宜过热预防烫伤。
3.熏蒸时预防直接吹风,熏蒸完后应及时将水蒸气擦干,预防着凉。
4.整个过程由护士安排,患者不得私自操作。
5.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熏蒸,空腹熏蒸易发生低血糖休克。
过饱熏蒸影响食物消化。
6.针灸与熏蒸同时医治者,应针灸结束后1小时方可进行熏蒸。
7. 高热大汗、皮肤病、有出血倾向、熏蒸局部有伤口、血管病、感染灶、有脏
器内出血时禁用,软组织挫伤3天内禁用。
.。
2021“摩与疗俱”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疗效观察范文 乳汁淤积是困扰相当一部分哺乳期产妇的问题,乳汁淤积不仅仅因为输乳管的阻塞造成乳房的疼痛,更因为造成乳汁的暂时或长期的减少甚至乳腺炎而影响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影响婴儿的身体健康成长及哺乳期妈妈的心理健康。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科自2012 年 10 月-2013 年 3 月应用“摩与疗俱”(普林格尔治疗仪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乳汁淤积,经过严谨详实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2 年 10 月-2013 年 3 月期间就诊于我科,符合乳汁淤积诊断标准的哺乳期妇女 16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80 例,对照组 80 例。
治疗组年龄(28±6.31)岁,初产妇 57 例(71.25%),经产妇 23 例(28.75%)。
发病时间产后(3±2.98)月,病程(5±3.24)d,平均 24h 吸吮次数(9±1.30)次。
对照组年龄(27±5.99)岁,初产妇 55 例(68.75%),经产妇 25 例(31.25%)。
发病时间产后(4±2.87)月,病程(5±3.51)d,平均 24h 吸吮次数(9±1.27)次。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
2诊断标准 2.1乳汁淤积诊断标准哺乳期妇女乳汁分泌不畅,乳房有结块伴突发胀痛,乳房皮色、皮温正常,经婴儿吸吮后上述症状均未见缓解。
2.2乳房硬度诊断标准 I 度:触之如嘴唇,为正常或轻度胀痛;II 度:触之如鼻尖,为中度胀痛;III 度:触之如额头,为重度胀痛。
2.3乳房疼痛诊断标准(根据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制定)给产妇一张疼痛问卷,由其自己选择。
问卷上有三个标尺,分别是治疗前、手法按摩时以及治疗后疼痛程度。
每个标尺长10cm,每 1cm 代表 1 个刻度,标尺两端标有从 0~10 的数字,依次代表疼痛程度加大。
中医辨证护理改善产妇的乳汁分泌量-中医护理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产后缺乳也称乳汁不足或乳汁不行,多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或恼怒伤肝,肝气郁结所致,产后缺乳发病率约占产妇的20%~30%。
由于喂养是婴儿最佳的喂养方式,同时也是其最佳的、不可或缺的自然免疫力的来源,因而乳汁分泌不足将直接影响婴儿的发育。
中医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产妇的乳汁分泌量情况,提高乳汁分泌量级喂养率,我院自2007年6月自实施中医辨证护理以来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妇各60例,均是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者。
观察组产妇年龄在23~39岁,平均年龄26.1岁;平均体重65.2kg;自然分娩者26人,剖宫产者34人;初次生产者49人,再次分娩者11人。
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1~37岁,平均年龄25.4岁,平均体重67.5kg;自然分娩者28人,剖宫产者32人;初次生产者51人,再次分娩者9人。
两组产妇的基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神志清晰,积极配合者;无严重基础疾病,影响身体健康者;随访持续进行者。
1.3 泌乳量判定标准少:手法挤奶见少量黄色乳汁溢出,哺乳后新生儿不能满足;适中:手法挤奶有乳汁溢出,哺乳后新生儿满足,产妇在两次哺乳之间无乳胀感;多:新生儿吸吮完后仍有大量乳汁流出,手法挤奶乳汁呈喷射状,哺乳后新生儿安静满足,产妇在两次哺乳之间有乳胀感。
婴儿满足率=(多+适中)/100。
1.4 方法采用组间对比的方式。
研究两组产妇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泌乳始动时间、乳汁分泌量及产后哺乳成功率。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褥疮护理。
观察组产妇实施中医辨证护理,根据产妇的辩证情况进行对症处理。
临床将乳汁分泌不足分为气血亏虚型、肝郁气滞型及痰湿壅阻型三种类型。
1.4.1 气血亏虚型产妇表现为乳汁分泌量少,乳汁清稀,甚至完全无乳汁分泌,伴有柔软,面色苍白,肢体乏力,神疲倦怠,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无力等。
产后早期实施艾叶熏蒸联合中医手法按摩护理乳房的效果摘要:目的:探究产后早期实施艾叶熏蒸联合中医手法按摩护理乳房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8例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尾数的单双数,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观察两组产妇泌乳时间及泌乳量。
结果:联合组产后24h内泌乳率高于常规组(P<0.05),且联合组的乳汁充足占比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产后早期实施艾叶熏蒸联合中医手法按摩乳房可缩短乳汁分泌时间,提高泌乳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后;中医手法按摩;艾叶熏蒸;乳房受到分娩对机体消耗、疼痛、麻药等因素影响,部分产妇产后出现乳腺堵塞,乳房坚硬,泌乳时间延迟,泌乳量少等乳腺功能障碍症状,影响母乳喂养效果[1]。
产后早期乳房的护理对于预防泌乳不足,缩短泌乳始动时间,提高泌乳量意义重大[2]。
因此,本文研究产后早期实施艾叶熏蒸联合中医手法按摩护理乳房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8例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尾数的单双数,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49例。
常规组:年龄21~38(26.75±3.49)岁。
初产妇22例,经产妇27例。
阴道自然分娩23例,剖宫产26例。
联合组:年龄22~40(28.29±3.61)岁。
初产妇25例,经产妇24例。
阴道自然分娩27例,剖宫产22例。
两组产妇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⑴均为单胎妊娠,孕龄36周以上;⑵乳腺发育正常,自愿母乳喂养;⑶生殖器官正常,新生儿健康;⑷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⑴合并乳腺癌、乳腺瘤等乳腺疾病;⑵合并乳头扁平、凹陷及发育异常者;⑶合并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⑷合并精神障碍者。
1.2方法常规组于产后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母乳喂养知识宣教,介绍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告知乳房护理方式,指导饮食以温热食物为主,多喝炖汤,增加乳汁量,指导患者正确母乳喂养,并强调早开奶,让婴儿早吸吮的重要性,指导产妇自主实施乳房按摩。
中药熏洗对产后子宫恢复的护理效果分析
中药熏洗是利用中药的药性和热力,通过蒸汽的作用,将中药成分渗入到皮肤和粘膜中,达到药物治疗的目的。
中药熏洗的原理主要有温热养血,行气活血,活化经络等。
中
药的成分能够通过皮肤和粘膜渗入到机体内部,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中药熏洗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将煎好的中药汤放入床下的熏药壶中,用火烧熏
药壶产生的蒸汽熏洗子宫和阴道部位。
也可以使用肚脐贴、脚贴等方式进行中药熏洗。
熏
洗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1个小时。
熏洗时要注意保持温度适中,不可过热或过冷。
1. 温热养血:中药熏洗的温热作用可以促进子宫和盆腔的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氧供,提高细胞的代谢,加快组织修复和恢复的速度。
中药中的活血成分能够活化血液,促进血
液循环,加速产后子宫的恢复和修复。
2. 行气活血:中药熏洗的药性能够通过体表的经络穴位,与人体内部的经络相互作用,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的流通。
活血化瘀可以排泄子宫内的瘀血,恢复子宫的正常功能,减少产后的疼痛和不适感。
3. 活化经络:中药熏洗可以活化经络,调理气血运行,防止子宫胀满和淤血,促进
子宫恢复正常形态和功能。
中药熏洗还可以调整子宫的位置,减少子宫下垂和前倾的发
生。
中药熏洗对产后子宫恢复的护理效果分析产后子宫恢复是指产后女性经历生理恢复过程,让子宫尽快恢复到妊娠前的状态。
对于许多产妇而言,产后子宫恢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妇女的身体健康,以及未来生育的可能性。
在产后子宫恢复中,中药熏洗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护理方式。
下面将详细分析中药熏洗对产后子宫恢复的护理效果。
中药熏洗是将中草药制成的药物溶于水中,然后用布袋浸泡在水中,产妇坐在上面熏洗下体的一种传统中医理疗方法。
中药熏洗护理时的熏洗药水中的中药成分有多种功效,如消炎、杀菌、排毒、润滑等。
这些功效有效地促进了产后子宫恢复。
一、促进血液循环中药熏洗可以增加下体的血液循环,尤其是对于产后伴随出血或产后恶露不畅的情况。
熏洗药水中的中药成分可以活血化瘀,增加子宫的收缩,加速出血和恶露的排出。
同时,增加血液循环可以促进子宫底部的新陈代谢,有助于子宫的快速回复。
二、促进子宫收缩中药熏洗具有很强的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
孕期子宫扩张,分娩过程中受损,子宫的收缩只有恢复到妊娠前的状态才能避免产后出现异常症状,如宫外孕、子宫脱垂等。
熏洗药水中的中药成分可以增加子宫的收缩力,促进子宫的快速恢复,避免出现不正常情况。
三、消炎杀菌中药熏洗可以消炎杀菌,减少产后感染的风险。
产后由于产道的受损,容易感染,熏洗药水中的中药成分可以有效地杀灭病菌,减轻细菌感染引起的疼痛和不适,促进产后的快速康复。
四、减轻疼痛中药熏洗对于产后伴随肌肉疼痛、关节疼痛、产后乳汁不畅等情况也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熏洗药水中的中药成分可以有效地缓解产后疼痛,增加产妇的舒适感,促进产后的顺利恢复。
总之,中药熏洗对于产后子宫的恢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子宫收缩、消炎杀菌、减轻疼痛等方面,达到了快速恢复的效果。
因此,产妇应该在咨询医师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中药熏洗进行康复。
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发表时间:2018-06-28T10:32:51.1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6期作者:徐慧芳潘胖娥夏海琴袁萍萍[导读] 采取合理的护理方式避免和缓解产后乳汁淤积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力求进一步提升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
(浙江省宁海县妇幼保健院产科浙江宁海 315600)【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在产后出现乳汁淤积的主要原因及相关的护理手段。
方法:选取在我院生产住院并出现产后乳汁淤积的患者1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纳入时间段为2017年9月—2018年3月。
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n=60)则采用乳房按摩、中药熏蒸以及联合短波理疗的方式进行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乳房肿胀情况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从护理效果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产妇在接受护理前乳房肿胀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产妇的乳房肿胀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效果更佳。
从治疗有效率来看,护理治疗之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统计结果提示观察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不断加强和重视产妇的身心健康,采取合理的护理方式避免和缓解产后乳汁淤积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力求进一步提升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
【关键词】乳汁淤积;乳房按摩;中药熏蒸;短波理疗【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6-0325-02 一直以来我国都在提倡母乳喂养,孩子出生后的半年内母乳可为其提供营养均衡、满足其生长发育的各类营养物质。
但实际工作中,本人发现纯母乳喂养率较低,与我国提出的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达85%的目标相差甚远[1]。
导致产妇畏惧、最终放弃母乳喂养的原因很多,其中乳汁淤积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产后积乳的中医药治疗体会发表时间:2018-08-24T15:53:59.1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2期作者:李木仙[导读] 探究产后积乳患者运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体会。
曲靖市马龙区中医医院云南曲靖 655199摘要:目的:探究产后积乳患者运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体会。
方法:选取110例在2016年1月-2018年2月本院中医门诊收治的产后积乳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中医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外治法治疗)各55人。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83.64%)相比,观察组存在较高的治疗总有效率(96.36%),(P<0.05)。
结论:产后积乳患者运用中医药治疗后,使得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其存在十分显著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产后积乳;中医药;治疗体会对于哺乳期妇女来说,产后积乳属于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在初产妇中十分常见,或多见于产后2至4个月的妇女中。
产后积乳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结块伴疼痛。
对患者正常生活影响极大,予以积极治疗十分关键[1]。
本文对在2016年1月-2018年2月本院中医门诊收治的产后积乳患者运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体会进行全面探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6年1月-2018年2月本院中医门诊收治的产后积乳患者,分为对照组(55人)和观察组(55人),均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
其中观察组年龄在24至36岁范围内,(30.12±2.57)岁为平均年龄;对照组年龄在21至37岁范围内,(29.11±2.07)岁为平均年龄。
两组不存在影响组间对比的差异,P>0.05,能够实施对比统计。
1.2临床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为产后积乳患者。
排除标准:心血管、脑血管疾病较严重者。
1.3方法1.3.1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外治法治疗,主要方法为:(1)第一期时,指导患者对乳房进行轻柔按摩,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
乳汁淤积中医治疗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哺乳期母亲多种原因易造成乳汁淤积,引起肿胀疼痛发热甚至发生乳腺炎,为此我院运用中医治疗和护理,使乳汁排出,减轻乳房肿胀,减少乳腺炎发生。
方法 2年间对55例乳汁淤积初期进行中医治疗、护理,观察疗效,治愈率达100%,无一例化脓性乳腺炎。
结论乳汁淤积采取有效的中医治疗和护理,方法经济方便,效果确切。
【关键词】乳汁淤积治疗护理乳汁淤积多见初产妇,常见原因(1)乳头发育不良(过小或内陷)妨碍哺乳,(2)乳汁过多或哺乳方法不正确以致乳汁不能完全排空;(3)乳管不通影响排乳[1]。
初起乳房肿胀疼痛皮肤不红或微红,续之局部硬结渐增大,疼痛加剧伴发热甚至化脓,一旦化脓后给产妇带来痛苦,影响哺乳,给母婴带来不良影响。
我院对乳汁淤积采取中医治疗和护理取得显著疗效。
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共诊治55例乳汁淤积妇女,其中乳头发育不良者4例,哺乳方法不正确乳汁不能完全排空者37例,挤压乳管不通14例,针对不同原因进行治疗与护理,有25例两天后硬块消失,疼痛减轻,有15例五天硬块消失红肿消退,有15例发热,红肿白细胞增高,经过正确护理合理治疗10天恢复正常,无一例化脓。
二、具体措施1.中医治疗中医认为乳汁淤积系由肝气郁结,胃热壅滞,乳汁凝滞不通,邪热壅滞而发。
治疗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为主。
鲜桧叶有杀虫除移,散结解毒,活血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治疗硬结肿毒初期[2]。
1.1 用鲜桧叶(俗称刺松)捣烂加红糖调外敷,待干结后除去,再重新敷药,每日数次。
直至硬肿消退。
1.2 用鲜桧叶50克(俗称刺松)水煎服,每日三次,直至肿块消失。
2.中医特色护理2.1 乳头发育不良、过小或内陷,婴儿不能吸乳,使乳汁淤积。
利用拇指压乳晕,随后牵拉乳头使其突出,并采取上身前倾的姿势喂奶,使乳汁排空。
2.2 乳汁不能排空,造成淤积,根据乳房特殊情况,悬垂乳用手托起,使输乳管与乳头保持平衡位,以便于婴儿把乳房内乳汁吸空;平坦乳婴儿吸吮困难,按摩乳房并适当地牵拉乳头,使其突出,同时上身可前倾有利于婴儿吮奶。
产后熏蒸的注意事项
产后熏蒸是指利用草药材料进行熏蒸,以促进身体恢复和驱除恶露的传统方法。
然而,产后熏蒸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1. 选择合适的草药材料:应选择无毒、无刺激性和无过敏的草药材料,避免对产妇身体造成伤害。
2. 确保通风良好:产后熏蒸时要确保室内通风良好,避免熏蒸产生的烟雾和气味积聚在室内,影响产妇和宝宝的呼吸。
3. 控制熏蒸时间和频率:熏蒸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一天进行1-2次即可。
过长时间或过于频繁的熏蒸可能对产妇和宝宝的呼吸系统造成刺激。
4. 备好安全设施:在进行熏蒸时,应使用适当的熏蒸工具和容器,保证熏蒸过程安全可控。
同时,要确保熏蒸容器离产妇和宝宝足够的距离,以免直接接触到热气或烟雾而受伤。
5. 尽量避免喂奶前熏蒸:产后熏蒸后,可能会有草药残留在皮肤或衣物上,为避免影响宝宝的进食,最好在喂奶前避免接触。
总的来说,产后熏蒸是一种传统的促进身体恢复的方法,但在进行熏蒸时需要注意安全和适度,避免对产妇和宝宝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如果对产后熏蒸不熟悉或
有任何疑虑,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产后中药熏洗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对产后的护理效果,可行性。
方法给予239例产后的产妇中药熏洗及200例产后的产妇清水擦浴,观察中药熏洗的可行性及效果。
结果中药熏洗对产后产妇达到驱风、通经活络;缓解产后疲劳、腰背疼痛对的作用。
结论产后中药熏洗可以达到身心治疗的目的。
【关键词】产后产妇中药熏洗擦浴效果“产后中药熏洗疗法”是一项新的产科护理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清水床上擦浴,是擦浴的一种新技术,但却是利用中药的功效,适宜的中药温度渗入人体皮肤来调理产妇微循环,熏洗过程,血液循环加快,达到疏通腠理、驱风、通筋、缓解产妇疲劳、缓解产时导致的四肢酸痛、腰背疼痛的作用。
操作时,护理人员赋予心理指导,从而达到身心治疗的目的。
2010年我院开始开展中药熏洗,经过临床观察,又具有家庭式的服务模式,所以深受广大产妇的欢迎和接受。
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1.对象。
选择2010年住院分娩愿意熏洗的产妇239例,其中剖腹产139例,顺产100例。
对照传统的清水擦浴200例。
2.方法:护士遵医嘱将中药(生姜、防风、艾叶、桂枝,荆芥等十几味)煲好,备齐用物到床旁,向产妇解释取得合作,调节室温24°左右,中药煎汤待温度50-70°。
屏风遮挡产妇,把中药倒盆三分之二满,用湿毛巾擦洗眼部,由内向外洗,然后擦洗脸、颈、耳后,热毛巾敷脸;为产妇脱衣,擦洗部位下垫大毛巾,按床上擦浴顺序擦洗各部位后,用中药包(含中药渣浸泡在药液中)热敷肘关节、腕关节及腰椎;同样方法擦洗下肢,中药包热敷膝关节;待中药温度35-40°时,用盆为产妇泡脚。
3.操作中的注意点:操作过程注意观察产妇情况,中药要保持适宜温度,以产妇舒适为准,不宜过冷,不宜太烫。
护士动作轻柔、敏捷,减少暴露,防产妇着凉,所有用物必须专人专用,防交叉感染。
结果熏洗、擦浴与传统的清水擦浴组对照产后中药熏洗多了中药的功效,特别对产后、术后的产妇,身心疲惫,产前,产时消耗体力,导致腰酸背痛,特别是产后1~3天,是产妇的心理依赖期,产妇疲劳,需要护士的帮助,因此,这个时段,为产后的产妇给予中药熏洗,具有家庭式服务理念,不但满足了产妇的需要,更是家人可以接受的。
中药熏蒸方对产后康复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方对产后康复的作用。
方法7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宫底高度、排气时间、恶露量、泌乳量和产褥期感染情况。
结果实验组产妇宫底高度为(11.32±0.95)cm、排气时间为(13.96±1.32)h、恶露量为(39.54±13.64)ml,均优于对照组的(14.01±1.02)cm、(17.83±1.79)h、(76.39±15.7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产妇泌乳优良率为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产妇产褥期感染率为 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熏蒸方可促进产后子宫恢复,降低产褥期感染率,提高泌乳量,促进产妇产后恢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熏蒸方;产后康复;泌乳量Clinical study of Chinese herbal fumigation on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LI ling-yan.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Songgang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 518105,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hinese herbal fumigation on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70 parturient wom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Chinese herbal fumiga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erapy.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palace height,exhaust time,amount of deodorization,lactation yield and puerperium infection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all better palace height as (11.32±0.95)cm,exhaust time as (13.96±1.32)h,amount of deodorization as (39.54±13.64)ml than (14.01±1.02)cm,(17.83±1.79)h and (76.39±15.71)ml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better excellent-good rate of lactation as 94.29% than 74.29%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lower puerperium infection rate as 5.71% than 22.86%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hinese herbal fumigation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ostpartum uterus,reduce puerperal infection rate,increase the amount of lactation,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after delivery.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Chinese herbal fumigation;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Lactation yield產后恢复直接影响产妇身心健康,产褥期康复越来越得到重视。
光明中医2019年10月第34卷第19期CJGMCM October2019.Vol34.19・292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初产后乳汁淤积临床观察熊伟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后乳汁淤积行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1月一2018年12月收治的150例初产后乳汁淤积患者,依照随机败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3组,分别为甲组(50例)、乙组(50例)、丙组(50例)。
甲组单独接受手法穴位按摩,乙组接受手法穴位按摩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丙组接受手法穴位按摩、耳穴压豆治疗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
3组均持续治疗3d,并比较分析其临床疗效。
结果乙组、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丙组治疗后的乳房疼痛改善程度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丙组治疗后的乳房肿胀改善程度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丙组治疗后的乳汁排出通畅程度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行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初产后乳汁淤积的效果确切。
关键词:初产;乳汁淤积;中医综合疗法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9.19.008文章编号:1003-8914(2019)-19-2923-02乳汁淤积为临床产妇常见症状,其诱发原因主要是急性乳腺炎,同时也是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之一,对母乳喂养造成严重影响[b2]o采取何种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治疗初产后乳汁淤积,以提高母乳喂养质量,以及保障产妇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十分重要[3'4]O本研究工作旨在探讨初产后乳汁淤积行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50例初产后乳汁淤积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3组,分别为甲组(50例)、乙组(50例)、丙组(50例)。
甲组:年龄最小20岁,最大36岁,平均年龄为(27.65±3.50)岁;孕周最小37周,最大41周,平均孕周为(40.50±0.55)周;新生儿体质量最轻2500g,最重4000g,新生儿平均体质量为(2800±550)g o乙组:年龄最小20岁,最大36岁,平均年龄为(27.55±3.65)岁;孕周最小37周,最大41周,平均孕周为(40.45±0.60)周;新生儿体质量最轻2500g,最重4000g,新生儿平均体质量为(2750±650)g。
中医外治法治疗产后乳汁淤积183例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09-29T10:36:05.386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期作者:胡晓泽张思雪曾敏欧阳文静[导读] 对于产后乳汁淤积病人采取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加以讨论。
胡晓泽张思雪曾敏欧阳文静(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501)【摘要】目的对于产后乳汁淤积病人采取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加以讨论。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产后乳汁淤积病人183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根据所选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病人接受穴位按摩、手法通乳以及中药金黄散外敷治疗,一共9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剩余一组病人仅接受中药金黄散外敷治疗,一共93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病人接受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之后的临床整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研究组病人中进展成为乳腺炎的病人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
结论临床中为产后乳汁淤积病人提供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产后乳汁淤积;穴位按摩;手法通乳;金黄散;治疗效果;应用价值;乳腺管不通畅引发乳汁无法顺利排出,产生硬块称之为乳汁淤积,乳汁淤积属于产妇产后非常多见的一类表现,症状出现乳汁淤积之后,能够对母乳喂养产生影响,不利于新生儿发育,同时也会影响到产妇产后的身体以及心理状态[1]。
本文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产后乳汁淤积病人183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对于产后乳汁淤积病人采取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加以讨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产后乳汁淤积病人183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根据所选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病人接受穴位按摩、手法通乳以及中药金黄散外敷治疗,一共9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剩余一组病人仅接受中药金黄散外敷治疗,穴位按摩、手法通乳以及中药金黄散外敷治疗,一共9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剩余一组病人仅接受中药金黄散外敷进行治疗,一共93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对照组病人的平均年龄为26.3±3.5岁,新生儿体质量在2.3~4.3kg,平均3.3±0.7kg;研究组病人的平均年龄为25.4±3.8岁,新生儿体质量在2.4~4.3 kg,平均3.3±0.9 kg;两组病人发病全部在产后2~15天,病人的临床表现症状包含乳腺红肿并且痛,乳汁排出不畅。
1 例缺乳(乳淤积)产妇的中医护理一、疾病概述缺乳(乳淤积)是指产妇在产后哺乳期内,乳汁分泌不足或乳汁排出不畅,乳房胀满、疼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缺乳主要与肝郁气滞、气血虚弱等因素有关。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肝郁气滞:产妇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导致乳脉不通,乳汁运行不畅。
2. 气血虚弱:产妇素体虚弱,或产后失血过多,导致气血不足,乳汁化生乏源。
三、临床表现1. 乳汁分泌不足:产妇自觉乳房不胀,乳汁量少,不能满足婴儿需要。
2. 乳房胀满、疼痛:乳房胀满、发硬,甚至出现硬结,伴有疼痛。
四、治疗要点1. 疏肝解郁:通过中药、针灸等方法,调理气机,疏解肝郁。
2. 补益气血:采用中药、食疗等方法,补充气血,促进乳汁分泌。
五、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般无特殊实验室检查。
六、护理诊断1. 舒适改变:乳房胀痛:与乳汁淤积有关。
2. 焦虑:与担心乳汁不足影响婴儿喂养有关。
3. 知识缺乏:缺乏母乳喂养及乳房护理知识。
七、护理措施1. 情志护理:关心、安慰产妇,帮助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情绪。
2. 乳房护理: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方法,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尽量排空乳房。
局部热敷、按摩乳房,促进乳汁排出。
3. 饮食护理:鼓励产妇多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猪蹄、鲫鱼等,以促进乳汁分泌。
4. 健康教育: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乳房护理知识,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
八、案例分析产妇王某,28 岁,顺产产后 3 天,自觉乳汁分泌不足,乳房胀满、疼痛。
现病史:产妇因产后情绪不佳,出现乳汁分泌不足,乳房胀满、疼痛,伴有烦躁、易怒等症状。
查体:乳房胀满,可触及硬结,局部皮肤微红,体温正常。
诊断:缺乳(乳淤积)。
治疗及护理:1. 给予中药疏肝解郁、补益气血治疗。
2. 指导产妇正确哺乳,每次哺乳前先热敷乳房,然后按摩乳房,促进乳汁排出。
3. 饮食上给予猪蹄汤、鲫鱼汤等食疗方。
4. 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情绪。
经过以上护理措施,产妇乳汁分泌逐渐增多,乳房胀满、疼痛症状缓解,顺利进行母乳喂养。
中药熏蒸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分析发布时间:2022-10-19T07:36:11.26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5期作者:吴旭辉[导读] 目的分析在产妇产后康复中吴旭辉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贵州六盘水 553000【摘要】目的分析在产妇产后康复中,应用中药熏蒸联合综合康复护理的实施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近1年收治的产妇10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综合康复护理),观察组(综合康复护理联合中药熏蒸),对比两组治疗情况。
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的宫内残留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脚冰冷的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产妇产后康复中,通过联合中药熏蒸与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的应用能够促进产妇的恢复,能够降低患者的宫内残留率,降低患者的手脚冰冷程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妇产后康复;综合康复护理;中药熏蒸;宫内残留;手脚冰冷在产妇产后通常伴随着程度不同的子宫收缩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产妇出现明显的疼痛。
且在分娩后产妇还会不断将子宫恶露分泌排出体外,临床认为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产妇的产后子宫收缩情况,促进恶露的排出,促进产妇产后康复效果的提升[1]。
本研究就收治的产妇进行分析,对中药熏蒸联合综合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我院于近1年收治的产妇10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2组。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具体资料见表1。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在产妇产后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交流,使产妇能够充分信任医护人员。
在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保持语言轻柔,产妇在产后情绪更为敏感,更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低落失望等情绪。
甚至有情况严重的产妇还可能发生产后抑郁症。
因此针对产妇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当积极进行疏导,在日常护理中也需要注意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