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光的吸收和发射.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30
固体物理(黄昆)第一章总结.doc固体物理(黄昆)第一章总结固体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固体物质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的学科。
黄昆教授的《固体物理》一书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固体物理的基础。
本总结旨在概述第一章的核心内容,包括固体的分类、晶体结构、晶格振动和固体的电子理论。
一、固体的分类固体可以根据其结构特征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有序的内部结构,而非晶体则没有长程有序性。
晶体又可以根据其内部原子排列的周期性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
二、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是固体物理学的基础。
黄昆教授详细讨论了晶格、晶胞、晶向和晶面等概念。
晶格是描述晶体内部原子排列的数学模型,而晶胞是晶格的最小重复单元。
晶向和晶面则分别描述了晶体中原子排列的方向和平面。
三、晶格振动晶格振动是固体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晶体中原子的振动行为。
黄昆教授介绍了晶格振动的量子化描述,包括声子的概念。
声子是晶格振动的量子,它们与晶体的热传导和电导等性质密切相关。
四、固体的电子理论固体的电子理论是固体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黄昆教授从自由电子气模型出发,介绍了固体中电子的行为和性质。
自由电子气模型假设电子在固体中自由移动,不受原子核的束缚。
这一模型可以解释金属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五、能带理论能带理论是固体电子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黄昆教授详细讨论了能带的形成、能隙的概念以及电子在能带中的分布。
能带理论可以解释不同固体材料的导电性差异,是现代半导体技术和电子器件设计的基础。
六、固体的磁性固体的磁性是固体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黄昆教授讨论了磁性的来源,包括原子磁矩和电子自旋。
磁性固体可以分为顺磁性、抗磁性和铁磁性等类型,它们的磁性行为与电子结构密切相关。
七、固体的光学性质固体的光学性质涉及到固体对光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等行为。
黄昆教授介绍了固体的光学性质与电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包括光的吸收和发射过程。
八、固体的热性质固体的热性质包括热容、热传导和热膨胀等。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光学分析的历史及发展1.吸收光谱:由于物质对辐射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光谱。
2.发射光谱:构成物质的各种粒子受到热能、电能或者化学能的激发,由低能态或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当其返回基态时以光辐射释放能量所产生的光谱。
第二章光谱分析技术基础第一节电磁辐射与波谱1.电磁辐射的波动性(1)散射丁铎尔散射和分子散射两类。
丁铎尔散射:当被照射试样粒子的直径等于或大于入射光的波长时。
分子散射:当被照射试样粒子的直径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
分为瑞利散射(光子与分子相互作用时若没有能量交换)和拉曼散射(有能量交换)。
(2)折射和反射全反射: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等于90,再增大入射角,光线全部反射回光密介质中,没有折射。
(3)干涉当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周相相等或周相差保持恒定的波源所发射的电磁波互相叠加时,会产生波的干涉现象。
(4)衍射光波绕过障碍物而弯曲地向它后面传播的现象。
2.电磁波的粒子性光波长越长,光量子的能量越小。
光子:一个光子的能量是传递给金属中的单个电子的。
电子吸收一个光子后,能量会增加,一部分用来挣脱束缚,一部分变成动能。
3.物质的能态当物质改变其能态时,它吸引或发射的能量就完全等于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从低能态到高能态需要吸收能量,是为吸收光谱,即吸光度对波长或频率的函数。
从高能态到低能态需要释放能量,是为发射光谱。
第二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1.当原子吸引能量的时候,按能量数量使核外电子从一级跃迁到另一级,这与吸收的能量有关。
吸收能量的多少与原子本身和核外电子的状态有关。
第三节 分子吸收与光谱分析1.分子吸收与原子的不同在于,分子还需要转动跃迁、振动跃迁、电子跃迁等几个能级。
2.朗伯-比尔(Lambert-Beer )法则:设某物质被波长为λ、能量为的单色光照射时,)(0λI 在另一端输出的光的能量将出输入光的能量低。
考虑物质光程长度为L 中一个薄层)(λt I ,其入射光为,则其出射光为。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现象。
2. 激发学生对光传播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光的定义和特性2. 光的传播方式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的定义和特性,光的传播方式。
2.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日常现象,如太阳光照到地球上,引发学生对光传播的思考。
2. 讲解光的定义和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3. 讲解光的传播方式: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光的定义和特性,光的传播方式。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光的传播速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2.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步骤:1. 讲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2. 讲解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
3.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在不同介质(如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实验报告:学生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第三章: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折射现象的定义2. 折射定律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折射现象的定义,折射定律。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第一章绪论1.光电子器件按功能分为哪几类?每类大致包括哪些器件?光电子器件按功能分为光源器件、光传输器件、光控制器件、光探测器件、光存储器件。
光源器件分为相干光源和非相干光源。
相干光源主要包括激光和非线性光学器件等。
非相干光源包括照明光源、显示光源和信息处理用光源等。
光传输器件分为光学元件(如棱镜、透镜、光栅、分束器等等)、光波导和光纤等。
光控制器件包括调制器、偏转器、光开关、光双稳器件、光路由器等。
光探测器件分为光电导型探测器、光伏型探测器、热伏型探测器、各种传感器等。
光存储器件分为光盘(包括CD 、VCD 、DVD 、LD 等)、光驱、光盘塔等。
2.谈谈你对光电子技术的理解。
光电子技术主要研究物质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及能量相互转换的相关技术,以光源激光化,传输波导(光纤)化,手段电子化,现代电子学中的理论模式和电子学处理方法光学化为特征,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3.谈谈光电子技术各个发展时期的情况。
20世纪60年代,光电子技术领域最典型的成就是各种激光器的相继问世。
20世纪70年代,光电子技术领域的标志性成果是低损耗光纤的实现,半导体激光器的成熟特别是量子阱激光器的问世以及CCD 的问世。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大功率量子阱阵列激光器;半导体光学双稳态功能器件的得到了迅速发展;也出现了保偏光纤、光纤传感器,光纤放大器和光纤激光器。
20世纪90年代,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问世,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取得了极大成功,形成了光纤通信产业;。
另外,光电子技术在光存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光盘已成为计算机存储数据的重要手段。
21世纪,我们正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与信息交换量的爆炸性增长对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与显示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国防实力的增强等都更加依赖于信息的广度、深度和速度。
⒋举出几个你所知道的光电子技术应用实例。
如:光纤通信,光盘存储,光电显示器、光纤传感器、光计算机等等。
科学-光-单元-教案第一章:光的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定义和特性。
2. 掌握光的传播方式和速度。
3. 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教学内容:1. 光的定义和特性:介绍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2. 光的传播方式: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和波动传播。
3. 光的速度:介绍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299,792,458米/秒。
4.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解释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教学活动:1. 引入光的定义和特性,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方式和效果。
3. 讲解光的速度,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计算练习。
4. 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第二章: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 理解折射现象的原理。
2. 掌握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3. 能够计算光的折射角度。
教学内容:1. 折射现象的原理:介绍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速度改变导致方向改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讲解斯涅尔定律,即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3. 折射定律的应用:介绍透镜和眼镜的制作原理。
4. 计算光的折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折射角度的计算练习。
教学活动:1. 引入折射现象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3. 讲解折射定律及其应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计算练习。
第三章:透镜和光学仪器教学目标:1. 了解透镜的类型和特性。
2. 掌握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
3. 了解常见光学仪器的原理和构造。
教学内容:1. 透镜的类型: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
2. 透镜的光学性质:讲解焦距、放大倍数和像距等概念。
3. 透镜的应用:介绍透镜在眼镜、相机和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4. 常见光学仪器的原理和构造:讲解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原理和构造。
教学活动:1. 引入透镜的类型和特性,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吸光光度法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吸光光度法的定义1.2 吸光光度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1.3 吸光光度法的原理1.4 吸光光度法的仪器与操作步骤第二章:吸光光度法的原理2.1 光的吸收与发射2.2 朗伯-比尔定律2.3 摩尔吸光系数2.4 吸光度的计算与单位第三章:分光光度计的结构与操作3.1 分光光度计的组成部分3.2 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步骤3.3 光谱仪的使用与维护3.4 波长的选择与调整第四章:标准曲线的制备与分析4.1 标准曲线的制备方法4.2 标准曲线的绘制与分析4.3 样品浓度的计算与误差分析4.4 实际案例分析:药物含量测定第五章:吸光光度法的应用5.1 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2 生物化学中的应用5.3 食品分析中的应用5.4 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第六章:吸光光度法的准确度与精确度6.1 准确度的评估6.2 精确度的评估6.3 干扰因素及其影响6.4 提高吸光光度法准确度的方法第七章:溶液的制备与处理7.1 溶液的配制方法7.2 溶液的浓度与体积的计算7.3 样品的前处理与分离7.4 样品分析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第八章:光散射与吸光光度法8.1 光散射现象的介绍8.2 光散射对吸光光度法的影响8.3 光散射的测定与分析8.4 光散射在吸光光度法中的应用案例第九章:吸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9.1 药物分析中的重要性9.2 药物的紫外吸收特性9.3 药物含量测定的方法与步骤9.4 实际案例分析:药物制剂中主成分的测定第十章:现代吸光光度法技术进展10.1 光纤吸光光度法10.2 微透析吸光光度法10.3 激光吸光光度法10.4 在线监测与自动化分析技术第十一章:吸光光度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1.1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特性11.2 有机合成中光催化反应的监控11.3 有机物含量的测定与分析11.4 实际案例分析:有机合成产物的纯度测定第十二章:吸光光度法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12.1 材料科学中的光吸收现象12.2 吸光光度法在材料合成与表征中的应用12.3 材料性能与吸光性质的关系研究12.4 实际案例分析:纳米材料粒径的测定第十三章:吸光光度法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3.1 生物大分子的紫外吸收特性13.2 蛋白质浓度与纯度的测定13.3 核酸的定量分析与监测13.4 实际案例分析:细胞培养中的营养物质监测第十四章:吸光光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4.1 环境污染物的紫外吸收特性14.2 水质分析与监测14.3 大气污染物分析与监测14.4 实际案例分析:水体中有机物的总量测定第十五章:实验与练习15.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实验操作15.2 标准曲线与样品分析的实验操作15.3 常见干扰因素的实验探究15.4 综合实验练习: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吸光光度法的定义、原理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光的吸收和发射光,作为一种电磁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它让我们看到身边的事物,体验世界的美妙。
然而,你是否曾想过,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物体,而它们又是如何通过光线与我们产生联系的呢?这涉及到光的吸收和发射的过程。
光的吸收是指物体吸收光的能量。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它们与物体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物体吸收光的能力与其成分有关。
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吸收的光会被物体原子或分子的电子激发,它们会跃迁到更高的能级。
这种激发电子的能力取决于光的频率。
不同频率的光对应着不同的颜色,因此我们能够看到的物体颜色也是由于它们吸收了一部分光而反射或传递了另一部分。
光的发射是指物体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
当物体的电子回到低能级时,它们会向周围环境发射能量,这就是光的发射。
发射的光的频率和颜色取决于物体的特性。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发出红光的物体时,它实际上是通过吸收其他频率的光并发射红光来表现出来的。
除了吸收和发射外,还有一种与光的交互作用方式——散射。
散射是指当光通过物体时,它会与物体表面的微小不规则结构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光线改变方向。
这也是我们看到天空为蓝色、云朵为白色和夕阳为红色的原因。
蓝色光散射得更强,因此我们看到天空呈现蓝色。
云朵由于微小的水蒸气冰晶使光散射,看起来呈现白色。
夕阳时,光经过大气层更长距离,所以除了蓝色光被散射外,还有红色光被散射得较强,从而呈现出红色。
光的吸收和发射对我们理解物质世界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光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我们可以了解物体的特性。
例如,光的吸收和发射过程在太阳能电池中起着关键作用,光能被吸收后被转化为电能。
另外,也有许多材料因为其特殊的光吸收和发射特性而被应用于夜视仪、激光以及其他光电器件。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我们对光的吸收和发射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通过使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和理论模型,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这有助于解决一些复杂的科学问题,并为创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