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评价量表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附件3:余干县中小学微型课堂教学参考评价表评价项目权重评价标准评价结果教材处理教学目标 5三维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
教学内容10体现教学目标,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突破教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结构 5教学安排的循序渐进性、层次分明性、系统完整性、密度适中性良好。
教学方法方法选择10方法灵活多样,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开发并利用课程资源,有延伸与拓展。
教学原则10 学生主体,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
重点难点 5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措施有效。
时间分配 5教学流程设计科学合理,各环节、师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精讲多练,加强能力培养。
激发兴趣 5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效果信息预设10教师能预设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进行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板书设计 5 板书设计科学合理,利于学生归纳和记忆。
作业体现 5 作业体现有效性、层次性。
科学素养 5注意正确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促进学生科学意识的形成。
教学基本功教学语言 5教学语言清晰、准确、简练、通俗、生动、逻辑严谨,普通话标准,没有知识错误。
教师教态 5 仪表端庄,富有激情。
设备使用 5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仪器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操作规范。
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个性特长符合时代需求,极具教学特色 5个人魅力,充分体现学科特点。
评委评价合计。
《鸟瞰中国》微课展示评价表时间201 年月日星期节次地点博学楼学院班级章节姓名学号PPT简洁清晰20内容完整无误20展示熟练自然20注意合作互动20英语表达流畅20特色鲜明有趣+5总分小组得分:小组得分:记小组得分:评委1 No. 评委2 No. 评委3 No.注:每组展示10-15分钟;老师评点3-5分钟;三名评委给展示者打分,取平均分。
----------------------------------------------------------------------------------------------------------------------《鸟瞰中国》微课展示评价表时间201 年月日星期节次地点博学楼学院班级章节姓名学号PPT简洁清晰20内容完整无误20展示熟练自然20注意合作互动20英语表达流畅20特色鲜明有趣+5总分小组得分:小组得分:记小组得分:评委1 No. 评委2 No. 评委3 No.注:每组展示10-15分钟;老师评点3-5分钟;三名评委给展示者打分,取平均分。
----------------------------------------------------------------------------------------------------------------------《鸟瞰中国》微课展示评价表时间201 年月日星期节次地点博学楼学院班级章节姓名学号PPT简洁清晰20内容完整无误20展示熟练自然20注意合作互动20英语表达流畅20特色鲜明有趣+5总分小组得分:小组得分:记小组得分:评委1 No. 评委2 No. 评委3 No.注:每组展示10-15分钟;老师评点3-5分钟;三名评委给展示者打分,取平均分。
---------------------------------------------------------------最新资料推荐------------------------------------------------------微格教学评价记录量表表 1 语言技能评价记录表评价项目好中差权重1、讲普通话, 字音正确 0. 10 2、语言流畅, 语速节奏恰当 0.20 3、语言准确, 逻辑严密, 条理清楚 0. 15 4、正确使用本学科名词术语 0. 15 5、语言简明, 生动有趣 0. 05 6、遣词造句, 通俗易懂 0. 10 7、语调抑扬顿挫 0. 05 8、语言富有启发性 0. 10 9、没有不恰当的口头语和废话 0. 05 10、体态语配合恰当 0. 05 表 2 板书技能评价记录表评价项目好中差权重 1、板书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结构合理 2、板书有条理简洁 3、文字书写规范 4、板书大小适当, 便于观看 0. 20 0. 15 0. 15 0. 15 5、板书配合讲解, 富有表达力 6、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7、应用了强化手段, 突出重点(如彩笔, 加强符号等) 0. 10 0. 15 0. 10 表 3 讲解技能评价记录表评价项目好中差权重 1、讲解传授的知识信息与本课题内容密切联系 0. 15 2、描述, 分析概念清楚 0. 10 3、能创设情景, 激起学生兴趣 0. 10 4、能启发学生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 0. 10 5、采用相关的例子, 类比等变化方法 0. 10 6、讲解内容方法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当 0. 10 7、声音清晰, 速度适中, 有感染力 0. 10 8、讲解用词语规范化, 科学化 0. 10 9、与其他技能配合, 能与学生呼应 0. 10 10、注意来自学生的反馈, 并及时反应调整 0. 05 表 4 变化技1 / 5能评价记录表评价项目好中差权重 1、能引起注意, 有导向性 2、能强化教学信息传递 3、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4、声音节奏, 强弱变化适当 0. 10 0. 10 0. 10 0. 15 5、手势, 动作变化自然得体 6、变化教学媒体 7、师生相互作用变化8、面对突发情况, 能应变自如 0. 15 0. 15 0. 15 0.10 表 5 演示技能评价记录表评价项目好中差权重1、演示的目的性与本课题内容密切结合 0. 10 2、演示现象明显, 能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0. 20 3、演示能启发学生思维 0.15 4、操作演示动作规范 0. 15 5、演示程序清楚, 关键步骤能重复 0. 05 6、演示与讲解等其他技能结合好 0. 10 7、演示开始时能将仪器交待清楚 0. 05 8、仪器装置较简单, 易操作0. 10 9、演示能确保安全可靠 0. 05 10、对演示结果能实事求是的解释 0. 05 表 6 提问技能评价记录表评价项目好中差权重 1、提问的主题明确, 与课题内容联系密切 0.15 2、问题的难易程度适合学生认知水平 0. 15 3、提问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 0. 10 4、提问有层次, 循序渐进 0. 10 5、提问能复习旧知识, 引出新课题 0. 10 6、提问能把握时机, 促使学生思考 0. 10 7、提问后稍有停顿, 给予思考时间 0. 05 8、对学生的回答善于应变及引导 0. 10 9、能适当启发提示, 点拨思维 0. 10 10、体味能得到反馈信息, 促进师生交流 0.05 表 7 导入技能评价记录表评价项目好中差权重 1、目的明确, 能将学生导入课题情景 0. 20 2、导入吸引---------------------------------------------------------------最新资料推荐------------------------------------------------------ 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0. 15 3、导入的方法很有趣 0. 15 4、导入用的演示效果好 0. 10 5、导入具有启发性 0. 10 6、导入与要研究的概念联系紧密 0. 10 7、教师的教态自然, 语言清晰 0. 05 8、导入的时间掌握好 0. 10 9、导入能面向全班学生 0. 05 表 8 强化技能评价记录表评价项目好中差权重 1、教师采用的强化目的明确 2、强化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 3、强化促进了学生参加教学活动 4、强化运用时机恰当 0. 10 0. 15 0. 20 0. 10 5、教师运用强化时情感真诚 6、强化方式多样性 7、强化自然恰当 8、正面强化为主, 鼓励学生进步 0. 15 0. 10 0. 10 0. 10 表 9 组织教学技能评价记录表评价项目好中差权重 1、语言恰当, 要求明确, 控制教学效果好 0. 15 2、组织引导方法得当 0. 15 3、能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0. 15 4、及时运用反馈, 调整教学好 0. 10 5、控制教学进度, 时间掌握好 0. 10 6、组织管理中能体现尊重学生 0. 10 7、组织教学的方式灵活多样 0.10 8、面对各种情况, 善于应变 0. 05 9、处理少数多数个别一般学生的策略方法恰当 0. 05 10、教学进程自然, 师生相互合作好 0. 05 表 10 试误技能评价记录表评价项目好中差权重 1、试误目的明确, 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2、能创设情景, 将学生带入教学课题 3、课堂试误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对错误诊断分析无误, 应对策略恰当 0. 15 0.3 / 510 0. 10 0. 15 5、运用试误方式多样 6、设计迷惑, 难易适中7、掌握时机, 以正面反馈为主 8、课堂尝试的机会照顾到全体学生 0. 15 0. 10 0. 10 0. 15 表 11 结束技能评价记录表评价项目好中差权重 1、结束环节目的明确, 紧扣教材内容 0. 15 2、结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内容 0. 15 3、结束环节及时反馈了教学信息 0. 15 4、结束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 0. 10 5、结束安排学生活动 0. 10 6、教师语言清晰, 简练生动 0. 05 7、教师布置的作业及活动面向全体学生 0. 10 8、教师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且余味无穷 0. 10 9、教师环节时间掌握好0. 10 对整段微格教学片段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新资料推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 5。
设计Big6
♋Big6#1:定义问题(确定自己研究的问题)
1-1确定我研究的问题;
我决定研究:关于人教版高中政治第一册经济生活第一章第三课第二框第一目的微课素材选定
1-2确定研究所需信息和资料;
为了完成任务,我需要获取下列信息:
1、本课的主要内容、重难点
2、相关的例题、习题
3、拓展资源
♋Big6#2:搜寻策略(查找信息前准备工作)
1、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2、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材。
2、利用网络搜寻资源,百度文库、道客巴巴、360DOC、豆丁等。
3、咨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师,获取相关意见和建议。
♋Big6#3:找出信息(查找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你选择从哪里获取信息?
互联网,个人藏书,教师提供
如果你需要使用搜索引擎,请把关键词列举在下面的横线上。
维基百科百度百科
中国知网必应
♋Big6#4:使用信息(对自己查找到的信息进行甑别)
我找到有用的资料清单:
序号题目内容概述资料来源
1 高中政治新课程
标准
本目课程内容标准:描
述几种消费心理和消费
行为
360DOC
2 高中政治人教版
必修一《经济生
活》
主要内容为四种消费心
理。
知网数字图书
馆
3 高中政治必修一
教案
重难点是从众心理和攀
比心理的辨析。
百度文库
4 例题、习题从众心理及攀比心理的
辨析例题以及课后微练
百度文库
习。
5 拓展资源消费心理的概念和特
征、考点概览、结合时
事。
豆丁网
Big6#5:整合信息(把信息变成自己的成果)
对研究成果的资料来源的评价(你觉得哪种方式获取资料,比较“丰富”和“方便”,进行排序)
1、个人藏书
2、网络电子文库
3、向老师咨询
研究成果:
《消费心理面面观》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并描述几种消费心理。
2、教学难点: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的辨析问题。
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评价标准水平等级
4 3 2 1
BIG6技能
#1
√应用
BIG6技能
#2
√应用
BIG6技能
#3
√示范
BIG6技能
#4
√示范
BIG6技能
#5
√理解
BIG6技能
#6
√示范
自我反思
一、成功之处:本节课的内容理论性不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去体会和理解,因此我们选取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教材消费心理面面观的内容,让故事中四个人物分别体现出不同的消费观,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其次,教学环节完备,逻辑明确,思路清晰,时间安排合理得当。
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详略、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课堂练习的巩固和课后作业的布置都得到了体现,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恰当。
注重两个部分内容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二、不足之处:第一,教师讲解的太多,与学生互动不够好,第二,故事讲完后和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点评过于简单,没有充分体现教师点评应有的深度和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三、针对教材的编排和逻辑,省略了消费心理和正确的消费观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在教学中应该进一步挖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