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的秘密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7
苏教版《探究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微教学设计青州市海岱小学房玉敏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4课摩擦力的秘密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2.能够做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3.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科学知识:1.知道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2.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压力(物体的重量)大小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知道一些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感兴趣;2.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教学重点: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学难点: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教学准备:各种实验器材(一面光滑一面有沙纸的木板、带钩的木块、测力计、钩码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了解摩擦力。
1、课前播放《捉泥鳅》歌曲。
(会唱的同学可以一起唱)2、做捉泥鳅的游戏。
①介绍游戏规则。
②生抓泥鳅。
③师生交流捉泥鳅的感受。
3、师生体验摩擦力。
4、(投影出示)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师用两个手掌同步作出动作),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5、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儿感受到过摩擦力或有摩擦力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的秘密.二、提出问题,进行假设,确定验证方案1、关于摩擦力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简单板书)师: 由于只有一节课的时间,我们就选一个问题来研究(师手指“大小”问题),猜一猜,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2、学生进行猜测,教师简单板书3、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设计一组实验来验证,并把实验的方案写下来,完成这张实验记录的上半部分。
(学生分组讨论填写。
教师巡视)4、学生展示设计方案(找三组不同的学生展示)5、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6、各组的小组长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到材料超市选择实验材料。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使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减小固体摩擦力的验证实验。
过程与方法:认识摩擦力,知道如何减小摩擦力,能够说出摩擦力的“功”与“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摩擦力,喜欢用学到的摩擦力知识解决生活中摩擦力的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摩擦力,通过实验研究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认识,以及实验过程中变量的理解与控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有一档栏目,叫做《分秒必争》,你看过吗?想一想也来体验一下?游戏的名称是筷乐玻璃球。
游戏规则:本游戏要求选手在30秒内筷子将玻璃球夹到桌子另一端小盘中,放入10个即可获胜,谁想来挑战。
师:挑战即将开始:3、2、1开始——停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生:进行挑战咱们来听听挑战者的感受——太滑了筷子遭遇玻璃球,筷子一定也是一脸的无奈,能不能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呢?生:(想办法)师:老师这儿就有一个这样的东西,你放上试试,准备好了吗?欢迎你再次接受挑战。
让我们一起来见证——祝贺你,请你分析一下这次成功的秘诀。
师:你知道什么叫摩擦力吗?(生谈)二、感受摩擦力1、请同学们双手合起搓一搓,由慢到快,然后将双手放在桌面上,由后向前推力度由轻到重。
你有什么感受,和大家共同分享好吗?摩擦生热2、感觉有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如果我们手运动的方向是向前,那刚才你感受到的力是向后)说得真好,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和学生共同交流出:运动接触面上阻碍运动的力2、寻找生活中的摩擦力生活中,你在哪儿感受过摩擦力?生举例:推箱子、擦桌子、走路接着问:什么与什么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师补充:人在游泳,会不会产生摩擦力呢,飞速疾驰的洗汽车会产生哪些摩擦力师:分析得很有道理,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科学上将它称为阻力。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摩擦力的秘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摩擦力的秘密》一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并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摩擦力的概念;(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2)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2.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3.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2.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大小;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毛巾、砂纸等;2.课件:摩擦力的相关图片和视频;3.教学设计: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如走路、开车等,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
提问:“你们知道摩擦力是什么吗?”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如下:a.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记录测力计的示数;b.将木块放在毛巾上,重复上述实验步骤;c.将木块放在砂纸上,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引言:在之前的文章《大班科学:摩擦力的秘密(一)》中,我们已经介绍了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基本原理。
然而,摩擦力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摩擦力的更多奥秘,并深入了解它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概述: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接触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它可以通过摩擦系数和垂直压力来计算,其大小直接影响物体在表面上滑动或停止的行为。
虽然摩擦力很常见,但它的运作机制却十分复杂。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从五个方面探究摩擦力的秘密,并深入研究其在工程和科学中的关键应用。
正文:一、摩擦力的产生原因1. 分子间力:摩擦力的产生源于物体表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例如范德华力和电磁力。
2. 粗糙度:物体表面的粗糙度也会影响摩擦力,粗糙表面会增加接触点的数量,从而增加摩擦力。
3. 压力:摩擦力与物体受到的垂直压力成正比,增加压力会导致摩擦力的增加。
二、摩擦力的类型1. 静摩擦力:当两个物体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时,静摩擦力将阻止它们开始运动。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间的分子间力和表面粗糙度有关。
2. 动摩擦力:当物体开始相对运动时,动摩擦力产生,其大小一般小于静摩擦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与物体表面间的分子间力和表面粗糙度有关。
三、摩擦力的应用1. 汽车制动系统:汽车制动系统利用摩擦力将车轮减速,并最终停止。
摩擦片和刹车盘之间的摩擦力将转动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制动效果。
2. 电子设备散热:电子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而散热风扇利用摩擦力将热空气排出,以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温度。
3. 动力传输:摩擦轮传动是一种常见的动力传输方式,通过摩擦力的作用,将动力从一个转动的轮子传递到另一个轮子上。
4. 固体摩擦焊接:摩擦焊接是一种将两个材料通过摩擦热和压力结合在一起的方法。
摩擦力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 摩托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摩托车的操控主要依靠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轮胎表面的特殊纹路和材料选择能够改变摩擦力的大小和性能。
《摩擦力的秘密》的说课稿一、说教材(一)分析教材《摩擦力的秘密》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
本课与《力在哪里》、《物体形状改变以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降落伞》共同组成了《无处不在的力》这一单元。
本课所在的单元与前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起,完成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物质世界部分“运动与力”部分内容的学习,并为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部分内容的学习储备基本的力学知识。
本单元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力的作用和表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围绕力的存在,力的表现和作用,力在哪里、力能改变运动的方向和物体的形状,就力有大小以及弹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气体和液体的阻力来进行建构。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以认知为重要目的的观察、阅读、分析和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力、了解常见的力,从而提高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和研究兴趣。
本课在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需要前面力学知识的铺垫,尤其是《力在哪里》中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和测量力的大小知识和技能,又为下一课《降落伞》的学习,提供了知识支撑。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认识摩擦现象和摩擦力。
重点在于体验摩擦力。
第二部分,研究各种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第三部分,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力。
这些内容打算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要完成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摩擦力,讨论摩擦力的“功”与“过”,通过探究了解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分析本课的知识结构,并结合第一课时要完成的任务,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方面:能够使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减小固体摩擦力的验证实验。
(2)科学知识方面:认识摩擦力,知道如何减小摩擦力,能够说出摩擦力的“功”与“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摩擦力,喜欢用学到的摩擦力知识解决生活中摩擦力的问题。
摩擦力的秘密
运西小学王羽菲
一、教学目标
l、科学探究: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2)能够做研究减小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3)能够从实验中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2、科学知识:1)知道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
2)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也与物体摩擦的方式有关,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3)知道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2)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教学难点
对摩擦力与拉力相等的认识,以及实验过程中变量的理解与控制。
四、教学准备
课件、测力计(圆筒测力计)、2N钩码盒12个、钩码48个、毛巾6条、科学书12本。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近段时间我们的学习内容都与力有关系。
(板书:力)通过学习,我们都知道了,力有三要素: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认识力家族的一个新朋友,它又有着怎样的秘密呢?(板书:力的秘密)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探究?那可要和老师一起好好配合哦。
(二)感受摩擦力存在实验探究摩擦力
体验活动1、和老师一起做:手贴紧桌面,向前移动,再提起来,腾空移动,两次感觉一样么?感觉有什么不一样?(生说,放到桌子上时有种力阻碍手向前,……)师相机适时揭示:其实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我们感觉到的阻碍手掌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完善板书)
为什么手放在桌子上的时候能感觉到摩擦力,而腾空的时候却没有感觉到,说明,要产生摩擦力,手与桌面必须接触。
(板书)
体验活动2、现在继续让我们来体验一下,手贴桌面不动,你还能感觉到这种力的存在吗?(生说,不能)再将手掌向前移动呢,这时呢?(感觉到了)说明什么?说明要产生摩擦力,手还需要运动。
(板书)
体验活动3、现在继续让我们将手贴在桌上横向移动,比如向右边移动,你有没有感觉到摩擦力?它的方向是向(生齐说,左),也就是与我们手掌移动的方向是——(生说,相反的)。
体验活动4、老师这里有一个斜面,随机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手放在斜面上,沿着斜面向下滑动,你感觉到摩擦力了吗?它的方向是(引导学生说,沿着斜面向上的)
体验活动5、你能用小手在身边的其他物体上也制造出摩擦力么?试一试请学生汇报。
手掌在….上运动,我感觉到了摩擦力。
师相机提问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让学生一定要说清楚是在那个面上运动产生的摩擦力)小结:其实摩擦现象和摩擦力在我们身边很常见。
小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的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板书)(课件出示)。
结合力的三要素,小结摩擦力的要点:作用点接触面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的大小
摩擦力有大小么?
让我们还是通过操作体验一下吧?
体验活动6、手掌加大一个压力沿着桌面向前移动,你感觉到摩擦力变得怎样了?(变大了)说明摩擦力有大小。
那么摩擦力的大小我们怎样将他测量出来呢?
我们都是用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如何利用测力计测量摩擦力呢?
让我们来先回顾一下:(出示PPT,在测重力的时候,我们用提起物体拉力表示物体的重力;在研究弹力的时候,用拉力的多少表示弹力的多少)
想一想,我们可以如何表示出摩擦力的大小呢?(我们也可以用拉动物体的拉力表示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6、试一试,老师这里有一个2N钩码盒,谁能上来帮老师测一测它在讲台面运动的拉力?
(生上台边演示边说是用测力计的注意点ppt)
教师指导讲解,操作时要注意什么呢?(平移,匀速,示数稳定)
我们用测力计沿着平行方向拉一个物体,能使物体匀速运动的拉力就相当于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学生读数汇报,钩码盒运动所受摩擦力大小),同步出示实验单1,及时指导填写,
想一想需要几个同学合作比较好?怎么分工?谁还愿意上来试一试,
测一下2牛的钩码盒在白纸上运动时的摩擦力。
先估一估,再测量。
教师适时填写记录单
你们会了吗?那下面就选择身边的物体,测一测他们在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小组尝试实验,拉动文具盒、科学书、字典等。
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弹簧秤的示数,一人记录填表,一人汇报。
)
表格设计:
教师预设相关材料:文具盒、科学书等。
需要控制于5N内。
并提示学生可互换分工。
学生停止实验。
通过师生互动口令,器材整理归位。
(说停就停,仔细倾听)教师收集整理学生记录单,呈现结果。
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发现:(同一物体在不同接触面上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一样;不同物体在同一接触面上运动时,所受摩擦力大小也不一样)
(三)、那摩擦力的大小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生猜想说一说:板书与物体的轻重有关、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拉的速度……
如果说到与拉力大小有关,应该给予纠正)
你能具体说一说么?有怎样的关系?
同学们提出的猜想很多,到底和这些因素有没有关系呢?需要我们——做实验来验证。
出示实验单的一部分,
1、如果我们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是否有关,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保持不变的条件有哪些?
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看一看可以选择哪些材料?怎么操作呢?
钩码一次增加几个?放在哪?谁愿意上来操作一下?需要几个人协助?怎么分工?
教师适时指导填写记录单。
提示摩擦力填最大的那个值。
因为最大的那个值可以确保一定能使物体运动。
用它来表示摩擦力的大小更科学合理!
请学生评价一下操作过程,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2、照样子你会选择一些材料设计研究是否与接触面有关么?小组内讨论一
下实验方案,填写在实验单里
这次只能改变哪个条件?物体的重量能改变么?为什么?
教师出示实验要求,学生开始实验。
师巡视指导操作细节。
4、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个材料员(小组长)、一个记录员、一个纪律员(负责让小组的声音保持最低,以免影响到其它组)、一个组织员(负责最后的汇报,并组织小组合作)并出示实验要求。
5、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可以教师及时收集整理。
展示两类情况。
若有误差和错误的小组,要引导讨论可能实验室哪里出现了问题,请出错的小组汇报一下是如何操作的。
引导大家讨论。
6、师生总结:综上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接触面光滑度有关系。
(四)全课总结
现在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物体的重量和接触面光滑程度都有关系。
你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下以下两个问题吗?(课件出示两幅图片)刚刚我们所讲的运动都是在平面上的运动,它的摩擦力是与物体的重量有关
系的,但如果物体是在竖直面上运动,他所受的摩擦力就只与物体所受的压力有关系了。
(出示图片)
刚才在同学们提出的与摩擦力有关的因素中,我们只研究了其中两个因素,剩下的几个因素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并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来验证一下。
板书:(摩擦)力的秘密
作用点接触面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需要改进的地方:
注意语句的完整和科学。
学生的表述也应尽量指导表述完整,到位。
第二个实验的指导要更细节化一点。
两个实验的实验单指导填写要到位。
课堂实验纪律的约束,常规要控制。
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把握要做到收放可控。
课堂上的一些意外生成和跑题要机智引领回来。
第二个至少要确保有5分钟左右的实验汇报时间。
要学会分组实验时巡视指导的巧妙处理与把控。
实验1:
第小组实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