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翼之象传
- 格式:docx
- 大小:44.70 KB
- 文档页数:8
十翼的概念十翼是一种古代文献的分类方式,用来描述《易经》的十篇注释。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它记录了人类对于天地万物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人类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易经》,许多学者在后来的历史时期对其做了注解和解释。
这些注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即十翼。
十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传《易经》最早的注解是由孔子的弟子子思完成的。
最早的《易经》只有一篇,没有任何注解。
子思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注释,他以“易传”为注解的名称,对《易经》进行了解释和补充。
这个版本成为了后来《易经》的文本基础。
然而,《易经》的注解不仅仅止于子思的《易传》,后来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研究,陆续完成了其他的注解。
这些注解归纳起来共有十篇,即分别注解了《易经》的十卦和六十四卦。
每篇注解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观点,形成了多样化的解读方法和学派。
十翼的十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说卦传》、《文言传》、《动爻》、《卦辞》、《泽中》、《豫让》和《坤系》。
它们分别注解了易经的不同方面,既从形式上解释了易经的组织架构,也从内容上解读了易经卦象的含义和运用。
《彖传》和《象传》是解释卦象和卦辞的重要注释,它们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解读卦中的图像和字句,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系辞传》则强调了易经的阐述和应用。
它将易经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指导人们在实践中通过阅读易经来增进智慧和道德修养。
《说卦传》、《文言传》和《动爻》则着重分析了易经的语言和演变过程。
《说卦传》从字形学的角度分析卦名的意义和演变,探讨了易经文字的传承和发展。
《文言传》则对易经篇章中的文言文表达进行了注解和解释。
《动爻》则是研究卦变和易经演变的注释,它通过解读爻辞和爻变的意义,揭示了易经的变动和变革的内在原因和规律。
《卦辞》则是对易经卦名的解释和说明。
它通过对卦辞的特点和含义进行解读,揭示了易经卦象的象征意义和操作方法。
《十翼》即《易传》,是对《周易》的注释,共有十篇,因此又称《十翼》。
《周易》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易传》即“十翼”。
翼是“助”的意思,有如鸟的翅膀,用来辅助阐明“经”的意思。
《十翼》包括:一、彖(tuàn)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一、《彖传》为《易传》中的一部分,是解释六十四卦卦辞的。
分《彖上》﹑《彖下》两篇,内容为论断六十四卦卦名﹑卦辞的意义。
本自成篇,列于经后,今通行注疏本分列于六十四卦,凡卦内"《彖》曰"即是。
二、《象传》也称象辞。
分为《象上传》(大象)和《象下传》(小象)两篇,共450条。
其中解释64卦卦名卦义的有64条称为"大象";解释386爻爻辞的有386条称为"小象"。
64卦,每卦6爻辞,共384爻爻辞,此外再加是用九、用六二爻,共386爻爻辞。
解释卦名﹑卦义的都以卦象为根据,解释爻辞的也多以爻象(包括爻位)为根据,因此题其篇曰"象"。
三、《系辞》:一般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分为《系辞上》和《系辞下》两篇。
《系辞》总论《易经》大义,解释了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取象说、爻位说;又论述了揲著求卦的过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周易》筮法和卦画的产生和形成。
《系辞》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才是卜占。
《周易》是忧患之书,是道德教训之书,读《易》要于忧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为化凶为吉的手段。
《系辞》是《易传》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
四、《文言传》:文言是对乾坤二卦的解释。
五、《序卦》:《易传》中说明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篇名。
用易经的十只翅膀帮助读易经一、易经的经文和十翼易经这本书,由易经经文和易传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经文部分:包括卦象(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分为上经和下经。
上经:从乾坤二卦开始至离卦,总共30卦,统称上经,上经明天道。
下经:咸恒二卦开始至未济卦,总共34卦,统称下经,下经序人伦。
易传又叫十翼: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序卦、杂卦共有十篇,又称十翼。
十翼的翼是翅膀的意思,是帮助我们理解易经经文的翅膀。
二、如何读易经易传、十翼的出现,是由于易经经文晦涩难懂,难以理解,即使是春秋时期的古人,阅读经文跟我们现在一样,也会感觉阅读困难,于是就有了解释经文的文字出现,易传是解释经文最原始,最权威的文字;因此易传是我们读易经最好的工具。
建议大家在读易经时,在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不要选择市面上的一些现代译文,以免受到误导,耽误时间,得不偿失。
建议大家在读易经时,只读经文原文,只读十翼。
即使退而求其次,要读译文,只读经过时间检验,流传下来的,历史上一些易经大学问家的经典注释版本,比如王弼,比如韩康伯,比如程颐,比如朱熹。
如果古文看不明白,就多读几遍;个别字义不明,借助许慎的说文解字去理解。
三、彖、象介绍彖:彖传是用来解释经文卦辞的,每一卦的卦辞后面紧接着的就是这一卦的彖辞。
易经·系辞下有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的说法,读懂彖辞,这一卦的卦意,就能大致明白。
象:象传又分为大象传和小象传,大象传是附在彖辞的后面的文辞,通常是由整体卦象论及人道,值得好好体悟。
小象传是附在爻辞的后面的文辞,用以说明此爻之象。
四、总论易经大义的系辞、理解乾坤两卦大义的文言传系辞上、下:是对易经经文的总体性概括,总论易经大义;系辞可以当成思辨性非常强的哲学文章来读,建议大家在开始读易经之前,仔细研读系辞,并在读易经的过程中结合经文,反复玩味系辞。
文言传:因为有乾坤易之门、乾坤毁,则无以见易之说,无乾坤则无易。
《易传》白话对照本易传·系辞上传第一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天尊贵在上,地卑微在下,《易经》中乾为天为高为阳,坤为地为低为阴的象征就定了。
天地间万事万物莫不由卑下以至高大,杂然并陈,《易经》中六爻贵贱的位置,亦依序而排定了。
天地间万事万物动极必静,静极必动,动静有一定的常态,《易经》中阳刚阴柔,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道理也就由是断定,断然可知了。
天下人各以其道而以类相聚,物各以其群而以类相分,同于君子同于善的事物则吉,同于小人同于恶的事类,则凶就产生了。
在天成就日月星辰昼夜晦冥的现象,在地成就山川河岳动植高下诸般的形态,而人世间万事万物错综复杂的变化,由是可以明显的看到了。
所以宇宙间,阴阳二性不停地切摩变化,八卦所代表的八种天地间的八个基本物象,不停地相与鼓动变化,由是产生了宇宙万有。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比如说,以雷霆之气,鼓动万物的生机,以风雨疏散润泽万物的气机,日月的运行就构成了人间的昼夜寒暑,乾为天为父为阳,是构成男性的象征,坤为地为母为阴,是构成女性的象征。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为天,代表时间,故知天地之大始;坤为地代表空间,故能作成万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乾为天昭然运行于上而昼夜攸分,是容易让人了解的,坤为地浑然化为万物,是以简易为其功能的。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容易则易于知解,简易则容易遵从。
容易使人了解则有人亲附,容易遵从,则行之有功。
有人亲附则可以长久,有能成功则可以创造伟大的事业。
可以长久的,是贤人的德泽;可以成为伟大的,是贤人的事业。
易简,而天下矣之理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经》的道理即是如此简易,而能包含天下的道理,能了知天下的道理,则能与天地同参,而成就不朽的名位了。
周易象传:周易大象传、小象传全文展开全文《周易》大传(即《十翼》)中的上下两篇共450条。
其中解释64卦卦名卦义的有64条称为"大象";解释386爻爻辞的有386条称为"小象"(64卦,每卦6爻辞,共384爻爻辞,此外再加是用九、用六二爻,共386爻爻辞。
)。
解释卦名﹑卦义的都以卦象为根据解释爻辞的也多以爻象(包括爻位)为根据因此题其篇曰"象"。
也称象辞。
《象传》分《大象传》、《小象传》。
《大象传》解释卦辞,主要从卦象来阐释社会伦理道德意义。
《小象传》解释爻辞,说明爻象或爻辞的意义《彖传》和《象传》二者的共同点是:通过阐释卦象、爻象所蕴涵的道理,告知人们如何正确决定自己的行动。
如果将《易传》中的《象传》、《文言传》所论天地之道、人道的内容与《彖传》所论作个比较,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差异,那就是总体的思维取向不同。
尽管《彖传》和《象传》、《文言传》同是用类比的方法从天地之道推导出人类社会的法则,但二者各自所理解的天地之道的内涵却是不同的。
《彖传》多是对天地的规律作客观的认知型把握,而《象传》、《文言传》则可以说是对天地的比德,即对世界作一种情感型的把握。
[2]比德天地的论述在《象传》、《文言传》中可说是俯拾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象》)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乾·文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象》)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坤·六三.小象》)在《象传》、《文言传》,作者实际上是把人类自身的情感、意志和道德准则赋予了自然的天、地、万物,再反转过来,用这种天地之道来为它提出的人道作自然哲学的论证。
《象传》、《文言传》从天地之道到人道的思想,从形式上看,不过是一种循环论证,表面上是从天地之道到人道,实际上是用人道淹没了天地之道。
十翼全文及译文一、十翼简介十翼是《易经》的注解作品,由五代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创作。
全书共分为十篇,每篇各有自己的注解内容,对《易经》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阐释。
在传世的《易经》版本中,经文后都会附上十翼的注解。
二、十翼的历史背景与意义程颢、程颐兄弟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儒学家,他们所创作的十翼对于《易经》的研究和解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十翼注解了《易经》中的卦辞、爻辞和文言文,对于理解《易经》中的象数之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宋代以后的历代儒学家中,十翼都被视为学习《易经》的重要参考资料。
程颢、程颐的注解方法既注重对《易经》文本的详细解读,又注重对意象和象数的深入剖析。
他们将自己对《易经》的研究心得融入注解中,并对后世的学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十翼全文下面是《易经》十翼的全文内容:1.原抵氏传内容摘要:原抵氏传是对《易经》卦辞的注解,该卦辞主要解释了六爻的象征意义,揭示了《易经》的核心思想——变化和无常。
详细内容请参考原文。
2.系辞传内容摘要:系辞传是对《易经》爻辞的注解,详细解释了每一爻的含义和运动方向。
通过对爻辞的深入分析,程颢、程颐兄弟揭示了爻辞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详细内容请参考原文。
3.彖传内容摘要:彖传是对《易经》八卦卦辞的注解,通过对八卦卦辞的解读,揭示了八卦的象征意义和变化规律。
彖传主要讨论了八卦的卦象形态和卦辞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4.象传内容摘要:象传是对《易经》象数的注解,详细解释了八卦和六爻的象征意义和形态。
通过对象传的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易经》中的符号和象征。
详细内容请参考原文。
5.说卦传内容摘要:说卦传是对《易经》卦变的注解,详细讲解了八卦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通过对说卦传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八卦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并能够运用八卦变化的规律进行卜卦和解惑。
详细内容请参考原文。
6.文言传内容摘要:文言传是对《易经》文言文的注解,详细解释了《易经》中的经文用词和句式。
文言传主要讨论了《易经》的文学风格和修辞特点,对于理解《易经》的文字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
易经易传全文(十翼全文)《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易经•系辞上传》第一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矣之理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经•系辞上传》第二章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易经•系辞上传》第三章彖者,言乎象也。
爻者,言乎变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
齐小大者,存乎卦。
辩吉凶者,存乎辞。
忧悔吝者,存乎介。
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辞也者,也各指其所之。
《易经•系辞上传》第四章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易经•系辞上传》第五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十翼原文及白话文十翼原文及白话文《十翼》是《易经》的注疏集合,由十种不同的注疏组成。
下面是《十翼》的原文及对应的白话文解释。
1.《系辞》原文:《系辞上》曰:“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白话文:《系辞上》中说:“天地的伟大,人类仍然有所不满。
所以说,天地虽然没有情感,却把万物看待得像是刍狗一样。
”2.《彖》原文:《彖》曰:“象以见闻,言以譬道,制以象物,类以象事,言以述理,故曰彖。
”白话文:《彖》中说:“通过观察和倾听来认识世界,用类似的事物来表达道理,利用象征性的形象来制定规则,通过类比来解释事物的本质,以言语来阐述理论,因此称为彖。
”3.《说卦》原文:《说卦》曰:“天地之数,无穷而不竭也。
”白话文:《说卦》中说:“天地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
”4.《序卦》原文:《序卦》曰:“乾创始,坤萌芽,屯吉,蒙吉,需吉,讼吉,师吉,比吉,小畜吉,履吉,泰吉,否吉,同人吉,大有吉。
”白话文:《序卦》中说:“乾创始,坤开始萌发,屯吉,蒙吉,需吉,讼吉,师吉,比吉,小畜吉,履吉,泰吉,否吉,同人吉,大有吉。
”5.《杂卦》原文:《杂卦》曰:“维杂之,各从其辞。
”白话文:《杂卦》中说:“这里是一些杂卦,每个卦都有各自的解释。
”6.《大传》原文:《大传》曰:“君子至诚,恶无济于事,故可与有德者居。
”白话文:《大传》中说:“君子要真诚,否则没有办法在事务中取得成就,所以应该与有道德的人为伍。
”7.《象传》原文:《象传》曰:“象者,象也;传者,传也。
”白话文:《象传》中说:“象是形象的意思,传是传达的意思。
”8.《文言传》原文:《文言传》曰:“言者,意也。
”白话文:《文言传》中说:“言语是意思的表达。
”9.《系辞下》原文:《系辞下》曰:“《易》无远方也。
”白话文:《系辞下》中说:“《易经》没有遥远的事物。
”10.《白话》原文:《白话》曰:“白话者,言也。
”白话文:《白话》中说:“白话是言语的意思。
《十翼》究竟说了什么?(上)读易经之前我建议各位可以先读一下《十翼》,因为十翼是对易经整体的一个解释,翼就是羽毛的意思,可以引伸为对易经原文的十篇解释。
《十翼》是哪“十翼”呢?《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有十篇,故称《十翼》。
十翼是谁写的呢?我们暂定认为是孔子或者是孔子的学生整理的。
因为这个是至今都没有定论是事情,但是有一点,孔子一定是对十翼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里面很多的论述都充满了孔子的哲学思想。
孔子的很多言论也都记载在了文中。
当然也有可能后人对其做过完善,但是已经无可考据了,所以我们就暂定认为是孔子及其门生做的。
《十翼》里面的《文言传》是专门讲乾坤两卦的,非常特殊,易经里面其它的卦没有这种单独的解释。
也正因为如此,你也可以看到很多书会把文言传的内容,直接放到乾坤两卦的解释里面。
但是《文言传》毕竟是解释《经》的《传》,所以正常来说,大部分易经解读的书籍,还是把《文言传》与乾坤两卦的卦、爻辞分开的,而不会混在一起。
《十翼》之中,唯一跟着易经的经文解释的就是《象传》与《彖传》。
比如乾卦,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后面就是爻辞,爻辞后面就是彖传、象传的解释。
《象传》又分为《大象传》与《小象传》,《大象传》共64条,对应的是64卦,是用来解释卦名、卦义、卦辞的。
《小象传》共386条,对应是是卦中的爻,是用来解释386条爻辞和用辞的。
《大象传》的用词非常简练,64条结构也非常一致,全部是由两段话来组成,比如遁卦,卦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第一段话分析出卦的卦象,并引伸出卦名,第二段话是讲指导思想,也就是具体该怎么做。
最开始我讲这个地方,会有人问:卦名是怎么引伸出来的?遁卦为:上乾下艮,乾为天,艮为山,而卦象说是“天下有山”,所以自然就是遁卦了。
《大象传》的用词基本都是这个规律,所以特别容易记忆。
再比如“晋卦”,晋卦说的是:“明出地上”。
“明出地上”是指什么呢?晋卦(䷢)为上离下坤,离为火,为明,坤为大地,所以自然是“明出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