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美苏“冷战”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2
第17课美苏“冷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征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性质和美苏争霸的影响启发式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法指导导入新课:回顾二战中美国、苏联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
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并主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讲授新课:(一)、杜鲁门主义1、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及原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课件展示:杜鲁门在国会演说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思考:什么是“冷战”政策?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多媒体演示并引导学生看《世界政区图》,回忆二战后在欧洲、亚洲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
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害怕共产主义影响扩大,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等一系列手段,极力遏制共产主义。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提示学生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思考此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
)教师指出: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他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在富尔敦发表的演讲中,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
《美苏“冷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杜鲁门主义、美苏争霸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视频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变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变革;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
通过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杜鲁门主义、美苏争霸【教学难点】杜鲁门主义、美苏争霸【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冷战(1945-1990)简单来说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
这个词起源于1947年4月16日伯纳德·巴鲁克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的一次演说。
二、讲授新课(一)杜鲁门主义师:1947年3月12日,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其对全世界的影响相当于1823年宣布西半球不再受欧洲殖民主义支配的门罗主义。
苏联认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方面对苏联控制地区与苏俄扩张的一个公开威胁。
"杜鲁门主义"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被学者认为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是二战后的大国主义典型。
师:杜鲁门主义的时间、影响和实质?开始时间:1947年 3月12日影响: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实质: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美国推行其称霸世界的计划,遏制共产主义,扩大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控制的政策和纲领,是冷战这一特殊时期的产物,对未来几十年美国的政策战胜极大的影响。
师:什么是冷战?学生: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冷战的实质)。
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第17课美苏“冷战”1、二战后,美对苏“冷战”的原因是什么?答:美国想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积极谋求全球霸权;苏联的强大及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阻碍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二战后,人心思安,不愿重燃战火。
2、美苏“冷战”的目的、重点、信号?这里说“铁幕”指什么?答: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最终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欧洲;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共产主义运动。
3、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答: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冷战”政策提出的美国总统是谁?当时是要美国援助哪两个国家?答:杜鲁门;希腊、土耳其。
5、“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答:政治: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1948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军事:1949年,北约的成立。
6、马歇尔计划又称什么?提出的时间、提出者、目的?答:复兴欧洲经济方案;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直接目的:复兴欧洲经济。
真正目的:稳定欧洲资本主义,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7、北约何时成立?其成员国有哪些?成立的地点?其总部设在哪里?签署的条约?北约的性质?答:1949年;美国等西方12国;华盛顿;布鲁塞尔;《北大西洋公约》;资本主义性质的军事、政治集团。
8、华约何时成立?其成员国有哪些?总部设在哪里?华约的性质?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先后成立有何标志?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东欧8国;莫斯科;社会主义性质的军事、政治集团;标志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9、美苏争霸开始的时间、大致分为几个阶段?答:20世纪50年代后期;三个阶段。
10、美苏争霸第一阶段起止时间、这一阶段争霸的特点、对华政策如何?5答;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苏联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美国占优势;美国孤立中国,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11、美苏争霸第二阶段起止时间、争霸特点、对华政策?此时美苏领导人是谁?答: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苏联加强对外扩张,美国转攻为守;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对华威胁,中苏关系恶化;美国总统尼克松、苏联是勃列日涅夫。
第17课美苏“冷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美苏争霸的影响
①结合史实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阶段特征,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对美苏争霸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对美苏争霸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培养学生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知识的学习,从总体上认识美国“二战”后的“冷战”政策。
②通过学习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使学生感知“二战”后美苏双方实力的消长情况,并引导学生会总结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的因素。
③组织学生会讨论美苏争霸对世界政局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中国要提高国际地位,就必须发展综合国力。
②通过对美国在“二战”后的霸权政策之一的“冷战”政策的学习,联系实际来说明美国现今仍然在全球推行其霸权政策。
③使学生认识到,美苏,局部战争不断,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从而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美国实行“冷战”政策和美苏争霸
难点:美苏展开“冷战”的原因以及“冷战”的性质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空前强大,与美国针锋相对,两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争霸斗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苏冷战”。
新课教学
一、杜鲁门主义
1.“冷战”政策的提出及其重点
“二战”后,美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这种政
策称为“冷战”政策。
“冷战”政策的重点在欧洲。
2.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
——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3.马歇尔计划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也称欧洲复兴计划。
其直接目的是复兴欧洲经济,真实目的是稳定资本主义,以将西欧纳入美国对苏“冷战”的轨道。
4.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在华盛顿成立,北约的建立,标志着美国推行遏制苏联、控制欧洲、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部署已初步完成。
5.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东欧8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先后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美苏争霸
小结巩固
“二战”后。
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美国试图在全球推行霸权政策。
美国霸权政策的重点在欧洲,主要推行“冷战”政策,以实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要表现;在亚洲则主要实行“热战”,先后发动了对朝鲜和越南的侵略战争。
随着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美苏争霸的格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