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二)淡白舌
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舌色浅淡,
形成 气血亏虚,血不荣舌; 阳气虚衰,运血无力,舌失血充; 脱血夺气,病情危重,舌无血气充养。
临床意义 :主气血两虚、阳气虚衰。 脱血夺气则枯白舌。
22
淡白舌
淡舌、枯白舌。
淡白湿润,舌体胖嫩—阳虚 水湿内停。
淡白光莹, 或舌体瘦薄—气 血两亏。
23
手少阴心经沿食道,之别系舌本。
因心主血脉而藏神,故舌体的色泽变化, 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
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 又能反映“心主藏神”的功能。*
5
舌与脏腑功能相关
脾 舌为脾之外候,
足太阴脾经,连舌根、散舌下。
舌苔是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 与脾胃运化功能相适应,故舌象的变化, 可以反映全身营养和代谢的功能,气血 的生化状况。
见底苔--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苔-薄苔 不见底苔--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之苔-厚苔 临床意义:主要反应邪正盛衰和邪气深浅。
59
薄苔—正常舌苔,薄而均匀, 或中部稍厚,干湿适中, 提示胃有生发之气。
厚苔—胃气夹湿浊、痰浊、食浊、热邪熏蒸, 积滞舌面所致, 主痰湿、食积、里热等。
受阻侧舌肌弛缓,收缩无力 +健侧如常 →歪向健侧。
临床意义:多为肝风夹痰,或痰瘀阻络所致。 多见中风、喑痱,或中风先兆。
48
舌紫红势急者——肝风发痉; 舌淡红势缓者——中风偏枯。
49
(四)颤动舌
舌象特征:舌体不自主颤动,动摇不宁者。轻、重 形成:
阴血亏损,肝筋失养,舌脉挛急┓ ┣颤动舌
常与舌萎软并见。
临床意义:多为病情危重的征象。
色淡白、青紫+湿润━━ 寒凝经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