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业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362.50 KB
- 文档页数:30
零售业态的介绍1、业态概念零售是指把商品或随商品而提供的服务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销售活动。
从事零售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具体场所是商店,而商店依据销售形式不同又区分出不同的经营形态,即零售业态。
近年来,受国际商业发展趋势的影响,零售商店的业态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并且出现多样化和细分化趋势,尽管当前世界各国对零售业态的定义由于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区别,但通常认为,业态是零售店向确定的顾客群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业态是零售活动的具体形式。
通俗理解,业态就是指零售店卖给谁、卖什么和如何卖的具体经营形式。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零售业态的研究滞后于现实,不仅理论界自身对零售业态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分歧,而且与国内商业主管部门对业态的规范意见也不尽一致。
但不管理论上如何争论,实际上,各种新兴业态自九十年代初引入以来发展势头强劲,超级市场、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等如雨后春笋,对我国传统百货商店这一单一业态形式和众多单体店(独立商店)构成强大冲击之势。
1998年,政府统计系统中的贸易统计年报开始增设零售业态统计,作为试行表,考虑到目前各种业态的发育程度,以及国家国内贸易局关于零售业态分类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按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在界定零售业态时采取了大多数专家学者的意见,即: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
这一概念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确定的目标市场;其二,具体的经营策略,包括:选址、规模、商品策略、价格策略、商店设施、服务方式等。
2、业态分类(1)国际上零售业态的一般分类对于零售业态的分类,目前国际上主要依据零售店的选址、规模、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店堂设施、经营方式、营业时间、服务功能、价格策略等确定。
美国把零售店区分为:百货店、超级市场、折扣店、一般商品店、服装专卖店、仓库俱乐部、药店、方便店、杂货店等九类;日本对零售业态的分类与美国基本相同,但增加了自动售货机、邮购以及无店铺销售形式。
商业零售经营行业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与消费水平的提升,商业零售经营行业在我国经济中日益重要。
商业零售经营行业的范围较广,包括零售商、超市、百货商店、购物中心等。
本文将介绍商业零售经营行业的一些关键性质、现状、发展趋势等。
性质商业零售经营行业是一种面向消费者的行业,其性质具有以下特点:1.零售商的主要目的是销售产品,赚取销售利润。
2.商品在商业零售经营行业的流转具有明显的特点:从制造商或批发商到零售商,再到消费者。
3.商业零售经营行业的消费者群体广泛,包括个人消费者、机构消费者。
4.具有明显的时空性,即商品的销售时间和地点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
商业零售经营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现代消费经济中的重要性。
现状商业零售经营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历多年,现状如下:1.规模逐年扩大。
2019年,我国商业零售总额达到41.2万亿元,同比增长8%。
2.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来自互联网的新型竞争对商业零售经营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
传统商业零售企业开始加快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效率和服务水平。
3.经营尺度不断提升。
随着全国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商业零售经营行业企业扩大规模,吸收更多的外来投资。
4.内部竞争加剧。
传统商业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出现了优胜劣汰的局面。
发展趋势目前,商业零售经营行业在不断探索创新的道路上走向更高的层次。
下面介绍几个关键的发展趋势。
新零售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新零售成为商业零售经营行业的一大趋势。
新零售基于数字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推动了商业零售经营行业的转型。
新零售的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有效的数据分析为手段,提供更全面、更方便、更高效的服务。
小店经济近年来,小店经济迅速崛起成为商业零售经营行业的新玩家。
小店经济强调的是个性化、服务化、场景化的消费体验。
由于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小店经济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迅速扩张。
产业融合商业零售经营行业趋向于产业融合,将原先只是单纯的销售产品转型为以商品交易场所、文化艺术活动、社交交往场所等多项服务为辅的经营模式。
经典的商业模式范文1.零售商业模式:零售商业模式是指将产品或服务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通过零售店、电子商务平台或直销方式实现。
2.订阅模式:订阅模式是一种通过定期收取会员费来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并建立与用户的长期关系。
3. 平台模式:平台模式是一种通过提供服务、设施或基础设施来连接供应商和用户的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为多个参与者提供价值,例如Uber的共享经济模式和Airbnb的共享住宿模式。
4.产品创新模式:产品创新模式是指通过不断创新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并实现盈利的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依靠研发和设计能力来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
5.许可模式:许可模式是指将知识产权或品牌授权给其他企业使用,并从中获取授权费用的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扩大品牌影响力并快速拓展市场份额。
6.增值服务模式:增值服务模式是指在为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同时,提供额外的价值附加服务。
这种模式可以增加客户满意度并提高盈利能力。
7.建议性销售模式:建议性销售模式是一种通过给客户提供个性化建议和推荐产品或服务的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增加销售量,同时提高客户忠诚度。
8.会员制模式:会员制模式是指通过会员计划来吸引和保留客户的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通过会员特权、折扣和积分等方式增加客户忠诚度。
9.社交媒体模式:社交媒体模式是一种通过提供社交网络平台来连接用户和广告商的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通过广告和数据收集来实现盈利。
10.垂直整合模式:垂直整合模式是指通过整合供应链中的不同环节来实现成本控制和高效运作的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
这些经典的商业模式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场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式来创造价值和实现利润。
同时,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演变,新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涌现,企业需要保持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零售业务介绍零售业务是指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来直接满足最终消费者需求的商业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零售业务在市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零售业务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介绍。
一、零售业务概述零售业务是商品及服务销售的最后一环,它通过建立销售渠道与最终消费者进行交易。
零售业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有效整合供应链,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购物体验,并同时实现自身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零售业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传统实体店面、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移动应用等。
二、零售业务特点1. 大众市场:零售业务直接面向消费者,产品及服务覆盖大众市场,因此需要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市场定位和产品选择。
2. 客户细分:消费者需求多样化,零售业务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特点进行细分,并提供个性化的购物服务。
3. 销售渠道多样:随着科技的发展,零售业务的销售渠道愈加多样化,包括实体店、网上商城、移动应用等,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购物方式需求。
4. 售后服务:零售业务不仅要提供商品销售,还需要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包括退换货、维修保养等,以保障消费者权益和提升顾客体验。
三、零售业务发展趋势1. 电子商务的兴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便捷地进行商品选购,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
2. O2O模式的创新: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将线上线下的零售业务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线上渠道获取客户并引导其到线下实体店面购物,提升销售额及顾客满意度。
3. 移动支付的普及:移动支付的兴起方便了消费者进行支付操作。
通过手机应用软件,消费者可以实现快速支付,节省时间,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
4. 数据驱动的经营:零售业务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消费者行为和需求,通过优化产品组合、供应链配送等来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5. 绿色可持续发展:零售业务的发展也要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通过推广环保产品、减少包装浪费等方式,零售业务可以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新零售商业模式简述展开全文商业模式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一个企业与跟它的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新零售本质上是用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利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渠道、零售终端的销售管理、品牌的打造管理等方面。
但目前线下零售跟线上零售存在很大的冲突,过去的五六年冲突主要是利益结构的安排有问题。
所以我们说新零售线下线上的融合打通。
打通的前提主要是参与的各方,比如是:品牌商、供应商、中间商、电商、线下零售终端,甚至到线下终端导购的利益重新安排的问题。
这个交易结构设计的不好的话,新零售就很难去运转起来。
一、建立好新零售商业模式的前提建立好新零售商业模式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我们认为就是改变利益相关方面的交易结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改变就是改变利益相关方面的角色。
以前中间商做的是销售、客户关系的管理、做仓储、配送、资金的垫付等等。
现在大多做的是销售、资金的垫付、做服务。
他的角色会发生变化,不像以前一样是多角色的,现在可以缩减很多。
但是因为角色缩减更专业化了,相对来说他们的效率会提高很多。
这样的话在线上线下同价的情况下,各个相关方的收益会大幅度的增加,这个时候全渠道的融合才有可能实现。
这里意味着以前的不管是直营的门店还是加盟的门店,面向消费者的角色会发生变化。
过去他们是以销售为核心,未来比较明确的是管理他们的用户,首先是通过数字化技术跟客户建立起连接,然后是行为的数字化,再而在这个基础上智能化的动作。
具备之后,会发现将来的企业管理的重点会围绕的用户的资产来管理。
二、新零售商业模式--数字化零售在这看来不应该叫新零售,而是叫——数字化零售,更合适,更准确。
把零售环节中牵扯到的行为、资产、关系、产品等等数字化。
有了这样的数字化基础之后,端对端的零售才可能成为现实。
就是企业与用户之间可以随时打通的,随时在线的。
这是我们之前想的个性化销售,以用户为中心才有可能实现。
在做零售数字化服务商的事情上,我们跟很多传统品牌接触帮助他们做改变,我们发现也不能定义叫新零售这个概率,而是叫——零售进化。
零售商业概述1.零售商业的定义与特点零售是商品流通的最终环节,是指对个人消费者或最终消费者的销售活动。
零售商业是指向个人消费者或最终消费者销售商品或服务的商业。
零售商业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或批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
与其他产业相比,零售商业具有以下特点:交易次数频繁,交易批量小;对店铺选址与店铺设计有较高的依赖度;经营场所分散,经营受商圈的限制。
2.零售商业的主要功能零售商业处于商品流通的最终阶段,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流通组织,从而决定它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具有以下功能:〔1〕分类、组合、备货功能。
零售商可代替个人消费者从制造商或批发商那里购进商品,并将这些商品按照个人消费者最适合的购置批量进展分类、组合和包装,以便于个人消费者购置。
〔2〕服务功能。
零售商在销售商品的同时,还向个人消费者提供多种服务。
〔3〕减少消费者的本钱负担功能。
〔4〕商品储存与风险负担功能;〔5〕信息传递功能;〔6〕金融功能;〔7〕娱乐休闲功能。
3.按业种分类法,零售商业的分类我国政府统计对零售商业的业种分类,可分为八大类:〔1〕食品、饮料、烟草零售业;〔2〕日用百货零售业;〔3〕纺织品、服装和鞋帽零售业;〔4〕日用杂品零售业;〔5〕五金、交电、化工零售业;〔6〕药品与医疗器械零售业;〔7〕图书报刊零售业;〔8〕其他零售业〔包括家具零售业、汽车、摩托车与其零配件零售业、计算机与软件、办公设备零售业等〕。
4.中外零售商业的主要业态中外零售商业的主要业态有:〔1〕百货店〔Department Store〕;〔2〕专业商店〔Category Store〕;〔3〕专卖店(Specialty Store);〔4〕超级市场(Super Market);〔5〕大型超市(Hyper Market);〔6〕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7〕折扣商店(Discount Store);〔8〕仓储式商店(Warehouse Store);〔9〕购物中心(Shopping Center);〔10〕家居改建中心(Home Improvement Center);〔11〕单一价商店(Single Price Store);〔12〕剩余品商店(Out Let Store);〔13〕杂货店〔Variety Shop〕;〔14〕邮寄〔目录〕商店(Catalog Retailing);〔15〕访问〔直接〕销售(Direct Selling);〔16〕自动售货机(Vending Machines);〔17〕网上商店(Internet Store)。
第二章商品流通组织知识点:流通业态概述业态,即营业形态,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日本。
(一)流通业态的概念流通业态是指商品流通企业(主要指零售商业企业)根据经营的产品重点不同和提供服务的差异,为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营业形态,是对零售商业店铺的经营形态和售卖方式的统称。
(二)流通业态的构成要素1.选址2.商圈3.规模4.商品策略5.目标顾客6.价格策略7.店铺设施8.销售方法9.服务功能10.有无固定营业场所(三)流通业态的多样化——2019新增内容1.业态多样化是同业竞争加剧的市场现象业态的变化能起到适应市场需要,吸引消费者购买,实现销售额扩大的作用。
业种和业态:业种是指卖什么,业态是指怎么卖。
·业种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行业形成的基础。
业种的变化受制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宏观大局,企业选择业种是战略行为,是决定企业的归属问题,一经选定要改动就是经营方向的改变。
·业态则与经营方式关系密切,业态的变更是企业经营方式、经营特色的变化,是一种策略行为,企业可以随时依据市场情况的变化而变换业态。
2.业态多样化是流通组织形式革新的产物1852年在法国巴黎出现的世界上第一家百货商店,被西方称作“现代零售组织形式的第一次革命”。
零售业态的多样化——·是适应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多样化、消费心理个性化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企业奉行现代营销理念(顾客满意理念)的结果;·是零售业异质性竞争的表现;·是对零售企业以百货商店为主体的综合型组织形式的革新。
3.业态多样化是工商企业争夺主导权的关键·零售业态多样化既是零售业同业竞争加剧的表现,是零售业领域对百货业单一形态的组织形式的革新,也是工商企业争夺市场主导权的表现。
·业态多样化有利于推动工商企业的发展,推动市场的繁荣,有利于促进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实现。
【例题·单选题】现代零售组织形式的第一次革命的标志是()。
对零售行业的认识和理解一、零售行业概述零售行业是指将商品直接卖给最终消费者的商业活动。
它是商品生产和销售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零售行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零售行业的特点1. 消费者多样化: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都是零售行业所面对的客户。
2. 竞争激烈: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企业采取了价格战等手段来吸引顾客。
3. 供应链管理复杂:在现代零售企业中,供应链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关键的问题,需要协调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
4. 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开设实体店铺时需要支付租金、装修等费用,在进行电子商务时需要建立网站并进行广告宣传等。
5. 消费者体验至关重要:在现代零售行业中,提供良好的消费者体验已经成为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
三、零售行业的发展趋势1. 多渠道销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渠道销售已经成为零售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除了实体店铺之外,许多零售商还开设了网络商店,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向消费者提供商品。
2. 数据化管理:现代零售企业需要进行大量数据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
因此,数据化管理已经成为零售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智能化技术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应用已经成为零售行业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例如,在一些超市中可以看到自动结账机器人等设备。
4. 个性化服务:在现代零售行业中,提供个性化服务已经成为吸引顾客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一些高端百货公司中可以看到专门为顾客提供定制服务的区域。
四、零售行业面临的挑战1. 竞争激烈: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零售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供应链管理困难:由于现代零售企业中涉及到多个环节,供应链管理非常困难。
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协调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就会面临库存积压、产品滞销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