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 格式:ppt
- 大小:7.93 MB
- 文档页数:9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教案一. 教材分析《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部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掌握一分钟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乐于探究。
但在制作计时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分钟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2.学会制作一分钟计时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分钟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制作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故障排除。
五. 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探索一分钟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
2.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分钟计时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一分钟计时器模型、制作材料(如纸杯、吸管、橡皮泥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制作材料。
3.教学课件:一分钟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分钟计时器模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一分钟计时器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需要一分钟计时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分钟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一分钟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并明确制作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制作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计时器进行展示,讲解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其他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何改进计时器?还可以制作哪些类型的计时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了解机械摆钟的工作原理:即摆锤摆动带动齿轮操纵器,齿轮操纵器控制齿轮,同时垂体又在为齿轮产生动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一分钟摆锤计时器,了解机械摆钟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机械钟表的原理,感受工程设计的魅力。
2.认识人类研究和发展计时器的伟大历程,感受人类在计时技术上坚持不懈的追求和进步。
3.在体验研究计时器带来的乐趣和收获的同时,认识到科学知识必须与工程技术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探究摆锤计时器的原理。
难点: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教学准备】小组材料:硬鞋盒一个、塑料笔盖两个、锥子一个、铁钉两个、榔头、强力双面胶若干、502一瓶、木条两根、棉线若干、螺母两个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对于时间的测量,从古至今人们有着很多的想法,你们都知道哪些呢?师:对,有太阳钟,日昝,它也是太阳钟的一种哟,嗯,还有水钟、沙漏、燃香计时的方法,等等。
师:其实,我们学习的计时方法都是运用了一些物体有规律的运动来计时的。
师:让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古人所走过的历程。
师:人类从以地球自转作为计时标准,到现在已经历了约3500多年;公元前1500年,出现的日晷是人类最古老的计时工具,埃及人首先开始使用这项技术,然后在整个地中海地区普及开来;公元1088年,中国宋朝的机械师苏颂发明的“水运仪象台”(水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机械钟;1582-158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1656-1657年,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惠更斯利用伽利略摆的等时性原理,发明了第一个摆钟。
后经不断改进,一直沿用至今。
师小结:大家想想看,摆钟从17世纪到现在已经有将近4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且仍在使用,这说明它的准确计时性,已经基本能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
二、探究:探究活动一:了解摆钟的内部构造师:通过上节刘要的学习,我们已经制作出了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了,那么我们的摆钟是怎样利用这样一分钟能摆动60次的摆,来带动它上面的指针以相同的速度来转动的呢?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水钟的知识迁移,观看视频及实物模型,思考机械摆钟每个组成结构的作用,了解摆钟内部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2、通过体验建立和使用模型的过程,学会逐步改进建立模型的方法,学会如何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
3、通过观看3D打印机打印的过程以及使用3D打印技术解决科学实践过程中的难题,进一步体会在科学与实践中要把知识与技术更好地结合起来,让技术为探究实践所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一步体会到探究摆钟计时的乐趣。
2、感受到科学与技术结合带给人类的进步。
3、能有效地参与科学实践和科学论述,培养科学实践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摆钟的内部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水钟的知识迁移,观看视频及实物模型,思考机械摆钟每个组成结构的作用,了解摆钟内部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2、通过体验建立和使用模型的过程,学会逐步改进建立模型的方法,学会如何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
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一步体会到探究摆钟计时的乐趣。
2、感受到科学与技术结合带给人类的进步。
3、能有效地参与科学实践和科学论述,培养科学实践的兴趣。
学时重点认识摆钟的内部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
学时难点通过体验建立和使用模型的过程,学会逐步改进建立模型的方法,学会如何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旧知导入分析受水型水钟的工作原理。
活动2【讲授】二、知识迁移对照受水型水钟,思考如何转化摆的动力,从而带动齿轮转动。
(猜想)活动3【活动】三、观察机械摆钟的内部构造1、通过观看视频验证刚才的猜想,了解机械摆钟的内部构造。
2、认识各部分组成结构的名称,思考、分析每个部分的作用。
3、简易摆钟模型展示,学生观察实物模型。
设计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水在流动过程中引起的水量变化可以看出时间的长短。
水的流速和孔径大小、水的多少有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认识到对材料进行合适的人为改造可以提高计时工具的准确性。
在反思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认识到完成计时器的制作需要系统的设计和改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对计时工具的改进过程充满挑战,意识到人类技术的进步很了不起。
体会到技术的进步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不断改进计时工具,并对自己的设计过程进行反思。
2、难点:计时器的制作需要系统的设计和改进。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水的流速和时间的关系在生活中是有很多体会的,基本上都能想到利用水量的变化来计时,但是控制水的流速中学生容易想到孔径大小的影响,却很容易忽略瓶中水量对少对流速产生的影响。
学生对用水计时感觉会比较简单,他们不会预料到实现准确计时会有很多困难。
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比较关注很多具体的细节,但是却很少从工程技术的系统性来考虑自己的设计和改进工作。
对于生活生各种计时工具学生用的很多,他们并没有体会到这些计时工具在设计上有有体验设计计时工具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半截塑料瓶(带盖),剪刀,水槽(装水),量筒,秒表,纸条,笔。
五、学习活动设计。
1、初识水钟。
学生看古人设计的水钟图片,认识到水也能成为计时的工具,产生兴趣。
2、设计与制作。
根据老师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利用水来计时一分钟的工具,制作并调试自己的计时工具。
在制作过程中,及时在教师准备的信息发布台上发布自己在制作过程中发现的重要信息。
3、分享与交流。
谈一谈:哪些信息对自己完成今天的任务是很重要的?为什么?4、课堂小结。
思考:你会在生活中使用自己设计的计时器吗?为什么?六、板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教案一. 教材分析《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节活动课。
通过这一节课,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能够计数一分钟的计时器。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科学探究充满了好奇和热情。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科学实验技能,能够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
然而,对于制作一个计时器,他们可能还没有相关的经验,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制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计时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让学生掌握制作计时器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制作计时器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使计时器能够准确计数一分钟。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制作计时器的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制作计时器所需的材料:纸杯、棉线、珠子、胶带等。
2.准备计时器模板,以便学生参考制作。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问题引入课题:“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我们如何才能准确地计数一分钟呢?”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已经制作好的计时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结构和功能。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一个计时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计时器的制作方案。
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计时器。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教学设计嘉善县洪溪小学李少中教材分析《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这一单元的第八课。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机械摆钟,知道了摆具有等时性,通过调整摆长可以调节摆摆动的快慢,能制作每分钟摆动30次的摆。
本课教学分两部分内容,从观察摆钟开始,让学生认识摆钟的几个主要部件,接着先通过观看摆锤与齿轮操作器联合工作的视频、再通过亲自动手组装摆钟,从而理解摆钟是怎样利用摆锤与齿轮操纵器来完成计时工作的。
随后,学生根据组装好的摆钟制作一个一分钟只需摆60次的简易摆钟。
通过调节摆长,并对自己制作的摆钟一分钟摆动的次数进行测量,直至精确,从而体验研究计时工具带来的乐趣,认识到科学必须与技术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摆钟内部构造;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到探究摆钟计时的乐趣;感受到科学与技术结合带给人类的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摆钟的内部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
难点: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摆动60次的简易摆钟。
教学准备课件、每个小组一个齿轮和齿轮操纵器组装件、铁架台、指针、垂线、钩码、秒表等。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1.出示机械摆钟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机械摆钟是由你哪些主要部件构成的呢?2.小结。
刚才我们观察了摆钟的工作的主要部件,那么摆锤和垂体是怎样工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摆钟的内部结构吧!二、了解摆钟工作原理1.播放机械摆钟工作的视频。
2.你看到了摆钟是怎样工作的?3.学生回答。
4.逐一介绍垂体、摆锤、齿轮、齿轮操纵器、支轴,并将示意图挂到黑板上5.教师演示组装摆钟的模型教师演示摆钟模型,你们也想来试一试吗?我们先来看看温馨提示:6.学生领取材料,组装,观察摆钟在工作时摆锤和齿轮操纵器的运作。
7.汇报交流。
你发现摆锤和齿轮操纵器是如何运作的?适时提出:垂体、摆锤有什么作用?8.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