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西北地区 陕西省
- 格式:doc
- 大小:125.00 KB
- 文档页数:7
陕西地理知识点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省份。
陕西的地理特点十分丰富多样,既有雄伟壮丽的山脉和高原,也有肥沃的平原和广阔的河流。
以下是陕西地理的一些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东邻山西、河南,南界湖北、重庆,西接四川,北连内蒙古、宁夏、甘肃。
地处中国的腹地,是连接西北与华北、西南的重要通道。
二、地形地貌陕西地势起伏,地形多样。
其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地状递降,主要由秦岭、黄土高原和渭河平原组成。
1. 秦岭秦岭是中国五大山脉之一,也是陕西的主要山脉。
秦岭横贯陕西中部,全长约1200公里,是中国东部与西部的重要分界线。
秦岭山势险峻,峰峦叠嶂,有许多著名的山峰和景点,如华山、嵩山等。
秦岭还是中国著名的水源地之一,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发源于秦岭。
2.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陕西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占陕西总面积的大部分。
黄土高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陕西的大部分农田就位于黄土高原上,这里盛产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
3. 渭河平原渭河平原位于黄土高原和秦岭之间,是陕西的主要平原地区。
渭河是陕西的第二大河流,流经陕西的中部地区。
渭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陕西重要的农业基地。
渭河平原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咸阳等。
三、气候特点陕西的气候类型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同时还有少量的亚热带气候和高原气候。
1. 温带大陆性气候陕西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温变化较大。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两季温暖宜人。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干旱少雨。
2. 亚热带气候陕西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这些地区年均降水量较多,适宜农业生产。
3. 高原气候陕西的西北部分地区属于高原气候,气温较低,年降水量较少。
这些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适宜畜牧业发展。
四、自然资源陕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等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
西北地区知识点总结课件一、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西北地区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个省份,总面积为166.6万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西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原、盆地、山地、戈壁、草原等地貌类型。
其中,新疆地区以天山和阿尔泰山为主体,形成了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甘肃地区以祁连山、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为主体;青海地区以青藏高原为主体;陕西地区以秦岭和渭河黄土高原为主体;宁夏地区以贺兰山和黄河为主体。
3.气候西北地区气候主要分为干旱气候、寒冷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干旱气候在大部分地区占主导地位,新疆和内陆干旱区的气候相对较为严酷,降水稀少,温差大;青海地区气候适中,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宁夏、陕西和甘肃地区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二、历史文化1.丝绸之路西北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贯穿西北地区,带来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以及商品和商业的繁荣,对西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西北少数民族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藏族、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各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为西北地区增添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色彩。
3.文化遗产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兵马俑、宁夏西夏王陵遗址、青海卓尔山石刻、新疆楼兰古城等一系列文化遗产,见证了西北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经济发展1.能源资源西北地区是中国能源资源丰富的区域,拥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矿等矿产资源。
新疆的石油、甘肃的煤炭和青海的天然气储量居全国前列,为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农业西北地区农业面积广阔,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油料作物等,畜牧业也很发达,以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则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同时,西北地区还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公共基础知识精编(陕西省省情)陕西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总面积为20.5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1%。
陕西与7个省接壤,与8个省相邻,其中与山西省隔黄河相望。
陕西省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500公里。
陕西地势的总体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倾斜。
秦岭和北山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黄土高原、关中盆地和陕南秦巴山地,其中黄土高原面积最大,陕南秦巴山地面积次之,关中盆地面积最小。
黄土高原是陕西省的中心部分,面积约9.3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5%。
关中盆地也称为关中平原,东西长,南北窄,西起宝鸡峡,东至潼关港口,号称“八百里秦川”,实际上东西长约360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9%。
关中平原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
粮油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
陕南秦巴山地面积为7.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6%。
秦巴山地主要由古生界变质杂岩组成,是陕西农林特产和有色金属资源的富集区。
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
陕西省横跨三个气候带,陕南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
全省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
陕西省境内的河流以秦岭为界,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也是陕西省最大的河流,年流量占全省总流量一半以上。
1577公里的丹江是中国中部区域水质最好的江河,而丹江口水库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
丹江是汉江最长的支流,注入丹江口水库后与汉江交汇。
陕西省的水资源时间分布严重不均,全省年降雨量60%~70%集中在7~10月份。
汉中、安康盆地是陕西水稻和油菜的主要产区,被誉为“陕西小江南”。
陕西的年平均降水量在340-1240毫米之间,南部地区较为湿润,而关中则是半湿润区,陕北则是半干旱区。
黄河水系的主要河流包括渭河、无定河、延河、泾河和北洛河等。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知识点:陕西省陕西省: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和长江流域中部,面积约21万平方千米,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为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
陕西省地理主要信息:1.陕西省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
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
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2.陕西省气候多样,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
3.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价值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
4.陕西省就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基础实力雄厚的工业体系。
能源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食品加工、通信设备及电子设备生产、医药生产、非金属矿物、纺织服装等就是陕西工业的支柱产业。
5.陕西省历史文化悠久,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同时,陕西还是我国的革命圣地。
重要的名胜有华山、兵马俑、延安革命圣地等。
陕西省地形图:延安宝塔山:冬暖夏凉的窑洞: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窑洞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它是建筑在山坡,土原边缘处,常依山向上呈现数级台阶式分布,下层窑顶为上层前庭,视野开阔。
下沉式窑洞则是就地挖一个方形地坑,再在内壁挖窑洞,形成一个地下四合院。
窑洞就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定居形式,这一“群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千多年前,那时人们便已经开始依黄土凿洞容身。
时至今日,窑洞式房屋还广为原产在黄河中上游的各省、自治区,例如陕西、甘肃和宁夏,定居人口超过4千多万。
窑洞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传统的窑洞空间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虽然很普通,但是在单调的黄土为背景的情况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波,这种源自自然的形式,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侧(见图),从而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辐射,而内部空间也因为是拱形的,加大了内部的竖向空间,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
第七章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掌握本章知识点,并熟练应用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二、自主学习15分钟三、合作探究: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四、堂清(50分)(一)填空:1.以地貌和气候的差异为基础,综合多种因素,全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山、()山、()山脉。
3.我国北方河流流量较(),冬季普遍有()现象,南方河流流量较(),汛期较()。
4.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是(),改造(),南方地区应发挥()()农业资源的优势,走()相结合的道路。
5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遥远,形成()为主的气候特征。
6.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7.我国四大牧区中位于西北的有()(),位于青藏地区的有()()。
8. 青藏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9. 北方地区耕地以()为主,南方地区耕地以()为主。
10. 青藏地区生活着()族,大多信奉藏传()教,代表建筑有拉萨的()。
(二)选择:1.下列区域中,属于我国一级行政区域的是()A济南B东北地区C内蒙古自治区D北方地区2.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B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C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D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3.我国四大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A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景观位于()A内蒙古自治区B西藏自治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5.昆仑山是下列哪两个区域的大致界线()A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B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和北方地区D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6.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气候因素C地形因素D经度位置7.下列地形区都位于南方地区的是()A华北平原、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东南丘陵C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D四川盆地、东南丘陵8.在我国,常绿树种——椰子分布较广的是()A山东半岛B长江中下游平原C四川盆地D海南岛9.关于北方地区主要耕地类型与南方地区不同的主导因素是()A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B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与800毫米之间C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温带气候D每年春季高温少雨,常出现干旱10.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地区景观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D远看是山,近看是川11.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地形区()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喜马拉雅山12. 青藏高原的能源非常丰富,主要有()A石油、核能B太阳能、地热能C风能、核能D生物能、水能13、小明乘火车从呼和浩特出发去乌鲁木齐,沿途见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A草原、荒漠、森林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森林、草原、荒漠D荒漠、草原、森林14.青藏高原上的重要农业区是()A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B河套平原、宁夏平原C河西走廊、天山山麓D柴达木盆地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以下区域最合适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B山东丘陵地区C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 D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16.我国平原面积分布最多的区域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17.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严寒,夏季凉爽B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C山清水秀,鱼米之乡D风吹草地现牛羊18.夏秋牧草茂盛,百花争艳,成群的马牛羊像云彩一样点缀在绿色的草地上。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地处东经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
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
全省以秦岭为界南北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
主要有渭河、泾河、洛河、无定河和汉江、丹江、嘉陵江等。
全省土地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
其中耕地面积415.4万公顷,园地面积68.1万公顷,林地面积1020.3万公顷,草地面积313.4万公顷,其它农用地30.3万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130.8万公顷。
全省土地按地形分,其中山地面积741.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6.0%;高原面积926.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5.0%;平原面积391.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0%。
陕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16摄氏度,年降水量396-802毫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地形地貌【陕西地型地貌】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
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
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
其北部为风沙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
经过50年来的建设,陕北防护林体系、生态农业、沙漠绿洲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畜牧业较为发达,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
东西长360公里,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
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粮油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2/3,是全省的精华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第七章西北内陆地区西北内陆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内陆边疆,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相邻。
内蒙古、宁夏、新疆分别是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的聚居区,新疆北部哈萨克族也较多。
西北内陆区地形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是我国气候最为干旱的地区。
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加上周围高山、高原的阻挡,海洋水汽输送到这里的极少,水分循环很不活跃。
干旱是西北内陆区最为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
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本区大部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的非季风区,气候表现为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降水少、多风沙、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日照丰富;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西北内陆区属干旱、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
由于东西所跨经度宽广,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本区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短暂的惠顾,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属半干旱地区;贺兰山以西,受夏季风影响微弱,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属于干旱地区。
新疆的内陆盆地,东南季风影响不到,西南季风因有青藏高原及其面上的高山阻挡也不能抵达,四周高山的屏障作用加剧了内陆盆地的干旱程度。
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的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成为我国的极端干旱区。
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只有6.3毫米,1968年全年降水量只有0.5毫米,为全国降水量的最少记录。
只有北疆的准噶尔盆地,因西北侧山地较低,并有缺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少量水汽可以进入,在迎风坡地带降水稍多。
在干旱区和极端干旱区,降水已不能满足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
但在一些高大的山地,如天山、祁连山有山地降水,山顶冰雪覆盖。
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是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西北区虽然水分条件差,但光热充足,在有水源的地方,可进行农牧业生产。
西北内陆区大部分位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全年积温分别在2000℃和4000℃以上。
第一章乡土地理第一节陕西省同学们,在初中地理的中国地理中我们已经学习过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而我们就生活在其中一个省份—陕西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陕西,了解陕西;一、基本概况图1-1-1 中国政区图陕西省简称陕或秦,行政中心西安;总面积:万平方公里;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地处东经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全省以秦岭为界南北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主要有渭河、泾河、洛河、无定河和汉江、丹江、嘉陵江等;全省土地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其中耕地面积万公顷,园地面积万公顷,林地面积万公顷,草地面积万公顷,其它农用地万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万公顷;全省土地按地形分,其中山地面积万公顷,占总面积的%;高原面积万公顷,占总面积的%;平原面积万公顷,占总面积的%;陕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16摄氏度,年降水量396-802毫米;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活动1.读图1-1,描述陕西省在中国的地理位置,找出与陕西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区,说出它们的简称及行政中心;2.读图1-2,找出流经陕西省的主要河流,说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个水系3.读图1-2,自北向南,说出陕西省的主要地形区,并说出每个地形区主要由哪些城市或地区组成;图1-1-2 陕西省地形图二、陕南的秦巴山地图1-1-3陕西汉阴县的凤堰梯田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秦巴山区是林特产的宝库,汉江谷地土质肥美,物产丰富;秦岭、巴山的西部有汉中盆地,东部为安康盆地;陕境秦岭是秦岭山系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一般海拔1500~3000米;川陕间的大巴山走向西北-东南,一般海拔1500~2000米,东西长约300余公里,通常把任河以西称米仓山,以东称大预山;大巴山北侧诸水注入汉江,上游系峡谷深涧,中、下游迂回开阔,形成许多山间小“坝子”;坝子中有两级河流阶地,农田、村镇较为集中;汉江谷地以西属嘉陵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和缓,谷地较开阔,是陕、川间主要的水陆通道;着名的汉中、安康盆地,是陕西主要的农业区和亚热带资源宝库,也是陕西水稻和油菜的主要产区;三、关中的渭河平原一关中的由来八百里秦川,又叫关中大地,一个昂扬雄浑的名字;它特指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因为渭河西起甘肃渭源县,东至陕西潼关入黄河,全长818公里,而且大秦王朝又在此建都,所以叫它八百里秦川;至于关中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四周有四个关口:东至函谷关河南新安城关镇,东汉后被潼关取代;西至大散关宝鸡市神农镇附近;南至武关丹凤县武关村;北至萧关固原县一带;关中取四关之中的意思;这里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我们的祖先炎黄二帝就发源于此;二渭河平原渭河平原位于秦岭以北的关中盆地,海拔约500米左右,由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渭河平原灌溉水源充足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其中渭南是全省最大的棉花产地;自然条件优越使渭河平原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西周以来,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历史文物和遗址众多,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阅读图1-1-4华岳仙掌图1-1-5咸阳古渡关中八景华岳仙掌望崤涵,雁塔晨钟响城南;骊山晚照披秦地,曲江流饮绕长安;灞柳风雪三春暖,太白积雪六月寒;草堂烟雾紧相连,咸阳古渡几千年;活动全班同学分为4~6组,搜集资料,制作幻灯片或图文小报介绍关中八景;三渭河平原的经济发展渭河平原人口稠密,是陕西省工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交通更加便捷;在原有机械、纺织、食品、电子、煤炭等工业基础上,初步建成了航空、航天、软件、生物、新材料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是陕西最大的城市,也是其行政中心、经济中心、交通中心和文化中心;图1-1-6陕西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图1-1-7 西安阎良飞机城活动1.回顾初中所学的四大地理区域的相关知识,填写下表;四、陕北的黄土高原图1-1-8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达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这里地面支离破碎,生产条件差,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彻底整治黄土高原,是我国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活动黄土高原是一个跨省的地形区,在初中地理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回顾已有知识,说一说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阅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目前每年流失土层1cm,流失速度比形成速度快100多倍至400倍;黄土高原在240万年前形成时,每100年沉积1cm,黄土最厚处达400m;水土保持专家说,土壤基本上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据科学研究推算,在自然状态下要形成1m厚的土壤,需要万年至4万年,即形成1cm厚的土层需要120年至400年;陕北榆林的变化与发展榆林位于陕北高原的最北部,北与毛乌素沙地相接;由于长期过度开垦,榆林水土流失严重,一年三季风沙弥漫,沙进人退,当地居民生活困难;为了改变这种生态困境,榆林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禁放;山川大地的基调由黄变绿,榆林实现了荒漠化逆转:植被覆盖率得以提高,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比以前明显减少了;榆林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能源、矿产资源储量丰富;随着西部大开发,榆林将逐渐成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活动探究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2.面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情况,人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同学们,在课堂中我们学习的陕西只是其社会经济文化的一小部分,更多的知识需要我们走出课堂,亲历体验;活动制作关于“陕西八大怪”的幻灯片,了解陕西民俗文化;第二节西安市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度~度和北纬度~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西安,古称长安、京兆,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古都之首,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朝代均建都于此;西安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着名旅游胜地,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今天的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中国六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2011年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西安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基地”,着力将西安打造为国际化大都市;一、行政区划图1-2-1西安市行政区划图过去我们常常说西安由七区六县组成,而今西安的行政区划由城六区和郊区四区三县组成;活动读图1-2-1,说一说西安市的“十区三县”;二、自然环境活动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中地区;还记得关中地区由哪些城市或地区组成吗说一说西安市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阅读图1-2-2八水绕长安八水指的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它们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属黄河水系;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着名的辞赋上林赋中写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写了汉代上林苑的巨丽之美,以后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描述; 八水之中,渭河汇入黄河,而其他七水原本各自直接汇入渭河;然而由于时代变迁,浐河成为了灞河的支流;滈河成为潏河的支流,潏河与沣河交汇;三、社会经济一西安城市地位1.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安地处我国中、西两大经济地带结合部,是西北各省通往西南、中原及华东的门户和枢纽;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764万人,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西安共有国际航线29条,是全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枢纽,铁路承东启西、是连接南北的咽喉要道,共有14条线路,直通全国24个省会和4个直辖市;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深远的历史渊源,使西安称为中国北方西部最大的商品流通中心和物流集散地;2.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工业中心西安是国家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三;拥有陕西重汽、西电集团、西飞集团等一大批优秀企业;拥有国家级科研基地9个,普通高等学校47所,在校学生数量居全国第三;3.着名的旅游中心城市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西安居中国六大古都之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着名的旅游中心城市;二西安的经济发展1.西北中心城市的地位利于吸引外来投资者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较大的经济规模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者,也将促使中外商家更加积极开拓西安商业市场;2.旅游业的繁荣可与商业娱乐业互为促进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使西安具备较强的旅游辐射力,旅游产业和商业娱乐业的发展形成联动效应;3.城市向古城区外拓展,为环线商业发展带来机遇;轨道交通建设将促进地铁沿线商业发展政府城市规划明确指出,未来城市向古城区外扩展,为三环附近区域商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未来规划的6条轨道交通线,将给地铁沿线区域带来新的商机;4.城市群战略利于提升西安战略地位和综合竞争力,并增强对周边城市的商业辐射力和影响力关中城市群、西咸一体化的城市群战略,将有助于提升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增强西安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西安作为城市群的战略核心,其对周边城市的商业辐射力和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扩大;活动西安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说一说西安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第七章陕甘宁历史文化古迹游览旅游区本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内陆边疆地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一、自然地理环境1、富于变化的地貌景观本区既有大面积的高原、山地,也有谷地,地貌类型比较齐全,而且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排列有序。
除此之外,本区还有广阔的沙漠戈壁、郁郁葱葱的草原绿洲,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2、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本区地处欧亚大陆腹部,远离海洋,加上周围高山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其特点是:光照时间长,热量资源丰富,气温变化大,干燥少雨,多风沙天气。
3、闻名中外的土特产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在肥沃的绿洲上,生产了丰富的土特产,尤其是瓜果,质量特好,闻名中外。
如甘肃白兰瓜全国闻名。
药材也是本区重要的土特产,如陇南的当归、大黄、党参等;宁夏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都颇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二、人文地理环境1、引人入胜的丝路文化丝绸之路是一条联接亚、欧、非三大洲的陆上交通线,在这条线上旅行,可以浏览壮丽的高山、大河、沙漠、戈壁。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历史上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地域,主要集中在山前或河流沿岸的条带状绿洲上,因此,沿山分布的绿洲带是本区旅游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域,使本区景点集中且呈串珠状分布。
2、浓郁的民族风情本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现有近50个少数民族在此生活居住。
花园似的庭院、陈设华丽的帐篷、鲜艳的服饰、民族风味的饮食、熙熙攘攘的集市等无不体现出强烈的、浓郁的民族风情。
3、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中心,是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一、陕西省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据《国语》记载,西周初年、周公与召公的封邑是以“陕塬”(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以东为“陕东”,由召公管辖,以西为“陕西”,由周公管辖。
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