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 (自动计算的)
- 格式:xls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6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心得一、引言细集料的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是评价细集料颗粒间排列紧密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该试验可以了解细集料在堆积和紧装状态下的体积变化情况,进而判断其适用性和性能。
本文将对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进行详细介绍,并总结心得体会。
二、试验原理1. 堆积密度试验原理:堆积密度指的是单位体积内所含有的颗粒质量,可以通过测量一定体积内的质量来计算得出。
试验时,将已经干燥并筛选好的细集料取一定质量,然后将其倒入一个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并轻轻振实,使颗粒排列更加紧密。
最后测量容器中所含有的质量,并根据容器的体积计算出堆积密度。
2. 紧装密度试验原理:紧装密度是指在给定条件下,颗粒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排列得更加紧实时所达到的最大密实状态。
试验时,将已经干燥并筛选好的细集料取一定质量,然后将其倒入一个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并进行振实或压实处理,使颗粒排列更加紧密。
最后测量容器中所含有的质量,并根据容器的体积计算出紧装密度。
三、试验步骤1. 堆积密度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细集料进行干燥处理,并按照要求进行筛选,得到符合试验要求的细集料样品。
(2)称重:使用天平将一定质量的细集料样品称重,并记录下质量数值。
(3)倒入容器:将称好的细集料样品缓慢地倒入一个已知容积的容器中,直至填满为止。
(4)振实:轻轻地振动容器,使细集料颗粒排列更加紧密。
(5)测量质量:使用天平测量容器及其中所含有的细集料样品的总质量,并记录下数值。
(6)计算堆积密度:根据公式堆积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堆积密度。
2. 紧装密度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同堆积密度试验。
(2)称重:同堆积密度试验。
(3)倒入容器:将称好的细集料样品缓慢地倒入一个已知容积的容器中,直至填满为止。
(4)振实或压实:对填充好的细集料样品进行振实或压实处理,使其排列更加紧密。
(5)测量质量:同堆积密度试验。
(6)计算紧装密度:根据公式紧装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紧装密度。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09试验: 复核: 试验(技术)负责人:
河北
省公
路
工程
质量监督站监制
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0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1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2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3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4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作业指导书(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目录1.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 (3)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3)3.检测工作程序及剩余样品处置 (3)4.试验操作过程 (4)5.数据处理 (6)6.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8)1.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表1 主要仪器设备表2 开展检测项目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2.1电子天平2.1.1打开电源2.1.2按下标定开关(即TAB键)2.1.3放上需标定的砝码待显示屏出现所要标定的质量时即可取下砝码2.1.4将称量的试样放在天平上,待数字不再变动时即可记下读数2.1.5如还需测量下一个试样的质量时则需要淸零,然后再称量试验结束后,关闭天平的电源再将托盘擦拭干净3.检测工作程序及剩余样品处置委托送样:接样员判断样品是否接收→如可接收,接收样品并填写委托单→样品编号→样品区→下放通知单至主管处→主管根据计划下发通知单给试验员→试验员从待检样品区取样品→试验员进行试验检测(未进行完试验放入在检样品区)→试验检测完毕→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对试验区卫生进行清理→剩余样品放入已检样品区按规定集中处理→由指定人员出具报告→报告审核、批准→报告盖章、发送。
4.试验操作过程4.1试验准备4.1.1设备有效性检查:试验前先检查试筒是否在使用有效期范围内。
如果使用有效期在范围内,可继续进行试验;如果不在范围内,通知设备管理员进行设备检定。
4.1.2仪器设备准备(1)调平天平:将天平平放在操作台上,看水准气泡是否居中,如果不居中,调节天平下方的角螺旋,直至水准气泡居中为止;(2)校核天平:取一个砝码放置在已经清零的天平上,看天平显示的读数是否与砝码的质量一致,如果一致即可进入下一步试验,如果不一致要对天平进行校核。
校核方法为:接通天平电源,按下校核按钮,将一套总质量为5000g的砝码迅速全部放上天平,待数据显示为5000g即可;(3)经检查,若试验主检设备能正常使用,在试验前将设备使用记录“使用前”一栏填写“正常”,若试验主检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填写设备维修单,通知设备管理员进行维修。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一、表观密度1.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c)容量瓶:500ml;d)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温度计等。
2.实验步骤:1)按规定取样方法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3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的刻度线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h。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处,塞紧瓶盖,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3)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步骤“2)”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3.结果计算与评定:1)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2)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应重新试验。
3)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二、堆积密度与空隙率1.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c)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经108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d)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e)垫棒:直径10mm,长500mm的圆钢;f)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试验步骤:1)按照规定取样方法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心得概述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是一项重要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用于评估细集料材料的密度和压实性能。
在工程实践中,准确了解细集料的密度和压实性能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的心得体会,包括试验方法、试验步骤、试验结果的分析和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
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试验方法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是通过在规定容器内加入一定重量的细集料,经过振实后,计算细集料体积与质量之比,得到细集料的堆积密度。
常用的试验方法有圆柱容器法、漏斗容器法和沉降顶空法等。
试验步骤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工作:选取合适的试验容器和细集料样品。
2. 容器准备:将试验容器清洗干净,并在容器底部放置一个光滑的玻璃板。
3. 细集料投入:将一定质量的细集料样品均匀地倒入容器内。
4. 振实处理:使用振实装置对细集料进行振实处理,保持振实时间一致。
5. 试验数据记录:根据容器的质量和细集料的体积计算细集料的堆积密度。
6. 试验结果计算: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平均堆积密度并记录。
试验结果分析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结果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准确性:在试验过程中要注意取样的均匀性和试验操作的规范性,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 堆积密度值: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得到的堆积密度值,可以用来评估细集料的舒缓性和充实度。
3. 试验重复性:可以进行多次试验,并计算堆积密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评估试验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细集料紧装密度试验试验方法细集料紧装密度试验是通过在规定容器内加入一定重量的细集料,通过不同的压实方法进行紧实处理,计算细集料体积与质量之比,得到细集料的紧装密度。
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手压法、冲击法和密实法等。
试验步骤细集料紧装密度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工作:选取合适的试验容器和细集料样品。
2. 容器准备:将试验容器清洗干净,并在容器底部放置一个光滑的玻璃板。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一、表观密度1.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c)容量瓶:500ml;d)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温度计等。
2.实验步骤:1)按规定取样方法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3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的刻度线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h。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处,塞紧瓶盖,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3)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步骤“2)”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3.结果计算与评定:1)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2)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应重新试验。
3)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二、堆积密度与空隙率1.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c)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经108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d)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e)垫棒:直径10mm,长500mm的圆钢;f)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试验步骤:1)按照规定取样方法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1 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砂自然状态下堆积密度、紧装密度及空隙率。
2 仪具与材料(1)台秤:称量5kg,感量5g。
(2)容量筒:金属制,圆筒形,内径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筒底厚5mm,容积约最早为1L。
(3)标准漏斗(见图T70331-1)。
(4)烘箱:能控温在105℃土5℃。
(5)其它:小勺、直尺、浅盘等。
3 试验准备3.1 试样制备:用浅盘装来样约5kg,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
3.2 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以温度为20℃±5℃的洁净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玻璃板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
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量,用式(T0331-1)计算筒的容积V。
(T0331—1)式中:V——容量筒的容积(mL);m1′——容量筒和玻璃板总质量(g)m2′_______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质量(g)。
4 试验步骤4.1 堆积密度:将试样装入漏斗中,打开底部的活动门,将砂流人容量筒中,也可直接用小勺向容量筒中装试样,但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均应为50mm左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取质量(m1)。
4.2 紧装密度:取试样1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
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
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
两层装完并颠实后,添加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
5 计算5.1 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分别按式(T0331-2)和式(T0331-3)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T0331-2)(T0331-3)式中:ρ——砂的堆积密度g/cm3)ρ′——砂的紧装密度(g/cm3) m o——容量筒的质量(g);m1——容量筒和堆积砂的总质量(g);m2——容量筒和紧装砂的总质量(g);V——容量筒容积(mL)。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砂自然状态下堆积密度、紧装密度及空隙率。
2仪具与材料
(1)台秤:称量5㎏,感量5g。
(2)容
量筒:金属制,圆筒形,内径108
㎜,净高109㎜,筒壁厚2㎜,筒底
厚5㎜,容积约为1L。
(3)标准漏斗
(见图T 0331-1)。
(4)烘箱:能控温
在105℃±5℃。
(5)其它:小勺、直
尺、浅盘等。
3试验步骤
(1)堆积密度:将试样装入漏
斗中,打开底部的活动门,将砂流入容量筒中,也可直接用小勺向容量筒中装试样,但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均应为50㎜左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柑反方向刮平,称
取质量(m1)。
(2)紧装密度:取试样1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
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
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
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
两层装完并颠实后,添加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
细集料标准漏斗检定规程
型号:20mm
一、细集料堆积密度标准漏斗简介
细集料堆积密度标准漏斗用于测定砂自然状态下堆积密度、紧装密度及空隙率。
符合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GBT26000-2010 膨用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要求。
试验方法:堆积密度和堆积密度均匀性试验方法;
二、细集料堆积密度标准漏斗仪具与材料
1、烘箱和干燥器。
2、天平:精度为0.01g。
3、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尺寸为内径108mm、高109mm)壁厚
2mm,筒底厚5mm,容积为1L,要求内壁光洁并具有足够的刚度,量筒应经常进行校核。
4、漏斗:见图(堆积密度标准漏斗)。
三、细集料堆积密度标准漏斗试验步骤;
1、将按7.2.2方法取出的试样,在383±5K(110±5℃)下烘干至恒重,随后移至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2、将烘干后的试样注入漏斗,启动活动门,将试样注入量筒。
3、用直尺刮平量筒试样表面,刮平时直尺应紧贴量筒上表面边缘。
称量量筒及试样质量;
试验过程中应保证试样呈松散状态,防止任何程度的振动。
结果计算;
堆积密度按式(1)计算:
m2-m1
ρ=──── (1)
υ
式中:ρ——试样堆积密度,kg/m3;
m1——量筒的质量,kg;
m2——量筒和试样的质量,kg;
υ——量筒的容积,m3。
试验结果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记录五个试样中的堆积密度最大值、最小值和算术平均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砂堆积密度及紧密密度检验细则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1、案秤称量5kg,感量5g;.2、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内径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容积约为1L,筒底厚为5mm;3、漏斗或铝制料勺;4、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5、直尺、浅盘等。
三、参照《砂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先用公称直径5.00mm的筛子过筛,然后取经缩分后的样品不少于3L,装入浅盘,在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
四、试验步骤:1、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铝制料勺,将它徐徐装入容量筒(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口不应超过50mm)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口。
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m2)。
2、紧密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容量筒。
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
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
二层装完并颠实后,加料直至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M2)。
五、试验结果计算:(一)堆积密度(ρ1)及紧密密度(ρc),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ρl(ρc)=(m2-m1)/V×1000(kg/m3) (1)式中:ρl(ρc) ――堆积密度(紧密密度)(kg/ m3) m1――容器筒的重量(kg);m2――容器筒和砂总量(kg);V――容器筒容积(L)。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二)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V L=(1-ρL/ρ)×100(%)(2)V c=(1-ρc/ρ)×100(%) (3)式中:V L――堆积密度的空隙率;V c――紧密密度的空隙率;ρ――砂的表观密度;ρL――砂的堆积密度;ρc――砂的紧密密度。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
细集料堆积密度与紧装密度试验是检测物料细集料在堆积和紧装状态下的密度情况,是为了定量分析土壤细集料、粉状矿石、碾压机械等物料堆积和紧装状态下的密度情况、按照国家标准GB/T21133-2007进行实施。
1、堆积和紧装试样应采用钢坯内壁抛光处理的试验罐,罐内的所有附件通过精密测量应无误差。
2、样品的配重应满足正性正比,整个过程按国家标准GB/T21133-2007执行。
3、样品的形状应满足细集料堆积的要求,这取决于样品的性质和形状,如含水物料的形状受湿度和测试温度的影响;样品大小应与试罐相匹配,且不少于2千克;已经测试接近稳定状态,则可取两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作为紧装条件下的平均重。
4、样品堆积和紧装过程中,细集料要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温度和湿度变化,并且允许微小的形变。
对于吹气型细集料,应考虑多次吹气机械衡稳定要求。
1、使用不同钢筋弯曲比的钢坯内壁应进行试验,要注意罐身内表面的光洁度,测量精度应符合国家标准GB/T21133-2007;
2、在样品堆积和紧装时,要避免非物理性变化,如压力变化,壁面样品损坏等;
3、在进行紧装实验时,要尽量消除击入的冲击力,使样品均匀性如同堆积;
4、尽量减少气体占据的体积,减少样品的簇团现象。
细集料堆积密度和紧装密度试验的结果可以反映物料的堆积效果,正确地表达物料的密度特性及其对装载性能的影响,进而为加工过程中的破碎机械性能选择提供参考。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计算公式
表观相对密度=试样烘干质量/试样烘干质量+水及容量瓶总质量-试样、水及容瓶总质量(保留三位)
表观密度=表观相对密度*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
集料吸水率=饱和面干质量-烘干试样质量/烘干试样质量
含泥量=(试验前试样质量-试验后试样质量/试验前烘干质量)*100(保留0.1)
细集料含水率=未烘干试样与容器质量-烘干后试验与容器质量/烘干后试验与容器质量-容器质量(0.1)
细集料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
筒容积=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质量-容量筒和玻璃板总质量
砂堆积密度=容量筒和堆积砂总质量-容量筒质量/容量筒容积
砂紧装密度=容量筒和紧砂总质量-容量筒质量/容量筒容积
砂的空隙率=(1-砂的堆积或紧装密度/砂的表观密度)*100(0.1)。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一、表观密度1.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c)容量瓶:500ml;d)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温度计等。
2.实验步骤:1)按规定取样方法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3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的刻度线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h。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处,塞紧瓶盖,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3)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步骤“2)”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3.结果计算与评定:1)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2)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应重新试验。
3)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二、堆积密度与空隙率1.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c)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经108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d)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e)垫棒:直径10mm,长500mm的圆钢;f)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试验步骤:1)按照规定取样方法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