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
- 格式:xls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8
报告结论样本试验规范结论填写一览表序号试验项目试验规程评定标准结论 1 土的承载比(CBR)试验 JTG E40-2022 JTGF10-2022 经检测,3 个试件的 CBR 值分别为、、,变异系数为,(不)符合 JTG E40-2022规程要求。
2 土的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 JTG E40-2022 JTG E40-2022 经检测,土样液限为%、塑限为% 、塑性指数为。
依据 JTG E40-2022 细粒土分类,该土属于土。
3 标准击实试验 JTG E40-2022/ 经试验,经平行试验,最大干密度为g/cm3,最佳含水量为%。
4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JGJ55-2022 JTG E30-2022 JGJ55-2022 经试验该组试件 28d 强度为 Mpa,达到设计强度%、配制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5 砂浆配合比 JGJ/T70-2022 JGJ98-2022 经试验该组试件 28d 强度为 Mpa,达到设计强度%、配制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6 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JTG E40-2022 /经检测,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MPa>(或<)设计强度MPa,符合(或不符合)设计要求。
7 水泥物理性能试验 GB/T1346-2022 GB175-2022经检测,水泥初凝时间为min>(或<)min,终凝时间为min<(或>)min,安定性 C-A 测定值为mm<(或>)5 mm;水泥比表面积为m2/kg >(或<)300m2/ kg ,符合(或不符合)GB175-2022 要求。
8 水泥力学性能试验 JTG E30-2022 GB175-2022 经检测,水泥 3 天(或 28 天)抗折强度为 Mpa>(或<)Mpa,抗压强度为 Mpa >(或<)Mpa,符合(或不符合)GB175-2022 要求。
9 混凝土稠度及表观密度试验 JTG E30-2022 / 经检测,该砼坍落度为mm.(不)满足设计要求。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回复细集料是指颗粒大小在2.36mm以下的粗细石子,也称为细骨料,主要用于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中。
在使用细集料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来确认其物理化学性质、机械性质和工艺性能。
其中,测定细集料的密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试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细集料的质量。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细集料密度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一、试验原理细集料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是衡量细集料重量和体积比率的重要指标。
密度试验的原理是通过计算细集料在一定体积内的重量来确定其密度。
二、试验设备和器材1.密度计:包括胶囊、配重砝码和密度计机。
2.电子天平:用于测量细集料和水的质量。
3.筛子及筛分器:用于筛选细集料,筛孔尺寸为2.36mm和1.18mm。
4.容器:用于测量水的体积,具有精确的刻度。
5.器皿:用于盛放细集料和水。
三、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1)将密度计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并检查密度计是否正常工作。
(2)测量胶囊和配重砝码的质量。
(3)将筛子放在筛分器上,并根据需要选择筛孔尺寸。
(4)将容器倒置在电子天平上,使用该天平校准系统使其显示为零。
2.筛选细集料(1)将样品细集料均匀地分配在筛子上,并握紧筛分器以避免细集料溢出。
(2)将筛子和筛分器放在震动筛中,并震动5分钟。
(3)按照筛孔尺寸,取出在2.36mm和1.18mm筛子上的细集料,并计算其质量。
3.测定细集料的体积(1)将水倒入容器中,使其高度到达标记线。
(2)用电子天平测量容器重量。
(3)轻轻地将细集料加入容器中,使水的体积上升10-15mm。
(4)再次测量水和容器的重量,并记录下质量。
4.试验计算(1)计算细集料的质量:将筛选出的细集料质量相加,得到总重量M。
(2)计算细集料的密度:根据定值密度法计算,公式为ρ=M/V,其中ρ为密度,M为细集料质量,V为细集料加水后的总体积。
(3)计算平均密度:根据三次试验计算得到的密度值,求三次密度值的平均值作为细集料的密度。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09试验: 复核: 试验(技术)负责人:
河北
省公
路
工程
质量监督站监制
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0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1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2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3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4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集料试验作业指导书目录一、细集料试验作业指导书21.细集料取样32.细集料筛分和细度模数53.细集料含泥量74.细集料泥块含量85.细集料表观密度96.细集料积聚密度及紧装密度11二、粗集料试验作业指导书131.粗集料取样142.粗集料筛分163.粗集料含泥量184.粗集料泥块含量195.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206.粗集料压碎指标217.粗集料表观密度238.粗集料积聚密度及空隙率25三、试验室工作流程图27四、泉州湾跨海大桥资料检测指标、标准和温湿度要求28一、细集料试验作业指导书新进资料依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进行筛解析、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积聚密度试验检测。
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每 400m3或 600t 为一查收批,不足400 m3或 600t 也按一批计。
每一查收批取样一次(20kg)。
本工程细集料应采纳颗粒坚硬、强度高、耐风化的天然砂,应选用中砂,满足《建筑用砂》(GB/T14684-2001)级配表第二级配区要求,细度模数满足2.6 ~2.9 ,含泥量C50以下≤2.0 、C50及以上≤1.0 ,泥块含量≤0.5 ,表观密度≥2500kg/m3, 松弛积聚密度≥1350kg/m3, 空隙率≤ 47 。
注:试验间的温度应保持在15℃~ 30℃。
细集料颗粒级配表累计筛余,℅级配区123方孔筛00010~010~ 010~035~525~ 015~065~3550~1025~085~7170~4140~1695~8092~7085~55100~90100~90100~901、细集料取样1.取样方法 :在料堆上取样时 , 取样部位应平均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 , 尔后从不同样部位抽取大体相等的砂 8 份, 组成一组样品 .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 应用接料器在皮带运输机的机尾出料处准时抽取大体等量的砂 4 份, 组成一组样品 .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 从不同样部位和深度抽取大体等量的砂 8 份, 组成一组样品 .2.试样数量 :单项试验的最少取样数量应吻合下表的规定 . 做几项试验时, 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 可用同一试样进行几项不同样的试验 .单项试验取样数量表 1序号试验项目最少取样数量 ( kg)1颗粒级配2含泥量3石粉含量4泥块含量5云母含量6轻物质含量7有机物含量8硫化物与硫酸盐含量9氯化物含量10坚固性11表观密度12积聚密度和空隙率13碱集料反应3.试样办理:人工四分法: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湿润状态下拌合平均,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尔后沿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把圆饼分成大体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
作业指导书(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目录1.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 (3)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3)3.检测工作程序及剩余样品处置 (3)4.试验操作过程 (4)5.数据处理 (6)6.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8)1.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表1 主要仪器设备表2 开展检测项目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2.1电子天平2.1.1打开电源2.1.2按下标定开关(即TAB键)2.1.3放上需标定的砝码待显示屏出现所要标定的质量时即可取下砝码2.1.4将称量的试样放在天平上,待数字不再变动时即可记下读数2.1.5如还需测量下一个试样的质量时则需要淸零,然后再称量试验结束后,关闭天平的电源再将托盘擦拭干净3.检测工作程序及剩余样品处置委托送样:接样员判断样品是否接收→如可接收,接收样品并填写委托单→样品编号→样品区→下放通知单至主管处→主管根据计划下发通知单给试验员→试验员从待检样品区取样品→试验员进行试验检测(未进行完试验放入在检样品区)→试验检测完毕→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对试验区卫生进行清理→剩余样品放入已检样品区按规定集中处理→由指定人员出具报告→报告审核、批准→报告盖章、发送。
4.试验操作过程4.1试验准备4.1.1设备有效性检查:试验前先检查试筒是否在使用有效期范围内。
如果使用有效期在范围内,可继续进行试验;如果不在范围内,通知设备管理员进行设备检定。
4.1.2仪器设备准备(1)调平天平:将天平平放在操作台上,看水准气泡是否居中,如果不居中,调节天平下方的角螺旋,直至水准气泡居中为止;(2)校核天平:取一个砝码放置在已经清零的天平上,看天平显示的读数是否与砝码的质量一致,如果一致即可进入下一步试验,如果不一致要对天平进行校核。
校核方法为:接通天平电源,按下校核按钮,将一套总质量为5000g的砝码迅速全部放上天平,待数据显示为5000g即可;(3)经检查,若试验主检设备能正常使用,在试验前将设备使用记录“使用前”一栏填写“正常”,若试验主检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填写设备维修单,通知设备管理员进行维修。
1 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砂自然状态下堆积密度、紧装密度及空隙率。
2 仪具与材料(1)台秤:称量5kg,感量5g。
(2)容量筒:金属制,圆筒形,内径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筒底厚5mm,容积约最早为1L。
(3)标准漏斗(见图T70331-1)。
(4)烘箱:能控温在105℃土5℃。
(5)其它:小勺、直尺、浅盘等。
3 试验准备3.1 试样制备:用浅盘装来样约5kg,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
3.2 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以温度为20℃±5℃的洁净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玻璃板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
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量,用式(T0331-1)计算筒的容积V。
(T0331—1)式中:V——容量筒的容积(mL);m1′——容量筒和玻璃板总质量(g)m2′_______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质量(g)。
4 试验步骤4.1 堆积密度:将试样装入漏斗中,打开底部的活动门,将砂流人容量筒中,也可直接用小勺向容量筒中装试样,但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均应为50mm左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取质量(m1)。
4.2 紧装密度:取试样1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
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
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
两层装完并颠实后,添加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
5 计算5.1 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分别按式(T0331-2)和式(T0331-3)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T0331-2)(T0331-3)式中:ρ——砂的堆积密度g/cm3)ρ′——砂的紧装密度(g/cm3) m o——容量筒的质量(g);m1——容量筒和堆积砂的总质量(g);m2——容量筒和紧装砂的总质量(g);V——容量筒容积(mL)。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一、实验目的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
36㎜部分的细集料. 二、试验原理表观密度(视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105℃±5℃烘干至恒重下),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表观密度以ρ表示.ns sV V m +=ρ式中,ρ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s m —-矿质实体质量(g ); s V ——矿质实体体积(㎝3); n V ——矿质实体闭口孔隙体积(㎝3).三、预习要求1、理解表观密度概念,了解试验原理。
2、了解试验仪器的用法,掌握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四、实验仪器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
2、容量瓶:500mL.3、烘箱:能控温在105℃±5℃.4、烧杯:500mL 。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五、实验内容 1、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2、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 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3、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
称其总质量(m 2).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5、计算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012m m m m +- (1-1)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 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m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表观密度(1—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细集料试题及其标准答案第1题细集料含水率试验要求的烘箱温度以下哪个温度是符合要求的?( )A.60 ℃B.80 ℃C.95℃D.105℃答案:D第2题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所用的筛孔尺寸分别为多少?( )A.4.75mm和0.075mmB.2.36mm和0.075mmC.1.18mm和0.075mmD.0.6mm和1.18mm答案:D第3题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的备样要求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 ,置于温度为105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过筛,称取约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B.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2500g ,置于温度为105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过筛,称取约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C.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 ,置于温度为110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过筛,称取约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D.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2000g ,置于温度为110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过筛,称取约1000g的试样两份备用答案:B第4题集料泥块含量试验两次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值应符合什么要求?( )A.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0.1%B.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0.2%C.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0.3%D.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0.4%答案:D第5题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试样置于容器中后,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超过砂面约( C )mmA.100mmB.150mmC.200mmD.300mm答案:C第6题矿粉级配试验准备过程中将矿粉试样放入烘箱烘干至恒重,冷却后应称取()A.10gB.50gC.100gD.120g答案:C第7题矿粉密度和相对密度计算应该精确至小数点后()A.1位B.2位C.3位D.示情况掌握答案:C第8题矿粉密度试验,同一试样应平行试验()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其不同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得大于()g/cm3A.2,0.01B.3,0.01C.2,0.1D.3,0.1答案:A第9题矿粉亲水系数试验采用的量筒的精度为()A.0.1mlB.0.5mlC.1mD.任意,经过计量检定即可答案:B第10题矿粉亲水系数试验中将矿粉研磨()minA.3minB.5minC.10minD.10-15min答案:B第11题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两次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值应符合什么要求?( )A.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0.1%B.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0.2%C.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0.3%D.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0.5%答案:D第12题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所测的含泥量指的是粒径小于多少的泥颗粒?()A.所测含量为粒径小于0.075mm颗粒含量B.所测含量为粒径小于0.15mm颗粒含量C.所测含量为粒径小于0.3mm颗粒含量D.所测含量为粒径小于0.6mm颗粒含量答案:A第13题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要求的烘箱温度以下哪个温度是符合要求的?( )A.60 ℃B.80 ℃C.95℃D.105℃答案:A第14题细集料堆积密度中紧装密度试验装料分几层装入()A.1B.2C.3D.4答案:B第15题细集料堆积密度所用容量筒体积为( )A.容量筒体积约为500mLB.容量筒体积约为1LC.容量筒体积约为2LD.容量筒体积约为5L答案:B第16题集料堆积密度中紧装密度试验装料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的钢筋A.8mmB.10 mmC.12 mmD.16 mm答案:B第17题细集料堆积密度中紧装密度试验装料每层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 ) 下A.15B.20C.25D.30答案:C第18题细集料堆积密度中堆积密度应计算到小数点后几位?()A.应计算到小数点后1位B.应计算到小数点后2位C.应计算到小数点后3位D.应计算到小数点后4位答案:C第19题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的备样要求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 ,置于温度为105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约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
细集料堆积密度与紧装密度试验是检测物料细集料在堆积和紧装状态下的密度情况,是为了定量分析土壤细集料、粉状矿石、碾压机械等物料堆积和紧装状态下的密度情况、按照国家标准GB/T21133-2007进行实施。
1、堆积和紧装试样应采用钢坯内壁抛光处理的试验罐,罐内的所有附件通过精密测量应无误差。
2、样品的配重应满足正性正比,整个过程按国家标准GB/T21133-2007执行。
3、样品的形状应满足细集料堆积的要求,这取决于样品的性质和形状,如含水物料的形状受湿度和测试温度的影响;样品大小应与试罐相匹配,且不少于2千克;已经测试接近稳定状态,则可取两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作为紧装条件下的平均重。
4、样品堆积和紧装过程中,细集料要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温度和湿度变化,并且允许微小的形变。
对于吹气型细集料,应考虑多次吹气机械衡稳定要求。
1、使用不同钢筋弯曲比的钢坯内壁应进行试验,要注意罐身内表面的光洁度,测量精度应符合国家标准GB/T21133-2007;
2、在样品堆积和紧装时,要避免非物理性变化,如压力变化,壁面样品损坏等;
3、在进行紧装实验时,要尽量消除击入的冲击力,使样品均匀性如同堆积;
4、尽量减少气体占据的体积,减少样品的簇团现象。
细集料堆积密度和紧装密度试验的结果可以反映物料的堆积效果,正确地表达物料的密度特性及其对装载性能的影响,进而为加工过程中的破碎机械性能选择提供参考。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1 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砂自然状态下堆积密度、紧装密度及空隙率。
2 仪具与材料2.1 台秤:称量5kg,感量5g。
2.2 容量筒:金属制,圆筒形,内径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筒底厚5mm,容积约为1L。
2.3 标准漏斗(见图1)。
2.4 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5 其它:小勺、直尺、浅盘等。
3 试验准备3.1 试样制备:用浅盘装来样约5kg,在湿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捍碎。
欠图13.2 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以温度为20±5摄氏度的洁净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玻璃板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量,用式(1)计算筒的容积V。
V=m′2-m′1式中:m′1--容量筒和玻璃板总质量,g;m′2--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质量,g。
4 试验步骤4.1 堆积密度:将试样装入漏斗中,打开底部的活动力门,将砂注入容量筒中,也可直接用小勺向容量筒中装试样,但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均应为50mm左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取质量(m1)。
4.2 紧装密度:取试样1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
装完一层后,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 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
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
两层装完并颠实后,添加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
5 计算5.1 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分别按式(2)和式(3)计算至0.01g/m3。
ρ=(m1-m0)/Vρ′=(m2-m0)/V式中:ρ--砂的紧装密度,g/cm3;ρ′--砂的紧装密度,g/cm3;m0--容量筒的质量,g;m1--容量筒和堆积密度砂总质量,g;m2--容量筒和紧装密度砂总质量,g;V--容量筒容积,mL。
细集料知识要点表观密度1将试样缩分至660g,试样温度为(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300g,精确是0.1g3.将试样装入容量瓶中,注冷开水接近500mL(水温15℃—25℃),充分摇匀砂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h。
4.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的500mL刻度处,擦干容量瓶外的水称重,精确至1g。
5.倒出容量瓶中的水和试样后第二次加水的温度要和试验时相差不超过2℃。
6.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
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7.8.9.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值10Kg/m³,如两次试验结果只差大于20Kg/m³,应重新试验。
堆积密度1.堆积密度分为松散堆积密度、紧装堆积密度2.取约3L试样,在(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
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松散堆积密度用漏斗或者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不试样呈椎体。
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4.紧装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约计稍高于1/2)、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
左右交替击地面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想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56,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³。
孔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7.容量筒用之前要进行标定,将温度为(20±2)℃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一、实验目的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二、试验原理表观密度(视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105℃±5℃烘干至恒重下),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表观密度以ρ表示。
ns sV V m +=ρ式中,ρ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s m ——矿质实体质量(g); s V ——矿质实体体积(㎝3);n V ——矿质实体闭口孔隙体积(㎝3)。
三、预习要求1、理解表观密度概念,了解试验原理。
2、了解试验仪器的用法,掌握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四、实验仪器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
2、容量瓶:500mL 。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五、实验内容1、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 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5、计算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012m m m m +- (1-1)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 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m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