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9表象和想象
- 格式:ppt
- 大小:141.50 KB
- 文档页数:14
表象和想象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表象与想象在心理学中的主要区别在于:A. 表象是意识活动的产物,而想象不是。
B. 表象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想象是对现实的扭曲。
C. 表象是记忆的延续,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D. 表象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再现,想象是对未来事件的预测。
答案:C2. 下列哪个选项最能体现想象的创造性?A. 回忆起昨天发生的事情B. 设计一个全新的科技产品C. 阅读一本历史小说时脑海中形成的画面D. 根据食谱制作一道菜答案:B3. 表象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A. 个体的注意力集中程度B. 个体的情绪状态C. 客观事物的特征D. 个体的记忆能力答案:D4.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想象力的作用体现在:A. 提供问题的答案B. 帮助理解问题的本质C. 增强个体的注意力D. 促进记忆的恢复答案:B5. 根据表象和想象的关联性,以下哪种情况最可能出现?A. 一个人可以有丰富的想象力,但表象贫乏。
B. 一个人的表象丰富,但缺乏想象力。
C. 表象和想象力是完全独立的。
D. 表象和想象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D二、填空题1. 表象是人们对________的记忆性心理图像,它能够在人的意识中________地出现。
答案:过去经验;自发2. 想象是人们在脑中构建的________,它不受现实限制,可以________和新颖。
答案:心理图像;变形;创新3. 当一个人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他通过________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具象化,而作者则通过________将创意传达给读者。
答案:表象;想象4.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________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这种预测往往基于过去的经验和当前的信息。
答案:想象5. 表象和想象的训练可以提高个体的________能力,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________活动。
答案:创造性思维;艺术创作三、简答题1. 简述表象和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答:在艺术创作中,表象使艺术家能够回忆和再现过去的经验,为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
表象、想象、记忆,傻傻分不清楚同学们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总是感觉有很多名词很相近,好像不同,又说不清哪里不同,貌似懂了,做题时又混乱了,傻傻分不清楚。
今天我们一起来区分一下做题时比较不容易区分的几个心理学名词:表象、想象与记忆。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表象的定义,表象是指事物不在前面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例如我去商场里看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但是太贵了我没有舍得买,回到家之后我还在想这条裙子,这时候这条裙子已经不在我眼前了,那我头脑中的这个裙子的形象就是表象。
故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与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形象不如知觉到的形象鲜明生动,比较暗淡模糊,也不如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比较容易改变。
既然表象可以改变,就根据表象的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
(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通过定义我们可以看到记忆是一个过程,并不是只指最后头脑中的结果,指的是头脑中无形象到有形象的一个过程,而头脑中呈现的这个形象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记忆表象。
例如我看到了这个裙子,然后把它存储在我的头脑中,以助于我回家以后还能想起来它长什么样子,这个过程叫做记忆的过程,而回家之后想起来的这个裙子的样子就是记忆表象。
再来看一下想象,我们刚刚提到表象是可以加工改造的。
那这个加工改造的过程就叫做想象。
例如,我回忆起这个裙子是红颜色的,但是我觉得它太鲜艳了,如果要是白色的就好了,那我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把这个红色的裙子想象成白色的裙子,这个过程就叫做想象的过程,而想象出来的白色裙子就是想象表象。
综上,表象指的是一个形象,可以是通过记忆的过程得来的记忆表象,也可以想象过程得来的想象表象,记忆和想象都是一种心理过程。
【单选题】课堂上,当老师讲到“长城”的时候,同学们头脑中纷纷呈现出长城的形象,这是( )。
A.回忆B.重现C.表象D.闪回【答案】C。
表象和想象一、名词解释1、想象: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幻想:幻想是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二、填空1、想象的基本材料是已有表象2、根据想象的目的性可分为有意表象和无意表象。
根据创造性程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可分为理想和空想两种。
3、看小说时产生的想象活动是再造想象,作者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活动是创造想象。
4、科学发明,技术创造,文艺创作等都是通过创造想象实现的。
三选择题1、下面有关想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B、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程度,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C、想象的内容不可以超前于现实D、想象的内容可以解释超前于现实2、( B )是完全现实生活发展规律,并且毫无实现可能的想象。
A、幻想B、空想C、理想D、再造想象3、根据言语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在人脑海中产生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叫( C )A、想象B、表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E幻想4、独立地在脑中形成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叫( D )A、想象B、表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E、幻想5、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下,按照客观发展规律发展,并且可能实现的幻想叫( C )A、创造想象B、幻想C、理想D、空想6、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形式是( B )A幻想B、梦C、表象D空想四、辨别现实正误1、幻想是对未来的设想,往往使人想入非非,因此应避免学生产生任何幻想。
( × )2、梦是在睡眠时产生的,不是一种心理现象。
( × )五、简答题1、创造想象产生和发展依赖哪些条件?2、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⑴丰富表象和提高言语水平⑵掌握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⑶对想象力进行训练⑷正确引导和控制幻想。
第九章1、【表象】:又称意象,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2、【想象】: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
3、【记忆表象】:记忆表象是在人们在过去感知事物的基础上,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4、【想象表象】:想象表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
5、【再造想】:再造想是根据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6、【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一、简述双重编码理论的重要内容。
答:人脑中存在两种信息编码和贮存系统。
意识表象系统,它对具体的客体或事件信息进行编码、贮存、转换和提取,其表征类似知觉;一是言语符号系统,用言语听觉,抽象概念或命题形式进行信息加工。
在信息加工中,两种系统可能重叠,也可能一种占优势。
在一定条件下,表象和言语可以互译,言语可以通过译码以感性形象再现,表象也可用言语贮存起来。
二、创造想象依赖于哪些条件?答:(1)创造动机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动力。
(2)原型是激发创造想象的起点。
(3)灵感是产生创造想象的重要条件。
(4)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创造想象中是不可缺少的。
三、表象的特征是什么?答:(1)直觉性:表象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表象的形象比较暗淡模糊,不稳定、易变动,无论人如何努力,表象也不会持续太久,几秒钟后就会发生变动;表象的想象不完整。
(2)概括性:表象反映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是人多次知觉的结果。
它通常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为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第十章1、【具体形象思维】:以事物的形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
2、【逻辑思维】:又称理论思维。
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第一节结构和功能理论距离效应❝Kosslyn等人(1978)•实验材料第一节结构和功能理论第一节结构和功能理论心理扫描的大小效应❝Kosslyn(1974)•实验程序:–让被试表象一个动物(如兔子)靠在另一个大的动物(如大象)旁边–让被试表象一个动物(如兔子)靠在另一个小的动物(如苍蝇)旁边–然后实验者说出目标动物兔子的一个特征(如耳朵),让被试利用他的已构成的表象来确认兔子是否有耳朵。
第一节结构和功能理论心理扫描的大小效应Kosslyn(1975)第一节结构和功能理论心理旋转实验 Shepard(1970)•实验所用材料,分为三种情况,–A为平面对,正确反应为“相同”–B为立体对,正确反应为“相同”–C为镜象对。
正确反应为“不同”•实验验要求当被试判断所看到的一对图体经过旋转以后能否重合,记录被试的正确反应时。
两对图形的方位差越大,结构和功能理论心理旋转的理论概括表象的实质是就是一种类比表征,表象与外部客体有着同构的关系;但是表象并不是直接从结构上来表征外部客体,它与外第二节相互作用理论和命题理论表象对知觉的促进作用Hayes(1973)•表明如果当前要知觉的字母的大小与事先表象出的该字母的大小一致时,识别所需要的时间要少于大小不一致的字母。
让被试想象屏幕上有一个红的西红柿;同时实际在屏幕上投射出一个比较模糊第二节相互作用理论和命题理论知觉与表象机能比较实验•表明:同一感觉道的表象和知觉是相似的,两者竞相争夺同一心理过程或资源:–视觉表象对视觉信号觉察有干扰–听觉表象对听觉信号觉察有干扰•某些情况下,表象也有利于知觉。
成对联想实验Paivio(1969)结果表明:表象是一种强有力的编码,在学习和记忆中起中介作用,能促进学习和第三节表象的作用和功能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表象在问题解决、创造活动等思维活动中有重要作用。
•在心理学中早就指出,视觉表象对诸如绘画、建筑设计、机械设计和安装等是必不可少的,而听觉表象对于音乐家有重要意义,等等。
想象与表象表象
分类
感觉通道
视觉表象--想起笑脸
听觉表象
运动表象
创造程度
记忆表象
想象表象
表象是感知到思维的过渡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特征
直观性
概括性--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
可操作性--心理旋转实验
想象
概念:对表象加工该走,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分类有无目的
有意想象(创造程度)
创造想象
幻想-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理想
空想
再造想象
无意想象--极端形式:梦
加工方式\综合方式
粘合--孙悟空、美人鱼、飞马
夸张--千手观音、小人国、巨人国
拟人化--雷公电母、唐老鸭、米老鼠
典型化--小说形象、祥林嫂、阿Q
联想--有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
功能
预见--超前,未来、居安思危
补充--认知,现实生活中没有,光速、读小说想象人物
替代--需要,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调节--对生理的调节。
心理学中想象的名词解释
在心理学中,想象被定义为一种能够创造和生成新的概念、想法和观念的心理过程。
它不仅是一种感知和思维的过程,还是一种具有情感和意义的心理活动。
想象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基础,即以记忆表象(储存在脑中的已有的表象)为原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
表象是真实物体的类似物,是真实物的抽象化再现,人将视觉和言语信息转化为表象存储在记忆中,表象是信息编码的基本形式,人可以对表象进行操作。
想象能预见未来,也可以在个体需要推动下被激发出来,而且个体的动机、态度、经验和知识等都可以影响想象的内容。
想象和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