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分析评价软件
- 格式:ppt
- 大小:6.11 MB
- 文档页数:25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软件产品说明北京燕禹水务科技有限公司二〇一〇年三月目录1软件产品总体结构 (1)2软件产品逻辑结构 (2)3软件产品运行环境 (4)3.1软件服务端运行环境 (4)3.2软件客户端运行环境 (4)4软件产品性能 (4)5防洪综合数据库说明 (5)5.1数据库总体构成 (5)5.2数据库分类说明 (5)5.2.1空间数据库 (5)5.2.2属性数据库 (6)6数据接收处理软件功能说明 (8)7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用软件功能说明 (8)7.1决策支持软件功能 (8)7.1.1基础信息管理 (9)7.1.2实时汛情监视 (13)7.1.3山洪灾害信息服务 (17)7.1.4洪水预报分析 (19)7.1.5预警发布 (22)7.1.6预案管理 (24)7.1.7报表管理 (25)7.1.8系统管理 (25)7.2乡镇灾情上报软件功能 (29)7.2.1灾情填报 (29)7.2.2灾情统计分析 (29)7.3山洪灾害专用图形编辑软件功能 (30)7.3.1添加要素 (31)7.3.2移动要素 (31)7.3.3删除要素 (31)7.3.4专题图输出 (32)8防洪综合数据库软件功能说明 (32)8.1查询检索 (32)8.2数据编辑 (32)8.3数据导入导出 (33)1软件产品总体结构防办通过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与雨量监测点、水位监测点、上下级防汛机构及水文、气象、国土等其它相关单位相连;需从外部获取的山洪灾害相关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后经过接收处理进入防洪综合数据库。
在防洪综合数据库的基础上建设基于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用软件(包括决策支持软件、乡镇灾情上报软件和专用图形编辑软件),实现基础信息查询、水雨情监测查询、气象国土信息服务、水情预报服务、预警发布服务、预警响应服务、系统管理等应用。
防洪综合数据库软件实现防洪综合数据库的综合管理维护。
雨量及水位气象信息上级单位监测站2软件产品逻辑结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软件产品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多层体系结构,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实现各类相关数据的接入和人工录入功能等功能,利用浏览器进行各类信息的查询、分析、管理等交互。
地震安全评估的软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地震安全评估软件:
1. ETABS:熟知的建筑结构分析和设计软件,可用于地震安
全评估和结构设计。
2. SAP2000:广泛用于结构分析和设计的软件,可用于地震安
全评估和结构抗震设计。
3. SeismoSoft:专门用于地震工程的软件套件,包括SeismoStruct、SeismoBuild、SeismoArtif等模块,用于地震分析、结构设计和地震动人工生成等。
4. OpenSees:开放式地震工程模拟平台,可用于地震分析和结构响应模拟,可灵活定制分析算法。
5. SeismoSignal:用于地震记录分析和处理的软件,可以用于
生成和处理地震动输入。
6. SeismoMatch:用于生成匹配目标地震动的人工时程的软件。
7. FEMA P-58:美国联邦紧急管理局(FEMA)开发的软件,
用于评估建筑物的震害、损失和维修成本。
请注意,这些软件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需求和专业知识来进行,建议咨询地震工程专业人士或地震工程师以获取最合适的软件和方法。
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技术要求山洪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的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预防和减轻山洪灾害的影响,我们需要进行山洪灾害的分析和评价。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介绍山洪灾害分析评价的技术要求。
一、山洪灾害分析技术要求1.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空间地理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整合、管理、分析和展示的技术。
在山洪灾害分析中,可以利用GIS技术获取和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绘制山洪的分布、演变和影响范围等信息,为山洪灾害的预测和预警提供支持。
2.气象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山洪灾害的发生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
利用气象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降雨量、降雨时长、降雨强度等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推测山洪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3.地质地貌分析技术的应用地质地貌是山洪灾害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需要对地质地貌进行分析。
利用地质地貌分析技术,可以对地形、土壤类型、下垫面等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确定山洪灾害的潜在危险区域。
1.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的应用山洪灾害评价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
利用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可以综合考虑山洪灾害发生可能性和潜在影响,对不同区域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和评价,为山洪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技术的应用山洪灾害会对社会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利用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技术,可以对山洪灾害对居民生活、农田生产、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为灾后重建和补偿提供参考。
3.工程措施效果评估技术的应用为了减轻山洪灾害的影响,常常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如建设堤坝、排洪沟等。
利用工程措施效果评估技术,可以对这些工程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为工程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是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技术的要求。
通过应用这些技术,可以对山洪灾害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和评价,为山洪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同时,还需要不断研发和改进这些技术,提高山洪灾害分析评价的精度和可靠性,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轻山洪灾害的影响。
一、相关模型简介清单二、城市内涝模型1)MIKE URBAN城市排水模拟软件MIKE URBAN 城市排水软件是顶级的排水管网模拟软件。
它整合了ESRI 的ArcGIS 以及排水管网模拟软件,形成了一套城市排水模拟系统。
该模型广泛应用于城市排水与防洪、分流制管网的入流或渗流、合流制管网的溢流、受水影响、在线模型、管流监控等方面, 可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污染控制、雨水和污水管网管理及城市防洪提供综合管理方案。
应用领域•雨污水泵站优化调度•排水管网溢流(CSO /SSO)分析•管网泥沙淤积评估•管网水质分析•城市降雨径流过程分析•城市内涝分析与风险评估•城市排水防涝规划•低影响开发(LID)的模拟•海绵城市的规划2)MIKE FLOODMIKE FLOOD 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洪水模拟工具。
它包括完整的一维及二维的洪水模拟引擎,从河流洪水到平原洪泛,从城市雨洪到污水管流,从海洋风暴潮到堤坝决口,能够模拟所有实际的洪水问题。
MIKE FLOOD 甚至可以模拟以上各种情况的组合。
其它模拟软件所不具备的功能,都可在MIKE FLOOD 中找到应用领域•洪水管理•快速的洪水评估•绘制洪泛图•工业区、居民区等的灾害分析•编制应急计划,如疏散路径及优先级等•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防洪措施研究•城市排水与河流、海洋洪水的综合问题研究•溃坝及其他防洪设施垮塌的影响研究3)InfoWorks ICM完整模拟城市雨水循环系统,实现了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模型与河道模型的整合,更为真实的模拟地下排水管网系统与地表受纳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在一个独立模拟引擎内,完整的将城市排水管网及河道的一维水力模型,同城市流域二维洪涝淹没模型结合在一起,是世界上第一款实现在单个模拟引擎内组合这些模型引擎及功能的软件应用领域•河流及雨污水排放系统规划研究•地表水体管理规划•可持续性排水系统(SUDS/BMPs)应用规划•城市降雨径流控制与截流设计•洪涝解决方案开发•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下流域发展评估•城市排水系统同河流相互作用下的洪涝及污染预报•洪涝规划与管理•溢流排放对河流环境的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水力状态分析•入流与入渗评估及控制•截流设计与分析4)SWMM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暴雨洪水管理模型)是一个动态的降水-径流模拟模型,主要用于模拟城市某一单一降水事件或长期的水量和水质模拟。
华测创时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概况山洪灾害的防治需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建立一套具备完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和应急指挥能力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山洪到来之前能发出预警信息,让相关部门迅速科学决策,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物联网、工业无线通信等相关学科发展,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通过引用相关领域新产品、新技术实现了灾害预测、预报、预警、应急指挥的智能化。
四信通信是中国物联网无线通信领域的骨干企业,几年来一直紧贴物联网行业发展的脉搏,深入研究工业无线通信产品在水利水文、防洪防灾等领域的应用,逐步形成了以产品为基础,为行业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专业化经营特色,全面协助客户实现“智慧、标准、安全、可靠”的无线通信目标。
系统需求山洪灾害预警是在各种原始监测数据和历史数据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来决策预警信息。
各监测点数据采集设备对各项水文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如水库水位、降雨量、河道水流速等。
终端数据采集设备实时或间隔采集各项数据,并在GPRS无线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将采集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终端传到预警中心系统,中心系统将所得的各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预警决策系统提供依据。
当预警决策系统得出预警信息后,预警系统采用数据信息或语音的形式向预警终端发出预警信息。
系统构成根据各地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特点和山洪灾害预警决策的需求,利用通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等技术手段,在省、市或县级别的防汛指挥部门建设山洪灾害防预系统,为收集山洪灾害防治区水雨情数据信息以及其它部门的相关信息、信息查询、山洪预报决策、预警信息发布等服务。
山洪灾害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是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核心,主要由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组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为系统数据接收、处理、加工与信息查询、预警决策、预警信息发布、信息交换等服务提供硬软件平台。
数据库系统主要为系统维护管理、信息查询与服务、预报决策提供数据信息。
山洪预警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水情监测系统、预警中心系统及预警发布终端系统。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和ArcGIS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作者:朱恒糠李虎星袁灿来源:《人民黄河》2019年第06期摘要:山洪灾害具有极强的突发性和破坏性,是防洪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山洪灾害风险性评价是开展其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
以河南省山洪灾害防治区为例,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将山洪灾害系统划分为自然灾害系统、环境灾害系统和人为灾害系统,选取多年平均降雨量、年最大10 min降雨量、年最大6h降雨量、年最大24 h降雨量、地形起伏度、地形指数、河网密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共10个指标构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然后借助ArcCIS软件对各个指标进行提取和叠加计算,最终得到风险评价值,结果表明:防治区91%的范围处于山洪灾害中等或更高风险级别区域。
收集历史山洪灾害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超过90%的山洪灾害发生点处在中等一较高一很高风险区域,证明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关键词:区域灾害系统:指标体系;风险评价;山洪灾害防治区;河南省中图分类号:X43;TV122+.1文献标志码:Adoi: 10.3969/j.issn.1000- 1379.2019.06.005山洪是指山丘区溪沟间由降雨和下垫面因素共同引发的暴涨暴落的地表径流[1],具有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等特点,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2]。
山洪灾害难以预测和预防,常造成人员伤亡,对国民经济和人身安全带来巨大威胁[3]。
山洪灾害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山丘区的降雨和下垫面环境,一般比降较大、土壤质地不利于水分吸收的小流域较可能引发山洪,反之可能性较小。
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是指通过分析山洪灾害的驱动因子,对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通过对灾害的成因分析,史培军教授把区域灾害系统分解为自然灾害系统、环境灾害系统和人为灾害系统[4-5]。
区域灾害系统的研究是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立区域综合风险管理体系的科学依据[6]。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操作手册西安泽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2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业务描述 (1)1.2系统简介 (1)1.2.1 基础信息 (1)1.2.2 实时监控 (1)1.2.3 气象国土 (1)1.2.4 雨水情服务 (2)1.2.5 预报水情 (2)1.2.6 预警发布 (2)1.2.7 应急响应 (2)1.2.8 值班管理 (2)1.2.9 系统维护 (2)2第二章系统功能简单说明 (3)2.1基础信息模块 (4)2.1.1 行政区划基本情况 (4)2.1.2 防汛示意图 (6)2.1.3 监测站基本情况 (9)2.1.4 县乡村预案信息 (11)2.1.5 工情信息查询 (12)2.1.6 小流域基本情况 (13)2.1.7 历史灾情查询 (13)2.2实时监控模块 (14)2.3雨水情服务 (16)2.3.1 雨情信息 (16)2.3.2 河道水情 (20)2.3.3 水库水情 (22)2.4预报水情 (24)2.5预警发布 (24)2.5.1 最新预警列表 (24)2.5.2 历史预警列表 (25)2.5.3 人工产生预警 (25)2.5.4 内部短信预警 (26)2.5.5 外部预警 (26)2.5.6 发送信息查询 (28)2.6应急响应 (28)2.6.1 响应管理 (29)2.6.2 响应查询 (30)2.6.3 响应措施 (31)2.7气象国土模块 (32)2.7.1 天气预报 (32)2.7.2 实时云图 (33)2.7.3 实时雷达图 (34)2.8值班管理 (35)2.8.1 值班安排 (35)2.8.2 值班制度 (36)2.8.3 值班日志记录 (36)2.8.4 值班日志查询 (36)2.8.5 人工发送短信 (37)2.9系统维护 (37)2.9.1 基础信息维护 (38)2.9.2 预警管理 (39)2.9.3 系统管理 (41)第一章概述1.1 业务描述本章主要对山洪灾害系统进行简单的说明及介绍。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软件产品说明北京燕禹水务科技有限公司二〇一〇年三月目录1软件产品总体结构 (1)2软件产品逻辑结构 (2)3软件产品运行环境 (4)3.1软件服务端运行环境 (4)3.2软件客户端运行环境 (4)4软件产品性能 (4)5防洪综合数据库说明 (5)5.1数据库总体构成 (5)5.2数据库分类说明 (5)5.2.1空间数据库 (5)5.2.2属性数据库 (6)6数据接收处理软件功能说明 (8)7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用软件功能说明 (8)7.1决策支持软件功能 (8)7.1.1基础信息管理 (9)7.1.2实时汛情监视 (13)7.1.3山洪灾害信息服务 (17)7.1.4洪水预报分析 (19)7.1.5预警发布 (22)7.1.6预案管理 (24)7.1.7报表管理 (25)7.1.8系统管理 (25)7.2乡镇灾情上报软件功能 (29)7.2.1灾情填报 (29)7.2.2灾情统计分析 (30)7.3山洪灾害专用图形编辑软件功能 (31)7.3.1添加要素 (32)7.3.2移动要素 (32)7.3.3删除要素 (32)7.3.4专题图输出 (33)8防洪综合数据库软件功能说明 (33)8.1查询检索 (33)8.2数据编辑 (33)8.3数据导入导出 (34)1软件产品总体结构防办通过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与雨量监测点、水位监测点、上下级防汛机构及水文、气象、国土等其它相关单位相连;需从外部获取的山洪灾害相关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后经过接收处理进入防洪综合数据库。
在防洪综合数据库的基础上建设基于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用软件(包括决策支持软件、乡镇灾情上报软件和专用图形编辑软件),实现基础信息查询、水雨情监测查询、气象国土信息服务、水情预报服务、预警发布服务、预警响应服务、系统管理等应用。
防洪综合数据库软件实现防洪综合数据库的综合管理维护。
雨量及水位气象信息上级单位监测站2软件产品逻辑结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软件产品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多层体系结构,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实现各类相关数据的接入和人工录入功能等功能,利用浏览器进行各类信息的查询、分析、管理等交互。
基于GIS和FFPI的陇南地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基于GIS和FFPI的陇南地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一、引言山洪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威胁。
如何准确评估山洪灾害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成为了防洪减灾工作的重点。
本文基于GIS技术和FFPI模型,对陇南地区的山洪灾害风险进行评价。
二、数据收集与预处理1. 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收集:通过采用GPS定位、卫星遥感技术和航空摄影测量等方法,获得陇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空间信息。
2. 降雨数据收集:收集陇南地区历史降雨数据,包括降雨量、降雨强度、时空分布等信息,用于构建山洪洪水模拟模型。
3. 土地利用数据收集:获得陇南地区土地利用的类型和分布情况,如农田、城市用地、林地等,为评估山洪灾害风险提供依据。
4. 地形数据收集:获取陇南地区的地形信息,包括高程、坡度、流域面积等参数,为模型建立提供基础数据。
三、方法与模型构建1. FFPI模型建立:FFPI(Flood Frequency Probability Index)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山洪灾害潜在危险性评估模型,通过对地区历史洪水事件的分析,确定洪水频率及不同洪水事件的概率。
2. 可视化分析与空间叠加:利用GIS技术将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整合与处理,通过可视化分析和空间叠加,将不同因素的空间分布关系清晰地展示出来。
四、结果与讨论1. 山洪风险评估结果:通过FFPI模型和GIS分析,得出陇南地区的山洪灾害风险等级划分,便于制定相应的防洪减灾措施。
2.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不同因素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陇南地区山洪灾害的主要因素,如降雨量、土地利用类型等。
3. 风险区域划定:根据山洪灾害风险等级划分结果,划定了陇南地区的风险区域,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五、防洪减灾建议1. 提高水文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水平,及时监测洪水水位、流量和降雨信息,实现洪水预警。
2.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包括修筑堤坝、开展河道疏浚和滞洪区建设。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601199.7(22)申请日 2017.07.21(71)申请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北环路36号(72)发明人 李锋 李乾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0代理人 边鹏(51)Int.Cl.G06F 19/00(2011.01)(54)发明名称山洪灾害分析评价系统及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洪灾害分析评价系统及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方法,山洪灾害分析评价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待评价对象对应的山洪灾害预测参考资料;分析模块,用于根据选定的监控建模模型对山洪灾害预测参考资料进行建模分析,以得到用于评估待评价对象山洪灾害危险度的多个评价参数,以及每个评价参数的危险度;综合评价模块,用于获取每个评价参数的权重,并根据每个评价参数的权重和每个评价参数的危险度,确定待评价对象的山洪灾害危险度,以及输出待评价对象的山洪灾害危险度。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对山洪灾害预测参考资料的分析处理,准确地预测出山洪灾害的危险程度,以便相关部门根据预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来降低山洪灾害的危害。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3页CN 107391930 A 2017.11.24C N 107391930A1.一种山洪灾害分析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待评价对象对应的山洪灾害预测参考资料;分析模块,用于根据选定的监控建模模型对所述山洪灾害预测参考资料进行建模分析,以得到用于评估所述待评价对象山洪灾害危险度的多个评价参数,以及每个所述评价参数的危险度;综合评价模块,用于获取每个所述评价参数的权重,并根据每个所述评价参数的权重和每个所述评价参数的危险度,确定所述待评价对象的山洪灾害危险度,以及输出所述待评价对象的山洪灾害危险度。
阿克苏地区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平台软件系统功能分析袁培
【期刊名称】《陕西水利》
【年(卷),期】2016(000)0z1
【摘要】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平台软件系统是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数据信息处理和服务的核心,主要由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库、信息汇集子系统、信息查询服务子系统等监测预警应用软件组成.笔者对阿克苏地区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平台软件系统功能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期望对同类工程起到指导与借鉴作用.
【总页数】3页(P129-131)
【作者】袁培
【作者单位】阿克苏地区水利局新疆阿克苏 8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7
【相关文献】
1.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平台设计 [J], 欧阳宏
2.黎川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 [J], 戴小飞;雷声
3.甘肃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平台雨量加报方法改进 [J], 撒爱文
4.国家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建设 [J], 郭良
5.省级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框架设计 [J], 刘荣华;郭良;梁立峰;刘启;田济扬;毕青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软件升级完善2.3、本次系统软件升级完善功能要求本次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软件升级完善是在原系统软件基础上增加辅助县级防汛指挥人员进行山洪灾害监测、分析、预警以及新开展的调查评价成果集成等内容,同时结合增加的内容对系统软件原有内容和功能进行优化。
2.3.1需增加和完善的内容及功能要求2.3.1.1、增加的内容及功能要求(1)防洪工程监视以水库、河道断面、水闸、橡胶坝、桥梁、塘堰坝、尾矿库等防洪工程为对象,进行实时监视。
对照地图可方便进行某类、某个防洪工程的筛选,选择查看后,展示该工程所在流域集水区内当前降雨情况、工程基本信息、管护人员信息、风险分析、应对预案、图像监控等信息。
(2)防治区监视以山洪调查沿河村落为监视对象,根据测量断面信息,依照分析评价成果设定的预警阈值,监视沿河村落危险程度。
对超过预警阈值的沿河村落要在地图中闪烁显示,点击后显示告警沿河村落相关集水区域、控制雨量站信息,面雨量统计、实时洪水分析成果、村落基本情况、尾矿库等风险点信息,防汛联系人、预案等相关信息。
(3)洪水风险分析调用洪水风险分析系统(其它项目)计算成果在地图上综合展示,并进行预警发布。
(4)移动巡查管理与移动巡查设备(其它项目)进行信息交互。
移动巡查设备上安装巡查APP应用程序,现场采集的文字、图片、视频、语音、位置等信息实时上传服务器,在移动巡查管理上综合展示。
(5)扩展预警信息发布功能预警信息发布模块根据不同的预警等级,及时向各类预警对象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方式除手机短信外,增加传真、预警广播、即时通信等方式。
(6)预警上报与信息共享按照国家下发的信息共享模块要求,向国家、省、市平台实时报送预警信息和相关基础信息。
(7)预案衔接演示展示山洪防御县、乡、村等预案,展示格式包括PDF版、word版,可直接显示,并以结构化方式展示预案中关键信息;实现各级预案的更新入库和演示功能,展示预案中的撤离路线、危险区、安置点等信息。
1.数据常见问题解答(1)下发的数据中已经包含了监测站点数据,是否需要核查?答:下发数据中的自动监测站点是共享的国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数据,需要县级单位补充和完善,并核查监测站点的位置和属性信息是否正确。
(2)下发的矢量数据和影像图有偏差,在调查过程中,以哪一个数据为准标绘调查对象的位置?答:下发的矢量数据必须经过脱密处理,各省、市、县才能够在非涉密的环境中使用。
经过脱密处理的数据,会出现矢量数据的坐标抖动,造成不定向的偏移50米~100米,矢量数据在调查过程中提供位置的参考,实际标绘调查对象的位置以影像图为准。
脱密数据的属性信息是准确的,可以用于分析计算。
(3)影像和矢量数据分别采用哪个坐标系和高程系?答:数据成果平面坐标系采用WGS84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影像数据和行政区划数据缺失?答:影像数据全部采用国产卫星数据,数据基本为2012年12月以后(含12月)拍摄的。
行政区划数据采用国家统计局2011年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对1:5万DLG 数据中的乡镇和行政村进行编码和位置匹配。
由于行政区划政区调整过程中造成缺少乡镇边界、乡镇影像和行政区划数据,由数据厂家对下发数据重新整理并替换。
如果是缺少行政村或自然村,县级用户在采集终端软件中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即可。
(5)行政区划编码和位置到哪一级别?答:行政区划数据已经对县、乡镇、行政村进行了编码,并在图上标绘了行政区划位置。
下发的数据中已经包含了自然村数据,并标绘了自然村位置,需要县级单位对未编码自然村进行编码。
(6)本县所有未编码自然村是否都需要编码?答:需要对本县所有未编码自然村编码,在采集终端软件中提供对自然村编码的工具,需要用户选择当前自然村所属的上级行政村即可,自然村行政区划代码由采集终端软件自动计算。
(7)小流域下垫面坡面糙率和下渗特性如何提取?答:利用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类型与小流域坡面糙率的对应关系,进行栅格化处理,概化确定小流域坡面糙率值;利用土壤质地数据,分析土壤质地类型与小流域坡面下渗特性的对应关系,进行栅格化处理,概化确定小流域下渗特性参数,建立小流域坡面糙率和下渗特性数据属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