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练习题七上
- 格式:docx
- 大小:52.77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酝酿.(niàng) 花苞.(bāo) 静谧.(mì) 碣.石(jié)B. 窠.巢(kē) 肌.肤(jī) 吝啬.(qiáng) 澹.澹(dàn)C. 莅.临(wèi) 天涯.(yá) 屋檐.(yán) 贮.蓄(zhù)D. 黄晕.(yùn) 草垛.(duò) 高邈.(miǎo) 竦.峙(sōng)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彩棱镜响睛静默抖擞精神B. 捷毛粗犷秀气幸甚至哉C. 娇媚宽敞喉咙花枝招展D. 萧瑟端庄郎润不知不觉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他们失去的,其实是那颗__________(干净纯洁纯粹)无瑕、充满奇思妙想的童心。
(2)华山之险确实令人____________(畏缩不前一筹莫展望而生畏),单是爬山就危险重重,更不用说在山上修建索道了。
4. 经典诗文默写。
【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 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5) 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6) 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 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培优卷)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培优卷)一、单选题1.(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5 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下列各句中所用的描写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C.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D.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风风雨雨,她每天都在地坛里寻呀找呀,她用如水柔情唤醒了儿子沉落的心,她用惊人的毅力激发了儿子生存的欲望。
B.通过母亲的不懈努力,使史铁生认识到不好好地生活是错误的。
C.母亲患肝癌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过度、精神紧张、饮食不当等诱发的。
D.为了防止儿子的坏心情,母亲始终没告诉他自己已经病人膏肓。
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瘫痪(tān)___憎恨(zènɡ)___ 沉寂(jì)B.侍弄(shì)___ 捶打(chuí)___ 絮叨(xù)C.淡雅(yǎ)___创伤(chuànɡ) 豌豆(wān)D.仿膳(shàn) 憔悴(jiáo)___ 恢复(huī)4.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
B.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C.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D.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竞是永远的诀别。
5.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A.北海的菊花开了,史铁生答应坐轮椅去看看;母亲于是喜出望外,还絮絮叨叨起来。
B.困意来袭,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觉,让人很痛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阅读理解题(含解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阅读理解题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良心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
“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
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
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唰"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
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
他问,二子,你看呢?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
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儿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
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
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
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
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
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
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
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酝酿.(liáng)黄晕.(yùn)发髻.(jì)栀.子( zhī)B、唱和.(hé)肥硕.(shuò)鳊.鱼(biān)乌桕.(jiù)C、寥.阔(liáo) 枯涸.(gù) 清洌.(liè) 梦寐.(mèi)D、澹澹.(dàn)耸.峙(sǒng) 栖.息(qī) 禅.心(chá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黎明焕然一新呼朋引伴B. 静谧再接再励不计其数C. 莅临无精打彩迫不及待D. 干躁谈笑风声任劳任怨3.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A.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B.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C.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D.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4.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一句。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但是。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6年湘江马拉松赛在市体育中心举行,约2000余名选手冒雨参赛。
B.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
C.“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
D.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功能。
6、填空。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______,______。
(《观沧海》)(2)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客路青山外,______。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春》一文中的是()A. 酣睡B. 燕舞C. 花香D. 雪花2.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总体感受是()A. 温暖舒适B. 寒冷刺骨C. 干燥无趣D. 湿润多雨3. 下列诗句中,出自《天上的街市》的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C.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D.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4. 《古诗四首》中,下列哪首诗是写景的()A. 《观沧海》B. 《龟虽寿》C. 《饮酒》D. 《赠汪伦》5. 《世说新语》二则中,下列人物属于“方正”的是()A. 陈元方B. 杨修C. 司马昭D. 王导6. 《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主要表现在()A. 对母亲关爱的回忆B. 对母亲严厉的批评C. 对母亲忙碌的身影D. 对母亲病痛的担忧7. 下列词语中,与《诫子书》中的内容无关的是()A. 养生B. 情感C. 学习D. 修身8. 《狼》一文中,下列哪个情节表现了屠户的勇敢和智慧()A. 屠户与狼对视B. 屠户躲进柴草堆C. 屠户用骨头引诱狼D. 屠户挥刀斩狼9. 《荷叶·母亲》一文中,下列哪个词语用来形容母亲的笑容()A. 温柔B. 甜蜜C. 慈祥D. 妩媚10.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小女孩看到的幻象是()A. 美味的食物B. 温暖的火炉C. 亲爱的奶奶D. 美丽的圣诞树二、判断题:1. 《春》一文主要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2.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认为济南的冬天没有风。
()3. 《天上的街市》一文中,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天上的美景。
()4. 《古诗四首》中的《观沧海》是一首写景诗。
()5. 《世说新语》二则中的故事都发生在东晋时期。
()6. 《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作者通过回忆母亲的生活点滴来表达怀念之情。
第一单元四时的魅力1春01 积累运用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涨.水(zhǎng)酝酿.(niàng)窠.巢(kē)嘹.亮(liáo) 抖擞.(sǒu) 黄晕.(yù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赶趟儿: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2)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句中比喻姿态优美。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解析:应将引号里的逗号移到引号外。
)4.请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反复、拟人)(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排比、拟人)(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比喻、排比)5.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
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
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视觉角度)①两个黄鹂鸣.翠柳( 听觉角度)②踏花归来马蹄香.( 嗅觉角度)(2)【妙笔绘春】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
(80字之内)张望点缀不知不觉莺歌燕舞万紫千红眼花缭乱心旷神怡示例: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七年级·语文上(R版) 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A.黄晕.(yūn) 酝酿.(niànɡ) 发髻.(jì) 澄.碧(chénɡ)B.水藻.(zǎo) 贮.蓄(zhù) 啼.叫(tí) 栖.息(xī)C.朗润.(rùn) 莅.临(wèi) 吝啬.(sè) 高邈.(miǎo)D.看.护(kān) 棱.镜(léng) 抖擞.(sǒu) 竦峙.(zhì)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花苞端庄健壮咄咄逼人B.瞭亮草垛造访花枝招展C.娇媚淅历镶嵌呼鹏引伴D.安适静蓦冷冽绿茵茵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A.微风摇碎一树阳光,地上树影斑驳,四下一片静谧..。
B.冬野寂寂,万物悄然..积蓄力量,静待生命在春天怒放。
C.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D.夏日的傍晚,瓢泼大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天灰蒙蒙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健康学讲究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B.我国把12月2日作为“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群众熟知“122”是交通事故的报警电话。
C.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D.张华同学以优美的文笔、大胆的创意荣获“光霁杯”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得主。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
B.散曲是兴盛于明代的一种文体,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C.“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杨柳风”指春风。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训练试题一、综合实践题1.精美文段赏析。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1)文段第一句是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文段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
(3)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4)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5)“小摇篮”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作用是这一比喻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小”照应了前面小山一词。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过渡句的理解能力。
句子或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是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照应标题、总结全文、引出下文等。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承上对济南天气温晴的特点,开启下文对“更加出奇”的济南山与水的描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对象的理解。
代词的指代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这”代指的一般是上文,“那”是代指下文内容。
结合前后内容,前一个“它们”指济南城的山水,后一个“它们”指这一圈小山。
(3)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可以从文中提取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作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4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1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沙漠奇遇(俄)伊·罗索霍瓦茨基①起伏的地平线上残留着一抹血红,夕阳西沉,绽射出几束长长的余晖,和大地告别。
②考古学家米哈伊尔站在巨大无比的两座雕像脚边,他环顾四周的沙丘,隐隐地感到:这儿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
究竟是什么呢?他却无法确定。
惶恐不安的感觉占据了他的心头。
米哈伊尔那稍稍绷紧的瘦削身材比起被风吹得粗糙的褐色面庞来,要显得年轻些。
脸上有一双疲倦的过于安详的眼睛。
但这双眼睛一盯住两座雕像,立即变得神采奕奕、炯炯发光。
米哈伊尔端详着巍巍耸峙的雕像,竭力回忆当时的情景。
③五年前,正在准备学位论文答辩的米哈伊尔有机会参加沙漠考察队,实地考察将对他的论文有很大帮助。
在前往沙漠古城遗址的途中,米哈伊尔和另外两名考察队员因掉队而在沙漠中迷了路。
就在这时候,他们偶然在沙丘之间发现了这两座雕像。
那男人雕像的身材比女人雕像略微高些。
米哈伊尔清楚地记得,那两座雕像的脸是用粗线条雕刻出来的,几乎分辨不出鼻子,也看不清耳朵,宽阔的嘴巴只是一个窟窿。
④一对轮廓分明的眼睛在整个脸上显得异常突出,极不协调,菱形的瞳仁、虹膜上的青筋,以及直愣愣的梳状睫毛十分醒目。
雕像的身材很不匀称,甚至令人感到诧异:躯干和胳膊很长,两条腿却又短又细。
考察队员们争论不休,却终究不能确定这两座雕像属于哪一种文化、哪一个时代。
⑤米哈伊尔无论如何也忘不了自己乍一看见雕像的眼睛时的感受。
他呼吸急促,呆若木鸡,无法把视线从这对眼睛上移开。
他受着某种莫名其妙的外力的驱使,伸开双臂,像梦游似的向雕像走去,直至他的胸口撞到一座雕像的腿才停住。
他感觉到他的大腿被什么东西灼了一下。
他将一只手伸进口袋,不禁“哎呀”一声惊叫起来,他的黄铜烟盒滚烫滚烫的,仿佛在火上烤过一样。
⑥米哈伊尔定了定神,朝四周扫了一眼。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训练试题一、综合实践题1.冬天是一个洁白而美丽的季节。
冬天,虽然百花凋谢,寒气逼人,却带给人一种独特的情趣。
班级开展以“冬天的魅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小题。
(1)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
(2)班内两位文学爱好者在闲暇之余歌颂了“冬之美”,请根据你的理解,仿照例句,在空白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同学甲:冬之美,在于色彩之美。
夕阳的余辉洒在枯黄的落叶上,反射出淡黄色的光泽,照得大地熠熠生辉。
同学乙:冬之美,在于意境之美。
【分析】第一题考查拟写主题语。
第二题考查仿写。
【解答】(1)为某个活动拟写主题语,可以理解为拟写宣传语。
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
可拟写为:走进冬天,领略美景。
(2)作答仿写类题目,需认真观察例句,分析例句的格式和语义,仿句要与例句格式相同,语义相关。
本题可仿写为:天地万物的枯荣如同人生的起起伏伏,枯萎中暗含着勃勃生机。
答案:(1)示例:走进冬天,领略美景。
(2)天地万物的枯荣如同人生的起起伏伏,枯萎中暗含着勃勃生机。
【点评】仿写句的类型有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仿写语句时要注意:一是仿写的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要与例句一致;二是所仿写的句子的内容与提示的内容要构成一个整体,语意连贯,合理顺畅。
2.班级组织了以“我为济南添色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搜集古诗词】老舍先生非常喜欢济南的冬天,对济南情有独钟。
你能分别写出两句描写冬天和描写济南的诗句吗(2)【设计导游词】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观光,请追随老舍的足迹,设计一段导(3)【拟写宣传语】假定济南“泉水节”将于2018年10月下句开幕,请你为“泉水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词句句的积累。
根据平时的积累,写出描写冬天的古诗句不难,比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等,不要出现错别字即可。
第四单元学情评估卷第一部分(1~2题12分)1. 阅读下面寄语,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老师寄语: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时期。
如今,你们都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向朝阳,满腔热忱。
尽管前路荆棘,老师希望你不要吝啬自己的灿烂笑颜,愉快地与幼稚的自己挥手,告别懵懂与(xiá'ài),迎接人生中新的挑战,创造更美丽的风景!家长寄语: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我为你的成功喝彩!我为你的明天祝福!同时,我也得提醒你,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学问,始终都不能不满足,因为知识是无穷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只有不辍学习,方能在知识的润泽下茁壮成长,逐渐成为蓝天下展翅翱翔的雄鹰!我们等着你传来学业有成的(jiébào)!(1)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①热忱_______ ②不辍_______ ③(xiá'ài) _______ ④(jiébào) _______(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
(1分)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7分)每一朵窗花都蕴含着__________ (丰富/富饶)的文化符号。
仅在一幅“寿”字窗花里,就有如意、石榴、云朵、仙鹤、蝙蝠、松树枝叶等十几种符号。
一个个小小的符号,汇聚成翎毛花卉、十二生肖、民间习俗、戏曲脸谱、珍贵遗产、人物肖像的洋洋大观。
如今的蔚县剪纸(甲)是蔚县地域文化的符号象征,(乙)是人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时光之河奔腾不息,代代更迭中,能留下、能传承的是什么?若干年后,剪纸中的那些人和事或许已经成为历史,但蔚县剪纸留存的生活气息与生命之美,一定会像蔚萝花一样,丰盈而又__________(偏执/执着)地萦绕在时光的长河之中。
(1)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2分)(2)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尽管也B. 虽然而且C. 因为所以D. 不仅也(3)文段中的第二段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第二部分(3~19题58分)一、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默写(共6分)3.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训练试题一、综合实践题1.(1)【摄影•春天】张开臂膀迎接春天,用自己的双眸发现春天,用相机留下春天的影像。
张萧用自己的相机拍摄了一张春天的照片,请你帮他写一段文字来描述如图照片内容。
(40字左右)(2)【励志•春天】面对这大好春光,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对自己说几句鼓励的话吧,让自己的人生有目标,让这个春天更加美丽生动。
【分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观察题目中给出的图画,然后从两个方面来作答,一是图画的内容,二是图画的意义。
这幅图描绘了桃花盛开的景色,展现了春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2)本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题目,联系生活实际,从珍惜时间角度进行鼓励,合理即可。
【解答】答案:(1)示例:那迎着乍暖还寒天气开放的一树树桃花宣告着春天来临的消息。
那簇在一起的密密匝匝的花,用自己的笑靥迎接春天,展现了春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2)示例:“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
我要在这大好春光中,奋勇拼搏,扬帆远航,驶向成功的彼岸。
【点评】这是一道综合读写题目,所选题目都是常见题型,也是考试中的常考题型。
学生在作答时,只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题目中的要求,即可作答。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祖国语言博大精深。
请参加“走进对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小组合作,搜集资料,介绍对联。
下面是王智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根据资料,写一段介绍对联的文字,不少于50字。
资料:①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②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③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④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第三、四声),下联尾字平声(第一、二声)。
(2)活动二:同学们收集了不少对联,要在校刊上刊载,请你把下列对联按春联、婚联、挽联、行业联的顺序排列。
①红莲开并蒂彩凤喜双飞②白雪抚人片片醉红梅舒枝点点春③百草回春争鹤寿千方着意续松年④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分析概括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酝酿.(niàng) 花苞.(bāo) 静谧.(mì) 碣.石(jié)B. 窠.巢(kē) 肌.肤(jī) 吝啬.(qiáng) 澹.澹(dàn)C. 莅.临(wèi) 天涯.(yá) 屋檐.(yán) 贮.蓄(zhù)D. 黄晕.(yùn) 草垛.(duò) 高邈.(miǎo) 竦.峙(sōng)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彩棱镜响睛静默抖擞精神B. 捷毛粗犷秀气幸甚至哉C. 娇媚宽敞喉咙花枝招展D. 萧瑟端庄郎润不知不觉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他们失去的,其实是那颗__________(干净纯洁纯粹)无瑕、充满奇思妙想的童心。
(2)华山之险确实令人____________(畏缩不前一筹莫展望而生畏),单是爬山就危险重重,更不用说在山上修建索道了。
4. 经典诗文默写。
【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 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5) 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6) 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 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1.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
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等。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一种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
1900年生于福建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
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和“小诗”,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写母爱与童心、自然以及人生,语言清新淡雅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3.根据拼音写汉字。
dǎo()告罗摩yǎn()那nì()笑pāo()下1.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谢婉莹3.祷衍匿抛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温馨和幸福。
2.“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这花香”“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我在一天时间里,与妈妈嬉戏,看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让妈妈沐浴在花香中;在妈妈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替妈妈遮阳。
这都是为了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3.妈妈为什么责怪孩子?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诗歌第二节,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象,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惊慌紧张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孩子,又惊又喜,责怪中透出至真的母爱。
第一单元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真实任务情境卷2023年12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
学校七年级开展了以“寻美之旅·浸润心灵”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与自然对话,与文化交融。
钟嵘《诗品序》有言:“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气”决定了物的变迁,而物的变迁又惹人感叹,咏赞世间万物之美。
现在请跟着启智小组的同学一起开启诗画感悟卡片的制作吧。
(17分)A.潮平江水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万物有感:潮水漫涨,江水宽阔,轻风吹拂,船帆垂直悬挂。
B.昏鸦鸣老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万物有感:老树等待着乌鸦归巢,潺潺的流水映衬着小桥和人家。
C.霜月吹芦管不知何处吹芦管,③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万物有感:霜月寒城,万籁俱寂,芦笛声liáo亮,思乡情涌心间。
D.登高怜故菊④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万物有感:沦陷的都城中,故园菊花不负秋阳,于断壁残垣间竞相绽.放。
E.斜月揽江山⑤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万物有感:半轮秋月悬挂山巅,月影倒映在缓缓流动的江水之中,静mì自然。
F.杨花诉子规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万物有感:柳絮.飘飞,子规啼鸣,虽是暮春时节,但万物之灵气熠熠生辉,友人之远行亦有春景相伴。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分)liáo()亮静mì()绽.()放柳絮.()(2)根据积累,在①—⑥处横线上补全古诗词名句。
(9分)(3)诗画感悟卡片制成后,有同学指出一张卡片的“万物有感”与诗歌内容不匹配。
(统编2024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huàn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cí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huàn( ) 想着.( ) 落cí( )善(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2.(5分)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3)“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艺术境界相近的两句诗是:,。
3.(10分)复兴学校开展“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教育,请你参与。
(1)活动现场,李老师书写了右边这则宣传标语。
请对标语所使用的字体作简要赏析。
(3分)(2)下面是校报记者撰写的活动报道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完成题目。
(5分)【甲】为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学校邀请辖区派出所王警官来校开展主题为《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的法治宣讲活动。
活动中,王警官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真实案例,以专业且 A 的语言, B 地向学生们讲解了校园欺凌的概念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并就如何预防欺凌、应对欺凌等问题给出了具体建议。
【乙】通过此次法治讲座,使同学们深刻了解了校园欺凌的危害。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单元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古诗文默写(共10分,每空1分)(1),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2)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王湾《次北固山下》)(4)曲中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6),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根据要求填空。
(8分)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fù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xù xù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整宿.()憔悴..( )(2)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翻来fù( )去 xùxù()叨叨(3)下面语段中有两个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4分)翻开史铁生的散文,你不仅会被作品中的真情所打动,而且会被他那平实的文字所吸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测试卷试卷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使用2. 第二单元使用3. 第三单元使用4. 第四单元使用5. 第五单元使用6. 第六单元使用7. 期中检测卷8. 期末检测卷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七年级·语文上(R版)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黄晕.(yūn)酝酿.(niànɡ)发髻.(jì) 澄.碧(chénɡ)B.水藻.(zǎo)贮.蓄(zhù) 啼.叫(tí) 栖.息(xī)C.朗润.(rùn) 莅.临(wèi) 吝啬.(sè) 高邈.(miǎo)D.看.护(kān)棱.镜(léng) 抖擞.(sǒu) 竦峙.(zhì)2.选出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3分)A.哄托陶治束手无策呼朋引伴B.燎亮窠巢花枝招展抖擞精神C.和谐荟萃名副其实咄咄逼人D.水藻朦胧繁花嫩叶迫不急待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秋季百花凋零,只有菊花精神抖擞....地开着。
B.今天,张萌和李璐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她们要在联欢会上表演节目。
C.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D.遇到困难,不要着急,不要慌乱,要闲情逸致....地去解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屠呦呦从小草中萃取的青蒿素,使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
B.我国每年因吸烟引发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100万左右,控烟立法迫在眉睫。
C.为水上古城元宵灯会量身制作的融传统人文故事、地域特色于一体的花灯,体现出现代灯光技术与古典文化艺术的结合。
D.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能否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5.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3分) 聆听自然,万物皆有情。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七
单元练习题七上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七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检测题
第一部分:
1.填空:
⑴欧阳修是 政治家、文学家,晚年号 , 之
一。
⑵本单元我们学的两篇诗文选自《乐府诗集》,它们是 和 。
⑶曹操是 末年 、 、 。
⑷唐朝诗人中“李杜”是指 和 ,“小李杜”是指
和 。
2.原文填写:
⑴《三峡》中间接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
。
⑵《陌上桑》中写“行者”和“少年”见罗敷时表情的句子是
。
⑶《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概写蔡勉旃的六字是 。
⑷《望岳》的颈联是 。
3.译句:
⑴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⑵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⑶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⑷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⑸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4.《卖油翁》中陈尧咨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射技的卖油翁是如何看待陈尧咨高超的高超
的射技的
5.《陌上桑》一文第一段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刻画罗敷这个人物的?
读下面诗歌,完成6-7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6. 对这首诗中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的“题”是“写”的意思,“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意思。
B、“闲居”一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一句中的“敲”,传说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7.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一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便由于注重炼籽,故读来回味无穷。
第二部分:
(一)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
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
之。
8.本文的“之”字是代词,代人、代物、代事各不尽同,请分别举例。还有一个
“之”字代指看不见摸不着的道理,也一并指出。
9.在文中找出“但微颔之”中“但”的同义词: 。
10.译句:
尔安敢轻吾射?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11.本文写了两件事,哪是因,哪是果哪为主,哪为次后者对前者含有什么意味
12.康肃公确有值得自夸的地方,但卖油翁似乎并不太欣赏,这从哪些地方可以表现
出来“但微颔之”的潜台词是什么
13.如何看待陈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
(二)
⑴至于夏水襄陵,治溯组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
峻茂,良多趣味。
⑶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
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 第一段写三峡什么景色,特点如何?
15. 本段所写的季节是 。
16. 第一段中的哪句最能体现三峡水势之险?
17. “素湍绿潭”是从哪个角度进行描写的,可见怎样的景观?
18. “清荣峻茂”分别理解为:
清: 荣:
峻: 茂:
19. “良多趣味”一句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20. 为创造意境,第三段中 字和 字用得好。
21. 作者写“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用意何在?
22. 写渔者歌曰有什么目的?
23. 翻译: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
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4. 诗人借“杨花”“子规”暗含 ,暗含了作者对王昌龄被贬的
。
25. 后两句的表达方式是 。
26.后两句中,作者用 的手法,抒发了对友人的无限同情关切。
27. 诗中 一句点明时令。
28. 诗中 几个字表明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29. 解释下列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0. 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写景旷远,想象丰富,体现了诗人旷达豪放的胸怀。
B、“闻道”一句既写出了诗人乍听朋友遭贬消息后的震惊与惋惜,也写出了友人长
途跋涉的艰辛和诗人对友人的关心。
C、诗人寄愁心与明月,是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怀念带给友人,以慰藉朋友破碎的
心。
D、三四两句中诗人展开想象,并运用了比拟与夸张的手法。
3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第三部分:写作
读本单元的五首诗歌,选取其中一首改写成一篇作文片断,题目自拟,300字以上。
第七单元检测题答案
1-3.略 4.陈尧咨认为自己的射技很高超,并以此自豪。卖油翁则对陈尧咨的射技
只是略加赞许。 5.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罗敷。 6.C 7.C
8.代人:笑而遣之;代事:睨之,但微颔之;代物:徐以杓酌油沥之;代指道理:以
我酌油知之。 9.惟 10.略 11.康肃公射箭是因,卖油翁沥油是果。后者为主,
前者为次,含有教训的意味。 12.睨之,但微颔之。潜台词是:射得不错,也不过
如此。 13.略 14.三峡的水;急 15.夏季 16.“朝发白帝……不以疾也。”
17、俯视;写出了春冬之时三峡壮丽的景观。 18.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
热爱三峡景物,热爱大自然 20. 寒;肃 21.以声衬静,渲染山谷的清幽,凄清
22.渲染萧瑟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愁。 23.略 24.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同情
和关切 25.抒情 26.想象或拟人 27. 杨花落尽子规啼 28. 过五溪 29. 略
30. A 3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