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病毒性脑炎所致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刘卫萍;欧阳泽华【摘要】目的:了解病毒性脑炎所致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86例(均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同时按照脑脊液与脑地形图、头颅CT与MRI不同的检查方式进行分组对比.结果:不同检查方法之间差异显著(P<0.01),分裂样障碍47例、躁狂状态24例、抑郁状态13例、癔症样表现2例,脑地形图相对脑脊液的异常率要高;而患者头颅MRI相对CT检查异常率要高,预后:痊愈43例,好转28例,无效11例,转院4例,出院后死亡2例.结论:病毒性脑炎所致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无意识障碍时易误诊,从头颅MRI检查异常的部位来推测病毒感染的种类可能,以便于治疗和评估预后,而脑地形图和头颅MRI的异常率相对较高,有助于早期诊断.【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6(028)015【总页数】2页(P36-37)【关键词】病毒性脑炎;精神障碍;分析【作者】刘卫萍;欧阳泽华【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脑科医院,湖南邵阳422000;湖南省邵阳市脑科医院,湖南邵阳4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3病毒性脑炎大部分呈散发,也有呈小暴发流行的[1,2],有的患者预后良好,有的则出现死亡。
为进一步探讨病毒性脑炎所致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
本文对86例散发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1 对象选取湖南省邵阳市脑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患者86例,由两名主治医生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生,重新筛查及诊断,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
86例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36例,年龄16~56岁,平均(30.50±10.07)岁;已婚47例,未婚39例;工人25例,农民29例,干部11例,学生15例,无业6例;小学20例,中学44例,中专12例,大专6例,大学4例;首次住院84例,复发再次住院2例;有家族史5例;住院天数7~89 d,平均(35.33±18.28)d;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前感冒78例、意识障碍81例、癫痫22例、精神障碍86例;误诊5例中精神分裂症2例、躁狂症1例、抑郁症1例、分离障碍1例,误诊率为5.81%。
(一)病毒性脑炎所致的精神障碍病例摘要周某,女,38岁,已婚,菜农。
因急起精神萎靡、情感淡漠、无故发笑、少言少动、右侧肢体运动欠灵活14天,于1984年7月21日入院。
起病较急,无明显诱因。
1984年7月7日晨患者上街卖菜,下午回家时显得精神萎靡,疲乏无力,对家中来客不予理睬,表情淡漠,径直上床睡觉,丈夫做好饭要她起来吃,只说“头痛,不饿”,不肯起床。
对其他问话,回答不得要领。
家人以为她过于劳累,让她休息,次晨仍不起床,以手示意要丈夫扶她去小便,步履有些拖曳。
家人触其皮肤,觉得有点发热。
下午,患者时时以手指门,示意有人来了(实无人)。
对家事不闻不问,对小孩跌伤无动于衷,整日卧床,很少言语,有时自笑,进食很少,7月12日起,完全卧床不起,小便于床,不食不语,问话不答,对亲友毫无表情,但仍时时独自发笑,显得幼稚呆傻。
病中曾呕吐一次,非喷射性。
既往体健,从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精神异常或癫痫发作史,无高血压病史。
家中成员及同村人中无类似患者。
家族中无精神病患者。
入院时体查:体温38℃(腋),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6mmHg。
急性重病容,体型消瘦,但无明显脱水征。
皮肤及巩膜无黄染,皮肤和粘膜无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五官正常,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对称,呼吸运动自如,肺音清晰,心界不扩大,心音正常,律齐。
腹软,肝脾未扪及。
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
神经系统检查:呈嗜睡状,触动之能睁眼,对一切问题不予回答。
头颅无异常,瞳孔圆形等大,对光反应好,眼球无震颤,双侧眼底正常。
右侧鼻唇沟略浅。
颈略有抵抗感。
四肢主动活动甚少,针刺下左侧肢体躲闪活动度较右侧大,右侧肢体肌张力明显高于左侧,四肢腱反射活跃,右侧更为亢进。
腹壁反射未获。
右侧Babinski征及Gordon征阳性。
右侧有持续性踝阵挛。
Kernig征可疑。
未见不自主运动。
精神状况:两眼呆视,面无表情,缄默不语,对亲人呼唤亦无动于衷,处于木僵状态,无主动违拗或腊样屈曲。
病毒性脑炎的并发症是什么?
*导读:病毒性脑炎是脑部疾病中比较多见的,其表现因疾病的轻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患病较轻的可能慢慢就会自然痊愈,……
病毒性脑炎是脑部疾病中比较多见的,其表现因疾病的轻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患病较轻的可能慢慢就会自然痊愈,而患病较重的就导致脑部出现一些并发症,对于人体的危害非常大。
现在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病毒性脑炎的并发症是什么。
*病毒性脑炎的并发症:
1.意识障碍,甚至去皮质状态等不同程度意识改变。
2.颅压增高症状,若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或瞳孔不等大,要考虑颅内高压并发脑疝可能性。
3.多数完全恢复,但少数遗留癫痫、肢体瘫痪、智能发育迟缓等后遗症。
大部分患儿可以完全恢复,不留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
少数患儿病情严重,尤其是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者,可有脑实质的严重受累,预后不良,常常遗留神经精神异常,可有运动障碍、癫痫、视听功能受损和智力低下等。
通过我们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病毒性脑炎的并发症有了详细的认识,希望我们的介绍能够为患者朋友提个醒,千万不要忽视了病毒性脑炎,如果有发病症状就要马上去正规的医院确诊,
这样才能确保生命不受威胁。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内蒙古中医药1临床资料2005年1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病毒性脑炎致精神障碍患者40例。
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9~67岁之间,平均年龄32.68岁;住院时间最长者91天,最短者4天,平均住院时间26.6天。
本组40例中痊愈者22例,平均住院时间38.83天,显著者13例,平均住院时间25天,未好转者4例,平均住院时间9.22天,转院治疗者1例。
其中有1例为复发,住院治疗后以显著疗效出院。
门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28例,双相障碍者2例,脑炎所致精神障碍者8例,应激障碍1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者1例。
出院诊断均为病毒性脑炎。
2临床观察及处理2.1临床观察:由于病毒性脑炎患者常出现精神障碍,其出现率达81%,且常常以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
一些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患者,往往被误认为功能性精神病而送入我院治疗。
精神病专科医院病区为封闭式,护士的岗位设在病区里,便于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用药后情况,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防止各种意外。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毒性脑炎患者会出现一些有别于精神病的症状,患者很少会主动反映病情。
因此,护理人员细致的病情观察有助于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
现对4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观察分析如下:2.1.1精神症状的临床观察2.1.2脑炎症状的临床观察2.1.3鉴别观察:与功能性精神病相比,脑炎患者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等前躯症状。
其意识障碍出现的频率高(本组达90%),在早期呈波动性,病情加重时,意识障碍加深并呈持续性[1]。
导致患者躁动不安、违拗、大小便失禁,不能料理自身卫生,不能配合检查及治疗。
而功能性精神病患者的意识障碍的出现率低,仅表现为意识朦胧,其出现的违拗多为主动性,在护理人员的督促下能自理自身卫生。
脑炎患者的幻觉妄想较少见,幻觉以幻视多见,妄想的内容相对匮乏。
出汗增多是脑炎的特征性表现,即使是冬天也会出现大汗淋漓、颜面潮红、油脂增多的现象[1]。
脑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运动机能障碍:肌张力增高、四肢抽搐、癫痫发作。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56例临床分析(一)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部分病例可因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或唯一症状而就诊于精神科,易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疾病及其他以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脑病。
本文拟通过对我院近年确诊的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56例病毒性脑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6例患者为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病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10~70岁,平均(28±6)岁。
临床诊断依据:①急性或亚急性发病;②部分病例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腹泻史;③根据病史、局限和弥漫性脑损害症状和体征、脑电图、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结果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并排除细菌性、结核性及真菌性等特殊病因的炎症;④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1]。
1.2临床表现均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38例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腹泻史,口周疱疹5例,牙痛1例,淋雨史2例,精神刺激5例,原因不详5例。
①精神症状:本文56例病例首发症状均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精神检查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缄默少语和表情呆滞14例;兴奋话多.冲动伤人12例;木僵状态6例;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嫉妒妄想和夸大妄想26例;幻视、幻听等感知障碍17例;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计算力差、定向力不完整等智力障碍13例;行为紊乱、怪异、幼稚和摸索动作12例;②神经系统表现:本组病例神经系统损害与精神症状同时或迟于出现。
不同程度意识障碍23例,癫痫发作14例,口周及四肢不自主运动16例,脑膜刺激4例,颅神经损害9例,肢体瘫痪1例,出汗及面色潮红3例,病理征阳性19例。
1.3辅助检查结果患者入院后均行脑脊液、脑电图、头颅CT等检查。
结果脑脊液检查异常32例(57.14%),表现压力增高者(200~250mmH?2O)7例,白细胞数增多者(10~78/mm.3)15例,均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蛋白质升高者(500~1000mg/ml)12例,糖和氯化物均正常。
典型案例
病毒性脑炎所致的精神障碍
病例摘要
周某,女,38岁,已婚,菜农。
因急起精神萎靡、情感淡漠、无故发笑、少言少动、右侧肢体运动欠灵活14天,于1984年7月21日入院。
起病较急,无明显诱因。
1984年7月7日晨患者上街卖菜,下午回家时显得精神萎靡,疲乏无力,对家中来客不予理睬,表情淡漠,径直上床睡觉,丈夫做好饭要她起来吃,只说“头痛,不饿”,不肯起床。
对其他问话,回答不得要领。
家人以为她过于劳累,让她休息,次晨仍不起床,以手示意要丈夫扶她去小便,步履有些拖曳。
家人触其皮肤,觉得有点发热。
下午,患者时时以手指门,示意有人来了(实无人)。
对家事不闻不问,对小孩跌伤无动于衷,整日卧床,很少言语,有时自笑,进食很少,7月12日起,完全卧床不起,小便于床,不食不语,问话不答,对亲友毫无表情,但仍时时独自发笑,显得幼稚呆傻。
病中曾呕吐一次,非喷射性。
既往体健,从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精神异常或癫痫发作史,无高血压病史。
家中成员及同村人中无类似患者。
家族中无精神病患者。
入院时体查:体温38℃(腋),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6mmHg。
急性重病容,体型消瘦,但无明显脱水征。
皮肤及巩膜无黄染,皮肤和粘膜无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五官正常,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对称,呼吸运动自如,肺音清晰,心界不扩大,心音正常,律齐。
腹软,肝脾未扪及。
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
神经系统检查:呈嗜睡状,触动之能睁眼,对一切问题不予回答。
头颅无异常,瞳孔圆形等大,对光反应好,眼球无震颤,双侧眼底正常。
右侧鼻唇沟略浅。
颈略有抵抗感。
四肢主动活动甚少,针刺下左侧肢体躲闪活动度较右侧大,右侧肢体肌张力明显高于左侧,四肢腱反射活跃,右侧更为亢进。
腹壁反射未获。
右侧Babinski征及Gordon征阳性。
右侧有持续性踝阵挛。
Kernig征可疑。
未见不自主运动。
精神状况:两眼呆视,面无表情,缄默不语,对亲人呼唤亦无动于
衷,处于木僵状态,无主动违拗或腊样屈曲。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Hb 11.3g,WBC 6800/mm3,N 77%,L 23%。
血沉:正常
脑脊液:压力200mmH2O,无色,透明,无薄膜,潘迪氏试验弱阳性,白细胞总数56/mm3,其中单核50/mm3,多核6/mm3。
蛋白质 0.675g/L,葡萄糖 3.25mmol/L,氯化物 118.5mmol/L。
IgG 19mg/L,IgA 0mg/L,IgM 0mg/L。
心电图:正常胸部照片:正常
脑电图:高度异常。
表现为:基本波率为中波幅(40-50毫伏),9-9.5波秒节律,调节可。
各导联大脑前半球经常出现中—特高波幅(50-180毫伏),1.5-3波秒的d波,部分呈中波幅5-6波秒q波。
以双额区波幅最高,部分波幅左侧高于右侧约30%。
颅骨超声波检查:中线无偏移。
头部CT:未见脑梗死或占位性改变。
入院后体温基本正常,最高不超过37.8℃。
营养靠鼻饲流汁及输液维持。
给予青霉素、激素、能量合剂及头部感应热等治疗。
于入院后第10天起病情开始好转,眼睛能注视别人,别人说笑时她也能跟着笑,问及其母及女儿时即流泪,说明有情感反应,认识活动在恢复。
在撑扶下能下床缓慢行走并自解小便,但仍不讲话,不吃东西。
右侧轻偏瘫、肌张力及病理反射情况同前。
入院半月后病情明显好转,能说几句话,语流虽然缓慢,吐词欠清楚,但能表达自己的意思,认识亲人,喂之能吃。
右侧肢体活动进步,肌力增加。
失语症检查发现有表达性失语及命名性失语。
同时发现记忆、理解判断和计算能力均有损害。
给予高压氧治疗10次,9月5日复查脑电图,脑电波活动已恢复至正常范围。
患者语言功能及肢体活动在持续地进步,已能自己行走及进食,右侧肢体肌力增加,病理反射消失,但表达性失语及命名性失语仍未完全恢复,记忆及智能仍较差。
9月7日在家属要求下出院。
病例讨论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例临床特点:①起病急骤,发展迅速;②病中有头痛、呕吐,并有低热;③精神症状突出,表现为情感淡漠、无故发笑,最后呈木僵状态;④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右侧肢体呈上运动元性不完全瘫痪,有表达
性失语和命名性失语,以及记忆及智能障碍;⑤实验室检查发现脑脊液压力偏高,白细胞轻度增多,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增加,糖及氯化物含量正常,脑电图呈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而血常规、头部超声波及CT检查正常。
⑥经一般性保守治疗,病情改善较快。
⑦从起病到病情改善,历时一个多月,出院时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患者以其突出的精神症状首先就诊于精神科,首先要区别其精神障碍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
起病急,病程短,有肯定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脑脊液及脑电图异常,经治疗后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精神症状也随之减轻,说明精神症状是某种躯体疾病的部分表现。
后来发现患者有表达性失语和命名性失语,以及记忆和智能障碍,更说明所患系脑器质性疾病。
根据上述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考虑以下几种疾病:
一、脑血管病
起病急骤,症状呈进行性发展,有失语及右侧偏瘫等定位征,病情改善快,遗有记忆和智能障碍,以及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势不太凶猛,意识障碍不深。
临床相类似脑梗死性发作。
但本例患者过去无高血压史,头部CT检查未发现脑梗死或占位性改变,故脑血管病可排除。
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常可发现原发结核病灶,全身中毒症状较重,脑脊液除白细胞及蛋白质增高外,糖和氯化物常降低,色氨基酸试验阳性,结核菌培养阳性。
此患者未发现原发结核病灶,脑脊液糖及氯化物正常,未经抗结核治疗,病情即有明显进步,均可排除。
2.脑脓肿:脑脓肿时颅压增高症状较明显,发热与全身中毒症状较重,血中白细胞计数升高,核分叶计数左移,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细胞为主。
头部超声波及CT检查均应有所发现。
3.细菌性脑膜炎:全身中毒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均较突出,血液中白细胞升高,脑脊液中白细胞以中性为主,糖和氯化物降低,脑脊液可查出病原菌。
本病例临床相及检查结果均不符合此诊断。
4.钩端螺旋体病:这是一种地方性流行病,常见于秋收季节。
起病急,常有发热、畏寒、全身乏力,肌肉疼痛,以小腿及腰部肌肉疼痛最为突出,腓肠肌压痛明显。
脑型者常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症状。
有时可出现偏瘫、单瘫、截瘫以及抽搐等脑实质受损症状。
少数病例可发生嗜睡、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出现谵妄、幻觉、躁动等精神症状。
脑脊液多为无色透明,压力多正常,白细胞早期可增多至100-300/mm3,中性为多,半月后细胞数逐渐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加,蛋白质轻度增加,糖和氯化物亦多为正
常。
血和尿可培养出病原体。
患者常有疫水和牲畜接触史。
本病例无肌肉疼痛史,当地无类似疾病流行史,均不支持此诊断。
5.病毒性脑炎:病毒侵犯大脑、脑干和小脑,引起脑实质广泛性损害。
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逐渐起病,前驱症状有轻微头痛、发热、上呼吸道或胃肠道症状。
几天后病情加重,出现兴奋躁动、精神异常、抽搐、失语、嗜睡、昏迷,颅神经损害,颈项强硬,全身肌张力增高,四肢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全身出汗等症状。
脑脊液大多无色透明,压力轻度增高,白细胞10-100/mm3,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增加,糖和氯化物正常。
脑电图异常出现较早,往往在疾病初期已有改变,多为弥漫性d波或q波,也可在弥漫性异常的背景上有局灶变化,以额、颞叶为著。
症状持续2周至数月,然后逐渐恢复。
病情较重者,常遗有痴呆、瘫痪、抽搐、巴金森综合征等症状。
本病例虽未进行血清学检查或病毒分离,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程转归比较符合病毒性脑炎特点,属于通常所谓的“散发性病毒性脑炎”范畴,进一步明确诊断可作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与脑组织活体检查。
引起散发性脑炎的病毒常见者有:单纯疱疹病毒、狂犬病毒、腮腺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淋巴脉络膜病毒、流感病毒等。
不同病毒对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和不同部位显示特殊的亲和力,表现不同的脑症状。
不少病毒性脑炎以精神异常为其首发症状,有些急性脑炎患者因疾病早期表现突出的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抑郁、轻躁狂等,而被送至精神科诊治,直到出现意识障碍、抽搐及神经系统体征时才考虑到脑炎的可能性。
目前认为单纯疱疹性病毒是引起严重脑炎的最常见原因,因其主要侵犯颞叶和额叶,因此,精神症状和失语比较突出。
有的患者表现为木僵状态或紧张症。
本例诊断:病毒性脑炎所致的精神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