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 格式:docx
- 大小:32.56 KB
- 文档页数:4
犹太妈妈的财商教育“理财就是理人生”。
在犹太妈妈的财商教育里,真正的理财教育是人性教育,并不是单纯教孩子如何赚钱,而是要教孩子一些“人生智慧”。
作为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理财,可以帮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拥有精神和物质上的财富。
犹太妈妈的财商教育:为什么要把零用钱还给孩子?如何让“豪门”不出败子?赚钱的职业就是最好的选择吗?如何让孩子学会赚幸福?……犹太妈妈首次提出“理财就是理人生”的财商教育理念:真正的理财教育是人性教育,而不是单纯教孩子如何赚钱。
犹太妈妈的财商教育的作用:1、为孩子设计“金钱游戏”。
犹太父母认为,想要让孩子懂得理财,应该先让孩子注意身边与金钱有关的细节,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设计一些与此相关的金钱游戏”,孩子都愿意成为游戏中的胜者,好胜之心就会驱使他们时时刻刻去关注。
什么样的游戏呢?比如猜物品的价格。
家里可以准备一个纸箱,纸箱里放一些日常用品,比如饮料、糖果、书、橡皮、铅笔、尺子等等,这些物品都不标价格,让孩子们来猜,谁猜对了就交给他相应价格的钱,到最后看谁的钱最多谁就是胜利者,可以给胜利者设置奖励。
而孩子们为了成为大赢家,平时跟父母逛超市的时候就会主动去留意商品的价格。
2、培养孩子延后享受的理念。
犹太人财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延后享受的理念。
所谓延后享受,就是指延期满足自己的欲望,以追求自己未来更大的回报,这几乎是犹太人教育的核心,也是犹太人成功的最大秘密。
3、告诉孩子金钱并不罪恶。
在犹太父母看来,金钱绝不仅仅是一种理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人格、品德教育。
如果看见有人在垃圾箱里翻找一些空的矿泉水瓶子,孩子们一般都会问这些找空瓶子做什么?我们的父母通常的回答一般是这样的:这些人没有钱,找到空瓶子可以去收废品的地方卖些钱。
我们可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然你就会像他一样靠捡垃圾为生。
但如果是犹太妈妈,她的可不是这样,她会告诉孩子,垃圾虽然脏,但你不能觉得捡垃圾赚来的钱也是脏的。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作者:陈熙来源:《科教导刊》2016年第25期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犹太民族的金钱观以及该民族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的金钱观的做法,以期探索当代中国父母在对孩子金钱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犹太民族金钱观家庭教育金钱观是对金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和人生观紧密相连的。
有句话说:“世界上的财富在犹太人口袋里。
”足以说明犹太人的经商智慧堪称一绝。
2000多年前,在发黄的羊皮卷上,书写着犹太最早的一部“如何面对和获取财富”的理财圣典——《财箴》。
犹太人非常重视金钱观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他们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善待金钱的种子。
1 犹太人的金钱观1.1 犹太人金钱观之看待金钱(1)金钱是现实的上帝。
在犹太人观念中,金钱既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而是一种祝福。
这和犹太的历史息息相关,2000多年前罗马人推倒犹太人的圣殿后,犹太人四处流浪,饱受杀戮与迫害。
他们没有国家,没有主权,只有金钱才是他们生存的唯一依靠。
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自卫的武器。
(2)钞票不问出处。
中国人在赚钱的时候,往往特别注意钱的出处,例如经营妓院或色情酒吧等赚的钱被认为是肮脏的钱,是绝对不光彩的。
规规矩矩工作所赚的工资才是干净的钱。
然而在犹太人的眼里,钱是没有区别的,既然是钱,我就可以去赚,赚钱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别把硬币不当钱。
在犹太人的经商史中,绝不喜“大”厌“小”,也不因自己的生意小而自卑。
做生意的目的就是赚钱,只要有钱赚即可,不分多少。
《塔木德》里说:“别想一下子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1.2 犹太人金钱观之获取金钱(1)赚钱天经地义。
对于钱,犹太人既没有敬之如神,又没有恶之如鬼,更没有既想要赚钱又羞于谈钱的尴尬心理。
“犹太人认为赚钱应大大方方,堂堂正正。
他们直接又坦白地视钱如命,哪怕是像“拉比”这样的神职人员。
在他们心目中,“伟人”是既富有又有生活情趣的人。
他们对金钱有着“准神圣”的膜拜,善于赚钱同信仰宗教一样构成了犹太民族醒目的标志。
想致富学会犹太人的三大经商思维让你成功改变贫穷现状第一:平等对待顾客,不带偏见其实,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犯错误,那就是挑客户。
如果一个客户态度不好,或者对方似乎没有足够的资金,我们通常不愿意与他深入合作,经常会错过很多赚钱的好机会。
而在商场里,我们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
有很多商家面对比较光鲜和朴素的顾客,会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
然而,这种现象在犹太商业过程中是绝对不存在的。
只要能在不触犯法律的基础上为自己带来利益的顾客,一定会一视同仁。
亚伦,一个靠放款业务迅速发财的犹太人,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瞄准这种赚钱的方式,从银行以较高的利率将低利率资金贷给他人,以赚取差价利润。
在这个过程中,任何公司或任何人,无论贫富,高低,只要有必要,都会借钱给他们。
正是他对顾客的平等对待和不带偏见,使他在生意上取得了成功,并迅速获得了财富。
第二:要用平常心对待钱面对金钱,很多人容易产生一种错误的观念,即金钱有高低之分。
因此,大多数人不愿意做骑三轮车或背麻袋的工作,因为他们认为这不是“可耻的”。
但事实上,只要不违法,任何赚钱方式都没有高低之分。
我们之所以有这种心理,是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对待金钱的共同心。
钱没有区别,唯一不同的是我们赚钱的方式。
但对于一个商人来说,这种心态是不可取的。
如果你不能用平常的态度对待金钱,你就不能在生意上取得稳定的进展,你就不可能成功。
在做生意的过程中,犹太人总是保持这样一种共同的心态。
不管这些钱是崭新的还是又脏又烂,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挣。
正因为如此,他们不再把钱当作鬼神,而是把钱看成普通的纸或石头。
因此,他们不会受到金钱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可以在生意上取得成功。
想致富?学会犹太人的三大经商思维,让你成功改变贫穷现状第三:冷静面对失败,逆流而上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不敢把我们的想法付诸行动,因为我们害怕挫折。
面对失败,不能接受,更怕自己崩溃。
面对困难,缺乏了逆水行舟的精神。
例如,我们看到路边有一个卖手工艺品的小摊。
犹太人的思想汇总犹太人对金钱的看法一、金钱就是上帝犹太人的圣经《塔木德》说:金钱给人间以阳光,金钱给众生以温暖。
金钱给神买了礼物,敲开了神的大门。
你看犹太人直接把金钱等同于神,认为只要有钱,甚至都能把神买通。
金钱对于犹太人不只是财富,还能拥有令人向往的生活,得到大家的尊敬,获得尊严。
最近网上流传一句话:富人放的屁都是道理,穷人说的道理都是放屁。
虽然说的比较难听,但不是没有道理,很多人不喜欢谈钱,一谈到钱都会刻意的避免,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囊中羞涩。
这方面可以向犹太人学习,把金钱当做一种信仰,当做神一样来崇拜,只有你更多的谈到钱,才能打开思路想尽一切赚钱的方法,让自己过上想过的生活。
二、赚钱没有不好意思犹太人觉得赚钱是最正常不过了,认为赚钱天经地义,要是有钱因为是熟人而放弃了,那简直就是犯了罪一样。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销售行业,许多做销售的人员因为长期跟客户接触,慢慢的发展成了朋友,以至于后来免费为客户服务,有时因为忙但又不好意思拒绝熟客,不得不临时抽出时间来应付熟客,导致了新客户没做成,熟客户也没做好。
所以在工作方面就要谈工作,私下里改发展关系就发展关系,不能因为关系好就把自己利益让没了,有的人会觉得即使你的价格再低还是在赚他的钱。
三、再小的利润也要赚现在的网络非常发达,通过网络一夜暴富的人很多,给一些年轻人灌输了一种思想,就是赚钱一定要赚大钱,再加上现在生活消费越来越多,很多人对小利润的项目不屑一顾,与其浪费时间赚这点蝇头小利,不如多花一些心思找找赚大钱的事业。
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小钱没赚到,大钱没找着。
所以当你没有其他更好的赚钱方式时,静下心来,把小钱的事业做好,起码能赚到一点你口袋里的钱就会多一点。
四、金钱没有贵贱几年前流传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演讲者在一个公共的场合演讲。
他拿起了100元,然后不管把这100元揉成什么模样,甚至是用脚踩了踩,当他问到有谁想要时,很多人还是举起了手。
这就说明了金钱就是金钱,没有贵贱之分。
犹太人的智慧——金钱观犹太人的智慧——金钱观第一篇金钱观用勤俭来培育金钱的种子播下一粒金钱的种子,用勤奋的汗水加以浇灌,必将收获财富的果实。
——《财箴》犹太人所获得的高水平的生活,依靠的是能萌发强烈进取心的勤俭意识。
说起这种勤俭意识的起源,毫无疑问它来源于旧约全书中创造天地的神话。
在旧约全书中,上帝命令亚当和夏娃道:“生产吧,增加吧,让大地充实起来吧!”可是,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在叫做伊甸园的天国里非但没有努力地进行生产,反而因为偷吃了禁果,而被逐出了伊甸园。
在这个故事里面,上帝教育人们,人类是没有资格在伊甸园中生活的,人类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残酷的现实社会环境中开拓生活。
但是上帝最初的“生产吧,增加吧,让大地充实起来吧”的命令并没有因为驱逐令而被取消。
人类被流放到了伊甸园的东方,一个没有任何依靠的世界。
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人类必须从零开始向着扩大生产的目标努力。
也就是说,从犹太人最初的历史开始,.他们就被赋予了不断扩大生产的志向和勤奋的动机。
这一点是他们的民族特性。
在《犹太人五千年智慧》一书中曾经记载了古巴比伦一位犹太富翁的故事。
这位富翁名叫亚凯德,因富有而远近闻名。
他出名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他乐善好施,对慈善捐款毫不吝惜,而他对家人也十分宽厚。
他并没有因为慷慨捐款而变得贫穷,反而愈来愈富有。
他不比别人节俭,也不比别人吝啬,为什么会比别人更富有呢?他童年时代的朋友也向他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他们说:“亚凯德,你比我们幸运多了,我们才勉强够糊口,你就成了有名的富翁。
你享用最珍贵的食物,穿最精致的服装;我们若能让家人穿上可见人的衣服,吃到可口的饭菜,心里就非常满足了。
”“我们木理解的是:小时候,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向同一位老师学习,玩同样的游。
那时,无论是读书还是游戏,你都和我们一样,毫无出众之处。
青年时期,你和我j们也一样,是同等的平民。
而现在,我们都成了终日为家人温饱而忙碌奔波的人,你却成了悠闲的亿万富翁。
犹太人的理财观念一、钱不是攒出来的《羊皮卷》中对于钱财的使用,有如此一句经典:“上帝把钱作为礼物送给我们,目的在于让我们购买这世间的快乐,而不是让我们攒起来还给他。
”钱不是攒出来的,而是挣出来的。
“这就是最朴素的一种理财观念。
商业本身就是一个不停增值的过程,要是想让小钱生大钱,放在地窖中是最傻的行为,应该让它进入整个商品流通的渠道,这样才能金钱增值。
犹太人从来不认同过分节俭是种好的品质。
《羊皮卷》中讲:“当富人没有机会买东西的时候,不把金钱用于使用,那和穷人又有什么区别呢?因此,犹太人对自己的生活品质要求很高。
他们喜欢豪华的居所,精美的食物和名贵的车辆,因为这样才配得上自己所赚取的财富。
节俭,只要是做到不浪费就行。
对于金钱,不能看得过重,否则很容易变成守财奴。
犹太人的节俭精神与他们享受生活并不矛盾。
在犹太人看来,只有投入更多的钱,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所以挣钱重在正确的投资。
二、把钱用在刀刃上《塔木德》中说:“当用则用,当省则省。
”犹太商人虽然拥有惊人的财富,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随意地一掷千金。
金钱对于他们是重要的工具,他们的理财观念是:花一块钱,就要发挥一块钱的100%的功效,换句通俗的话说,也就是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的,花钱要花在刀刃上。
《塔木德》中说:“赚钱不难,用钱不易。
有钱是好事,但是要知道如何使用更好。
”把钱用在刀刃上,就是要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三、绝不让金钱躺在银行里不动金钱是人类致富过程中追逐的首要目标。
但是金钱不仅仅是目标,同时也是一种工具。
倘若把金钱存在银行中不动,主如同把一把锋利的宝剑,冰封在了山顶上,无人问津,那么这把宝剑的功务也就无法体现了。
所以,真正的财富拥有者会理智地面对金钱,他们完全明白一个道理:金钱是身外物,不能沦为金钱的奴隶。
获得金钱并且要成为金钱的主人,使它为自己的幸福体现价值。
《塔木德》中描写道:“一块沉入红海的金子和一块石头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作为商人的犹太人不主张以储蓄的方式生利。
犹太人赚钱的思路到底有多么可怕?我整整读了十遍,太精辟透彻了最大的财富是智慧:由犹太人卖铜的故事说起据说,多年以前,有对父子被关进集中营,当时,犹太人所有的家当都被纳粹没收了。
爸爸对儿子说:“现在,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我们的脑袋,记住,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让它大于二的方法。
”数百万犹太人死于集中营,父子俩凭意志力活下来。
后来他们来到美国,白手起家,在休斯敦做起铜器生意。
有天,爸爸问儿子:“你知道一磅铜的价格多少钱吗?”儿子很精确地回答:“三十五分钱。
”爸爸说:“这不是我要的答案。
整个德州的人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三十五分钱,你身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一磅铜是三块五美元。
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看看吧。
”许多年过去了,父亲去世后,儿子一样经营铜器生意。
他不只把铜做成门把,也做成瑞士钟表上的簧片和奥运奖牌,一磅铜曾被他卖到三千五百美元。
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一家铜器公司的董事长了。
他始终奉行着父亲的教诲。
真正使他“点石成金”的,是纽约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自由女神像翻新所造成的废料招标,但因为纽约的垃圾处理环保规定非常严格,弄不好就会被起诉倾家荡产,好几个月过去了,没人投标。
这位董事长听说此事之后,立即飞往纽约,看着自由女神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当场与州政府签了处理废弃物的合约。
许多运输公司等着看他笑话,都认为承包这个生意,吃力不讨好。
不过,犹太人立即着手组织进行废料分类:把废铜料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把水泥块和木头加工成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精彩的是,他一丁点废料也不浪费,甚至把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的灰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称之为“自由之尘”。
几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超过三百五十万的美元现金。
有智慧的人可以“点石成金”,变废为宝,这就是智慧的力量。
原来听说过一个中国商人的真实的故事,很有启发性:有位老板,从别人手里接手了一座2000多平方米的超市,接手后他把这做超市进行了整修,划分出来一些商铺,进行出售,售后,超市的面积缩小到1700多平方米。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金钱观是对金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和人生观紧密相连的。
有句话说:“世界上的财富在犹太人口袋里。
”足以说明犹太人的经商智慧堪称一绝。
2000 多年前,在发黄的羊皮卷上,书写着犹太最早的一部“如何面对和获取财富”的理财圣典——《财箴》。
犹太人非常重视金钱观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他们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善待金钱的种子。
1 犹太人的金钱观
1.1 犹太人金钱观之看待金钱
(1)金钱是现实的上帝。
在犹太人观念中,金钱既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而是一种祝福。
这和犹太的历史息息相关,2000多年前罗马人推倒犹太人的圣殿后,犹太人四处流浪,饱受杀戮与迫害。
他们没有国家,没有主权,只有金钱才是他们生存的唯一依靠。
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自卫的武器。
(2)钞票不问出处。
中国人在赚钱的时候,往往特别注意钱的出处,例如经营妓院或色情酒吧等赚的钱被认为是肮脏的钱,是绝对不光彩的。
规规矩矩工作所赚的工资才是干净的钱。
然而在犹太人的眼里,钱是没有区别的,既然是钱,我就可以去赚,赚钱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别把硬币不当钱。
在犹太人的经商史中,绝不喜“大”厌“小”,也不因自己的生意小而自卑。
做生意的目的就是赚钱,只要有钱赚即可,不分多少。
《塔木德》里说:“别想一下子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
1.2 犹太人金钱观之获取金钱
(1)赚钱天经地义。
对于钱,犹太人既没有敬之如神,又没有恶之如鬼,更没有既想要赚钱又羞于谈钱的尴尬心理。
“犹太人认为赚钱应大大方方,堂堂正正。
他们直接又坦白地视钱如命,哪怕是像“拉比”这样的神职人员。
在他们心目中,“伟人”是既富有又有生活情趣的人。
他们对金钱有着“准神圣”的膜拜,善于赚钱同信仰宗教一样构成了犹太民族醒目的标志。
”
(2)赚钱是游戏。
犹太人认为金钱只是一种有用的物品而已。
那些犹太大亨们,对于
自己掌握的亿万财富,也只是视之为一堆纸张而已,并不觉得它与祸福安危相关。
“想要赚钱,就绝对不能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而是应该从容冷静地对待金钱,将其视为一种很好玩的东西,它刺激每一个人的神经。
人们投入资金的时候就是投入了一次次危险但有趣的游戏中。
作为一个游戏的参与者,你要不停地和对手较量角逐。
你要采用一切办法胜过其他人。
”
(3)学识渊博才能做大生意。
许多犹太人都拥有渊博的学识,他们都是杂学博士,无论是大西洋海底的鱼类品种,还是国家领导的为政之道、星象占卜、花边新闻,他们无所不知。
渊博的学识,助他们在生意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1.3 犹太人金钱观之使用金钱
(1)有钱不置半年闲。
犹太人认为,与其把钱放在银行里睡觉,靠利息来补贴生活费,养成一种依赖性而失去冒险奋斗的精神,不如活用这些钱,将其拿出来投资更具利益的项目。
要想捕捉金钱,收获财富,使钱生钱,就得学会让死钱变活钱。
千万不可把钱闲置起来,当作古董一样收藏。
而是要学会投资,使钱像羊群一样,不断繁殖和增多。
(2)看紧你的钱包。
对钱财必须具有爱惜之情,它才会聚集到你身边。
他们不害怕被人视为吝啬,每花出去一分钱,都会考虑利润。
虽然巨大的财富是需要努力才能追求得到,但财富的积累,也需要杜绝漏洞。
(3)偷税漏税最可耻。
在犹太人的金钱观中,偷税漏税不仅违背经商之道,也是自己的一种耻辱。
犹太人认为交税是和国家签订的一种契约,而违反了“神圣”的契约是无法原谅的。
此外,犹太民族长期流散,四处受到迫害和歧视,想要生存,必须向居住国交税。
交税在他们血脉中成为了生存的一种必需品。
千百年来,犹太人之所以赢得良好的信誉,并成为世界第一商人,和“绝不偷税漏税”很有关系。
2 犹太人金钱观教育
犹太人认为,伤害人的事有三:烦恼、争吵、空钱包,其中以空钱包为最。
”在流亡中,为了尽早地学会安身立命的本领,孩子们从娘胎里就接受民族金钱观的熏陶。
在家庭金钱观教育中,犹太父母有以下做法。
(1)认识货币,了解经济手段。
犹太人从小就注重财富教育,尤其是对于投资的教育是闻名于世的。
尽早地实施金钱观教育是犹太民族的真知灼见,孩子们从小就具备正确的金
钱观,了解金钱并且欣赏金钱。
(2)按劳取酬,制定家务清单。
在犹太民族的家庭里,孩子们的零花钱是不固定的,而是依他们做事的多寡优劣而定。
例如,父母和孩子们约好,早晨起床后帮忙割院子里的草给 10 元,去买一份报纸 2 元,帮忙弄早餐 3 元……孩子们不分年龄大小,一律采用同工同酬制度。
孩子们想要得到零用钱,就必须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
在他们看来,金钱并非铜臭,也不会玷污童稚之心。
相反,让孩子早早接触金钱,认识金钱,对孩子财商的培养是不无裨益的。
(3)学会经营理财之法。
想要拥有金钱,只会赚钱是不够的,还要学会理财与节俭。
“洛克菲勒在家庭中搞了一套完整的虚拟市场经济。
孩子们不仅做家务,还得学着记账,无论孩子买了什么,都必须让孩子做清楚、真实的记录,虽然父亲询问孩子的花销,但绝对不干涉,这使孩子们很高兴,并争着把自己记录整齐的账本给父亲看。
”孩子们在家庭教育中,养成独特的价值观念,他们认为有钱是一件好事,但绝不轻易浪费一分钱,认为铺张浪费、盲目奢侈是一种相当愚蠢的行为。
3 中国家庭金钱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 金钱观教育观念淡薄家长在孩子金钱观教育的观念上极其淡薄。
一方面,许多家长觉得孩子不应该和铜臭算计扯上关系。
要是孩子早早沾染金钱,容易掉进钱眼里,污染孩子童稚的内心。
因而不允许让孩子触碰金钱、拥有金钱,孩子的压岁钱以代为保管的形式由父母收入囊中。
另外,中国家庭血缘关系比天大,人们认为和孩子计较金钱显得冷漠,缺乏人情味。
计算金钱与付出的父母常常被冠上刻薄、寡恩的帽子,而无私无悔为孩子倾囊相助的父母才被认为是好父母。
孩子的吃穿由家长一手包办,孩子没有独立支配金钱的机会。
另一方面,许多家长认为家里的经济负担不应该由孩子承受,这无疑是中国家长的爱子之情。
但是他们往往认为孩子还小,只要玩得开心就行,金钱观的树立与培养完全不重要,孩子什么都不懂,更别说赚取金钱、管理金钱了。
这样孩子往往“不知人间疾苦。
”进而不体谅父母赚钱的辛苦,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
3.2 歪曲的金钱观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中国家长往往会给孩子灌输错误的金钱观,表现为“义”与“利”关系的割裂。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视金钱如粪土”,追求利益容易埋藏罪恶。
另一方面,“拜金主义”、“利”大于“义”的观念也深深地影响着孩子。
他们教育孩子,有钱就能为所欲为,有钱就能事事顺利。
以致孩子在就业择偶时,钱多钱少是第一指标,完全不考虑兴趣、发展需要以及人生价值。
3.3 扭悖的赚钱法教育在赚钱的方法上,中国父母在家教中,并不倾向于让孩子通过经商获取金钱,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即读书去获取金钱,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发财致富,所谓“千里做官,只为吃穿”。
在当今社会,许多官员拥有灰色收入,在很多人看来,这无可厚非,反而将其视为能力地位的象征。
这种发财的方法虽然快捷,但不合法,置社会公平与正义于不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读书做官论”也贬低了知识的价值,使孩子们认为知识本身是无用的,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知识,丰富自己,而是为了做官受贿。
另外一些家庭教育推崇“唯利是图”的思想,以占小便宜、偷税漏税而沾沾自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3.4 错误的消费观教育中国家长在消费观教育中容易走入以下误区:
(1)炫耀性消费。
这种消费观念并不出自实际的需要,而是为了赶超别人的虚荣消费。
“从根本上说,消费的目的是让物尽所值,实现效益最大化。
”但很多父母的消费却背离这一原则。
父母的炫耀性消费理念和行为也会逐渐影响到孩子,导致孩子长达后也会为了满足虚荣心而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进行攀比与炫耀消费。
(2)从众性消费。
在家庭消费教育中,家长看到他人在某些方面进行消费时,自己也随波逐流而进行从众性消费。
不管自身是否需要,不管是否适合自己,只为了和周围人保持一致。
孩子在这样的影响下,找不到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一味地跟随别人,怕别人嘲笑自己落后,致使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得不到发展。
(3)时尚性消费。
时尚性消费也是许多中国家长的一个问题,即追求新鲜、刺激、赶超时尚潮流的东西,时尚性消费是高消费,普通人难以承受。
例如追星、时下流行的“人造美”等。
不少人花大价钱去整形,反而给身体带来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4 结语
中国人对金钱的追求委婉含蓄,人们表面上闭口不谈金钱,对金钱表现得不屑一顾,但渴望财富的心并没有被湮灭,只是变得隐蔽了而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将来挣大钱,一方面又害怕孩子过早沾染“铜臭”,丧失天真。
这种矛盾的心理让家长们摇摆不定,没有对孩子实施正确健康的金钱观教育,进而让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
犹太民族的金钱观以及该民族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的金钱观的做法,值得中国父母认真学习和借鉴。
邦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