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说课稿

汶阳镇高淤小学:李志刚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来自汶阳镇高淤小学的李志刚,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泰山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一、说教材分析:

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中,交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与交通密不可分。认识与了解现代交通工具,关注身边的交通秩序,理解与遵守现代交通规则,对发展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是小交警”这一单元设计着眼于落实《品德与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关于“通过观察社会交通秩序状况,知道有关交通知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要求。为此,教材设计安排了与学生身边的交通安全紧密相关的四个主题活动,分别是“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交通规则要遵守”“小小交通宣传员”“交通安全伴我行”。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是本单元第一个主题活动,本课包括“我认识的交通工具”“家乡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展览会”三大块内容。教材开课的通栏设计,是利用人类社会生活的广阔空间,展示了在陆地、天空、江河湖海各个领域人们设计并运用的各种交通工具。对于这些熟悉或是陌生的交通工具,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在指认回顾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各种交通

工具的名称、性能、用途。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还指出;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的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就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是外部的道德意识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内在要求,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为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本科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课的目标设为以下两个方面。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用途,了解当地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和使用情况。

b、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懂得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搜集与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列举本地区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讨论人们为什么会使用这种交通工具。

难点:交通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小组合

作等活动方式,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

学法: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注重活动性,倡导在活动中发展。因此本课我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课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一下交通工具,二是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情况,设计交通工具调查表.借以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

五、说教学过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我在课前准备了许多关于交通工具的图片、影视资料、动画等,上课前先让学生观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还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交通工具的模型,上课时使用。

上课初,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你有没有乘坐过这种交通工具,说一说你乘坐时的经历和感受?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的说、有的做,激起学生的激情,更快的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

(二)交流讨论,认识提高

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交通工具的模型,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它有什么作用?把你对这种交通工具的了解介绍给小组的成员,让大家一起分享。然后在全班交流,同学之间可以补充,也可以提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家共同认识与提高。

(三)调查展示,获取新知

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了解家乡的交通工具,同时对家乡交通工具的发展展开社会调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社会调查表,做好调查提纲和记录表。然后小组展示自己设计的调查表并加以说明,教师要适当的给予补充,让学生了解如何做调查及调查时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体现品德与社会的实效性。

(四)汇报交流,丰富体验

学生了解了家乡的交通工具,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交通工具与人类社会生活密不可分。为达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一个“故事会”为活动的主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与家乡的交通工具之间发生的故事,分享你的成长经历。

六、说教学理念

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