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22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依据与作用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指在教育者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准则。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根本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深入认识的成果,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要求。
只有符合客观实际,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原则,才是正确可行的原则。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重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内容与方式,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作用(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的决定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目标和内容。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规范作用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担当规范方向与准则职责。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保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正确方向的保证,是协调各种关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保证。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一、以人为本(一)是什么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不断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
(二)为什么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的活动。
(三)怎么做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必须关注人、关爱人、关心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江泽民:“我们的宣传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一)含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本质和规律的提示及其对人与社会发展的促进,都具有客观真理性。
第七章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 目的是为了掌握这一规律, 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 规律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必然联系。
探索规律, 就是透过现象, 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必然联系。
所以, 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 就是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经验, 揭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必然联系。
揭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必然联系地的思想武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同志说:“实事求是, 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
无论做哪一项工作, 都要靠实事求是。
揭示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 自然也要靠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1941年5月,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就给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一个简明而深刻的概括。
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研究和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 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因为人的思想是客观实际在大脑的能动反映。
研究客观实际哪些因素影响了人们的思想, 而这些思想又是怎样支配他们的行为。
这样, 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达到良好的效果。
(2)解放思想由于客观实际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 因此, 要真正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规律, 不仅要坚持实事求是, 而且要坚持解放思想, 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不断变化着的新情况和新特点, 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办法, 以便始终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二研究思想的形成变化规律是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要按照规律办事, 首先必须了解人们思想的形成变化规律。
江泽民总书记很重视这个问题, 明确指出:“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在明确宗旨和把握正确方向的前提下, 还需要深入了解人们的思想和心理, 同时要讲究方式方法。
”1.什么是思想?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 思想是人脑的产物, 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能动反映, 是支配行为的源动力。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一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关系必须遵循的法则或标准。
它是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确立,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它被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为一定的经济、政治服务。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是党实现其领导作用的重要条件和有力工具。
这一鲜明的政治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确立,必须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
而这恰好是思想政治教育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的具体体现,因为中国共产党以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从而能够在深入分析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现实运行趋势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指导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因此,思想政教育原则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确立依据,从根本上讲,就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
2.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识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重要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反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大系统的本质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与平行系统(如经济业务工作系统,行政管理系统等)的本质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各要素(如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和内容方法)的内在必然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正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主观反映的结果,换言之,正是这些关系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原则。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内在依据。
3.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具有鲜明的实践意义,它之所以能够有效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一是因为它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要求;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一、概念题1.灌输[浙江理工大学2011研]答:灌输即输送、传授知识和思想等,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灌输,主要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
它是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
2.心理咨询法[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研]答:心理咨询法是指教育者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体,和询问、会谈、商讨、劝告等方式,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和咨询、辅导的专门技术,在思想、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给教育对象以辅导、帮助、启发和引导的方法,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保持其身心健康,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承担着传递教育内容和实现教育目标使命,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这里思想方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活动(如认识教育对象、认识环境等)的方法,工作方法就是具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方法。
4.疏导[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研]答:疏导,即疏通和引导。
疏通就是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关键是广开言路。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畅所欲言,把各种不同的看法、意见和心里话都讲出来,然后才能分清是非,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引导就是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把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引导到积极的方向上来。
疏通和引导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
疏通是引导的前提,引导是疏通的目的,要坚持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又疏又导。
二、辨析题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原则就是“让人讲话”,让“各种意见和观点充分讲出来。
”[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1)民主原则,是指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体现和落实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扬民主精神,坚持民主作风和民主方法。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一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关系必须遵循的法则或标准。
它是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确立,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它被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为一定的经济、政治服务。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是党实现其领导作用的重要条件和有力工具。
这一鲜明的政治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确立,必须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
而这恰好是思想政治教育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的具体体现,因为中国共产党以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从而能够在深入分析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现实运行趋势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指导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因此,思想政教育原则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确立依据,从根本上讲,就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
2.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识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重要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反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大系统的本质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与平行系统(如经济业务工作系统,行政管理系统等)的本质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各要素(如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和内容方法)的内在必然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正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主观反映的结果,换言之,正是这些关系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原则。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内在依据。
3.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具有鲜明的实践意义,它之所以能够有效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一是因为它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要求;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
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大量的处理各方面事务和关系的经验,这些经验中具有本质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就被上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作为以后人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准绳。
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它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为依据,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起着指导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意义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决定了它必须保持与中国共产党相一致的方向性。
方向正确,才能取得教育的正效益,方向错误,不但谈不到效益,还可能造成破坏性的负效益。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法则,它是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立的,只要确实在工作中得到贯彻,当然就可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和社会主义性质。
2.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依据原则进行,就会符合规律性,提高科学性。
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随着时代背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任务、条件的变动,会出现新的特点及表现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也就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总结概括新的经验。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与工作实践相互促进,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提高科学化的程度。
3.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提供的经验性结论,给思想政治教育者以有益借鉴,特别是可以帮助新参加者尽快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缩短适应期。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具有的确定性要求,更使思想政治教育者有章可依、有法可循,准确地掌握工作的向度与量度,减少偏差与失误,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
4.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原则集以往教育经验之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再发展铺垫了基石。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指导未来的工作,因而具有相对的超前性,可以有效地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只是本质性和方向性的要求,并不是给思想政治教育定下的条条框框,相反,为其提供了在方向性启发下充分发挥创造性的余地。
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本身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要求还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遵循这个原则。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包含两层含义:第一,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革命的理论能给我们以科学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能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并预测革命运动发展的趋势和结果,能增强我们革命的信念和力量。
因此,我们必须全面地、系统地、准确地掌握革命理论。
第二,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是求是。
因为革命理论产生于革命实践,是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理论只有面向实践,指导实践,接受实践检验并随实践发展,才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这是因为:1.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和武装人,解决人们的立场问题和思想问题,使人们从各种谬误和偏见中解放出来;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与人们的工作、劳动、思想、生活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在实处,做到点子上,使思想政治教育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之中。
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化解人们的思想矛盾,解开人们的思想疙瘩,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党的任务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2.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是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起家的。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人,还是教育农民,都坚持从工人、农民的实际出发,从而唤起亿万工农群众,战胜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又结合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大改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等实践活动,更加重视对广大群众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从而调动了亿万群众的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十年动乱和“左”的错误使理论与实践相违背,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声誉下降甚至遭到破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全面清除了“左”的错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得到恢复和发展,不少党组织十分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而且创造了许许多多新鲜的经验。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违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就软弱无力;而什么时候遵循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就成效显著。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求,一方面要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错误的思想和潮流。
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人的思想的源泉,是人的正确思想发展的动力,是检验人们思想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通过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人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同时认识社会主流与社会阴暗面之间的关系,提高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精神鼓励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把物质利益原则与精神鼓励的原则结合起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这是因为: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人们的物质需要是人们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的基本动因,一切实践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进行的。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处于尴尬的地位。
第二,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一切政策的出发点。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但不能损害人们的正当物质利益,而且还应该保护它。
无视人们的正当物质利益,是剥削阶级的天然习惯。
第三,关心广大群众的物质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无论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这样。
把物质利益原则与精神鼓励原则结合起来就要求做到:1.从理论上正确认识两个原则相结合的若干是非问题比如,划清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界限。
前者是通过诚实劳动、合法手段获得个人生存发展的条件,要求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在尊重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后者则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摆在首位,甚至不择手段,损公肥私、坑蒙拐骗。
再比如,划清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与资产阶级物质利益原则的界限。
前者是指人民的物质利益,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后者是从抽象的人的本能出发,鼓吹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最终目的是谋取暴利。
2.思想政治教育在倡导革命精神的同时,要贯彻物质利益原则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理论与物质利益结合的层面上说明问题,才能具有说服力。
从本质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过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物质利益所在,并且组织起来为实现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
“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随着人们的利益意识的不断增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积极参与帮助满足人们的物质利益需求,才能通情达理,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3.在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强调社会主义精神的鼓励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利益原则的贯彻,都不能离开精神鼓励的支持。
因为,单纯地讲物质利益原则是不够的,物质利益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和两重性。
如果一切积极性都靠个人物质利益来调动,肯定要出问题。
没有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的精神状态,正确的物质利益也就无从说起。
邓小平同志说得好:“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
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三)身教与言教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群众,启发群众提高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这是完全必要的,但仅靠讲道理是不够的。
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说服人,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
所谓真理的力量,就是宣传者和教育者讲的东西必须合乎实际,反映事物的本质和社会进步的趋势;所谓人格的力量,就是宣传者和教育者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己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