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挖掘其隐性德育资源,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
政治教育理论、内容以及人们所达到的思想政治素质,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观念或精神境界,如“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厚包容精神
;“仁者爱人”的博爱大众精神;“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天下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
4、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丰厚的资源在人文领域,中国传统文化最主 要的特点是它鲜明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为注重人生伦理价值与艺 术品位,注重人生的自我修养与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在 哲学、史学、教育、文学、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乐以成道,追 求人的完善,追求人的理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鲜明的重 人文、重人伦的特色”。正确引导大学生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 化,对于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审美情趣、 增强民族文化尊严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应 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优秀传 统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使其内化为相对稳定的气质、修养和人格。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同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 系: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以及人们 所达到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必将把传统文化的 发展推向新的水平;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又为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离开了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失去一定的载体即特定的支撑。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如道家老子提出 的“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的思想,范 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思 想,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的 “治国以富强为本,而求强以致富为先”的思想,顾炎武的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等都闪烁着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以来,有“五四”精 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及延安精神等传统革命精神。 因此,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革命精神教育,有利于激发 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 想,激发其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