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四1校园生物大搜索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9
六年级科学上册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内常见的生物种类,培养对生物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校园生物的种类及特点2. 生物分类的方法及原则3. 观察和记录生物的方法4.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5. 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步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校园内常见生物的识别、分类及观察方法。
2.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的原则及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校园生物资源调查表、生物分类卡片、观察记录表。
2. 学生准备:观察日记本、画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内的生物,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2. 校园生物观察: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校园生物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生物种类和特点。
3. 生物分类: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生物进行分类,讲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4. 生物探究:分组进行生物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5. 分享与交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探究成果,总结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观察和探究过程中的收获。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校园生物的识别和分类能力。
2. 评价学生对生物观察方法的掌握。
3. 评价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4. 评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生物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邀请生物专家进行校园讲座,增加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生物摄影比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审美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全面,能否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4. 反思教学拓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拓展和能力培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课校园生物大搜索1、物种数量: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超过(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该有(200万—450万)种。
2、寻找动植物时,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可以:画下来或拍成照片,再编上号。
3、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最好带上放大镜;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等。
第二课校园生物分布图1、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时,有的地方校园生物种类太多,写不下时,可以:给生物编号,写号码。
2、珍惜动物的分布区域:藏羚羊:西藏、青海、新疆扬子鳄:浙江、江西、安徽、江苏大熊猫:四川、山西、甘肃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珙桐:贵州、四川、云南第三课多种多样的植物1、科学家分类植物的方法:科学家主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
如他们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2、植物的种类:在植物中,已发现的种类约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3、不开花的植物: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菌类)不能自己制造养料。
4、举例:开花的植物:月季、凤仙花、桃花、水仙、玫瑰蕨类:金钱蕨、铁线蕨藻类:海带、紫菜、石花菜、海藻苔藓类:葫芦藓、地钱、青苔第四课种类繁多的动物1、科学家分类动物的办法:(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2、动物的种类:在动物中,已发现的种类有(150多万)种,(昆虫)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3、动物分类:脊椎动物鸟类身体上长羽毛鸽子、麻雀、大雁、老鹰、燕子哺乳动物直接接生小动物,用乳汁喂养小动物人、牛、狗、猪、鲸鱼、蝙蝠、海豚鱼类终生在水里生活,用鳃呼吸鲤鱼、黄鱼、泥鳅、带鱼、金鱼爬行类肚皮贴地爬行扬子鳄、乌龟、蛇、壁虎无脊椎动物昆虫类身体上有三对足蚂蚁、蝗虫、蜜蜂、蚊子、蝉第五课相貌各异的我们1、每个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世界上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4单元知识点总结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班级姓名一、校园生物大搜索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万—450万种。
2.科学家常常要对一个区域的动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区域观察研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3.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的事项有:①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最好带上放大镜;②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③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④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等;⑤要注意自身安全。
二、校园生物分布图1.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
2.我国珍稀植物的美誉:珙桐—鸽子树,人参—关东三宝之一,水杉—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杏—植物界的“大熊猫”,金花茶—茶花皇后。
3.我国珍稀植物的分布: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少数地方。
藏羚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扬子鳄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白鳍豚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钱塘江中。
三、多种多样的植物1.用分类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判袂和研究动植物。
2.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成不同的类别。
如根据植物茎的特点可以分为木本植物(如桃树、樟树)和草本植物(如狗尾草、水稻);根据生活环境将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如浮萍)和陆生植物(如雪松)。
根据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两大类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根据生活环境植物可以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根据植物是否落叶可以分为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
(注意:常绿植物不代表不会落叶,像樟树这样常绿植物也会在秋天落叶,但是它不会再某个季节全部落叶。
所以会在某个季节全部落叶的植物才是落叶植物。
)3.开花植物的身体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个部分。
4.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多万种,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5.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教案:六年级科学上册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案教科版第一章:校园生物的认识1.1 学习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繁殖等。
学会观察和描述校园中的生物。
1.2 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介绍生物的生命活动、生长、繁殖等特征。
观察和描述:教授学生如何观察校园中的生物,并使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1.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通过展示校园中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校园中的生物,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观察练习:让学生在校园中进行观察,记录下他们看到的生物及其特征。
分享成果: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1.4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校园中的生物,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下节课分享。
第二章:植物的生长2.1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茎的生长等。
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2.2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介绍植物的种子发芽、茎的生长等过程。
观察和记录:教授学生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2.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思考如何观察和记录。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分享成果: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记录结果,并进行讨论。
2.4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校园中的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下节课分享。
第三章:动物的适应3.1 学习目标:了解动物的适应性,如保护色、伪装等。
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适应特征。
3.2 教学内容:动物的适应性:介绍动物的保护色、伪装等适应特征。
观察和描述:教授学生如何观察和描述动物的适应特征。
3.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通过展示动物适应特征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适应性。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动物的适应特征,并思考如何观察和描述。
观察练习:让学生在校园中进行观察,记录下他们看到的动物及其适应特征。
分享成果: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小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六年级第四单元自然资源中重点重点重点第四单元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一、校园生物大搜索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万一450万种。
2.科学家常常要对一个区域的动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
分区域观察研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3.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最好带上放大镜: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等。
二、校园生物分布图1.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
2.我国珍稀植物油桐、人参、水杉、银杏、金花茶等。
3.我国珍稀动物有大熊猫、藏羚羊、扬子鳄、白鳍豚、亚洲象、金丝猴等。
4.在熊猫主要生活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扬子鳄主要生活在安徽、江苏、江西等地;藏羚羊主要生活在西藏、青海等地;亚洲象主要生活在云南等地。
5.琪桐被称为“中国鸽子树”,人参被称为“关东三宝”之一,金茶花被称为“茶花皇后”,水杉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杏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三、多种多样的植物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动植物。
2.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成不同的类别。
如根据茎的特点植物可以分为木本植物(如:桃树樟树)和草本植物(如:狗尾草、水稻);根据生活环境将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如:浮萍)和陆生植物(如:雪松)。
3.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
他们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两大类: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5.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6.不开花的植物包括蕨类(如:蕨菜)、藻类(如:紫菜)和苔藓类(如:葫芦藓)植物等。
7.属于开花的植物有:桃树、油菜花、凤仙花、月季、金鱼藻等四、种类繁多的动物1.科学家把动物分成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校园生物大搜索同步练习一、判断题1、校园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它们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
( )答案:正确解析:解答:校园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它们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而功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因此不同的动植物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也各有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同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不同。
2、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答案:正确解析:解答:不同的环境,能给生物提供生存的条件是有所不同的,而生物是适者生存,所以在不同的环境下是活着不同的生物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同动植物生活的环境不同。
3、我们要边调查边记录,尽量不漏掉每一种动植物。
()答案:正确解析:解答:在调查周边环境的动植物种类时,我们应该边调查边记录,避免忘记或丢失,而且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漏掉任何一种动植物,不然会影响实际的数据。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调查动植物时应注意不能漏记。
4、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
()答案:正确解析:解答:动物在活动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下脚印或粪便、毛发等痕迹,所以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这些脚印、粪便和毛发等踪迹来推测躲藏起来的动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推知动物藏身的方法。
5、如果动物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相同,我们就很难发现它。
()答案:正确解析:解答:在校园大搜索的过程中,有时候一些生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这是生物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但因为颜色区别不大,所以我们有时候在搜索时更要细心,才能发现这些生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在校园搜索动物是可能出现的情况。
6、在搜索校园里的生物时,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
()答案:正确解析:解答:在对校园里的生物进行搜索时,也要注意不要随意采摘植物和伤害小动物,而应该要尽量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在搜索校园生物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生物。
7、校园里的植物都是四季常绿植物。
()答案:错误解析:解答:校园里面的植物不仅有乔木、灌木,还有草本等植物,其中的植物也不可能全部植物都是常绿植物,也会有落叶的植物,在草坪里也会存在很对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这些就不是四季草本植物。